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作 [英] 藏尔弗雷德·丁尼生

日落昏黄,晚星闪亮,
一声呼唤分明叫我启航!
沙洲上该没有悲哀呜咽吧
当我扬帆向海洋。

潮汐似动,水波不扬,
既不泛泡沫,也没有声响
那来自天边大洋的潮水,
掉头向归宿返航。

薄暮朦胧,晚钟迥荡,
钟声之后,夜色苍茫!
该没有诀别的哀痛悲伤吧
当我登船远航。

跨越时空的疆界,
潮水载我驶向远方,
但愿能面晤我的舵手,
当我渡过沙洲向海洋。

赏析:

藏尔弗雷德·丁尼生(1809—1892),英国著名“桂冠诗人”。主要诗篇有《公主》、《毛黛》、《国王歌集》等。《渡过沙洲》据说是他漫长一生中的最后一首。此诗构思奇巧,比喻绝妙。

劈首一轮西沉夕阳,喻示着生命之河已奔流到尽头。面对着生与死的疆界——沙洲(江河入海处由泥沙淤积而成的陆地)——诗人分明听见死神叩门的那一声呼唤。对生命之河奔流到头似乎有几许感伤,对灵魂扬帆“海洋”又好象有几许迷惘。诗人的心境如“似动非动”的潮汐,感慨万千而又悄无声响。生命之灵肉如同冥冥(“无边大洋”)之中涌来的潮水,又将掉头归于冥冥。虽说渡过“沙洲”预示着灵魂在更宽广的“大海”中扬帆远航,虽说还有希望面晤“舵手”——上帝——这一精神的支柱与灵魂的依托,但此时此刻,面临沙洲这一生死与时空的疆界,听晚钟在朦胧薄暮中沉沉低迥,看夜色在钟声之后悄然逼近,难免有几分惶感,几分感伤,几分悲而不痛的离情别绪。

全诗景情交融,意韵深远,朗朗诵来,恍惚如见一垂暮老翁,位临沙洲,一边回首向生命之河依依作别,一边凝目向浩翰迷茫的大海殷殷寄语。感伤中有渴望,希求里有惶惑。从西沉夕阳到黄昏钟声,从无声潮汐到苍茫大海,似有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惆怅在字里行间起伏迥旋。与同时代的史蒂纹森在《安魂曲》中面对死亡时,那超然坦荡的情调(“好象海洋的水手上了岸,好象山间的猎人回了家”)相比,丁尼生的落日晚钟是否有点浪拍“沙洲”的悲哀鸣咽了?

注:此诗是我1982年在达县师专英语系教书时英国教材《Enssencail English》上的一篇课文,当时我把它译出,并对学生作了“赏析”,效果很好。8年后,我在重庆建筑高等专科学校教书时,将它整理出,发表在校报上。

木公的博客2008-01-09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