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川雁塔 2018-10-01

【跟着秦老爹游小镇】

磕磕绊绊的骑车神游

第二天早上却遇到个问题:按旅游团的日程,这一天据说应该在卢塞恩“睡到自然醒,然后自由活动,继续领略古城风光”,下午才集体出发前往楚格。换言之即整个上午应该是在卢塞恩“放羊”的。

可是实际上我们并没有住在卢塞恩,导游却在第二天上午安排了个自费项目,要我们去英格堡坐缆车游铁力士山。而由于此行我们已经登了包括少女峰在内的三座“计划内”雪山了,不少团友不想再额外掏钱去登计划外的第四座。而名城如卢塞恩,昨日半天怎够?于是他们要求按出团日程规定,上午继续领略卢塞恩的风光。既然昨天把我们拉到了这里,今天上午就送我们回卢塞恩吧。但导游说车只能去英格堡,如果想回卢塞恩那就自己再掏钱去。这实际就是违反合约,变相强制我们参加自费项目。

其实铁力士山还是有点意思的,但这种做法却令人难以接受。结果部分团友决定即便不去卢塞恩也不参加自费项目,宁可继续在萨尔嫩湖畔自由活动。我们一家也在其中。

这些团友大多昨天并未下山,而我们昨天下午已经逛过了湖畔,今天上午就想逛点别的。女儿发现酒店有供旅客使用的自行车,我一查,这里离湖北端的上瓦尔登州首府萨尔嫩市只有2.7公里。于是决定骑车出游萨尔嫩,算是又走了一个瑞士的州府吧。

我们此行在瑞士,大车小车、各种缆车、常规列车和齿轨登山列车、湖上游轮都坐过,步行爬山也爬过了,现在再骑骑瑞士的自行车,那就除了没骑马以外,把这里的出行方式都用遍了。

拿到自行车一看,却发现这里的自行车与我们在国内骑惯的不一样。首先它们都是多级变速运动自行车,且既设档不是太快就是太慢,我们偏偏还不会换挡。其次西方人本来就高大,又习惯作为体育运动骑快车,经常是撅着屁股俯身骑行以减少风阻,所以车座都非常高。第三他们的刹把与国内相反,右把刹前轮,左把刹的才是后轮。我们骑着很不习惯。

琢磨一番后,我们学会了调节车座,把它压到最低,我上车完全没问题,金雁与女儿也勉强能上。不会变速,就慢慢适应吧,结果发现瑞士这样的山区还就得这种车才管用:很多上坡路我们在国内骑一般的车根本就蹬不动,只能推着走,但变速车调到低速挡就能轻松地上坡,无非是多蹬几圈罢了。然而,最可怕的还是刹把:这车的重心本来就高,车速一快如果误刹前轮,后轮的冲力很可能就会导致整车向前翻跟斗。

我上路没多久就遇到下坡,按习惯想刹后轮却误刹了前轮,结果真就一个跟斗翻下来,半天爬不起。把她们娘俩脸都吓白了。金雁连呼一把老骨头了怎能冒这个险,还是回去吧。万幸歇了一阵没事,就又接着骑。

上帝保佑没受伤

就这样我们一家三口鱼贯而行,很快就看见了萨尔嫩的标志:圣彼得和保罗教区教堂。这座双塔教堂始建于12世纪,现存建筑则是1739年重修的巴洛克风格,两座塔楼据说分别象征圣彼得和圣保罗,它属于瑞士“国家级文化资本”之一。

再往前骑一段就进入了萨尔嫩的主街。它的市中心叫“乡村广场”,广场不大,仍按古代传统用石块铺就,周围有一圈古色古香的漂亮建筑。而该市最有名的古迹之一兰登堡,看上去似乎就在这些漂亮建筑的头顶——其实是在隔着萨尔嫩河的对岸山上俯瞰着古城。

小镇之晨

这个广场是小城的心脏,“直-接民-主”时市民就在这里集会,决定一些大事。广场边上一条小巷叫“市政厅巷”(Rathausgasse),伟大的市长衙门就藏在这里。这是一栋红顶白墙带一个小洋葱头尖顶的新文艺复兴风格小楼。精致、古雅,但似乎并不高大上。

乡村广场前

州官无衙,百姓有枪

但是,萨尔嫩市上面不是还有个上瓦尔登州么?这里是州首府,那么州政府在哪里?按我们的观念,那可是市长的“上级”,这里的最高权威啊。

州政府在何处?在小城里我们到处找不到。街上有座很气派的建筑,额书“上瓦尔登宫(Obwaldnerhof)”,楼前还挂着上瓦尔登州“红白钥匙”州旗。我自信地对金雁说:看,这就是上瓦尔登州政府。结果近前一看,原来是一家高档餐馆!

到末了我们也没发现州衙门在哪里。回来一查才知道,原来这上瓦尔登州政府总共只有5个人拿工资,他们全部都在广场边上那座“市政厅”里办公,并没有专门的衙门。

这也太不成体统了吧?堂堂州牧,知州,州太守,州委书记大人,一州百姓之“父母”,当地最高级别的朝廷命官,竟没有自己的衙门,要在一个下级县衙里找间屋子蹲着?号称世界最富国家的瑞士,就是这么礼崩乐坏、没上没下的吗?

原来,这萨尔嫩市只有刚过一万人口,整个上瓦尔登州也才三万多人,491平方公里土地,就土地人口而言只相当中国的一个乡镇,在瑞士的26个州中也属于最小之一。但话说回来,咱们的乡镇政府也不会只有5个人拿工资,而且要到下属村去上班吧?

更重要的是:萨尔嫩市在政区地理上虽然是上瓦尔登州的下级行政区(7个市镇)之一,但在瑞士这种政治制度下,市长与州长(严格说来瑞士各级都是没有“长”的,正如联邦委员会只有每年轮换的召集人一样,市与州也是行政委员会轮充召集人,我们姑且以“长”称之就是了)却没有上下级关系。他们各自由百姓选出,对选民负责,要讲上级的话,他们真正的“上级”就是老百姓。

在这里,市长不是州政府乃至联邦政府任免的,甚至工资也不是联邦与州财政开支——他们有自治的市财政。市长干得好,市民选你干下去就是了,你不会因为干得好被“提拔”为州长——想当州官乃至联邦的官,就要直接参加州和联邦的选举,也不必非经过市长这一“级”。同理,州长干的不好,落选就是了,也不会被“降级”为市长。市、州、联邦各自的权限由宪法划分。该州、联邦管的事,市里无权处理。同样属于市的权力,州、联邦也不能干涉。

各级的机构设置与人员编制也不是上面统一规定,而是这个地面上的老百姓-纳税人说了算。萨尔嫩市一万人口,市政大事“直接民主”,不需要议会,日常小事就由7个市政委员分工处理了。

宁静的河畔古街

上瓦尔登州除各市镇自治的事务及联邦管的事外,归州管的事不多,所以州政府只有5人,比市政府还要小,州民也不认为需要给他们盖办公楼。反正“市政厅”那座小楼,市里的7个人也用不完,租几间房给“上级领导”办公又何妨?但州里没法“直接民主”,所以设有55人的州议会实行代议制民主,议员不领常薪,只有出席议会时发些补贴。不过我并没有查到州议会的所在,不知这55个人定期开会是否也在那座不大的“市政厅”里。

圣安德鲁修道院

乡村广场周围是商业区。就在广场边上,我们看到一家武器店,橱窗里陈列着各种枪支,我们注意到其中没有高射速自动武器,但却有几支长枪管配望远瞄准镜的狙击步枪。我们知道瑞士和美国类似,都以公民可以持有枪支著名。美国是因为早期移民到新大陆,当初危机四伏的生存环境形成了这种传统,瑞士其实也类似。

萨尔嫩湖,我们来啦!

在古代,周边中欧广大德语、法语、意大利语区的山民们不愿受各自语族的领主压迫,“闯关东”逃到这阿尔卑斯深山老林里拓荒谋生,没有自卫能力也是不行的。而且在这方面,瑞士比美国还要典型。美国毕竟现在拥有强大的常备军,瑞士的军队则至今似有似无,连空军都是“业余”的。国家有事就像古代的希腊城邦那样召集持枪公民上阵,打完仗就各回各家,该干啥干啥。如果啥都不想干,或者穷得啥都没法干,就能打仗,那就去当雇佣兵。这样就形成了历史上瑞士人的自治尚武传统。

著名的瑞士雇佣兵就不去说了(如前所述,现代瑞士已经禁止这种“传统”),单说这上瓦尔登本是古代瑞士邦联发源地“三森林州”之一,尚武的山民传统,在瑞士都算得上典型。小小一个萨尔嫩城,几座最著名的古建筑,山上的兰登堡,城北的州历史博物馆,考其历史原来居然都是古代的“军械库”,则现在的枪支商店又何足怪哉?

不过瑞士虽然也是全民持枪,乃至这方面的传统甚于美国,甚至当年马克思、恩格斯都经常把这两个国家并提为“武装公民,废除常备军”的论据。但瑞士却似乎并不像美国那样经常有“枪击案”新闻传出,不像美国那样有明显的涉枪治安问题,也没有美国那样热烈的“控枪”辩论。

瑞士是个治安优良、犯罪率低的国家,上瓦尔登州这方面也不例外。这是为什么?因为瑞士人遵纪守法的“国民素质”比美国人强?因为美国人多地广是大国,枪击案的发生率也应当更高?单位人口的案发率,美国是否也高于瑞士?或者甚至像有些人所宣传的,因为瑞士控制移民比美国严,而枪击案都高发于“素质低下”的某些移民族群?这些问题我没有研究不敢妄言,但确实是我心里的一个谜团。

*******

微信ID:qhjy_gzh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