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没想到英国伦敦被恐怖分子袭击,牺牲了那么多百姓,冼岩居然叫好,理由是百姓支持政府出兵伊拉克,吃炸弹理所当然。按他这种说法,1945年,同盟国也有理由趁胜将德国歼灭,谁叫日耳曼民族支持希特勒发动侵略战争呢。冼岩这种冷酷与不近人情让我吃惊。《三国演义》中,周瑜被诸葛亮气死,诸葛亮仍假惺惺地吊唁,好像还流了鳄鱼的眼泪。古人说,做人要厚道,至少场面上要给哪怕是仇家的面子。人家丧葬时刻,说这种话,可见冼岩的心肠。

当然这不算严重,毕竟说风凉话,属于道德范畴。严重的,在他《对知识精英反体制言论的风险评估》的文章里,仔细给异议人士算了一笔账,他认为名利大于风险,异议人士值得现在为未来进行投资。

这显然是鼓动与政府对抗,甚至攻击。说这种话的人,算不算是教唆犯?我真不知此人是否生活在国内。他说:“反体制如果仅仅停留在言论批评上,在当代中国已无牢狱之灾、生命之险。”也许他真是这样认为的,才大胆鼓动与政府对抗。在我记忆中,自古以来,写文章一不小心就要吃官司,近期也捉了师涛张林郑贻春,何清涟也没安全感,早已被迫流亡国外。冼岩还说:“在当下中国,以言论反体制、做异议人士已成为风险极小,收益很大,预期良好,很有前途的一项事业。”这不是公开号召跟政府对着干么?冼岩还说:“反现行体制的异议人士很快就能成为舆论英雄与道德英雄……紧随这种‘英雄’名望而来的,还有实际经济利益。”我认为,就凭他这几句话,就具备了反执政党、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的嫌疑。如果说这种话的人不吃官司,国安听之任之,我建议当局今后不要对文人动辄起诉、毛手毛脚。在这里先讲清楚,如果今后想对我绳捆索绑,就像1975年3月常熟城东派出所对我的那样,莫怪我大声嚷嚷:先把冼岩捉起来再说,我可喊过:“共产党万岁!胡主席万岁!万万岁!”的。

冼岩不仅煽动跟政府对抗,而且有意破坏社会和谐,和今后有可能的和解和磋商,他很巧妙地制造一种互不信任的氛围,在异议人士跟政府之间插一根刺,打一根楔子,这么做,真不知道他按的是什么心。

再谈冼岩的文风,以他的《自由派精英只是纸老虎》为例。

该文题目就像文革中的大字报。大字报的特点,就是不讲道理,没有根据,先声夺人,就靠骂人,充分使用几十个感叹号敷衍成篇,邓小平先生就是这样给打倒的。一位网友看了文章,也说:把“我手中握的就是普世真理,我已经代表了普世真理” 这种说法,强加给自由派是不对的。

这次,冼岩预先制造自由派一个“罪名”,然后给予批判。不过,他的批判没有实质内容,只是颠三倒四地说:“由于被捧得过高,自由派从神坛上跌下来摔得很重,不但鼻青脸肿,而且弱不经风;偏偏它浑身又破绽百出、四处漏风,于是几几乎站不住脚。”“由于自以为普世真理在手,浩浩荡荡,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于是自以为从此天下可运于掌,沛然莫之能御。”

我认为靠“横由于”、“竖由于”不解决问题,靠几个成语熟词,比如鼻青脸肿呀,弱不经风呀,浩浩荡荡呀,批判人家,说服力也不强,你哪怕使用高强度的成语:死不改悔呀、祸国殃民呀,也没用。你只有说出自由派的危害,并让人信服,才赢得读者,否则跟赚五毛的有什么区别?

他在这篇千字文中,虚张声势,一口气用了这些字眼:

眼中钉、肉中刺、群策群力、铺天盖地、冒天下之大不韪、众矢之的、鼻青脸肿、弱不经风、破绽百出、心知肚明、晕头转向、理直气壮、一清二白、头破血流、不清不白、不三不四、风度翩翩、浩浩荡荡、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天下可运于掌、沛然莫之能御、莫名其妙。

文章结束时,大概不解瘾,又连续使用了三个:踯躇独行、曲高和寡、形影相吊。

我并非反对使用形容词,如何使用形容词,当然是他的自由。不过,我心里禁不住说,多用陈词滥调,会引起阅读麻痹;如果使用每个陈词滥调都要交费,恐怕冼岩就不会使用得这么结棍了。还有,文句疙里疙瘩,造句这么吃力,也像学生时代没上好语文课。

批判文章要写得平易近人,群众喜闻乐见。批判文章的力量,也不是在于多用形容词,而是在于立论的根据。当然,我承认,如果以大字报标准,这篇文章也无可非议。不过,按照大字报的规矩,既然题目是《自由派精英是纸老虎》,结尾应该是“万恶自为首,打倒无耻的自由派精英!”否则气势不够,有虎头蛇尾的感觉。

话说回来,冼岩这张大字报也有成功之处,就是捧一派、拉一派、打一派,将他所谓的自由派精英阵营离间分割得四分五裂。我看了不由笑了起来,特别是看到:“今日中国的自由派除王思睿、吴思寥寥几人外,已没有什么战斗力。不但蜀中无大将,甚至连象样点的先锋也没有……”因为,文革中我们也曾使用过这种伎俩。呵,写到这儿,我也熬不住使用陈词滥调: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不愁后继无人嗬!

我在他这篇文章的跟帖中,曾对他规劝:文句要通顺,不要生拼硬凑,切忌文白夹杂。连续写文章,容易感情枯竭、江郎才尽,假使歇一年半载读些书,再写,或许文章会有点起色、有点力量。

还有一点,我没对他说,就是:上乘的文章或以理服人,或以情感人,即便游戏笔墨,也给读者带来阅读的乐趣。

江苏/陆文

2005年8月11日

说明:转帖请注明出处,上次一网站转帖某一篇文章,不注明来自博讯,显得不礼貌。

文章来源:博讯作者文集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