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劳丁论共产主义运动(七)

随着资本主义进入垄断和帝国主义阶段,工人运动内部的发展似乎与马克思所预言的无产阶级发展成为革命阶级的过程是相抵触的。资本主义在无产阶级斗争的压力下,表现出它还有大大改善大多数工人的生活条件的能力。反资本主义的觉悟以往的那种发展势头似乎是消失了,或者甚至反转过来,让一种和解与改良主义的精神取代了。这种精神在大都分工人阶级中传播开了。理论上的修正主义既是这种倾向的反映,又是这种倾向的泉源。它崇拜工人阶级运动的自发性,说放弃革命是有道理的。

正统的马克思主义对此的反应就是宣扬“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作用,把这种理论说成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意识的来源。考茨基有过一个著名的说法:“社会主义意识是一种从外面灌输到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中去的东西,而并不是一种从这个斗争中自发产生出来的东西”。……列宁在《怎么办。》中把考茨基的含混的说法接过来。他自己的立论本来就概念混乱,加上他还把考茨基的这种说法作为他的关于革命政党的理论基础,这就更加糟糕了。

……列宁说:“俄国社会民主主义的理论也是完全不依赖于工人运动的自发增长,而从革命的社会主义知识分子的思想发展中自然和必然地产生出来的”。

另外,按照列宁对政治和社会形势的看法一一一种不久便为1905年革命事件所证实的看法一一,革命力量特别是无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组织上的准备便成了一件紧迫的事情。在这种形势下,为“经济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所强烈主张的“自发性的崇拜”,据他看来简单就是犯罪。列宁还深信他掌握了打开俄国革命之门的马克思主义的钥匙。所有这一切都有助于说明,为什么他对偏离了他心目中的革命的马克思主义路线哪怕只有一毫米的任何意见,都那么猛烈而无情地进行攻击。这也有助于说明,为什么他倾向于极其重视理论和组织的作用,而对自发性的任何迁就则一律予以谴责。

在列宁看来,“工人运动的自发的发展,就有受资产阶级思想体系支配的倾向”,“因为阶级斗争本身只能产生‘工联主义’,而工联主义正是意味着工人受资产阶级的思想奴役。因此,我们社会民主党的任务就是要反对自发性,就是要使工人运动脱离这种投到资产阶级羽翼下去的工联主义的自发趋向,而把它吸引到革命的社会民主党的羽翼下来。”

……但是大不相同的是,马克思认为工人阶级运动是自发地倾向于社会主义思想的,而无产阶级是思想斗争中起主要作用的力量。对马克思来说,理论在斗争中也起作用,但起的是帮助无产阶级形成革命觉悟的作用,而不是去代替无产阶级革命活动这一真正的动力。

与此相反,在列宁的著作里,无产阶级似乎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与资产阶级理论家之间的思想斗争争夺的对象。即使它达到了也是一种起作用的力量的程度,它还是倾向于“投到资产阶级羽翼下去”。列宁也认为需要有一种有力的工具,能使革命理论的武器保持锋利用来既反对资产阶级思想,也反对为工人阶级运动自发地分泌出来的思想,从而扭转这种自发倾向。这是要把著名的列宁主义箴言“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党”付诸实施的工具。《怎么办》一文中所说的这句话联系上下文来看,确切内容是:革命运动必须建立在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守护者的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事先创造出来的理论、原则、政策和计划的基础上。列宁心目中的党,就是这种有力的工具。列宁为了对付对自发性的崇拜,在正统的马克思主义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社会主义意识的传播者、工人阶级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以及革命的决定性的工具的概念。

(如果说马克思恩格斯是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导师,列宁则肯定是领袖。导师主要起教育启迪作用,领袖主要起发号施令作用。马克思对无产阶级十分看重的一点是,他既然认为无产阶级是先进阶级,那么它的先进性必然会在斗争中显示出来,工人阶级在斗争中一定会自己解放自己,从自发走向自为。列宁身处资本主义不发达的俄国,他对俄国无产阶级的先进性并不看好。列宁意志坚定顽强,对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成功抱有一蹴而就、急于求成的态度。列宁认为,无产阶级革命必须由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来组织领导,不能依赖工人阶级的自发性运动。只有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把社会主义意识“灌输”到工人当中,并以此指导阶级斗争的实践,革命才有成功的希望。

列宁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呢?克劳丁接着写道:)

如果说,列宁对党的看法的基本理论原则一一党应该是在阶级的外面产生的社会主义意识的传播者一一是从考茨基那里借用来的,那么,他的组织原则就是部分地根据他所钦佩的“七十年代革命家所拥有的那种我们大家应当奉为模范的出色的组织”引申出来的。这是一个来源;还有,我们行将看到,就是来源于德国。……他的中心人物也是职业革命家,除了很少的例外,他们也像七十年代的职业革命家一样,是知识分子出身。尽管列宁坚持认为有必要使受了教育的先进工人脱产,把他们培养成职业革命家,但这收效甚微,就领导集团来说尤其如此。(在十月革命时,布尔什维克党的中央委员会只有一名工人委员。)鉴于党对进入领导集团所要求的理论水平和俄国无产阶级的平均文化水平,这是个合乎逻辑的结果。

党的一般组织结构,同样是以七十年代民粹派的一套组织作蓝本的。……列宁建议马克思主义政党要具有同样的组织形式:一个由职业革命家组成的中央机关,而在它周围并从属于它的是“非职业”革命家的组织。整个组织必须是高度集中、等级森严和纪律良好的。列宁为了不让人们对他所设想的那种组织发生任何疑问,使用了军事语言:“我们所需要的是一个军事化的代办员组织。”……

在组织原则方面,列宁所设想的那种组织很像他所描绘的敌人的组织,即“十分集中的、连极琐碎的事情都由统一的意志来指挥的纯粹军事组织”。……

这种态度很容易给人一个印象,列宁想把渗透着沙皇政治制度的官僚专制原则移植到党组织来。……但是,列宁基于他对社会民主党既没有中央领导又没有计划、马马虎虎地工作的那段时期所作的分析,能够以颠扑不破的论据来作出答复。他很容易说明,在沙皇警察统治下,党内是不可能实行民主的,而他所主张的那种组织,倒的确是很适合在沙皇制度下进行革命斗争的某些具体要求的。由非职业革命家组成的附属组织支持的职业革命家的组织,是一种有效的工具,能够用来把列宁所制订的政治方针带到自发运动中去,带到不定型的工人组织中去,带到学生运动和农民中去,并且使这“一片混乱”初步组成为一个全国性的组织。这种有效的工具还能够使整个工人运动和革命运动服从掌握着理论和意识、具有明确的计划和目标的党的领导。这就说明了为什么列宁尽管遭到一些重要人物反对,但仍得到了一大批俄国马克思主义者的支持。

除此之外,列宁具有天才和对具体形势进行详尽分析的能力,因而当1905年的革命表明群众的自发的运动并非总是不可避免地要“投到资产阶级的羽翼下去”,而是能够表现出巨大的革命首创精神时,他对《怎么办》中的准则和思想作出修改。列宁在他1905年和以后的著作中,都强调这种首创精神的重大意义。1905年11月,列宁甚至说:“工人阶级本能地、自发地倾向社会民主主义”。……随着革命从政府方面争得有限的政治自由,列宁提出要对党的内部组织实行一定的民主化,……

(但是,)把这种修改看成是列宁在《怎么办》、《进一步,退两步》和这段时期其它著作中所提出的关于党的观点的根本修正,那是错误的。(首先,)党与阶级之间的基本的关系依然没有变。党仍旧应理解为考茨基所赋予而列宁从未反对过的那种意义上的理论真理与意识的掌握者。没有从最强烈和最直接的意义上来说的党的领导,阶级就不成其为革命的阶级;只有党把社会主义意识灌输给了阶级并从政治上教育了它,它才可能成为革命的阶级。是由党来控制阶级,而不是由阶级来控制党;每当阶级偏离了党为它所规定的道路时,党就来代替阶级,即使阶级不承认党是自己的代表,党也总是阶级的真正的代表。换句话说,党处于无产阶级之外的这种关系的性质并没有变。就党取得统治权来说,党是处于阶级之外的。领导权不是从阶级本身取得,而是从一种在阶级之外提出来的理论推导出来的。党同阶级联系的方式,也说明它是处于阶级之外的,一些通常的说法就反映出这点。比如说,党要变得不可战胜,就得“依靠”阶级,同阶级“建立联系”,把阶级“置于党的领导之下”,等等。列宁坚持必须把党和工人阶级群众性组织特别是工会区别开来,这种区别也反映了党处于阶级之外的性质。区别产生于从属的关系。一切群众组织都必须处于党的领导之下,接受党的权力。列宁认为,苏维埃不置于党的领导下,就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工人阶级权力机构。换句话说,党是革命中起作用的中心力量,阶级的活动充其量也不过是第二位的。

其次,党的组织概念的基本因素也没有变。按照列宁对“民主集中制”的看法,“集中”总是先于“民主”的(斯大林的蜕化则在于他完全取消了民主),因为集中是同列宁认为对领导机关必不可少的非常权力,和过分强调领袖人物以及他们的稳定性与他们的权力的重要性联系在一起的。领袖人物因此就能够一一大都在正常情况下一一制约基层与下级机关行使“民主权利”了。……

归根到底,列宁所主张的党的结构和工作方式,只不过是把党视为从外部支配阶级的力量的这种看法在组织问题上的体现而已。这种结构和工作方式,是一种手段,使党一一事实上是领导集团一一不仅在制订具体的政策并将其付诸实施方面,而且在制订出正统的理论方面,都享有独立性并保持决定权。因此,党光有自己的、不同于阶级组织的组织还是不够的,因为那种组织不得不同群众发生联系,从而必将受到外界的影响。此外,党组织还必须对“自发”思想有所戒备。为此,决定权必须集中于一个很小而又特别“坚强”的核心手中,而在这个核心中,这种权力又要集中在一位领袖的手上,因为只有他才能使这个核心紧密地团结起来。早在1904年,托洛茨基就很好地总结出了对党的这种看法的逻辑:党会代替阶级,中央委员会代替党,而领袖又会代替中央委员会。

(克劳丁在上文中论述了列宁的党建理论与实践问题。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党和阶级的基本关系问题。二是党的组织概念的基本因素问题。两点归一,党会代替阶级,领袖会代替党。党是抽象的,领袖是具体的,只有领袖才是“党”。党指挥一切其实就是领袖指挥一切。列宁之所以十分看重党组织的作用,是因为只有通过这个组织才能指挥一切,调动一切,才能遂心所欲。

南斯拉夫的普。拉里奇在《教条主义是革命的大敌》一文中,就“党指挥一切的教条”这样阐述:″围绕工人阶级先锋队的作用问题,……一种立场表现为这样一种信念,即党必须成为国家机关的核心,成为整个社会一政治体制和自治机关的核心。国家和社会作为一个整体,必须由共产党来治理;“党是工人阶级在政治上的具体体现”。这个党,必须在实际上成为一个代表阶级的、享有权威和拥有权力的党,它必须就社会发展各个方面的问题直接地作出决定。在这种观点中,不难认出斯大林主义的党的观念。因为大家知道,作为政治组织的一种独断形式的斯大林主义,其实质就是使党和国家机关官僚主义化,并日益不受群众权力的制约而为所欲为。“

文字不长,但切中肯綮。党要遂心所欲,领袖必先为所欲为。)

(未完待续)

一一苏联政治笑话(44)

赫鲁晓夫喜欢到处作报告。有一天,他去某疯人院作报告。事先,疯人院领导把病人召集起来叮嘱:“赫鲁晓夫同志作完报告后,你们一定要热烈鼓掌。”

赫鲁晓夫作完报告后,果然博得了长时间的掌声。赫鲁晓夫非常得意。但他突然发现其中有一个人没有鼓掌,他马上生气地问:“你为什么不鼓掌?”

此人回答:“我的疯病已经治好了。”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