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乌江古迹,“怎敌他晚来风急”

千里乌江太多可圈可点的珍贵古迹。

名人墓葬、历史遗址,摩崖碑碣,古寺老宅……

那是乌江上真正的明珠,虽没有生命,但有灵魂——乌江最宝贵的文化之魂,精神之魂。

可是,在满眼物质金黄的现代人眼里,文化之魂是什么东西呢?

洪渡古镇上1960年发现了保存最完整的汉代砖窑,还有汉墓群以及两道古碑。如今统统“零落成泥碾作尘”,飞灰扬过,一无所有。

见证过祖先古老运盐壮史的七十多处盐号旧址,现在仅存一处,而这唯一的一处正被当作“开发”的“钉子户”,必欲拔出而后快。

北宋词人黄庭坚修建并题写的“绿荫轩”在哪儿呢?1955年,“绿荫轩”被掀翻,旧址上竖起新的大王旗,威烈浩荡。

......

一路寻寻觅觅下来,冷冷清清的河畔,偶见几个凄凄惨惨慽慽的孤寒之士。他们骑一匹唐·吉坷诃德的瘦马,挺一杆中世纪骑士长矛,面对隆隆如雷的现代风车......

用不着看结果了,只有魂灵没有生命的乌江古迹,只有侠心没有力气的文弱之士,纵饮“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周家盐号: 问院落凄凉,几番春暮?

乌江上2300多年的航运史、思南县600多年的盐运史已无迹可循。只剩下唯一一个周和顺盐号,还在思南县城的安化老街孤独地守望。

周家盐号建于清朝光绪年间,精致的木雕、古朴的石刻、科学的排水系统,以及融贸易和居家为一体的地方特色,使得这个院子成为历史性、艺术性、科学性合而为一的精品。

然而,“高楼”和“大厦”容它不得,金钱和权力高举着“开发”和“发展”的战旗,向它轮番冲锋。

盐号和它的主人,背水一战……

周家盐号真是一个精湛的手工艺品!

古老的围墙隔开了街市固有的喧嚣嘈杂,走进门,入眼便是古朴的石雕鱼缸、一丛翠绿的水草,和半掩着的正厅大门。恍惚中,只觉时光交错仅在一步间。

盐号建于清光绪年间,至今已传过六代人。它由正堂、两厢、对厅、盐仓、厨房、龙门、小花园等建筑组成,类似于老北京的四合院。除龙门被毁外,其余建筑保存完好。正厅窗扇上,“创业维艰、守成不易、惟忠惟孝、克俭克勤”的箴言翠绿如新;“犀牛望月”、“野鹿含花”等木雕窗花栩栩如生。两边厢房原为书房,窗上的雕花为“冰裂纹”,意喻“寒窗”,诗书之家的儒雅跃然入目。厅内的几把木椅上,椅背正面的鹿角、背面的树叶纹路都是精雕细凿而成,双层镂空的雕刻手法更是独具匠心。

穿厅过廊,周家后院最惹眼的是一个石雕鱼缸,在一蓬碧绿青翠的水草遮掩下,几条小鱼悠闲地游来游去。据说,鱼缸里的水自清代注入以来从没人换过,历经百十年而不腐不臭,还能养育水草和小鱼,连周家人也讲不出其中的奥秘。石缸外壁上,祥云花草和四只栩栩如生的蝙蝠分列四角,“水心亭”三个字呈扇形雕刻正中,意喻 “结善人家”。左右分刻一副对联:“异草培安宅,池鱼泄化机”。两句第四个字连在一起,正好是清代思南府的县名“安化”。

后院还有一样东西,由一整块石头做成,呈正方体,边长约30厘米,中间有一直径约5厘米的圆孔。主人周业洪说,这就是清政府统一定制的石砝码,为校正盐秤专用,从砝码就可推测出周家盐号当时的社会地位。砝码上还刻有一些文字,如今已模糊不可辨认。

盐号临江而立,厨房和盐仓巧妙结合成四合天井,细看颇有江南古镇传统民居风格。周家盐号的建筑主要用于贩卖和囤积食盐,盐仓部位防潮能力极强。盐仓和正厅的屋檐层层相接,排水以“明道”和“暗道”相结合,院子地基下有一米深的暗沟,所有的排水孔均通到其中,雨水汇集后流入乌江。因此,无论下多大的雨,盐号内都不会湿脚。

乌江博物馆的汪育江老先生告诉我们,盐号融交易场所、居家为一体,是思南地方贸易的一大特色。思南前前后后有过70多家盐号,现在只有周家盐号的建筑仍在。而从涪陵到思南这条乌江古盐道上,一共也只剩下周家盐号这么一处能体现盐运史的建筑。

自豪?不,提到这些,主人周业洪只是无尽地叹气。

文革中木雕石刻被毁,盐号“对厅五间、盐仓一间及龙门之内院”被强行购买、拆除、改建,周业洪尚能忍气吞声。但本世纪初,开发商来了!盐号再次被众部门和领导瞄上。

“大大小小的领导,轮番找我‘开导’,要盐号为开发让步。我不干!这个盐号,不是个破旧的老房子,而是个集历史、艺术、科学于一体的文物,是思南城里再也找不到第二个的建筑!” 周业洪忿忿地说。

于是,周家盐号迅速名列“钉子户”榜首。连不知名的开发商,都可以不时打着“考察观测”的旗号,大摇大摆地闯进盐号折腾一番。“先是让我开价,问我多少钱才肯卖。卖?我卖一亿,他们买得起吗?盐号的价值根本不是钱能衡量的!买不成了,就威胁,让我小心点儿,还让我别连累了我女儿,害她丢了在有关部门的工作只能在思南城里讨饭吃。”

说到激愤处,周业洪抹一把泪水:“在压力最大时,我做了最坏的打算,就是一把火烧了盐号,自己心甘情愿去坐牢!”

海内外的胞兄胞弟被他动员起来了,思南城里仁人志士被他感动了,就连曾经参观过盐号的游客,都在得知消息后设法为盐号奔走——几番周折,周业洪的“顽固”终于取得了胜利:盐号被确认为文物保护单位,贵州铜仁地区行署要求进行原址保护。一纸文件下来,他长舒一口气,随即又振奋起来:既然是文物,是否有望赎回文革中被迫卖出的房产,以保持文物的完整性?

不料,2003年3月出台的一份《政协简议》,让盐号再次成为众矢之的。《简议》指出:“在城南改造的前期工作中,突然冒出个‘周家盐号’问题,致使改造工作停滞不前。所谓‘周家盐号’,建国后半个多世纪以来,对思南经济社会的发展未曾带来丝毫利益,创造分文价值……即使周家盐号是值得保留的文物,也要无条件服从城南改造的大局,……周家盐号必须让位于城南改造的整体规划。”

周业洪想不通,只不过想保住乌江上最后一个盐号,怎么就变成了思南发展的碍脚石?难道把盐号卖给开发商,挣它一笔钱,才是正确的选择?

“我们不是在争家业,而是在拼命为思南留点纪念的东西。远的不说了,一条安化街自隋唐以来1400多年没有改址改名,现在该不该留下来?全县300多处古建筑,现在剩下不到十分之一,还在拆!城头里总共只剩6处古建筑,我周家盐号是保存最完好的一处,该不该拆?古迹拆完了,后人就不晓得祖宗的文化了。没有几处完整的古建筑,思南还谈什么悠久的历史、古老的文化?!还夸什么文化古城?!”说到激愤处,周业洪的眼里再次迸出泪水:“我们祖祖辈辈一直生活在思南,对思南是有感情的,我是真心诚意地想让盐号为思南保留一点古老的痕迹,提高思南的文化品位!钱算什么,钱什么时候都不是最重要的,文化才是!”

再次奔走,那份艰辛!

这一回,省级领导亲自下了批示,强调在城市规划中保住历史文脉。但是,这也不能给盐号最终的安全感,倔强的周业洪于是紧闭了盐号大门,每一个叩门的人,都要先应对主人的闭门询问:“谁?来干嘛的?”周业洪说,他其实满心希望有文化的人,尤其是年轻人去盐号参观,他甚至愿意热情招待那些在盐号中感受古文明的游客——只是,心有余悸的他,已不敢再轻易信人了,因为说不定哪天,前来敲门的就是权贵、开发商。抗争的人太少,抗争的时间还要很久,他只能先用极端的方式,抵制那些满眼金黄的人来打扰盐号的安宁。

“这两年,为了保住盐号,我满头乌发都急白了……”

暮色中,城南改造的进程还在步步加快,卖出的那一部分房产命运依然未卜,周业洪捏着厚厚一摞地区和省级领导的建议书,仍在奔走、在期盼。

离开盐号时,周业洪再三与记者握手。身后,只听吱呀一声,大门紧闭,重又关住满院寂静。那寂静,分明是远古的忧叹:“问院落凄凉,几番春暮”?

(此文与段金枝合写)

万寿宫: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历史,靠建筑的形式来见证,似乎是脆弱的。现今,不仅在思南,几乎所有地方的古老建筑都面临着被销毁的命运。

古人已去,来者可追。当人们需要记忆的时候,只有古建筑才是历史最直观的明证。只可惜,那留传多年的舞榭歌台、风流雅韵,尽数湮灭。

思南,背依山岩,前临乌江。自汉末年间置县,元设宣慰司,明清建府,民国设专员会署,历经500多年。因得乌江航运之便,自古商贾云集,经贸繁荣,是乌江中下游地区的商品集散地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素有“黔东首郡”之称。全县原有300多处文物古迹,包括古宅院、碑林、石刻等,现在只剩郝家湾民居等30多处。而思南城里的36处古建筑,如今仅存6处——

永祥寺破败不堪,中天塔古韵无存,周家盐号在苦苦挣扎……剩下万寿宫,不能不去看看。

万寿宫位于县城中山街,始建于明正德五年(1510年),整个建筑前低后高,依山势而建。正殿坐落山上,面江而立,亦有海纳百川、财源广进之意。现在万寿宫除山门、戏楼、牌楼、抱厦、正殿尚遗古迹外,左右两侧的紫云宫、紫桐宫和后面的观音阁都荡然无存。戏楼上原有整套栩栩如生的三国故事木雕,如今只看到凹凸不平的铲坑、发黄发黑的木渣。

观音阁被拆毁了,旧地上建起水泥楼房,先是挂上县政府的牌子,后来县政府换了更好的地方,又换作县卫生局的牌子;正殿掏空了,变成卫生学校的课堂,琅琅读书声回荡了好几年;两侧的紫云宫、紫桐宫也拆了,原址上竖起职工宿舍楼……

见我们咂嘴惋惜,乌江博物馆的汪育江老先生淡淡地笑了笑:“就是你们看到的这点空殿烂瓦,还是我拼了命才保住的,要不,万寿宫早就没有影儿喽。”

那一天,汪育江正在理发,有人匆匆跑来,说有人在拆万寿宫了。汪育江不信,认为拆毁文物他这个文管所所长怎能不知道?然而这是事实!汪育江一惊,拔腿就往万寿宫奔去。

一群民工正在正殿屋顶上热火朝天地往下掀瓦,地上满是残砖碎瓦。

“血一下子就冲到我脑门上了,我大喝一声叫他们住手。他们说,是领导叫他们干的。我说,不管是谁,先给我停下来。他们看我来势汹汹,只好下了房。”

汪育江赶紧去找建委,问是怎么回事。建委答应调查清楚。汪育江不放心,又折回万寿宫。这一看不要紧,那群民工全体又上了房,又干得热火朝天。只一会儿工夫,四百多年前的瓦片木椽又毁了不少。工人说,他们请示上面了,上面只有一句话:“莫理他,接着拆!”言语中,甚至有些得意。

一片片明代石瓦,像垃圾一样砸碎在地上,汪育江顾不得多想,几个箭步冲到瓦砾中,大叫一声:“砸!你们都朝我砸!今天不砸死我,别想拆万寿宫!”

汪育江立在残砖碎瓦中,一动不动。

民工们呆了。

就这样在瓦檐下守了两天,工人终于停工了。汪育江紧接着马不停蹄找相关部门的领导,向他们讲述文物保护的意义:“思南城头一共有36座古建筑,现在只剩6个,再拆了万寿宫,还剩什么?思南是个文明古城,没有几件文物,怎么体现古老?这些古迹拆了就再也没有了!”

但领导有他们的打算,两方都不肯让步。

“说来也巧,正好僵着的那几天,有个女娃来找我,问起这个事的经过,我就跟她讲了,还带她去看了万寿宫。我一心想着,哪怕多一个人关心万寿宫也好啊。谁料到,这女娃是下来开会的省报记者,这事引起了她的注意,采访后没几天就见报了。”

县领导很生气,把汪育江找去,指着报道说,怎么能给思南县抹黑?汪育江觉得解释也没用,不如趁此机会再讲讲思南文物的重要性和价值。

老人在领导的桌前口干舌燥讲了两个多小时。

领导听着听着,猛地打断他:“一句话,你是让拆还是不让?”

“肯定不能拆!”

领导顿了顿,一拍桌子:“好!你不让拆。给你2000块钱,万寿宫的保护我就交给你了!”

拿到2000块钱,汪育江一刻也不敢耽误,买了砖瓦把正殿又盖起来。“不盖哪行呢,老房子,风一吹雨水一泡,说倒就倒了。”

2000元的补偿,一直捱到现在。直到退休,汪育江再也没能为万寿宫争取到一分钱的支持。残破的万寿宫,成为他心里割舍不下的牵挂——最怕的,就是哪天这建筑的“老骨头”撑不住了。“真要那样,思南城里的古建筑就又要少一个。本来就不多了,有一个算一个喽。”为此,汪育江忍不住年迈蹒跚的脚步,每隔几天,都要走到万寿宫看看才安心。

儿子把一切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在就任博物馆馆长后,儿子送给他的第一件礼物,便是让修复万寿宫的详细报告获准执行。

“万寿宫是父亲用生命换来的,这个分量,我懂。不急,我一定会让父亲亲眼看到他拿命换来的东西恢复原样,一定要让他过一个没有牵绊的晚年。”

万寿宫,曾用生命护卫过,而今成为一份深铭在心的孝心礼物,在敲打声中日渐坚强起来。

虽然,古韵的风流,已在高楼大厦的压逼之下,随风雨飘摇远去,无可修复。

(此文与段金枝合写)

五、乌江“现代手工”,“沉舟侧畔千帆过”

一千多年前,一位流放诗人写下了两行千古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记得在那 “大革文化命”的岁月里,狂热的人们高吟着这位诗人的绝句,“不破不立”,创建了一个自称是“红彤彤”的世界。

残月落下了,朝霞升起来,千里乌江,与时俱进,据说“破字当头,立在其中。”

且待千帆过尽,看满江是何种颜色......

乌江“现代手工”

名称:“化神奇为腐朽”——思南万寿宫雕刻补笔。时间:“文革”。作者:“毛主席的红卫兵”

名称:“五彩缤纷”——流向乌江的色彩。地点:沿河县。时间:2005年春。

名称:“飘浮的花朵” 作者:造纸厂。地点:“乌江百里画廊”。时间:2005年春。

名称:“不破不立”——张氏庭院朝门旧貌换新颜。时间:“文革”:作者:革命群众。

乌江巨大的落差是上帝馈赠的礼物,不要白不要。

建!电站!

当地人说,每一台电站都是一台巨大的,可持续发展的“印钞机”!

乌江水哗哗的流淌,人民币哗哗的进来......

还有,十余个“高峡平湖”,十余颗“乌江明珠”。明珠闪烁,拉动旅游(当然,前提是乌江不要变成污江)。

至于畅游乌江亿万年的鱼儿们怎么想,姑且不去想。谁叫他们只不过是鱼儿呢。

目前乌江上已经建成水的电站有:普定水电站(7.5万千瓦)、东风水电站(51万千瓦)、乌江渡水电站(63万千瓦),正在开工建设的有:彭水水电站(140万千瓦)、洪加渡水电站(60万千瓦)、引子渡水电站(36万千瓦)、乌江渡水电站扩建(62万千瓦);准备开工建设的有索风营水电站(60万千瓦)、构皮滩水电站(300万千瓦)、思林水电站(100万千瓦)、沙沱水电站(100万千瓦)。此外还有支流上大大小小已建、在建、待建的电站。

千里乌江,共有五个县城位于她的身旁,都集中在下游,从上往下依次是:思南、沿河、彭水、武隆、涪陵。这几处都是历史、文化厚重之地,人文、建筑各有特色之城。现在,思想统一之后,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抹去特色,增强共性,让人走进每一个城市,都有熟悉的“家”的感觉。

这,也是“现代手工”的最大特色。

六、乌江,“一江春水向东流”

返回的路上,骤雨初歇,云雾缭绕在春色浸染的山头。脚下,一江春水东流。

峡谷里,江风扑面而来,呼啦啦的喧嚣声中,是失魂落魄的寂静。

“我曾经豪情万丈,归来是空空的行囊......”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江河不能承受之重,用什么来充填这份虚空,用什么来抚慰那般沉重?

也许,惟有信徒般地跪倒,在金色的阳光和银色的月华里,双手捧心,泣血祈祷:

乌江,你不会是一条没有文化魂灵浸润的河流;

乌江,你不会是一条没有思想朝晖闪耀的河流;

乌江,你不会是一条只流淌物质欲望而无精神气质的河流;

乌江,你不会是一条只生长钢筋水泥而无古韵溢香的河流;

乌江,你不会整体断裂,变成一个个缺失了生命与艺术的“印钞机”;

乌江,你不会满江浊浪,变成一条泛不出月光与渔火的“下水道”;

......

不,乌江!

从远古的洪荒涌来,祖先的血肉浸润在你奔流千里的河岸,高贵的生命悲歌在你雪涛万倾的胸膛。

情思袅绕,爱意激荡,纵千般无奈,亦捧一掬清波,浇心中九曲回肠。

猛回首,孤寒山月下,一江春水东流......

写于2005年5月,“乌江”全文有26500字,我只选我写的部分

木公的博客2008-01-11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