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甲三 白话村撸叔 2017-12-13

当人们讨论现在坏人那么多,是坏人变多了,还是坏人变老了。我以自已的经历,可以肯定说,坏人变老了。因为我没有被清算,更没有反思,一直在享受堕落之美。

2017年12月10日下午,黄帅因癌症在北京朝阳医院挂了,英年57岁。曾经,这个人,全国宣讲,被中央领导接见;这个名字,成为一代人的记忆、符号、偶像!

反潮流英雄黄帅

听到这消息,我无悲无痛,却一夜无眠。想不到女神如此薄命,人到中年,却生得伟大,死得平常,让我辈粉丝情何以堪?或许,击垮她的不仅是病魔,而是罪孽的心结?

因为她的名字,翻开了不堪回首的青葱。

1973年12月底,也是这样滴水成冰的日子,因为《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发表黄帅的文章,砸开了一代人的野性。我呢,枕着美人头的报纸,淫着这个有点坏、有点帅的名字,撸起袖子加油干,居然第一次梦遗了。

那时的黄帅,是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一小学五年级学生,班主任齐鸿儒让全班写日记,要求写出心里话。9月7日,黄帅的日记令她的人生发生改变。“今天,XX没有遵守课堂纪律,做了些小动作,老师把他叫到前面,说:‘我真想拿教鞭敲你的头。’这句话你说得不够确切吧,希望你对同学的错误耐心帮助,说话多注意些……”

齐鸿儒看了日记后说:“提意见纯粹是为了拆老师的台,降低老师的威信”。于是,接下来的两个多月,老师号召同学对黄帅展开批判,划清界限。

黄帅觉得很委屈,给《北京日报》写信,希望报社派人来调解她和老师的矛盾。她说:“……我是红小兵,热爱党和毛主席……难道还要我们毛泽东时代的青少年再做旧教育制度‘师道尊严’奴役下的奴隶吗?”

这篇黄帅当枪,搞科研的父亲捉刀,江青大加利用的文章,经12月12日《北京日报》加编者按发表,12月28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位置全文转发,立即在全国掀起“破师道尊严”、“横扫资产阶级复辟势力”、“批判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回潮”的活动。几天之内,黄帅就成了家喻户晓的“敢于反潮流的革命小闯将”。

我当时读子弟小学五年级,凛冽寒风里听校长结结巴巴念文件,号召全校学生造他们老师的反,赶脚滑稽极了。好像一个裸体女人被迫给一群眼光发绿的强盗送春药,求他们随便一样。

接下来的日子,就是罢课闹革命,三层的教学楼贴满标语。我的同班同学光鑫君,也趁机给班主任王坚写大字报,具体内容记不得了,大意是上课抽烟,两根指头熏得像老腊肉。其实,王坚老师批评过光鑫,他借机泄私愤而已。否则,11岁的孩子懂什么阶级斗争,无非报复令自已不爽的人罢了。

但在全国,已经出现了官员管不了、教师教不了、学生学不了的混乱局面。我的课本,从那时起,直到1978年毕业,再也没有全部翻完过。

当时以为很潇洒,回首已是儍白头。

文革后,在胡耀邦的过问下,号召我辈不读书的黄帅,却考上北京工业大学,又到日本留学、工作、生子12年,再回到母校担任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编辑。她的朋友们用16字形容彼时的她:直直的笑,淡淡的愁,高高的心,低低的调。

另有一位黄帅的校友,叫芝的认为,是黄帅的爸爸玩了一把政治,最终玩砸了,使女儿和整个国家都卷入一场影响深远的风波。

在昨天之前,作为文革产物的唯物主义者,我是不信“举头三尺有神灵,不是不报,时候未到”的谶语,以为是弱者的自慰。但在得知黄帅挂了后,又一消息映入眼帘,让人不得不佩服这古老的咒语。

小兵张嘎扮演者安吉斯

这位老人估计没几人认得出来,他就是著名电影《小兵张嘎》的嘎子扮演者安吉斯。而在文革里,这部电影反复播放,几乎到了看吐的程度。

如果安吉斯还活跃在影视圈,论名气和演技,以及由此带来的财富,绝对甩潘冬子饰演者祝新运,还有后来冒出的草根王宝强几条街。

但是安吉斯如同半夜鸡叫一样,只拍了这部电影就熄火了。因为文革中,他居然带队红卫兵从内蒙古,杀到北京上演全武行,对《小兵张嘎》的演职人员全部揪斗。演支队长的于绍康被打掉满口门牙,演罗金宝的张莹被打得吐血昏迷,演卫生员的袁其励被拔光了头发,导演崔嵬、也是他的恩师被扒光衣服,用皮带狠抽,昔日的嘎子变成一个十足的恶魔。

文革结束后,安吉斯报考北京电影学院和中央戏剧学院,但劣迹斑斑让两所学院拒之门外。其实不仅这两所大学,所有的演艺大门都对他关上了,不得不回内蒙苟且此生。

原以为,政治很远,如同黄帅在皇城根下,安吉斯在内蒙,我只在西南一隅。但他们的言行和电影都深深的改变我的意识和行为。念及他们的今天,发现政治其实离自已很近很近,近到油盐柴米,近到裤兜里的钱包。

当人们讨论现在坏人那么多,是坏人变多了,还是坏人变老了。我以自已的经历,可以肯定说,坏人变老了。因为我没有被清算,更没有反思,一直在享受堕落之美。

黄帅挂了,安吉斯灭了,红色报应似乎正扑面而来。如果说,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那么,作为文革产物的我辈,应该以怎样的忏悔,承受这不可绕过的有妄之灾?

注:本文作者甲三先生系资深社评家和作家,思想新锐,见解独到,文笔老辣,为“白话村”的繁荣与进步,特聘甲三先生为特约撰稿人,感谢甲三先生慷慨出手,多多赐稿!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