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1-02

俄罗斯作家索尔仁尼琴,是一位东正教作家,所以,浏览他的文学作品,不了解他的宗教情怀,便会误读。

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东正教教会全面复兴,但是教会复兴的硬件,如教堂的修复和重建,东正教典籍的重印和再版等等,做起来似乎并不难。难的却是软件部分,如神职人员的培养就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俄国十月政变对教会的摧残与打击严重,教会神职人员几代移民海外不归以及苏联时期和解体之后,国家意识形态发生激变,都对神职人员的培养制造了障碍。俄罗斯东正教教会的教徒都知道,仅有主持事奉礼仪的神父还不够,他们都希望自己有一位神学经验丰富,并且在道德层面又名符其实的神父,做自己的忏悔导师。然而,对大多数徒来说,即使进了一辈子教堂的门,也不一定能找到自己中意的忏悔导师,真可谓,教堂好找,忏悔导师难寻。

有道是,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东正教教会的忏悔导师,是教徒与之忏悔的对象。根据教义,天尊即是通过忏悔导师倾听教徒们的悔悟。因此,忏悔导师应是一位深谙教徒精神困扰和生活烦恼的宗教知音。当然,他的职责不仅仅是倾听,而且还要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对策。但是,据我在教堂观察,大多数教徒都没有固定的忏悔导师,他们在主日进教堂,遇到哪位神父,便对哪位做忏悔。神父与请求忏悔的教徒之间,也不存在素未平生之说,因为在上帝家中,大家都是兄弟姐妹,亦情同手足。不过,人都有世俗的一面,教徒都想找个知己神父,就是所谓的忏悔导师,这对致力于建立宗教生活的人来说很有帮助。假如我们生活中没有忏悔导师,有时我们还真会对宗教生活茫然无措呢。

索尔仁尼琴是个幸运的东正教教徒,因为有自己的忏悔导师——尼古拉大司祭(切尔内舍夫),他是莫斯科圣尼古拉教堂的神父,在索尔仁尼琴生命的最后几年,他一直是作家的心灵知己。尼古拉大司祭1959年生于莫斯科,1983年毕业于苏联莫斯科国立师范大学美术系,1978年受洗,1991年毕业于莫斯科神学校圣像专业。1989年11月11月,他成为教堂辅祭,1992年他正式被祝圣为神父。

1994年,索尔仁尼琴回归俄罗斯后,定居莫斯科,因为作家夫妻从前与圣尼古拉教堂堂长亚历山大关系甚笃,所以,他们便在周末来此教堂做礼拜,尼古拉大司祭恰在这家教堂服役。再说亚历山大身为堂长,琐事缠身,便请尼古拉大司祭出面接待索尔仁尼琴夫妻。

那时,尼古拉大司祭并不熟悉索尔仁尼琴,只读过他有限的几本书,对作家的思想、家庭和价值观尚无了解,但是他通过与索尔仁尼琴的几次接触,便感觉到作家内心信仰力量之强大。在教会,与他们经常在一起的,还有尼古拉大司祭神学校的同窗好友,俄罗斯画家格列边科夫。在尼古拉大司祭的眼中,他面前的作家索尔仁尼琴,画家格列边科夫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勇于用自己的作品,讲出俄罗斯的历史真相。

索尔仁尼琴去世后,尼古拉大司祭他回忆说,早在20世纪70年代,索尔仁尼琴便从不同角度揭示了俄罗斯20世纪的悲剧,是最早点亮他灵魂人。他在教堂,多次直接倾听了伟大作家对自己灵魂深刻而精辟的口头忏悔,它们涉及到作家生活的方方面面。若能记录在案,结集出版,将是一份整个时代的忏悔录!

有一次,索尔仁尼琴在忏悔时说,他从未想到他能活这么久,从没有想到他的书可以公开出版,人们可以公开阅读他的《古拉格群岛》。他问尼古拉大司祭,感谢上帝,他已经做完了凡间的所有事情,为什么上帝还要让他活在人世?尼古拉大司祭听罢,深感作家的提出的问题,是涉及生与死的巨大命题,他恐难以给出最佳答案,便战战兢兢地说:“上帝要一个人活在世上,直到最后一天,最后一个小时,最后一分钟,都有其用意。请您不要忘记这一点,切莫懈怠肉体的力量,去寻找那些尚未讲完的话和尚未做完的事情吧。”尼古拉大司祭事后回忆说,他讲这番话的时候,十分担心冒犯索尔仁尼琴,毕竟他是俄罗斯文学大师啊,但是,索尔仁尼琴听罢他的话,竟深深鞠了一躬,并表示了感谢。

此后不久,索尔仁尼琴接受一家电视台采访,也提及生死问题,这显然与尼古拉大司祭的那番对话有关。他说,我现在终于明白,上帝正以最佳方式引领我的生活,我也将准确地传达他的思想,这是他在人间与上帝融为一体的必由之路。因此,索尔仁尼琴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不顾病痛的折磨,仍孜孜以求地工作。

曾有人将晚年索尔仁尼琴比做晚年托尔斯泰,说他过于傲慢,好为人师,并不亲近上帝。但尼古拉大司祭却证实,索尔仁尼琴的晚年经常到教堂做忏悔,对上帝表现出真诚、谦恭和深沉的信仰。有时候,尼古拉大司祭因为索尔仁尼琴在忏悔时所提出的问题较为复杂,不便当堂解答,便特地事先准备好答案,与他单独见面作答。在神父眼中,这位俄罗斯的杰出作家,从不好为人师,就像一位普普通通的教堂忏悔者那样谦卑。在教堂,索尔仁尼琴讲话口气谦和,毫无盛气凌人之感,他往往问得多,说得少,集中精力,捕捉着神父每句话背后的含义。

当然,也有人不喜欢索尔仁尼琴,也许他们觉得,像索尔仁尼琴这样的天才,都是些不循规蹈矩的人,即使他笃信上帝也一样。不错,索尔仁尼琴就是这样的人,他不循规蹈矩,就像东正教历史上的那些圣者一样,从不重蹈他人的生活,而正是他独一无二的生活,铸成了他独一无二的文学成就,震撼着人们的心灵。

尼古拉大司祭,曾与索尔仁尼琴在精神层面有过神交。他常引用《圣经》中的话,纪念已经故去的作家:“我来,要把火丢在地上,倘若已经着起来,不也是我所愿意的吗?”(路加福音,12,49)他认为,此话就是对索尔仁尼琴说的,因为索尔仁尼琴做事的时候,总是满怀信仰之火,正如福音真理引领他向前一样。

文章来源:作者博客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