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第四十七章
巴赫姆特金村的最后几家的灯火也熄灭了。微寒在水洼上结了一层薄冰。村外,牧场那边,迟到的仙鹤落在去年的庄稼茬子里过夜。从东北吹来的微风把它们孤傲、疲倦的啼声送到村子里来,;这啼声使四月的春夜和平寂静的色调显得更加深沉温柔。果园里一片浓重的阴影;不知道什么地方有只牛在眸眸地叫;然后一切都归于寂静。深沉的寂静持续了约半个小时,只有夜里也在飞翔的泽鹬的凄切的啼声和野鸭子翅膀嗖嗖的煽动声偶尔划破春夜的寂静:一群野鸭急匆匆地飞向顿河泛滥时留下的可以自由自在栖息的水淀……后来从街尽头上传来了人声,问起烟卷头的红火,可以听到马的喷鼻声和马蹄踏在结了薄冰的污泥上的咯吱声。侦察兵回村来了,这里驻扎着叛军第六独立旅所属的两个连。哥萨克们在村头一户人家的院子里驻下;他们闲谈着,把马匹安置在扔在院子当中的爬犁旁边,给它们放好草料。不知道是谁的沙哑。低沉的声音唱起一支舞曲,细心地吐着字句,倦怠、缓慢地唱道:我慢慢地走着,轻轻地落脚,我满怀旧情,去跟姑娘逗乐儿……
立刻,一个高亢的伴唱男高音,像振翅高翔的鸟一样响起,它压下了嗡嗡的低音,悦耳而富有节奏:姑娘不喜欢逗乐儿,啪的一声,打了我一个嘴巴!
我这位哥萨克姑娘呀,就是脾气大……
又有几个低音参加了歌唱,歌声的节拍加快了,活泼起来,伴唱的男高音玩弄着高亢的尾腔,逞强地、欢快地唱道:我挽起右胳膊的袖子,打了姑娘一个耳刮子。
唉唉,这个姑娘呆站在那儿不动,脸像红果一样艳红,她一面哭,一面诉说:“你算个什上好郎哥哟,你同时爱七、姑娘,第八个是小寡妇,第九个是你家的婆娘,第十个才是我,你这个流氓!……”
在风车后面站岗的哥萨克们听到了在空旷的田野上的鹤鸣声。哥萨克的歌声和在漆黑的夜空中野鸭沙沙煽动翅膀的声音。寒夜,哥萨克们躺在冰冷的、冻结的土地上,很不是滋味儿.他们既不能抽烟,也不能说话,更不能走动或者打打拳来暖暖身子。大家一动不动地死趴在去年的向日葵的秆丛里,注视着黑夜里闪亮的草原,耳朵贴在地上谛听。可是十步以外就什么也看不见了,而四月的夜晚,却又有那么丰富的。各种声调的可疑声音,而任何一个声音都令人心凉:“是不是来了,是不是红军的侦察兵爬过来啦?”好像从远处传来折断艾蒿的咔嚓声和仰制着的喘息声……青年哥萨克维普里亚什金用手套擦了擦由于紧张而流下来的泪珠,用胳膊肘推了推旁边的人。旁边那个人把身于缩成一团,枕着军用皮包,正在打吨;日本造的子弹盒压在他的肋骨上,但是他懒得再动一下,躺得舒服些,也不愿意把夜里的寒气放进裹得紧紧的军大衣襟里去。艾蒿的摩擦声和喘息声越来越近,忽然在维普里亚什金的身旁响了起来。他用胳膊肘撑着抬起身来,困惑不解地透过篱笆似的艾蒿看去,影影绰绰地看出一个大刺猬的轮廓。刺猬正低着猪似的小脸,嘴里哼哧着,有刺的脊背擦撞着于艾蒿茎子,急急忙忙地顺着一道四鼠踪印往前爬,它突然发现离它几步以外有什么与它为敌的东西,抬起小脑袋,看到了正在注视着它的人。那个人轻松地叹了一口气,悄悄骂道:“鬼东西,真可恶!吓人这一大跳……”
刺猬马上把脑袋缩了进去,四条小腿也缩了进去,成了个刺球,一动不动地在那儿待了一会儿,然后又慢慢地舒展开身子,用小腿踏着冰凉的土地,像个会滑的灰团一样滚去,在向日葵的枯茎间乱撞,压倒干枯的牵牛花。于是静夜更加深沉。依然是童话般美好的春夜。
村子里的公鸡已经叫过第二遍了,无空晴朗起来;第一批星星透过薄薄的云层露了出来,后来风驱散了云片,夜空用无数只金色的眼睛注视着大地。
正是在这时候,维普里亚什金又听见前面有清脆的马蹄声、艾蒿的摩擦声和什么铁器的铿锵声,没过一会儿,又传来了马鞍子的咯吱声。其余的哥萨克也都听见了。大家都把手指头放到了步枪扳机上。
“预备!”副排长悄悄地说。
满天星斗的天幕上映出了一个像剪影似的骑士的轮廓,一个人正在缓步朝村子方向走去。
“站——住!……什么人?……有通行证吗?
哥萨克们一跃而起,准备射击。骑马的人举起双手,站住了。
“同志们,不要开枪!”
“有通行证吗?”
“同志们!”
“有通行证吗?全——排……”
“等等!……只有我一个人……我投降!
“弟兄们,等等!别开枪!……咱们捉活的!
副排长跑到骑马人的跟前,维普里亚什金抓住马笼头。骑马的人一条腿从马鞍子上跨过来,下了马。
“你是什么人?是红军吗!啊哈,弟兄们,是红军!他的皮帽上还有个红星哩。落网啦,啊哈!
骑马的人舒展着腿脚,已经是很镇静地说:“请你们把我送到你们的长官那儿去。我有了非常重要的消息报告他。我是谢尔多勃斯克团的团长,是来进行谈判的。”
“是个团长?……弟兄们,打死他,坏蛋!卢卡,让我立刻就把他……”
“同志们!你们随时可以枪毙我,不过首先要让我把我来的目的报告你们的长官。我再说一遍: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如果你们怕我逃跑的话,请你们把我的武器拿去……”
谢尔多勃斯克团的团长开始往下解武装带。
“解下来!解下来!”一个哥萨克催促他说。
解除下来的手枪和马刀转递到副排长手里。
“搜搜这位谢尔多勃斯克团团长的身上!”他骑上红军指挥员的那匹马,命令说。
把俘虏搜查了一遍。副排长和哥萨克维普里亚什金押送他到村子里去。他徒步走着,维普里亚什金端着奥地利卡宾枪,走在他旁边,副排长得意洋洋地骑马跟在后头。
他们一声不响地走了十来分钟。被押送的人不断地停下来,用军大衣衣襟遮着快要被风吹灭的火柴点香烟。好烟的香味引得维普里亚什金实在憋不住了。
“给我一支抽,”他要求说。
“请吧!”
维普里亚什金接过装满香烟的军用烟盒,从里面抽出一支香烟,却把烟盒子塞进了自己的口袋。团长一声也没吭,但是过了一会儿,已经走进村于了,才问:“你们要把我送到哪儿去?”
“到那儿你就知道啦。”
“到底是到哪儿去呀!”
“到连长那儿去。”
“请你们把我送到旅长博加特廖夫那儿去吧。”
“这儿就没有这么个人。”
“怎么会没有呢?我知道他昨天和司令部的人一起来到巴赫姆特金,而且现在还在这儿。”
“这我们不知道。”
“好啦,好啦,同志们!我都知道啦,你们会不知道……这又不是军事秘密,特别是当你们的敌人全都知道了的时候。”
“走吧,走吧!”
“我走。不过还是请你们把我送到博加特廖夫那儿去吧。”
“住口!按军法,我是不准跟你说话的。”
“那么把我的烟盒拿去……难道这是军法准许的吗!”
“这算得了什么!……走,把舌头咬住,不然的话,我连你的大衣也剥下来。瞧,你的脾气还挺大!”
他们费了很大的劲儿才把连长叫醒。他用拳头揉了半天眼睛,打了个呵欠,皱起眉头,怎么也听不明白那位兴高采烈。满面春风的副排长对他说的话。
“什么人?谢尔多勃斯克团的团长?你不是在吹牛吧?拿证件来。”
过了几分钟,他跟这位红军指挥员一起往旅长博加特廖夫住的房子走去。博加特廖夫刚一听说捉到了谢尔多勃斯克团的团长,并且已经押来了,就像被打了一下似的,从床上跳了起来。他扣上裤扣,把背带搭到强壮的肩膀上,点上有五根灯芯的油灯,向笔直地站在门口的红军指挥官问:“您是谢尔多勃斯克团的团长吗?”
“是的。我是谢尔多勃斯克团的团长沃罗诺夫斯基。”
“请坐。”
“谢谢。”
“怎么把您……在什么情况下把您捉到的?”
“是我自己到您这儿来的。我要单独和您谈谈。请命令其余的人都出去。”
博加特廖夫挥了挥手,跟红军指挥员一道来的连长和大张着嘴站在那里的房主人——一个棕红胡子的旧教徒——都退出去了、博加特廖夫摸着剃得光光的、西瓜似的圆滚滚的黑脑袋,只穿着肮脏的衬衣坐在桌旁。他那浮肿的、因为睡觉的姿势不舒服压出一道道红印子的脸上露出了矜持的好奇神色。
沃罗诺夫斯基身材不高,但是很壮实,穿着一件剪裁合身的军大衣,系着军官武装带,他抖了抖平直的肩膀;修剪得很漂亮的小黑胡于下面掠过一丝微笑。
“我希望,我是在跟一位军官谈话吧?请准许我先简单谈谈我的身世,然后再谈谈我到您这里来要完成的使命……过去,我是个贵族出身的沙皇军队中的大尉。对德战争期间,在第一百一十七柳博米尔斯基步兵团服役。一九一八年,根据苏维埃政府的命令,我作为基干军官被动员到部队里。现在,您已经知道,我在红军部队中任谢尔多勃斯克团团长。我虽然身在红军中,可是早就在等待时机,投奔到你们这边来……投奔到与布尔什维克进行斗争的阵营里来……”
“大尉老爷.您等待的可真够长啦……”
“是的,下过我想在俄罗斯面前赎罪,不仅我本人要投奔过来(这是很早就可以实现的了),而且还要把红军部队带过来,当然是部队里那些中坚分子,都是受了共产党的欺骗,误入歧途,参与了这场自相残杀的战争的。”
旧日的大尉沃罗诺夫斯基用两只瞳距很小的灰色眼睛盯着博加特廖夫,一看到他那怀疑的微笑,就像大姑娘似的,脸涨得排红,匆忙说:“博加特廖夫先生,当然您可能对我和我说的话抱有某种怀疑……我处在您的地位,当然也会产生同样的想法。请允许我用事实来向您证明这一切……用驳不倒的事实……”
他翻开军大衣襟,从保护色的裤子口袋里掏出一把折刀,深弯下腰,挣得武装带咯吱咯吱直响,小心翼翼地挑开缝得密密的军大衣边缝。过了一会、从拆开的衣缝里掏出几张发黄的纸和一张照片。
博加特廖夫仔细地看了这些证件、其中有一件写着:“—一七柳博米尔斯基步兵团中尉沃罗诺夫斯基,伤愈后给假两周,回故乡——斯摩棱斯克省——休养,特此证明。”证明书上盖有第十四西伯利亚步兵师第八野战医院的公章和主任医师的签字。其余的一些填有沃罗诺夫斯基姓名的文件,都证实沃罗诺夫斯基的确是军官,照片上是年轻的沃罗诺夫斯基少尉,他的两只瞳距很小的快活的小眼睛在瞅着博加特廖夫;军官十字章在保护色的漂亮军服上闪光,像女孩于的脸一样洁白的肩章衬得少尉黝黑脸颊和一道小黑胡子更黑了“下一步,您打算怎么办呢!”博加特廖夫问。
“我是来通知您,我和我的助手,从前的中尉沃尔科夫,已经共同把红军战士都争取过来,就是说谢尔多勃斯克团的全部人马,当然共产党员除外,都准备随时投到你们这边来。我团的士兵几乎都是萨拉托夫省和萨马拉省的农民。他们都赞成跟布尔什维克打。我们必须立刻跟你们谈妥这个团投诚的条件。这个团现在驻扎在霍皮奥尔河口镇,约有一千二百支枪,共产党支部有三十八名党员,还有一个由三十个本地共产党员组成的排。我们要夺取忠于我们的炮兵连,但同时大概必须把炮手全都干掉,因为他们大多数是共产党员。在我团的红军士兵中,人心不稳,原因是他们的父亲在粮食征集中负担过重。我们就利用这些情况。争取他们投到哥萨克方面来……也就是投到你们这里来。不过很多战士有顾虑,怕我团一旦投诚,你们会不会对他们进行迫害……所以对这个问题——当然、这只是一些细节.但是……,——我必须先跟您谈妥。”
“哪儿会有什么迫害呀?”
“譬如像枪毙啦,掠夺啦……”
“不会的,我们绝不允许!”
“还有一点:战士们都坚决要求保留谢尔多勃斯克团的编制,跟你们一同打布尔什维克,但却是一个独立战斗单位。”
“关于这个问题我不能对您……”
“我知道!我知道!请您和您的上级商量商量,然后请您设法通知我们。”
“是的,我要报告维申斯克。”
“请原谅,我的时间很少,如果我多耽搁一些时间,那么团政委就可能发觉我外出了。我认为我们应该先把投诚条件谈妥。请您抓紧把您的上级指挥部的决定通知我。这样……”
“好吧,我立刻就派专使骑马去维申斯克。”
“还有:请您命令您的哥萨克把武器还给我。他们不仅解除了我的武装,”沃罗诺夫斯基突然打住自己对答如流的话,难为情地笑了,“而且还把烟盒……拿去啦。这当然是小事一桩,但是这个烟盒是我非常珍视的祖传……”
“全都还给您。不过,我收到维申斯克的答复后,怎样通知您呢?”
“两天以后,会有一个女人从霍皮奥尔河口镇到巴赫姆特金村来。接头的暗语是……好,我们就定为‘联合’吧。请您告诉她好啦。一定要口头……”
过了半个钟头,马克萨耶夫连的一个哥萨克骑着马飞也似的往西面的维申斯克驰去……
第二天,库季诺夫的一个亲信传令兵来到巴赫姆特金,找到了旅长的住所以后,连马都顾不得拴,就走进屋子,把上面写着“火急。绝密”字样的文件包交给格里戈里·博加特廖夫。博加特廖夫心急如火,拆掉了火漆封印。库季诺夫亲笔在顿河上游地区苏维埃公文纸上,笔体粗犷地写着:
你好,博加特廖夫!真是令人振奋的好消息。我们授权作和谢尔多勃斯克团进行谈判,并不惜任何代价劝说他们投诚。我建议对他们让步,答应他们可以接受整团投诚,甚至不解除他们的武装,但是我们的条件,他们必须逮捕和交出共产党员。团政治委员,主要是我们维申斯克、叶兰斯克和霍皮奥尔河口镇的那些共产党员。要他们一定把炮兵连、辎重队和物资供给部队带过来。务请全力促其尽快实现!要在该团投诚的地方尽量多集结自己的部队,暗地予以包围,立即解除他们的武装。如果他们抵抗,就把他们统统消灭,一个不留。务请小心行事,但是要坚决。解除他们的武装后,立即把全团押送到维申斯克来。押送路线请走顿河右岸,这样比较方便,而且这岸离前线较远,又是空旷的草原,即使他们醒悟过来,想逃走也逃不出去。押解他们穿过顿河沿岸的村庄,派两个骑兵连随行监视。到维申斯克后,我们就把他们三三两两地分配到连队里去;看看他们怎样去打他们自己的人。以后就不关咱们的事了,用不着咱们操心啦:等我们跟顿涅茨对岸自己人联合以后,叫那些人去审判、处置他们吧,怎样处置都可以。依我看,就是把他们全都绞死也无妨。决不怜惜。祝你成功。请把此事进行情况派专使每天报告我。
库季诺夫。
信末还有一段附言:如果谢尔多勃斯克团交出了我们本地的共产党员,就派一支加强的押送队把他们送到维申斯克来,也要穿过各个村庄。但是要先让谢尔多勃斯克团的人过去。必须选择最可靠的人(比较勇猛的和上点儿年纪的人)组成押送队,叫这些人押送他们,并事前广泛通知当地的老百姓。那咱们就用不着为收拾他们而弄脏自己的手了,如果动动脑筋,做好手脚,婆娘们就会用木棒把他们敲死。明白我的意思吗?这在政策上对我们大有好处:把他们枪毙,消息一吹到红军那边,他们就会说我们虐杀俘虏;而这么干,可就简单多啦——鼓动老百姓去打他们,人们的火气一上来,就会像只解开锁链的恶狗一样扑上去。老百姓私自行刑——什么责任也没有!
第六卷 第四十八章
四月十二日,第一莫斯科团在叶兰斯克镇的安东诺夫村附近与叛军的战斗中遭到重创。
由于不熟悉地形,红军战士的散兵线错误地攻进了村庄。村里稀疏的哥萨克院落蜷伏在一小片一小片的坚硬的黄沙地上,像在小岛上一样,在拔不出脚来的烂泥塘上铺垫上树枝,就成了通行的大街小巷。村庄隐没在茂密的赤杨树丛里,四周是一片沼泽地。小河叶兰卡紧贴着村边流过,水很浅,但是河底却淤积了很深的烂泥。
第一莫斯科团的步兵以散兵线队形通过村庄,但是刚走过村头的几个院落,一走进赤杨树丛,就发现以散兵队形无法通过树林。第二营营长——是个非常固执的拉脱维亚人——不听刚从深泥中把马腿拔出来的连长的劝告,硬是命令:“前进!”——而且身先士卒,勇敢地在浮动、晃荡的沼泽地上艰难地走起来。蜘躇不前的红军士兵们只好手抬着机枪跟着他前进。他们走了有五十沙绳远,就陷进没膝深的烂泥里去,正在这时候从散兵线右翼传来呼喊声:“抄了咱们的后路啦!”“哥萨克来啦!”“被包围啦!”
真的,两连叛军包围了这个营,从他们的后方攻了上来.第一和第二营在赤杨丛中损失了几乎三分之一,退了回去,伊万·阿列克谢耶维奇在这次战役中,被叛军的土造枪弹打伤了腿部。米什卡·科舍沃伊把他抱在手上,后来截住了一个正在堤坝飞奔的红军战士,差一点儿没把他砍死,才逼着他把伤员载到运子弹的两轮车上去。
这个团被打垮了,退到了叶兰斯基村。这次败仗严重影响了正在沿顿河左岸推进的所有红军部队的攻势。马尔金被迫从布坎诺夫斯克北撤二十俄里,退往斯拉谢夫斯克镇;后来马尔金由于受到在数量上超过他的义勇兵队好多倍的叛军的疯狂追击,被迫在河冰解冻前一天,渡过了霍皮奥尔河,淹死了几匹马,向库梅尔任斯克镇退去。
第一莫斯科团被流水阻拦在霍皮奥尔河口,于是就渡过顿河,来到右岸,驻扎在霍皮奥尔河口镇,等待补充兵员不久,谢尔多勃斯克团开到这里。这个团的基干人员跟第一莫斯科团的基干人员截然不同。工人——莫斯科人、图拉人和下诺夫戈罗德人构成了莫斯科团的战斗核心,——打起过来勇猛、顽强,曾多次跟叛军进行肉搏战,天天都要死伤几十人。只是在安东诺夫村中了敌人的圈套之后,才暂时撤出了战斗,但是这个团在退却的时候,连一辆辎重车,连一个子弹箱也没有留给敌人但是谢尔多勃斯克团的一个连在亚戈金斯基村边的第一次战斗中就没有顶住叛军的骑兵冲锋,垮了下来;他们一看见哥萨克的骑阵,就跳出了战壕,要不是那些共产党员机枪手们用猛烈的机枪火力打退了哥萨克的冲锋,毫无疑问,这个连定会被全部砍死。
谢尔多勃斯克团是在谢尔多勃斯克市匆匆忙忙地编成的。红军战士——全是萨拉托夫省的老年农民——情绪低落、毫无斗志。最糟糕的是连队里有很多不识字的人和来自各村的一些富农出身的家伙。团里的指挥人员有一半是旧军官;政治委员是个意志薄弱、毫无主见的人,在红军战士中毫无威信;而那些叛徒——团长、参谋长和两个连长——决心要把这个团拉出去投敌,他们就在什么也看不见的共产党支部的眼皮底下,通过那些钻进团里的具有反革命情绪的富农分子来进行瓦解红军战士的罪恶勾当,进行反对共产党员的巧妙宣传,散布谣言,使人们根本不相信镇压暴动的斗争能获得成功,为拉出这个团去投敌做准备。
施托克曼和三个谢尔多勃斯克团的人同住在一所房子里,他不安地观察着这几个红军战士,自从有一天跟他们激烈地争论以后,他最终认识到这个团已经大难临头。
四月二十七日,已经是黄昏时分,谢尔多勃斯克团第二连的两个战士来到这所房子里其中一个姓戈里加索夫,也没有问候,就带着恶意的微笑看着施托克曼和躺在床上的伊万·阿列克谢耶维奇说:“这仗可真是打够啦!家里亲人的粮食正被征集,可我在这儿却不知道为什么要打这场仗……”
“你不知道为什么要打仗吗!”施托克曼严厉地质问说,“是啊,不知道!哥萨克也是跟我们一样的庄稼人!我们知道,他们是为了反对什么才暴动起来的!我们知道……”
“混蛋,你可知道你这是替谁说话吗?你是在替白卫军说话!”一向很镇定的施托克曼发起脾气来了。
“你别太混蛋啦!不然你会挨揍的!……你们听见了吗?弟兄们?哪来了这么个玩意儿!”
“别叫!别叫,大胡子!你们这号人,我们见的可多啦!”另一个身材矮壮,像面粉口袋似的家伙插嘴说。“你以为你是共产党员,就可以随便掐我们的脖子啦?小心点儿,不然,我们就把你打得浑身是洞洞!”
他用身体遮住瘦弱的戈里加索夫,两只短粗有力的胳膊放到背后,闪动着眼睛,朝施托克曼逼了过去。
“你们这是怎么啦?……都跟自匪军唱一个调凋啊?”施托克曼使劲推开向他逼来的谢尔多勃斯克团的战士,气喘吁吁地问。
那个战士踉跄了一下,脸气得通红,要上来抓施托克曼的胳膊,但是戈里加索夫拦住了他:“别理他啦!”
“这全是反革命言论!我们要把你们当作苏维埃政权的叛徒来审判!”
“把全团都送到法庭上去是办不到的!”跟施托克曼同住的一个红军战士回敬说。
几个人都支持他的意见:“共产党员又发糖又发香烟,可是我们什么也没有!”
“你胡说!”伊万·阿列克谢耶维奇在床上欠起身子喊。“我们领的东西跟你们一样!
施托克曼没有再说话,穿上衣服,走了出去。那些人也没有拦阻他,但是用一阵嘲笑的呼叫把他送走。
施托克曼在团部找到了团政委。他把政委叫到另一间屋里,激动地转述了他和红军战士的争吵,并建议逮捕他们。政委搔着棕红色的胡子,犹豫不决地扶着眼镜,听完他的话。
“明天我们开党支部会,研究一下情况。在目前的情况下,我认为逮捕这些人是不可取的……”
“为什么?”施托克曼厉声问。
“您知道吧,施托克曼同志……我自己也注意到我们团里情况不妙,大概有什么反革命组织在活动,但是就查不出来。而团里的大多数人都受了它的影响。农民的自发势力——毫无办法!我已经把红军战士的情绪报告了上级,并建议把这个团撤下去进行整编。”
“为什么您认为现在逮捕这些白卫军特务,把他们解送到师革命法庭去是不可取的呢?要知道那些谈话简直就是叛变呀!”
“是的,但是这样做可能引起我们不希望发生的冲突性事件,甚至暴动。”
“原来是这么回事?那么您既然早就察觉到了大多数人有这样的情绪,为什么不及早报告政治部呢?”
“我对您说过,已经报告过啦。可是梅德维季河日镇方面不知道为什么迟迟不予答复。只要这个团一调下去,我们就严惩所有那些破坏纪律的战士,特别是您刚才报告的那些家伙……”政委愁眉苦脸地小声补充说,“我很怀疑沃罗诺夫斯基和……参谋长沃尔科夫。明天党支部开过会以后,我马上到梅德维季河口镇去。必须采取紧急措施来控制和消除这种危险情况。我请求您对我们的谈话保守秘密。”
“但是为什么不能立刻就召集共产党员们开会呢?要知道局势已经非常紧迫,同志!”
“我明白。但是现在还不行。大多数共产党员都在站岗,或者值暗哨……我坚持要这样做,因为在目前这种情况下,让非党同志去干是轻率的。而且炮兵连的大多数共产党员只能在今天夜里从克鲁托夫斯克到这儿来。正是因为团里出现了这种不安的情况才叫他们来的。”
施托克曼从司令部回来以后,把他和团政委谈话的情况简单地告诉了伊万·阿列克谢耶维奇和科舍沃伊。
“你还是不能走路吗?”他问伊万·阿列克谢耶维奇。
“我可以瘸着走。原先怕伤口破裂,可是现在已经顾不上这些了,不管怎样,也得走啊。”
夜里施托克曼把团里的情况写了一个详细报告,半夜把科舍沃伊叫醒,把文件往他怀里塞着嘱咐说:“你立刻弄一匹马,飞奔梅德维季河口镇。要不惜牺牲,把这封信送到第十四师政治部……你几个钟头可以到那儿?你想哪儿可以弄到马?”
米什卡哼哼着,往脚上穿着那双干皱的红皮靴子,吞吞吐吐地回答说:“我偷一匹马……偷骑兵侦察队的,到梅德维季河口镇……顶多两……两个钟头。侦察兵的马都不顶用,不然……一个半钟头就行了!我当过马夫……我知道,怎么叫马……使出全身的劲儿来。”
米什卡重新把文件藏好,把它塞进军大衣的口袋里。
“这是为什么?”施托克曼问。
“这是为了如果被谢尔多勃斯克团的人捉住,可以马上掏出来。”
“呶?”施托克曼一直还没有明白他的意思。
“您别‘呶呶’啦!他们一捉住我——我就把信掏出来吞到肚子里去。”
“好样的!”施托克曼吝啬地笑了笑,走到米什卡跟前,好像被痛苦的预感折磨着似的,紧紧地抱住他,用冷冰冰的、哆嗦的嘴唇使劲亲了他一下,说:“走吧。”
米什卡走出屋子,顺利地从拴马桩上解下一匹侦察兵的最好的马,信步通过岗哨,食指一直扳着崭新的马枪的枪机,——不加选择地上了大道。这时,他才把马枪背到肩膀上,开始拼命“挤”出这匹短尾巴的萨拉托夫小马不曾有过的神速。
(未完待续)
([苏联]米哈依尔·亚历山大维奇·肖洛霍夫/著,力冈/译,译林出版社,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