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民族建国不周全

关于寻求以文化、民族的因素立国的论点,我们认为这种理论似是而非,有局限性。

笔者在欧洲待久了,举目四顾,似乎在欧洲这片大地上,并不是以文化、种族立国,欧洲中西部这些国家泛泛来说都属于日耳曼民族,卢森堡的官方语言是法语、德语、卢森堡语;奥地利的官方语言是德语;瑞士的官方语言是法语、德语、意大利语;比利时的官方语言是荷兰语、法语、德语。如果以这思路延伸,岂不是麻烦了?瑞士应该分裂成3个国家,比利时至少该分裂成3个国家。而德国、奥地利该合并为一个国家,诸如此类,按照这一法则,欧洲将会出现一次国家重组的震荡。再看原来的捷克斯洛伐克,1991年,同文同种也都和平地一分为二,成为和平共处的邻居,兄弟阋墙有什么不好?中国人太被“煮豆燃豆萁”的情结系绊了。

有人想让台湾撇清汉民族、文化和文字,以为这样能为“独立”找到藉口,这既无法自圆其说,也毫无必要,试举二例:

1. 人们时常提出“民族魂”,什么是“民族魂”?其实就是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宗教、民风、民俗等的综合传承,我们能轻易地摆脱自己的“民族魂”吗?那岂不是变成了行尸走肉?如果一个民族不敢正确面对自己的祖先血脉和民族文化,这种否定自己,烟灭记忆的作法是行不通的。历史文化传承就是一个人的灵魂和影子,歌德文学钜作里,浮士德出卖了灵魂,结果疯狂毁灭。浪漫时期德国作家夏密佐(Adelbert von Chamisso)笔下的彼得。施雷密尔(Peter Schlemihl)将影子跟魔鬼交换,结果寂寞郁郁一生。同样地,丧失了灵魂的民族,等待他的就是万劫不复。

2. 以民族、文化建国并非不可,但是要组建的各方都有足够的理性和感性的成熟认识,特别是情感方面,就像进入一个婚姻契约一样,彼此应当是情投意合,才能奠定牢固的基础。如果只是买卖,甚至强制性的结合,那么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的结果,指日可待。生活在台湾的人,不应当以省籍划界,不应以政治理念排他。远的不说,就看最近70年,中国沦陷于中共之手,各个省份的人为了避秦,渡海来台,跟岛上的居民融为一体,这期间自然有摩擦,排挤、争夺,但是经过风风雨雨,终于还是磨合得很好,许多政治冤狱得到平反,转型正义得以申张。这时候若还有人否认这块土地是自己的故乡、故土,那就是情商有问题了。执政者要特别照顾那些在情感上还不认同台湾的上一代外省群体,不要一味指责,理解中国人“落叶归根”的情怀,去团结争取,赢得他们的民心民情民意。

国家诞生的历史范畴

现在我们把台湾的国家主权地位放在历史的大框架中,也就是历史范畴、历史范式(paradigma)里来省视,不论纵向横向地看,台湾作为一个主权国家,应当有足够的自信。

中国古代有“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历史上国家的疆域处在不断地演化与变迁中。欧洲的历史同样如此,分分合合,国家不断地在重组和重建中。翻开欧洲历史,曾经的神圣罗马帝国治下的奥地利、荷兰、比利时、瑞士、卢森堡等,由于王朝的分崩离析,这些国家在17到19世纪先后独立,这就是国家诞生的历史范畴。

前面提到的斯洛维尼亚和克罗埃西亚,在原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瓦解时,1991年宣布独立建国,并很快得到了联合国的承认,这就是两国独立建国的历史范畴。

台湾(中华民国)是1946-1949年国共内战的结果,是国民党和共产党共同酿成了台湾国现况,台湾就是一个现实与事实的国家,这就是它的来源和根由,也是它的历史范畴。

国家的历史范畴,就是考察国家诞生和建立,是在当时历史的概念和框架中产生的,换句话说,是指国家的历史发展演化过程,带着历史的痕迹,或者说烙印。

“台独”的提法是个问题

台湾提出“独立”,有点不伦不类,并非明智之举.

加泰罗尼亚的独立运动,旨在彻底摆脱西班牙的管辖,独立建国,传递给国际社会的信息、目的与意义十分清晰。魁北克的独立运动,苏格兰的独立运动等与加泰罗尼亚的情况是一样,他们分别是为了脱离加拿大和英国,独立建国,这些民族和地区提出独立的要求是正常的,因为他们至今是母国的附属部分。

跟上面这些地区和族裔不同,台湾在事实上、现实中,原本就是一个独立的政治、经济、外交、军队、警察、法院等五脏俱全的主权国家,不隶属于任何政权,无须听命于任何政府。台湾的主权国家地位,当年联合国不仅承认,并且自1949年以来,接受台湾的“中华民国”不仅代表台湾,还代表整个中国。1971年以后改正了现实状况,让中华人民共和国来代表中国了。但是台湾依然是台湾,并未失去它的主权国地位,它只是不再代表中国了。所以台湾应该继续以主权国姿态,翺翔于国际空间,这才是台湾应该努力拼打的方向。

台湾旷日持久的独立运动犯了逻辑思维和法理的错误,模仿上述其他地区和民族的独立运动,等于向国际社会说明一点:台湾似乎从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非主权国地位,台湾要独立,彻底脱离中国政府的管辖。这样错误地把自己定格在非主权国地位,这不是画蛇添足,十分荒谬吗?难怪国际社会三缄其口,即使同情台湾的独立运动,也不敢来掺和中国的“内政”,得罪老共。

“统一”议题几点思考

中国的“统一”口号,本身证明了海峡两岸各自为政,互不从属,才出现了“统一”的空间和可能。如果原本是从属关系,属于同一个政体(政府)领导下,只需使用“调整”,即可处理两岸关系。

1. 前面提及,台湾国的存在是1946-1949年国共内战的结果,是国民党和共产党共同酿成的状况。台湾问题时间跨度近70年,这70年的分离状态难以弥合,一蹴而就。

2. 事实上台湾是主权国家,国家不分大小,谈合作可以,谈“统一”就没有必要,是谁统谁?在今日的政治文化里,大小、强弱的概念都必须建立在平等、和平的基础上。

3. 眼下海峡两岸政府不具备和平谈判的环境和条件,中共政府军舰军机绕台巡游,呈剑拔弩张态势,这不是在营造和平谈判的环境,而是霸王硬上弓。这是强欺弱,是大鱼吃小鱼,是过了时的丛林规则。

4. 1990年东西德合二为一,他们不愿用统一(Wiedervereinigung)、合并(Anschluss)的字眼,经过再三的斟酌,而用了“加入,加盟”(Beitritt)这个词,就是为避免历史上那些德国吞并他国的尴尬和伤感情的记忆,这种做法很值得参考。“联盟”是一种平等的态度,也意味着和平、两厢情愿。因此建议今后海峡两岸和平“联盟”,但是“统一”则敬谢不敏。即便是“联盟”,也必须尊重台湾人民的意愿。

结语

以上陈述了一些通过观察、讨论和归纳而得出的几个论点,本文论证的目的很明晰。台湾从1949年以来就是个独立的主权国,蒋中正渡海来台,把原来的国名“中华民国”也带过来,虽然不符合事实,但是被国际社会承认了二十多年,1971年,联合国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承认它是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代表,当时并未说它也代表以“中华民国”自喻的台湾。这是史实,台湾政府只要公开申明“中华民国”只代表台湾,那么什么公投,独立,改国号都是多余的。如果为了正本清源,让人不致混淆,那么改名为台湾,不提中华,也是明智之举。

不论如何费唇舌,台湾是主权国家的法定概念,毫无异议。台湾人民要有自信,台湾政府要有智慧来贯彻这个历史的正名问题,并掌握契机,将之普及推广到国际社会,更正世人的错觉。即便一时做不到,至少自己要有底气和信心,让岛国的居民,特别是年轻世代有清晰的民族国家认同感和骄傲感,万变不离其宗,台湾人的民族魂壮大坚实,那就不是飞弹航母可以摧毁的了。

民报【欧洲之声】2018-07-05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