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在内蒙牧区插队十余年,算是老知青了,但因地处边陲信息闭塞,对于文革期间广为传抄和传唱的地下诗歌及知青歌曲竟茫然无知。在短暂的回京探亲期间,仅借阅过几本灰、黄、白皮书籍,其中对《新阶级》最感兴趣,曾抄录全书。七十年代末随大潮返京,旋即介入《今天》杂志的事务性工作,有幸接触到这一重要历史时期文学艺术活动的核心部分。
知青歌曲《锁链》,是老《今天》在聚会和郊游时经常唱的一首歌,演唱者申丽灵是《今天》创办人陆焕兴的妻子,那时只听说这首歌曲是某文艺团体的一位专业人士写给她的。他们在京郊亮马河畔租住的那间农村小土房,即是《今天》创刊时的秘密印刷地点。《今天》的同人故旧难得相聚,郊游不再,歌声不再。《今天》杂志复刊后孤悬海外,直至创刊30周年时才得以在香港聚会。

陆焕兴赴港参加《今天》30周年纪念

史铁生——《今天》的短篇小说作者——去世后不久,他的夫人陈希米将一盘录音磁带交给我,是八十年代初某次聚会的录音,她知道我在整理《今天》的历史资料。
录音的内容是唱歌,这是我们在聚会时唤醒久远记忆及确认时代坐标的主要方式,其中唱得最投入最完整的即是这首《锁链》。史铁生准确地记得歌曲的全部旋律和歌词(第四段后半部分的缺失和几处歌词差异估计是传抄所致,如同那些有着无数版本的文革地下诗歌),其他人则只是跟着哼唱。
由于年代久远,我仅能从声音上辨识出有史铁生、徐晓、李南三人,为此,陈希米建议我去询问当年曾参与过此类聚会的老友刘乃康(电影电视艺术研究所副研究员)。据他追忆:地点应该是在铁生家,记得那时他刚刚购置了录音机。1980年底,他刚与铁生相识,但他对于自己是否参与了这次聚会,也不能确认。
在整理本文资料的过程中,阅读了中国音乐史学会会长戴嘉枋先生在《乌托邦里的哀歌——“文革”期间知青歌曲的研究》,论文中提到:“《锁链》旋律深沉优美,抒发了对艰难人生的深切感慨以及对真挚友爱的追求,它在音律上很有特点,它在两个具有对比因素的乐段中间,有机的融合、交替了一种舒缓和激跃的两种情怀。所以比较有戏剧性地表现了人物内在的丰富情感一种表现,所以,这个歌是知青歌中一首比较杰出的、带有艺术性的歌曲。”

戴嘉枋先生就读中央音乐学院(78级)时,曾为《今天》订户)

论文中还提及:“曾在延安插队的知青、作家史铁生在《插队的故事》中,记叙几个知青在北戴河邂逅一个为寻找被关(押)的父亲、向父亲的老战友求助未果而依然存有幻想的纯真少女,同情她并帮助她回北京的相关传说。
“传说中的人物在他的笔下栩栩如生:
……
“有个知青自己作的歌儿,你们知道吗?”
那是当年在知青中很流行的一支歌。关于这支歌,还有一段美好的传说。
条条锁链锁住了我,
锁不住我唱给你心中的歌,
歌儿有血又有泪,
伴随你同车轮飞,伴随你同车轮飞。
据说,有几个插队知识青年,当然是男的,老高中的,称得上是“玩主”。“玩主”的意思,大约就是风流倜傥兼而放荡不羁吧!大约生活也没给他们什么好脸色。他们兜里钱不多,却几乎玩遍了全国的名山大川,有时靠扒车,有时靠走路。晚上也总能找到睡觉的地方,凭一副好身体。有一天他们想看看海,就到了北戴河。在那儿他们遇见了一个小姑娘。小姑娘从北京来,想找她父亲的一个老战友打听她父亲被关在哪儿,但没找到,钱又花光。
生活好似逆水行舟,
刻下了记忆在心头,
在心头啊,红似火,
年轻的伙伴你可记得?可记得?
北戴河也正是冬天,但他们还是跳到海里去游了一通。远处的海滩上,站着那个茫然无措的小姑娘。
“看来,那个丫头不俗气,”他们说。他们正想吸收个把女友参加他们的“旅游团”,那会更浪漫些。“不行,那才是个十四、五岁的小孩儿。”
“你想要什么?老太太?”
“说真的,那小丫头儿可是长得够精神。”
“离这么远你就看出来了?”
“昨儿我在饭馆里就看见她了,一个人坐着,光喝水。”
当天,他们在饭馆里又碰见了那个小姑娘。“哎嘿,你吃点什么?”
其中一个跟她搭话。“我不,我就是渴,”小姑娘说。“跟我们一块儿吃点儿吧。”“我不,我有话梅。”小姑娘说。“话梅?”几个小伙子笑起来:“话梅能当饭吃?”
袋中的话梅碗中的洒,
忘不掉我海边的小朋友
……
你像妹妹我像哥,
赤心中燃起友谊的火。
他们和她相识了,互相了解了。他们和她一块在海边玩了好几天 。
爬山的时候,他们轮流挽扶她。游泳时,她坐在岸边给他们看衣服。她说,她哥哥也去插队了,如果她哥哥在这儿,也敢跳到那么冷的水里去游泳。她吃他们买的饭,他们也吃她的话梅
“哎嘿,你带这么多话梅干嘛?”
“我爸爸最爱吃话梅。和我。”
“说中国话,什么和你?”
“我爸爸和我。这你都听不懂呀?”
“我以为你爸爸最爱吃话梅和你呢。”
小姑娘就笑个不停。
“我说,你妈就这么放心?”
“不是。妈妈不让我来,妈妈说张叔叔可能不会见我。”
小伙子们都不笑了,含着话梅的嘴都停了蠕动,仿佛吃话梅吃出了别的味道。他们沉默一阵,望着海上的几面灰帆。
“你应该听你妈的话,”其中一个说。
“不会的,我小时候,张叔叔对我特别好呀?”
“小时候?现在你长大了?”
“我说的是更小的时候,这你都不懂?”
“今天你又去找他了?”
“他还是没回来。”
“他不会回来了。”
“听我的,没错儿。”
“不是!他真是没在家。”
“他家里的人怎么不让你进去?”
“只有张叔叔认识我,别人都不认识我。这你都不信?”
人生的路啊雪花碎,
听了你的经历我暗流泪,
泪水浸湿了衣衫,
相逢唯恨相见晚。
“据说,他们之中的一个深深地爱上了那个小姑娘,只是得等她长大。他就写下这歌词,另一个人给谱了曲。
“他们和她分手了。他们回到插队的地方去,给她买了一张回北京的车票,那是他们头一回正正经经地花钱买了一张车票。”
史铁生的回忆以及录音带中的对话让我难以解惑:在场者多是《今天》的朋友,但对这一歌曲与《今天》近在咫尺的血缘关系居然一无所知!也许他们恰巧都与那一时期的数次活动失之交臂。而对这一歌曲保持着完整记忆的史铁生,在我其后与他数十年的交往中也始终未谈及这一话题。这不是一首会被人轻易忘却的歌曲,我想他终其一生都在执守着记忆中的传说。
传说固然是美好的,但我急于要了解它的真相,于是开始在互联网上爬梳,事情竟然出乎意料的明朗起来。以下将我所得转贴如下,为了便于读者查阅以及对原文作者的尊重,网址链接照录于兹。
《锁链》一歌自1969年问世后,以她独特的形式流传于世长达十年之久。其后三十余年,除在北岛、徐晓等人的回忆文章中有所提及,还可散见于杨健、戴嘉枋等文革时期文学艺术活动的研究专著。直至2009年10月在“知青之歌吧”,网名“吧友60.4.189.”的“求《锁链》”一贴引起诸多网友的关注,自八十年代即致力于搜集知青歌曲的余少平先生转贴数篇与《锁链》有关的网页资料。数月后,沉寂了整整四十年的歌曲作者在跟贴中出现:

jv1080
正式会员
我就是写这个歌的人。
这歌写于1969年夏末秋初。
很想找机会好好回忆一下。
。。。。。。。这个女孩是我六十年代末一个偶然的机会认识的。 算我们有缘, 我们成了非同一般的好朋友。 认识了相聚了就会有分别,也就有了送行的歌。
女孩听了很喜欢,她当时是北京下乡到山西庙前公社的知识青年,父亲是北京的民主党派领袖,文革初期被赶回阳谷原籍。所受的苦难可想而知。
我很同情她的一些不幸遭遇。她是个有特殊魅力的人,乐感特强,嗓音甜美,唱的婉转动人还有深度。可惜生不逢时,只能充当地下歌手。这首歌她到各地唱过,喜欢她的歌的歌迷很多。 很怀念和她一起唱歌的日子。
八十年代到北京八一电影制片厂为一部电视剧写曲子,剧组请的一位司机哼了一首歌引起我的注意。
司机说歌叫囚歌。作者是谁不知道。我越听越觉得这歌的前身就是送行歌,在流传中改头换面了。真有高人,
往事如烟,只留下无尽的思念和感慨。

2010-03-27 于济南
http://tieba.baidu.com/p/652746731
同年,在“中国原创音乐基地”上传了由专业歌手媛媛演唱的知青歌曲《锁链》,受到众多网友的好评。
知青歌曲-锁链-媛媛唱
演唱:媛媛
作词:萧江
作曲:萧江
编曲:萧江
混缩:萧江
分类:民谣
专辑:单曲
点击/下载:5436/46
上传时间:2010-11-13 23:12:00
http://yc.5sing.com/550955.html
2012年初,作者在“知青乐园吧”贴出歌曲《锁链》歌词和曲谱,及其写作背景
知青的歌-锁链
是我26岁写的作品
锁链歌曲写于1968年秋。
献给陷入逆境中的知青女友。
是一首广泛流传于知青中的歌。

关于”锁链”这首歌的写作背景

在下名叫肖义璞 网名jv1080
笔名萧江 也有写为肖江的.
感谢汉字简化,姓萧的都改姓肖了.
我1960年参加工作,供职歌舞团.
是个搞作曲专业的
现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
1988年获得高级职称为一级作曲。
1968年结识了我的知青女友灵灵.
她是北京知青,插队山西庙前公社.
她的父亲是民主党派领袖,大右派,
文革中抄斗挖赶全家被赶回原籍山东省阳谷县改造.
灵灵1968年春来济南市探望姐姐,偶然机会我们认识了.
她歌声像她的模样一样甜美,
在济期间经常和我一起唱歌游玩,
当时一起玩的同伴还有拉手风琴的小d和打扬琴的六子等人.
小D是高知子弟,下乡的知识青年,赖在城里,
父亲是大学教授,被揪斗时,跳搂自杀了.

我们聚会唱歌时有拉手风琴的小D伴奏.
灵灵唱,我们男生也唱,
唱的歌有”送郎出征”马来亚的姑娘”红河村”
外国名歌200首上的好多歌等等….,
我当然会唱很多歌,灵灵也会唱很多,唱的好尽兴,
我年纪比他们大,又会作曲,所以我比较有威信.我是他们的大哥.
这样的音乐沙龙令人难忘.

当时只有我有工作,有40元另5毛的工资,
下乡的知识青年们没工资,所以总是我请客.
我时常买些话梅给他们吃,那时话梅是很时尚的食品,用纸袋包装.
喝酒是散装的鲜啤酒,用饭碗喝,
我们还爬火车去青岛游玩,玩的很开心,

她对我讲起她的经历,文革中她遭受的磨难引起我深切的同情.
当她要离开我,回到插队的山西,我感受到了离别的痛苦.
痛苦中我写下了”锁链”这首歌,为她送别,献给她留念.
这首歌也叫”送别歌”
这首歌记述了我们一起度过的日子,

歌中有这样的句子:
“袋中的话梅碗中的酒,
忘不掉海边的小朋友;
深情的歌啊激情的琴
忘不掉异乡的女知音.
你像妹妹我们就像哥,
心中燃起友谊的火…….”

灵灵交际面很广,她像个游吟诗人,把这首歌唱给很多人听.
这首歌迅速在北京知青中传开,……..
当时我就想:知识青年到工厂去,接受工人阶级的再教育不更好吗.
我在文革中总是站错队,怎么样紧跟都跟不上,心生厌烦,是个消遥派,
1970年一打三反我被抄家隔离劳改.
罪名是现刑***.
受尽凌辱,往事不堪回首.

http://tieba.baidu.com/p/1391288665

【余少平谨按】作曲家萧江先生终于于2012年2月9日亲自撰文介绍了著名知青歌曲《锁链》(即后来流传演变成为《囚歌》的那首歌曲)的创作过程。特转载于此。(未经作者同意,敬请原谅)希望能有更多的知青歌曲的作者写下这样的介绍。
http://tieba.baidu.com/p/1414573223

百度百科

作曲家萧江,本名,肖义璞,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作曲。1960年考入济南市歌舞团。 1983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专修作曲。1968年创作了著名的知青歌曲《锁链》,这首歌曾广泛流传于全国各地知识青年之中。1967年创作的歌曲《毛主席身穿蓝布长衫》曾流传全国。1982年创作的的歌曲《母亲的歌》在全国“八十年代新一辈”征歌中获优秀作品奖。1982年创作了歌剧《闪光的心灵》获“首届全国儿童戏观摩演出”创作奖和优秀表演奖。1988年大型历史歌舞剧《窥镜媲美》在山东艺术节获一等奖,并应文化部邀请赴北京中南海和民族文化宫演 出,获得专家一致好评。其它器乐作品有:民族器乐合奏-《繁花似锦》、笙独奏曲《静夜思》[6]、三弦与乐队《岱顶望月》、新十番锣鼓《东王得胜令》(裴德义肖江作曲)[7]、丝弦五重奏 《梅花吟》、 琵琶协奏曲《静夜思》、二胡与乐队《盼亲人随想曲》、笙独奏曲《骑竹马》(获全国“第三届音乐作品比赛”三等奖)、《微山湖船歌》、 《挂红灯》、《织网歌》、等。[8-9]

作曲家萧江先生
http://baike.baidu.com/view/1323935.htm
在铁生去世一周年的纪念活动上,我征得陈希米的同意,将这一原始录音资料整理成mp3文件为朋友们播放。
歌曲《锁链》的中心人物申丽灵女士,移居美国,现任中国旅美艺术家协会秘书长。

本文即将完稿时,陈希米找到了当年史铁生在聚会后为录音带附记的便条,马上传给了我:
在场人员:
史铁生、史岚、洪冰、徐晓、徐勇、李南、
陈志伟、范琨(夫妇)
1985年2月20日(正月初一)
其中没有刘乃康,看来他的记忆是准确的:他81年以后没有再参与过此类活动。
二十余年后《今天》编委徐晓在《半生为人》中写道(陆焕兴将抄录有此歌词曲谱的日记本交给了她):“……作者是山东省歌舞团的萧月甫(音)。焕兴说,灵灵到山东济南去看望姐姐时偶然与萧相识。”

2015年5月修改

今天
2015-7-13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