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从对岸来》散文集序言

著名散文理论家、中国散文学会副秘书长李晓虹博士在她的《中国当代散文审美建构》一文中,对乡土散文进行了如下的评定:“在世界文化大背景下,人们越来越自觉地认识文化寻根的意义。”因此,作为一个散文家,只要对他的描写对象的文化背景及现状具备深刻而悠远的历史理解和发展把握,即一种洞察与感受的可能,他便有机会拥有这种契机。

地处云南滇西的永平,古称博南,公元69年立县,是云南较早设置的县级行政区之一。1993年5月发现并开始发掘的新光新石器文化遗址,是云南境内所发现的规模最大,层位最厚的古人类文化遗址。通过对遗址中发掘的大量文物进行科学测定,发现早在3700多年至4000多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境内古迹众多,自古就是内地通往缅甸、印度等南亚诸国的咽喉要冲,著名的南方丝绸之路“博南古道”、滇缅公路、320国道、大保高速公路、大瑞铁路穿境而过。作为有着鲜明地域特征和神秘色彩的独特存在,相对落后、贫瘠、古老、稳定,但民风淳朴,文化多元。在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上,人与自然、人与历史,都充满了神秘与悲壮的物质关系和精神牵连。从这片土地上走出来的人,都有着太多的乡土情结和家园意识,吴安臣也不例外。他在乡土情结和家园意识缠绕下写就的散文,是那么真挚、清新、诗意。作为诞生于斯,成长于斯,后来虽远离这片故土而依旧牵挂于斯,皈依于斯的青年作家吴安臣先生,在其散文的实践与创作过程中,始终把触角和眼光“铆紧”在这片“土”得掉渣的“生命息壤”,并以其深厚的乡土情结和强烈的家园意识,探寻深埋在历史尘埃下的故土情结和家园意识。

像许多写家园、爱家园的作家一样,吴安臣的许多作品都深深扎根在这片如歌的故乡。他写故乡的人和事,故乡的山川、河流,故乡的春夏秋冬,写故乡人独特的民族和地域文化,写故乡的历史、传说、艰辛与欢乐……这些被历史遗忘了不知多少年的,最普通的东西走进了他的作品:“昔日马帮的铃声像一组交响曲,从山村里滑落到古镇,由激昂而缓慢低回以至消失。马蹄的印痕踏得古镇的道路至今创伤依在。那些马帮似乎从梦中来,又从古镇人的梦中归去,幽幽岁月千年的风霜给颇具风韵的古镇又添上了一道亮边。出了家门古镇的人们似乎就能触摸到了历史。斜阳里的衰草在丝绸古道边的瓦房上静坐,也许只有草的祖先们才清楚这条古道有多厚重?后来者总是浅薄的。”(《山村·古镇·古道》)。 “其实每个村子都会传给我们一种特殊的气味,这种气味决不重复,这种气味流转在你的鼻腔里,甚至驻扎在你的胃里。也许你会在一个深夜归来,但是闻到那种特殊气味时,你的内心立刻就会充盈着一种温暖和激情,那时你也许会想着去拥抱这种来自虚空却又实实在在流转着的味道。”(《味觉乡村》)。

作为一个有时代责任感的作家,吴安臣先生不仅从故乡获得了基于对生命意识和自然的感受力,而且精心探求出了人生潜含的灵感。“路边是田野,地边满是花草——在乱石间觅生存的花草。一路寂寞的花草一直陪着一路寂寞的我。路边有洒满了臭铃铛、鬼见愁、黄刺果、黑刺果以及那些不知名的草儿。田野里有苦荞、碗豆、玉米、甘蔗,那些花草灰扑扑的在路旁招摇着,它们的形象没有徐志摩《再别康桥》里那些荇菜高贵,它们还修不来那份“油油”的娇态。……我看到了乡间放牧着其实何止一份散淡和自然,在这不设防的土城里,竹篱茅舍,鸡鸣狗叫,把老庄的哲学发挥到了一种极致,无欲无求或许就是镌刻在进入这块土地的门楣上的醒目标识,斜阳草树,寻常巷陌,走进村庄,你就进入了温暖的核心,每一缕炊烟都为行进途中的旅人升温,在不断的升温里,不觉间就听到家里那条黄狗的叫声。如果走惯了钢筋混凝土的钢铁森林,你会发现乡村像老母亲那双粗糙的手,摸在你身上涩涩的,但温暖透到心坎上。”(《蛰居乡间》)。

从以上淋漓的文字可以看出,特殊的地域风貌,不仅可以给作家创作带来独具格的文化色彩,而且一定可以为其提供源源不断的寓意契机。吴安臣先生正是通过对故乡,对家园独特文化背景及现状的不断发掘,不断提高理解历史把握发展的洞穿力,才及时的掌握了穿透地域文化历史、意会生活的能力。他用心感受故乡的美,用散文表现生活的灿烂。是故乡的灵性与家园的根本,支撑起他散文作品中完整的精神家园,在这个恬静的精神家园中,他永远追寻着那如诗如梦的坚守……

吴安臣的文字,我几乎全部看过,没有丝毫的紧迫、局促、浮躁,显得是那么宁静。吴安臣的家园意识,完全不是那种浮泛的,肤浅的故土行吟,它已经上升到了精神层面的高度。已经是一种思想的自觉,生命的特质,血脉的秉性。他谦逊、质朴,不管身处何地,始终魂牵梦萦他的故乡。所以,即使是在写故乡之外的一切物事,一样透着潜意识的故园情结。无论是《雨落平原》系列散文,还是《一个人的中秋》《飘着煎鱼香的村庄》《回不了故乡的石头》《弱者的城市》《草从对岸来》《迁徙的树》等优秀篇什,虽不是在直接抒写故乡,但浓郁而略带悲怆的故园情结不改。

一个成功的作家,只有具备大爱的气度,他的作品才会于朴实中顿生灵性,只有把一颗火热的心贴近他生长、熟悉的土地,他的文字才能给人以精神滋养。吴安臣的散文,情感是真挚的,语言是清新的,有属于他自己的特质。他还非常年轻,但他心灵的疆域,是宽阔的。他是在用生命的热度写作,从这个角度来说,吴安臣很富足,无论是他置身于故乡永平的悠远岁月,还是寄居河南以及昆明的生活与游历,都将成为他文学的种子;每一次的情感流浪和生命迁徙,都会使他激情澎湃,佳作迭出。

欣闻安臣的散文集子即将付梓印行,心中十分高兴,匆匆写下一点阅读安臣众多散文作品之后的粗浅感受,姑且作序,算是对安臣的祝贺与鞭策,同时也真诚地期待着安臣有更多,更好的作品问世。

2009年9月6日于云南永平

李智红,云南永平人,当代知名彝族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现任大理州作家协会副主席、永平县文联主席。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