2018-01-03 刘怀昭 雅理读书

“雅理译丛”书目合影

图为刘怀昭老师参与翻译的“雅理译丛”书目合影

刘怀昭

刘怀昭,书写、编撰及翻译作品见诸两岸三地,曾获台湾梁实秋文学奖翻译奖。

这些年,我译过的“雅理译丛”

白驹过隙又一年,一路被岁月这把杀猪刀追赶着,就这样匆匆与2017挥别,本不打算带走一片云彩的——若不是被“雅理译丛”的编辑刘海光先生叫住,提醒我说:这一年还是译了不少不错的书,不打算写两句么?

这给了我一个机会回顾一下,对2017做一番梳理,才发觉这是我与“雅理”团队合作收效甚丰的一年。所以真要感谢“雅理译丛”,特别是主编田雷教授,以及直接负责策划、编审我的译稿的编辑同仁刘海光和张阳,因为你们慷慨的启发、激励和协助,我才能有如此充实的2017。

这一年回味起来,我在“雅理译丛”很荣幸有两本新译和一本再版。两本新译分别是已在年初出版并引来读书界热评的《大屠杀:巴黎公社生与死》(约翰·梅里曼著),和正待隆重问世的《鲍勃·迪伦:一部美国政治文化史》(暂名,肖恩·威伦茨著)。今年再版的书是《起火的世界》(蔡美儿著),这本书不仅已一版再版,而且还吸引了台湾出版界,去年由台湾五南出版社买走了“雅理译丛”《起火的世界》中译本的繁体字版权,2017年6月在港、台两地同时发行(繁体字版书名为《虎妈对全球化的预言》),从而令这个译本覆盖了两岸三地。

《起火的世界》两岸三地版本全家福

《起火的世界》两岸三地版本全家福

起火的世界:自由市场民主与种族仇恨、全球动荡

《起火的世界:自由市场民主与种族仇恨、全球动荡》

[美]蔡美儿 著

刘怀昭 译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17年09月版

今年除了上述三本“雅理译丛”译作外,我还在刘海光和张阳编辑的策划下翻译了《通向春天之路:巴勒斯坦的生生死死》,这本书近距离描写巴以冲突之下普通人的命运,作者本•埃伦瑞奇(Ben Ehrenreich)是美国畅销书作家、国家杂志奖得主。这是文笔优美,充满人性光辉的一本书。

通向春天之路:巴勒斯坦的生生死死

《通向春天之路:巴勒斯坦的生生死死》
[美]本•埃伦瑞奇 著

刘怀昭 译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即将出版

《通向春天之路:巴勒斯坦的生生死死》(内封)

《通向春天之路:巴勒斯坦的生生死死》(内封)

与“雅理译丛”的结缘始于《起火的世界》被重新买断版权,而这又全赖田雷教授的慧眼识书。这本书的作者是后来以“虎妈”为中国读者所熟知的美国耶鲁大学华裔教授蔡美儿,但其实她早在十多年前就在中国出版了奠定她学术地位的第一本书——《起火的世界》。原著在美国问世是在2003年,2004年我把它译了过来,2005年经人推荐给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当时全球化正处于高歌猛进的态势,这本对全球化存在的问题充满前瞻性探讨的学术著作还显得非常边缘,在美国学界也是争议多于激赏。因此,尽管香港出版人陈平先生读后拍案叫好,立即将我的译本转为繁体字版同时在香港印行,但这本书在读书界并没有引起太大反响,所引发的讨论仅见诸京港两地非常小的学术圈中(当时还是青年学者、正在香港中文大学读研深造的田雷便属于此中翘楚)。

一晃十年后,全球化进程已是泥沙俱下,《起火的世界》当年的预警、在全球化路径探索上的逆耳忠言正在(幸或不幸地)一一言中。这时,转战耶鲁后学成回国的田雷老师已担纲了“雅理译丛”,他辗转找到当时已移居在香港的我,重新买断了《起火的世界》翻译版权。于是,天时、地利、人和,这本译作不仅得以重新出版,而且在雅理团队的成功策划下很快再版。

由此开启了我与田雷教授及“雅理译丛”编审团队的进一步合作,田教授与海光、张阳与我频繁互动,及时地分享出版资讯及学界、读书界的反馈,使我们之间一直保持着相互启发、激励的相当高效的合作。比如2015年所译《兴邦之难:改变美国的那场大火》(大卫·冯·德莱尔著)出版后,北京举办了相关读书会,雅理团队及时将讨论和互动的内容反馈给远在香港的我,让我如置身其间一般分享到潘毅、吕途、叶明欣等各界嘉宾的阅读中,看到这本书作为美国工运发展史上的一桩个案研究,如何成为开启权益保护与劳工力量未来的钥匙,以及在中国具有何等参照的现实意义。

兴邦之难:改变美国的那场大火

《兴邦之难:改变美国的那场大火》

[美]大卫·冯·德莱尔著

刘怀昭 译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15年05月版

长话短说,言归正传,还是回到我与雅理的2017年上面来。今年初出版的《大屠杀:巴黎公社的生与死》可谓先声夺人,腾讯读书频道、《三联生活周刊》、《凤凰周刊》、《中国社会科学》、《东方历史评论》等网络或平面书评版面都纷纷转载或发表了有深度的评论。这本书接连跻身若干媒体的好书榜之后不久又锦上添花,传来了该书作者约翰·梅里曼新晋美国历史学会终身成就奖的好消息。这个迟来的喜讯正好验证了雅理策划团队颇具独到的眼光和胆识——此书从一推出就是精装本,就像是早已为梅里曼的扛鼎之作量身定做好了一样。

雅理译丛推出《大屠杀:巴黎公社生与死》这本书,其重要意义在我看来,是让我们看到国家恐怖主义的起源,以及欧洲19世纪最大的一场屠杀的终极意味。身为耶鲁大学历史系教授的梅里曼以大量第一次公诸于众的史料,首次对巴黎公社进行详实记录,重现了那个永远改变了欧洲政治面貌的巴黎公社事件。这本书也堪称是引入中国的第一部系统介绍巴黎公社始末的权威历史读本(据我所知,此前出版的中文本《巴黎公社史》还要追溯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启蒙文化热期间,是中国学者自己编撰的)。

大屠杀:巴黎公社生与死

《大屠杀:巴黎公社生与死》

[美]约翰·梅里曼 著

刘怀昭 译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17年03月版

《大屠杀》付梓后,从“巴黎公社生与死”的血腥中刚解脱出来的我,便一头沉浸到普林斯顿大学美国史教授肖恩·威伦茨(Sean Wilentz)笔下的鲍勃·迪伦所置身的美国中去了。这本书尚未进印厂,所以内容先按下不表,以免剧透。我想说的只是,这本书的主题虽然远离了血腥,但史学家的笔触从来不是轻松的,何况作者是频频抖书袋、擅于拽长句的威伦茨——他也是荣获班克罗夫特奖(Bancroft Prize)的《美国民主的兴起》(The Rise of American Democracy)一书作者,最近的著述还包括《里根时代》(The Age of Reagan)。总之,这本书绝不是听着《铃鼓先生》读迪伦歌词那么轻松,我译得也毫不敢懈怠。有时一天下来,太阳西斜,只译出了一个注释。但其间的延伸阅读总令是别有洞天,如同进入小径分叉的花园,令我捎带着读读惠特曼和叶芝。所以一天下来,我往往像小猫钓鱼收竿回家,一只手上是近乎空的鱼篓,另一只手上是一篮鲜花与缭绕的蝴蝶。

迪伦

这本书给我启发比较大的是悟出了为什么所有深入人心的流行乐手和风靡的诗人都是左翼,明白了这里面的内在逻辑。印象深刻的还有鲍勃•迪伦的史学造诣。当传记作家笔下纷纷想象迪伦早年在格林威治村进修音乐的场景时,我们从史料中得知,迪伦的格林威治时光大部分其实消磨在第42街纽约公共图书馆–他在自传中描述过的知识盛宴足以构成任何大学的核心人文教材:塔西陀、马基雅维利、弥尔顿、巴尔扎克、克劳斯维茨和普希金。而他最饱览(也是我们作为中文读者最空白的)是美国史,尤其美国内战史。从中迪伦形成的史观是,历史是循环的而非线性的——每个文明各有不同但基本历程是相似的:兴起-衰落-崩塌,然后再循环;而给他最大启示的是过去与现在的紧密关系。

篇幅所限,大家还是耐心等着看书吧,挂一漏万地赶在2017最后一天写上几笔,其余尽在2018的雅理译丛。

“雅理译丛”2017年全家福

“雅理译丛”2017年全家福

若您阅读后有所收获

敬请关注并分享“雅理读书”(微信号:yalipub)

“雅理读书”(微信号:yalipub)公众号

编辑 | Rosaliqiong

“雅理读书”(微信号:yalipub)打赏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雅理读书”(微信号:yalipub)公众号- 个人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