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通过一种官僚制度或者通过人民中某一个阶层的专政来组织生产,这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社会主义需要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组织上的训练,社会主义要以无数个经济性的和政治性的自由组织为其前提,并且需要最充分的组织自由。社会主义的劳动组织不应该是一种兵营组织。

“少数派的专政,如果想要给人民以最充分的组织自由,就会因而损害自己的权力。如果相反,这个专政企图用束缚这种自由来保持统治,那么它就会阻碍朝向社会主义的发展,而不是促进这种发展。”

(仔细琢磨考茨基上述论述,我们就会明白自由民主与独裁专制之所以水火不相容的根本原因:有我无你,有你无他。考茨基心目中的社会主义肯定是一种民主的、人道的社会主义,因此,他的观点被列宁痛骂是不足为奇的。“社会主义的劳动组织不应该是一种兵营组织”。回顾从苏联到中国,事情的发展却不幸被考茨基而言中。从苏俄的军事共产主义,到中国在文革中某个时期将工厂、学校基层单位改称“班、排、连、营”,还有红色高棉令人不寒而栗的“安卡”(组织),无不警示后人,布尔什维克主义所进行的革命在控制人们的思想意识、泯灭人们的良知人性方面功率卓着,令人震惊。)

考茨基接着写道:“少数派的专政总认为一支忠诚的军队是它的最有力的支柱。但是它愈是用武力来代替多数,它就愈来愈迫使反对派用诉诸刺刀和拳头的办法而不是用选票的办法来寻求出路,因为选票对他们说来已经不起作用了;这样,内战就成为政治矛盾和社会矛盾的转化形式。……这样,专政就陷入内战而不能自拔,并且经常面临着一种被这种内战推翻的危险。

“但是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社会来说,再没有比内战更大的阻碍了。……对于社会经济来说,内战的危害性比对外战争的危害性还大得多。内战是在国家境内进行的,它对国家所起的摧毁作用和瘫痪作用同敌国侵入同样严重,内战在这方面甚至还残酷得多。

“……内战中的情况也不像在民主国家里的情况那样:在民主国家里,诸少数派受到保护,因此,处于少数派地位并且不得不放弃执政地位的任何政党,决不因此就必须放弃它的政治活动或者哪怕只是限制它的政治活动,而且处于反对派地位的任何政党都一直保留着那种争取成为多数派并从而取得政权的权利。

“在内战中,任何一方都为自己的生存而战,失败的一方面临完全毁灭的威胁。由于意识到这一点,就使内战很容易变得非常残酷。一个仅仅依靠军事力量才取得政权的少数派尤其倾向于以最血腥的手段来镇压反对者并且用最凶残的屠杀来惩罚反对者,如果这个少数派在叛乱中受到了威胁并且终于能够把叛乱镇压下去的话。……

“无论是长期内战的局面,还是这种局面在专政之下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一一群众陷于完全冷漠和灰心丧气的状态,都会使社会主义生产体制的建设实际上几乎成为不可能。然而,那种必然会引起内战和冷漠状态的少数派专政竟然成了实现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完美手段!

“有些人把内战同社会革命混淆起来,认为内战是社会革命的形式,并且倾向于用下列理由来为那种在内战中不可避免的暴力行动辩解:即没有暴力行动就不可能有革命。据说在任何革命中过去总是如此,而且今后将永远如此。

“而恰恰我们社会民主党人并不抱这种看法:即凡是过去一直是如此的情况今后也就必然永远如此。我们根据迄今所发生的资产阶级革命的实例而形成了我们所想象的革命图景。无产阶级革命将在与资产阶级革命的条件完全不同的条件下实现。

“……今天的无产阶级,至少在西欧,将在下列这样的国家里取得政权:在这些国家里,几十年以来,民主一一即使不是‘纯粹的’民主,但毕竟是一定程度的民主一一已经扎下深根,而军队也不像从前那样完全脱离人民。在这种条件下,在那里构成人民大多数的无产阶级究竟将如何实现其夺取政权,这还需要等等再看。我们无论如何也决不需要推断,法国大革命的过程会在西欧重演。如果今天的俄国显得同1793年的法国很相似的话,那么这仅仅证明俄国是何等地接近资产阶级革命的阶段。”

列宁对考茨基上述论述十分恼火,指责考茨基反对暴力革命是其叛徒立场的最突出表现。列宁说:“资产阶级国家由无产阶级国家(无产阶级专政)代替,不能通过‘自行消亡’,根据一般的规律,只能通过暴力革命……这就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全部学说的基础。现在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沙文主义和考茨基主义流派对马克思和恩格斯学说的背叛,最突出地表现在这两个流派都把这方面……忘记了。”列宁又说,“不用暴力摧毁资产阶级的国家机器,不用新机器代替它,无产阶级革命是不可能的。这个新机器,用恩格斯的话说,‘已经不是原来意义上的国家了’。所有这一切,考茨基都要加以掩饰和歪曲,因为他的叛徒立场使他非这样做不可。”

(考茨基有关布尔什维克党人在夺取政权后实行少数派专政的论述是符合历史事实的。几乎在十月革命爆发的同时,长达三年的国内战争就开始了。其残酷程度在俄国历史上前所未有。布尔什维克党在攻打冬宫、推翻临时政府的战斗中只死了六个人。估计临时政府的伤亡几近于零。然而在随之进行的三年内战中,红白双方的伤亡至少在百万以上。考茨基对此早有预料:“一个仅仅依靠军事力量才取得政权的少数派尤其倾向于以最血腥的手段来镇压反对者并且用最凶残的屠杀来惩罚反对者”。这个论断是在考茨基本人并未亲临其境,而俄国内战充其量刚刚开始的情况下作出的。我对此并不感到惊奇,因为从考茨基对民主与专政的论证分析中,就可以知道独裁专制者要想维持自己的统治,使用暴力是常态。列宁之所以将无产阶级专政视为至宝,就在于“无产阶级专政是由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釆取暴力手段获得和维持的、不受任何法律限制的政权”。因此,我们只能把这种专政理解为一小撮寡头“和尚打伞,无发无天”。而考茨基与列宁的分歧在于:“我们把无产阶级专政不能理解为别的,只能理解为在民主基础上的无产阶级的统治。”)

考茨基对布尔什维克党人企图推动世界革命及其后果也有预料:“布尔什维克的革命是建筑在这种假定之上的:即这个革命构成了欧洲普遍革命的起点,俄国的大胆创举将号召全欧洲的无产者起来斗争。”

“我们的布尔什维克同志们把一切都押在欧洲普遍革命这张牌上。如果这张牌赢不了,他们就不得不陷入一条使他们面临无法解决的任务的道路。他们必须在没有军队来对付强大而凶暴的敌人的情况下保卫俄国。他们必须在普遍崩溃和到处贫困的情况下建立一个为人人谋幸福的政权。实现他们所努力争取的一切目标所需的物质条件和文化条件愈欠缺,他们就愈要用赤裸裸的暴力强制、用专政来代替所欠缺的方面。人民群众中间对他们的反对愈大,他们就越发有必要那样做。这样,用专政来代替民主就成为不可避免的了。

“如果说布尔什维克在关于他们只要取得政权就能引起欧洲革命的估计上发生了错误的话,那么,他们在关于他们只要夺得政权就会有大多数人民兴高釆烈地团结在他们周围的估计上也同样发生了错误。”

考茨基用布尔什维克党人用武力强行解散立宪会议作例证,证明布尔什维克并未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批评布尔什维克对召开立宪会议出尔反尔,使苏维埃的专政成为俄国永久的政府形式。

列宁称考茨基是一个“带有十岁女孩幼稚表情的、书呆子气十足的儍瓜”,他猛烈地抨击了考茨基对解散立宪会议所作的分析。用列宁的话来说,立宪会议的选举是在布尔什维克的威望达到最高程度以前过早地进行的。列宁坦率地说,立宪会议之所以被解散,是因为布尔什维克在选举中失败了,而选举如果能晚一些时候进行的话,布尔什维克就会获胜。看来,按照列宁的逻辑,对事态产生影响的应是预期要发生的事件,而不是实际上已经发生的事件。这真是蛮不讲理!

(未完待续)

列宁2

一一苏联政治笑话(13)

苏共总书记勃列日涅夫有一次接受西方记者釆访,记者问他有没有什么嗜好。勃列日涅夫回答:“我喜欢搜集和我自己有关的笑话。”记者又问:“你搜集了多少了?”他思索片刻后说:“不少了。那些讲这些笑话的已经住满了两三座劳改营了。”

2018-08-19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