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正果、北明

刘宾雁先生一直被誉为“中国的良心”,2005年2月23日,欣逢他八十华诞暨文学耕耘六十五周年纪念日。有感于这位海外漂流多年的老作家对当代中国社会和文学的杰出贡献,参照中外文学界惯例,流亡作家郑义提议为他举办隆重的祝寿活动。倡议提出后,深获海内外众多作家、读者及刘宾雁友人的赞许。经过数月积极筹备,120名各界人士将于2005年2月27日会集新泽西州的普林斯顿大学,出席“刘宾雁80华诞暨文学创作65周年庆贺会”,以表达对他的敬意。届时将为他献上三样有意义的生日礼品:一尊刘宾雁青铜头像,一部新出版的散文集(《不死的流亡者》),还有新开通的刘宾雁个人网页。

刘宾雁青铜头像特请毕业于中国中央美术学院的旅美青年艺术家谭林设计制作,资金则来自数十位中外作家、学者及读者的捐款,他们的姓名均刻于塑像底座。塑像呈凝望沉思态,额头微仰,神情自若,忧喜参半的面容既流露出老作家温文的底蕴,又抖擞出他多年来历尽风霜的苍劲。该头像将在寿餐会上隆重揭幕,考虑到刘宾雁在其流亡初期曾就职普林斯顿中国学社,且至今仍卜居同一社区,故铜像拟暂置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系图书馆内。期盼有朝一日,此像拂去飘泊的风尘后能回归中国大陆,永久坐落在应受瞻仰之处。

《不死的流亡者》一书所收散文为海内外一批中文独立作家撰稿,由郑义、苏炜、万之和黄河清共同负责编辑。所收文章或重叙事,或偏议论,既抒写了个人对当代流亡生活的复杂感受,也叙及流亡人物的特殊经历,还有对中外作家流亡历史的回顾,包括对刘宾雁其人其事的回忆与评述。古往今来,中外作家、艺术家和学者中,被迫流亡异地或自我放逐者不绝如缕,漫长的流亡者名单蔚为壮观,他们或多或少都留下了各自的流亡书写。但像这部汇众多作者的流亡书写为一集的专题编选,迄今尚属首创,在丰富多彩的世界流亡文学领域中,此集显示了当代中国流亡作家特有的精神风貌,其中的每一篇都表现出对官方意识形态的断然抗拒和对写作自由的执着追求。据悉,此书经过将近半年的约稿、组稿和紧张的编辑工作,历经出版事务方面的波折,已于2月16日在台湾“印刻”出版社出版,并在台湾一年一度的国际书展上展出发行。作为海内外作家送给刘宾雁八十寿辰的另一厚礼,新书也将在寿宴上举行首发仪式。

刘宾雁个人网页,则由高寒、张赤两位电脑专家设计制作,其栏目依次为“八十寿辰”、“风雨人生”、“时政评论”、“旧作选载”、“论文著述”、“映象资料”,图文并茂的内容正在紧张制作中。

这一主页在设计上充分利用了电脑科技,力求直接诉诸视、听、读三个方面的感受,以期在接受上形成立体的沖击。在网页技术运用中,应属难得的上好构思。相应于刘宾雁一生跌宕起伏的政治遭遇,主页的内容对他极富人情味的性格特征和又浪漫又激越的人文气质将有动人联想的展示。接通这个网站,无论扑面而来的画面,徐缓升起的音乐交响,还是映入眼帘的文字,都会对刘宾雁生平难得示人、鲜有发挥,却一直如影随形的另一面风貌做出有趣的呈现。六十五年来,刘宾雁先生著述甚丰,该网页将尽搜他已发表的文字,推向网际世界,以方便更多读者的阅读。宴会将举行网站开通仪式,并公布网站地址。

除此三件有意义的礼物,生日餐会还将邀请与会的三位中国女作家严亭亭、张辛欣和北明分别朗读刘宾雁作品片断,也将有其他作家朗读献给刘宾雁的新书《不死的流亡者》一书中有关篇章。普林斯顿大学学生室内乐小组将现场演奏德沃夏克、斯梅塔纳和柴可夫斯基著名乐曲片断及《在松花江上》等名曲助兴。

刘宾雁,黑龙江省哈尔滨人。早年向往民主革命,加入中共。1956年发表“在桥梁工地上”、“本报内部消息”,首开中共建政后暴露文学之先河,引起巨大社会反响。旋即遭中共迫害,投入劳改,20年后,始获“平反”。复出之后,他继续写作大量尖锐揭露社会黑暗的文学作品,其中“人妖之间”、“第二种忠诚”等,成为中国那一时代纪实文学的经典之作。刘宾雁由此在大陆成为家喻户晓的作家,被誉为“中国的良心”。在1985年中国作家协会首次自由选举中,并未列入候选人名单的刘宾雁,居然以高票当选作协副主席。1987年初,他再次被清除出党。后到美国讲学。因公开抗议当局对天安门民主运动的血腥镇压而被禁止回国。受到刘宾雁创作方向及其作品的影响,“报告文学”这一纪实文学在大陆异军突起,早已发展成针砭时局和呼吁改革的一种特殊文学样式。

在他的身后,至今已涌现出一大批敢说真话、以文学形式揭露阴暗面和主持社会正义的青年作家、记者和学者。而今,流亡十五六年的刘宾雁以年迈之躯,久患重病,宁流亡到底,也持异见如初,拒不向中共强权低头。流亡前,刘宾雁曾开创中国当代记实文学,率先以文字揭露极权黑暗,在当代中国文学史上树立了他应有的地位。流亡后,他始终坚守固有的信念,从未放弃批评重任,以其持续不变的言行为一代中国知识分子树立了楷模。

八九六四,中国民主运动遭受镇压以来,大批活跃在中国思想、文学、文化、新闻界的知识分子纷纷被迫流亡海外,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流亡大潮。生活方式骤然改变,语言有障碍,文化多隔膜,种种问题,都给流亡者造成了生存的艰难。近年来,有不少流亡人士贫病交加中仍心系故土,为民主自由的事业而勉力奋斗。已故的著名流亡老知识分子王若望先生、王若水先生以及其他数位异议人士,逝世后送行吊唁者济济,但生前的最后岁月却清冷淒凉,困苦寡助。有感于此类难以弥补的遗憾,本次贺寿餐会发起人特经周密筹备,希望在刘宾雁八十诞辰之际,能正式向他表达应有的关切和敬意。

一滴水纵不算大,也是一汪海的组成部分,这次寿筵虽是为刘宾雁举办的,但在具体的安排上,也含有作为共襄盛会和象征事件来筹备的用意。这不只因为如此荣誉,放在刘宾雁此一具体的个人身上,应算名至实归,他的确担当得起,更因为众多的乘兴而来者也都企盼在各自的参与中感受到相互的支持,进而共同证实自我的确认。经历了十数年移居的颠簸,海外的流亡群体也该有个适当的场合聚集在一起回顾既往,展望未来了。

必须指出,这一隆重的仪式并不意味着所有与会者全然认同刘宾雁对当今世界及中国时局的种种观点。应该承认,思想观点的分歧未必即导致人与人之间罔顾道义,不讲情谊,在崇尚自由、尊重他人、倡导多元文化与思维方式的美国,思想的多光谱和看问题的多角度以及相互间交锋砥砺,向属生活的常态。更何况在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理解上,人格、气质和精神的魅力本来就有其超越思想观点异同而产生感召,熔铸凝聚的一面,争论的存在显然无妨于与会者欢聚一堂。

这次祝寿活动,所有参与者均出于自发自愿,自去年7月筹办以来,以友人之间口口相传的方式,筹备组连续收到了各方丰厚的捐助。将近80名认捐人遍及海内外,其中不乏各界著名人士。如历史学家余英时、物理学家方励之、民主人士魏京生、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高行健、舞蹈家江青、文学评论家刘再复以及汉学家马悦然、林培瑞等。大陆一些著名的独立作家也纷纷解囊认捐,捐出的款项从20美金到2000美金不等。迄今为止,除付清铜像所需款项,尚可部分补贴在普林斯顿大学校园举办的正式餐宴及场地、服务诸项费用。据悉,筹备小组目前已在婉谢更多的捐款,并将在贺寿餐会上公布捐款名单和支出细目。

据来自筹备小组的消息,由于场地的限制,宴会需凭请柬入场。获邀者主要为刘宾雁的晚辈同仁、友人、读者以及部分新闻媒体。对于愿参与盛事而未获邀请的广大各界人士,筹备小组特在此深致歉意。

来源:《多维新闻》2005年2月22日

文章来源:刘宾雁网坛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