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建说,乔治·奥威尔在《1984》中预言的极权社会在中国已经“原封不动”地实现了。 Lam Yik Fei for The New York Times

香港——一位中国流亡小说家周六在香港国际文学节上发了言,就在两天前,他参与的活动一度遭临时取消。此举被广泛视为这个半自治城市的自由又一次遭受侵蚀。

在最后一刻恢复出席香港国际文学节的作家马建表示,事件的逆转“证明了自我审查的失败”。

流亡伦敦并已获英国公民身份的马建在周六表示,健康活跃的文学氛围,有助于“守住文明的底线”。

“文学当然无法与政治势力抗争,”他在匆忙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告诉记者。但他说“在小说中可找到人的善良、人性、道德基础”。

曾有人担心马建前往香港会危及人身安全,近些年香港一些出版批评中国共产党政府书籍的书商失踪,后来发现被拘押在中国内地。

上周二大馆历史艺术集合表示,不会举办两场文学节活动,马建在该场地的出现就成为疑问。马建的书自1987年起就在中国大陆被禁,他说他的小说新作,辛辣讽刺的《中国梦》是这个国家现代自我的一则政治寓言。

“我们不愿见到大馆成为任何个别人士促进其政治利益的平台,”大馆总监简宁天(Timothy Calnin)上周四在一份声明中说。“因此,我们与香港国际文学节紧密合作,寻找另一个更合适的场地。”

大馆在上周五改变想法,表示“因为可能使这些活动完全无法举行,重新考虑了我方立场”。

然而时至上周五,人们尚不确定曾经居住香港并拥有永久居民身份的马建,当晚在所乘航班落地时能否获准入境。

马建后来在推特上表示,他将以小说家身份在文学节发言,“这是我唯一的身份,”并说他不是政治家。“但读过我作品的人都知道,我的书都非常政治,《中国梦》也不例外,”他补充道。“所有文学都是政治的,不管作者有心还是无意。”

文学节总监菲利帕·米尔恩(Phillipa Milne)上周六告诉记者,文学节的目标是推广香港的文学艺术,同时“为形形色色予人启迪的本土及国际作家提供平台以支持言论自由”。她未接受记者提问。

此次文学节举办之际,正值人们对香港这个半自治的中国城市未来能否继续作为亚洲法治与公民权利庇护所的担忧日益加剧。例如一周之前,作品讽刺中国内地及香港领导人的政治漫画家巴丢草受到中国当局威胁,取消了在香港的个人画展。

上周四,香港当局拒绝了《金融时报》(The Financial Times)编辑马凯(Victor Mallet)以游客身份入境,几周前他被驱离这个城市。外界普遍将驱逐马凯视为一次报复,因为8月他在香港外国记者会(Foreign Correspondents’ Club of Hong Kong)邀请了当地主张独立人士做演讲。

上周六,马建被问及他在香港是否感到安全,他拒绝直接回答,但表示他已将个人行程知会英国当局。“我知道如果我失踪了,他们会找我,”他补充道。

前香港立法会民主党议员刘慧卿(Emily Lau)说,马建出席活动的反复给这个城市的许多人引发了情绪的“过山车”。

刘慧卿说,她相信大馆的资助及运营方香港赛马会受到政治压力要取消马建的到访,而局面的反转也算不上什么胜利,因为已经造成破坏性的先例。

“在香港我们从未有过民主,但我们享有自由,”她说。“现在我们的自由似乎也被拿走了。”

赛马会发言人在周六晚没有即时回复置评请求。

65岁的马建自2011年起被禁止进入中国内地,他上一次在香港国际文学节发言是2013年。

他今年回到文学节在一场小组讨论上发言,并介绍新书《中国梦》(China Dream),这个书名直指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标志性的宣传口号。该书本月在英国出版,书中讲述一名饱受暴力过往困扰的中国官员的崩溃过程。

周六傍晚,马建在座无虚席的讲堂说,乔治·奥威尔在反乌托邦小说《1984》中描绘的极权社会已“原封不动地”搬到了中国。他还表示,他看到中国内地如今的压制与宣传,与“文化大革命”惊人相似。

他说,他担心建造习近平“中国梦”的愿景就是要抹去中国最近的历史。

“如果我们忽视历史,接下来的事情会更可怕。”他说。

翻译:Hongyu Li

来源:纽约时报中文网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