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之间,香港政治版图剧变。截至当地时间星期一(11月25日)上午9点,民主派阵营在星期日(11月24日)的区议会选举中以压倒性胜利击败亲北京阵营,从原来的不到三成的席位增长到近九成。
本届选举共有1090名候选人角逐全港18区总计452个民选议席。经过周日晚间的彻夜开票,到目前为止逾九成席位已经揭晓。民主派目前获得387个席位,建制派仅获59席。以往建制派在这些选举中一直拥有优势。上届区议会选举中,亲北京阵营占据431个席位中的327席,民主派拥有124个。
卷入元朗7.21袭击事件中的立法会议员何君尧在屯门连任区议员失败。他在脸书上承认败选,称输给对手近1200张选票。他用“翻天覆地”来形容今年的选情。“今年非常,选举非常,结果也异常,”他写道。
“这是历史性的时刻,” 香港知名活动人士黄之锋早些时候在推特上说, “香港人已经发声,洪亮且清晰。国际社会必须认识到,近六个月来,公众舆论没有站在这场运动的对立面,”
根据香港政府的官方统计结果,全港最终投票率达71.2%,其中荃湾、沙田、西贡投票率更是高达73%.这一结果打破香港主权移交以来所有选举的纪录。以上一届于2015年的区议会选举为例,当时的最终投票率只有47%.反修例抗议在香港掀起社会动荡,这场一人一票的选举被普遍视作反映民心向背的晴雨表,许多媒体亦将其形容为对“反送中”抗议活动进行的公投。
虽然香港抗议浪潮已持续数月之久,但是周日(11月24日)举行区议会选举全程井然有序。各区票站的投票时间为上午7时30分至晚上10时30分。尽管投票时间充裕,大批选民早早就在投票站前排起了长队。即使在投票结束后,依然有不少选民自愿留下、依法进入投票站内监察点票过程。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RFI)11月24日报道:香港区议会选举泛民大胜 北京宣传机器只有苦劳
香港周日举行的区议会选举选情激烈,投票率创下接近71.2%的历史纪录。据点票现场最新传来的非官方消息,泛民派胜选人数大幅领先于亲北京的建制派:为351:45.本届区议会选举共有1090名候选人,争夺452个席次。
目前虽然仍是非正式和大部分计票结果,但香港泛民派已经大胜,亲北京的建制派大败。这出乎选前不少预测和北京的预料。中央社评论说:香港泛民主派在地方区议会选举中大获全胜,亲中建制派则大败,这种结果等同向中国“投下不信任票”,势必冲击港府的认受性和管治威信,甚至动摇“一国两制”的基础。
先前港府为避免选举受到冲击,24日在各个投票所都部署警力。但一整天选举过程大致顺利,并未出现严重事故;深夜进入开票阶段,则出现几起争议。
被视为官方中国中央电视台国际版的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24日在Twitter上发视频,指控香港“反对派”在这次区议会投票过程中“使诈”。
中国的官方媒体几天来不断敦促、警告香港市民要“以票止乱”。中国官方的环球时报星期天在推特上问香港选民说:“你是要一个和平和繁荣的香港,还是暴力野蛮的香港?”
北京日报的一篇评论说:“我们期待更多香港市民看清真相,坚持以选票和更多行动守护家园。”此外,中国的新华社在前一天似乎已开始质疑这次选举。新华社在一篇社评中说,香港的暴力不仅没有停止迹象,而“暴乱恐怖未止,何来选举公平?”
一天前,新华社的一篇评论指责抗议者破坏亲北京候选人的办事处,袭击一些候选人等。官媒还高调报道香港警方22日在一投票站附近发现汽油弹的消息,并且称警方不排除有人袭击保护投票站的警察的可能性。
中国官媒在关于香港区议会选举的报道中提到了亲北京的立法会议员何君尧遇刺的案例,但是没有提一些泛民主派人士遇袭的消息。何君尧已经在这次选举中落选。
香港选举前,中国官媒央视评论说,“这是一个以票止暴、挽救香港不容错过的机会”,沉默的大多数必须反击。《人民日报》发布了成龙等港星的视频,呼吁拒绝暴力。
▲美国之音(VOA)11月25日报道:香港民主派获得2019区议会选举压倒性胜利

香港民主派支持者庆祝亲北京的立法会议员何君尧败选

华盛顿 —一夜之间,香港政治版图剧变。截至当地时间星期一(11月25日)上午9点,民主派阵营在星期日(11月24日)的区议会选举中以压倒性胜利击败亲北京阵营,从原来的不到三成的席位增长到近九成。?
本届选举共有1090名候选人角逐全港18区总计452个民选议席。经过周日晚间的彻夜开票,到目前为止逾九成席位已经揭晓。民主派目前获得387个席位,建制派仅获59席。
以往建制派在这些选举中一直拥有优势。上届区议会选举中,亲北京阵营占据431个席位中的327席,民主派拥有124个。
卷入元朗7.21袭击事件中的立法会议员何君尧在屯门连任区议员失败。他在脸书上承认败选,称输给对手近1200张选票。他用“翻天覆地”来形容今年的选情。
“今年非常,选举非常,结果也异常,”他写道。
“这是历史性的时刻,” 香港知名活动人士黄之锋早些时候在推特上说, “香港人已经发声,洪亮且清晰。国际社会必须认识到,近六个月来,公众舆论没有站在这场运动的对立面,”
黄之锋是唯一被禁止参选今年区议会选举的候选人。一名选举官员裁定他的参选不符合香港法律。他在早些时候的一次采访中对美国之音说,自己被取消参选资格完全是北京的政治压迫,显示香港的“一国两制”名存实亡。
区议会是香港级别最低的民选政府机构之一,不具立法资格。往年的选举通常波澜不惊,但经历了5个多月的政治动荡,本届香港选民的投票热情空前高涨。选举并未出现此前外界担心的暴力,或提前终止投票的情况。
官方当地时间星期一凌晨公布的初步投票率为71.2%,全港410多万选民中约有294多万登记选民投了票,而2015年为47%.
“我们可以把这次区议员的选举看作是民众的一次公决,”华盛顿非政府组织公民力量发起人杨建利对美国之音说。
“这次选举所表达出的民意和街头上表达出的民意是相吻合的,”他说,“普遍地表达了对于现在的香港政府以及北京的不信任。”
在中国大陆的社交媒体平台新浪微博上,民众的意见却是一面倒地支持北京。
“HK选举实实在在的给内地老百姓上了一课,沉默的大多数都是支持乱的,HK是反中乱华的桥头堡。HK必然衰落了。HK基本结束历史使命了。别管他的生死了,自找的,”一位微博用户写道。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RFI)11月25日报道:港人以选票惩罚支持修例的建制派 两党议席归零 民主党重夺第一大党地位

香港众志秘书长黄之锋与海怡西区当选议员林浩波(Kelvin Lam)感谢选民的支持,2019年11月25日。 路透社REUTERS/Leah Millis

在破纪录的投票率支持下,泛民主派和本土派候选人在区议会选举中取得388席,占区议会议席近九成,当中,民主党有91人当选,料可重夺区议会第一大党的地位;而大败的建制派,只取得60席,较现时大跌逾八成,其中有两个政团更是全军覆没,议席归零。不过,若以得票率计算,泛民主派获得的选票占总数的五成七,建制派占四成一,基本回复过往的「六四」黄金比例。
中文大学政治与行政学系高级讲师蔡子强指出,民主党虽然是第一大党,但因为有不少反占中素人当选,如何整合区议会泛民和本土力量,有所作为,将是一大考验,否则四年后会出现议席逆转;而建制派失去大量地区议席,如何维系地区工作,让日后立法会等选举的「桩脚」得保,将是最大难题。
近三百万张区议会选票的点算工作在今(25日)天中午前大致完成,只余少量具争议选区仍在点算,在452个经选举产生的议席中,泛民主派至今取得超过390席,较现届议席总数多两倍。
当中,派出99人参选的民主党,有91人当选,胜出率为92%,较现届议席多超过一倍;其次是派出36人参选的公民党,取得32席,胜出率为89%,但其议席较今届增加超过两倍,可说是大赢家。另外,新民主同盟和民协各派出约20人参选,各有19人当选;工党7人全胜,议席较现届多一倍多。而社会民主连线(社民连)和热血公民均取得零的突破,各取两席,当中包括组织反修例运动中两次过百万人游行的民阵召集人岑子杰。在选前受袭的他,昨天须要拄着拐杖到场拉票。另外,多名与民主派友好的政治素人亦纷纷获胜。
建制派方面,投票结果显示,明年1月开始,议席会由现时的299席大减至60席,当中,民建联将失落区议会第一大党的地位,议席由原来的119席大幅萎缩至21席,参选失败率高达88%.该党不少兼任立法会议员的党员失利,包括张国钧、周浩鼎、刘国勋和郑泳舜均告下马,只有党主席李慧琼和柯创盛成功连任,来届立法会选举,只能提名一人出选超级区议会。李慧琼在记者会上鞠躬致歉,形容这是民建联创党以来最差的区选纪录,为表示负责,她曾口头请辞党主席一职,但获挽留。
另外,传统左派的工联会,62名候选人中,只有4人当选,议席较现时大减九成。其次,自由党议席减至5席,经民联获得3席,本身是立法会议员的实政圆桌召集人田北辰,本身落败后,实政圆桌只余两席。
建制派损失最惨重的,是由前保安局长叶刘淑仪创办的新民党和以地区工作为主的公民力量,派出28人参选的新民党全告败北,现届10席归零,而公民力量亦全军覆没。
政治学者蔡子强出席不同电台节目时表示,民主派取得压倒性胜利,相信会对反修例运动有正面影响,因为他们可以利用区议会的资源支持相关工作,但选举结果同时提高外界对区议员支持仍未停息的运动的期望,而区议会受工作范围规限,如何能在有限资源中有所作为,是一考验。
他续称,民主党虽然重夺区议会第一大党的地位,但预料该党不敢以此自居,因为新当选的不少是因为反修例运动而参选的政治素人,未必可以整合泛民力量,若该党和其他泛民力量不能团结争取,可能会重蹈2003年的覆辙。他解释,由于市民不满港府在2003年强推基本法中第23条的国家安全立法工作,以致民主派在当年的区议会选举取得过半数议席,享有主导权,但其后四年,多区的地区工作不彰,以致选情在2007年的选举中出现逆转。
▲德国之声(DW)11月25日报道:香港泛民派翻转区议会 或将影响特首选举
香港区议会选举在周日完满结束,投票率创下香港历史新高,达到71.2%.开票结果出炉,泛民派获得压倒性胜利,翻转了过往18区皆由建制派把持的状况。普遍认为,这个结果很可能对日后的特首选举造成影响。林郑也对选举结果作出表态。
(德国之声中文网)香港区议会选举在25日下午全部选票点算完毕,结果显示民主派大获全胜,在全部452个议席当中拿下390个议席,在17区的议席数目过半。
另一方面,建制派民建联派出181人,只拿到21个议席。民建联主席李慧琼表示向中委辞去主席职务,但不被接纳。发言完毕后她带领团队为败选致歉。
针对选举结果,香港特首林郑月娥在周一(11月25日)表示,特区政府尊重区议会选举结果。她说她留意到坊间有很多分析指出选举结果是反映市民对社会现状与深层次问题的不满,“特区政府一定会虚心聆听市民的意见,并认真反思。”
林郑说,投票率创历史新高达到71.2%,显示出选民很希望透过今次选举表达他们的意见。随着新一届区议会在元旦起上任,特区政府将会加强和各区区议会合作,共同解决市民关切的问题。
泛民派翻转议会
根据香港政府的官方统计结果,全港最终投票率达71.2%,其中荃湾、沙田、西贡投票率更是高达73%.这一结果打破香港主权移交以来所有选举的纪录。以上一届于2015年的区议会选举为例,当时的最终投票率只有47%.反修例抗议在香港掀起社会动荡,这场一人一票的选举被普遍视作反映民心向背的晴雨表,许多媒体亦将其形容为对“反送中”抗议活动进行的公投。
虽然香港抗议浪潮已持续数月之久,但是周日(11月24日)举行区议会选举全程井然有序。各区票站的投票时间为上午7时30分至晚上10时30分。尽管投票时间充裕,大批选民早早就在投票站前排起了长队。即使在投票结束后,依然有不少选民自愿留下、依法进入投票站内监察点票过程。
根据《基本法》的特首选举委员会组成办法,1200个委员中有117个经由民选区议员相互选出而产生。过去建制派主导区议会,因此选委的议席都掌握在建制派手上。然而这一次民主派在区议会选举中获得过半议席,料会让民主派对特首选举产生更大影响力。
各区选举看点在众多候选人当中,一些特定候选人的选情特别引发关注。
1. 白衣人事件影响选情: 《香港电台》报导,曾经爆出白衣人无差别攻击事件的元朗区,上届泛民派只取得5席,这次则一口气取得过半议席。当中,泛民派的朱凯迪出选元朗区议会八乡南选区,却败给号称没有政治联系的对手黎永添。另外,被怀疑与白衣人有联系的著名建制派议员何君尧,在18天前被刺伤,在屯门乐翠选区落选。
2. 李慧琼打败梁国雄: 建制派民建联主席李慧琼出选九龙城区,遇上社民连前立法会议员“长毛”梁国雄空降挑战,选情一度告急。《明报》报导,24日当天下午李召开记者会交代选情时,因梁国雄突然出现高叫口号,而腰斩记者会。最后,李慧琼成功连任,梁国雄落败。
3. 岑子杰胜选: 《香港独立媒体》报导,在参选期间曾经在旺角遭到袭击的民间人权阵线召集人岑子杰在沙田区议会沥源选区当选。社民连黄浩铭曾两度出战均落败,到今年黄浩铭因占中案入狱超过三个月,未能第三度参选,因此改以岑子杰出选。岑子杰在发表谢词时仍拄着拐杖,指胜出区选不是因为他如何优秀,而是沥源区不会放弃在反送中运动中牺牲的年青人。民阵稍后发表声明,直指选举结果反映民意,呼吁林郑月娥回应五大诉求。
4. 赵家贤当选: 先前被咬掉耳廓的太古城西民主派议员赵家贤成功连任。《香港01》引述他自认这次虽然胜选,但得票率不如上次高,认为争取民主之路仍然十分艰辛。他也告诉记者耳廓确定不会重生。
5. 黄之锋 “Plan B” 林浩波当选: 黄之锋原想出选南区海怡西,但被判定不符合选举资格。被视为黄之锋代打的林浩波当选。
▲美国之音(VOA)11月25日报道:香港区议会选举建制派惨败 北京或误判形势

香港选民在他们支持的一名民主派候选人在区议会选举中获胜后鼓掌欢呼。(2019年11月25日)

香港 —香港的区议会选举落幕,民主派候选人以排山倒海之势获胜。截至周一(11月25日)中午,全部452个区议会议员的点票工作已全部完成,民主派一举拿下388个席位,并且在17个区的区议会中席次过半,而亲北京的建制派仅拿到59席,比选前的300席大幅减少。北京把建制派败选的结果归咎于外国势力的介入,并且依然表示“止暴制乱”是香港当前最紧迫的任务。
此次区议会选举对香港具有重要的指标性意义。虽然区议会只是香港层级较低的地方性机构,一般只关注选区内的民生问题,且没有立法权,但由于几乎全部区议会议员都是普选产生,这次投票被广泛解读为是民众对已持续五个多月的反送中运动以及对港府和北京的公投。
然而,中国各主要官媒星期一对亲北京的建制派惨败的选举结果基本避而不谈,转而试图把焦点转移到所谓的“外国势力的介入”。
官方的新华社11月25日发表的文章说,“乱港暴力分子与外部势力遥相呼应,不断制造、升级暴力活动,造成香港社会政治氛围对立、社会情绪撕裂、经济民生发展受挫。持续数月的社会动荡,严重干扰了选举进程。”
环球时报周一的社评则提出,在经历了五个多月的反修例风波后,这次区议会选举是在“不正常”的政治氛围下进行的,“对很多人、尤其是建制派候选人以及他们支持者造成压力。”社评还强调,区议会是基层民选机构,其选举结果的政治影响有限。
在这场备受瞩目的选举落幕后,香港人已经清晰地发声,表达对抗议活动的强烈支持,以及对北京和特首林郑月娥领导的执政团队的强烈不满。但北京似乎仍然顽固地坚持“止暴制乱是香港当前最紧迫的任务。”
北京的独立政治分析人士吴强对美国之音说,北京对香港的民意以及对民主政治一直不了解也不理解,这使得北京对香港的局势做出了误判。
他说:“除了误解、不理解民意以外,他们似乎也被自己的新闻机关、宣传机关,驻港机构,无论是中联办还是港澳办对香港选情投其所好的分析给误导了。”
有香港媒体“香港01”援引不具名消息人士的话说,北京对周日香港区议会选举的结果感到吃惊。北京的分析是,在香港中文大学和理工大学激烈的警民暴力冲突以及吐露港公路和红磡隧道被堵,再加上一名无辜清洁工被示威者投掷的砖头击中头部不治身亡的一系列事件后,香港民众对暴力的厌恶情绪可以抵消反送中运动的部分冲击力。
历史学者、独立时评人章立凡说:“北京可能认为,勇武派引发了市民的反感。我想在一定程度上,市民对勇武派可能有一定情绪。但是追根溯源反送中这件事还是因为北京引起的,还是因为港府强硬处理导致了勇武派的反抗。我想在这件事上,香港人最懂得他们自己要什么。”
选前的情况现实,的确有不少建制派候选人把宝押在了民众对暴力的厌恶情绪上。香港特首林郑月娥选举日上午前往投票站投票。她表示,区议会选举的顺利进行对香港走出困局和恢复社会平静会有积极作用。前香港特首董建华呼吁香港市民用手中一票,换香港一个更好的未来。他说,不少市民对暴力“敢怒不敢言”。
星期一,中国主管香港事务的国务院港澳办并没有就香港建制派在区议会选举中被民主派碾压式打败发表评论。而这一结果对下一位香港特首的产生具有一定意义。民主派的区议员将能够控制1200人的特首选举委员会中的117个席位,民主派甚至有可能提名一位候选人。
路透社的报道说,在选举结果出炉后,香港特首林郑月娥现在面临更大的压力,包括港人提出的成立独立调查委员会和实现立法会和特首双普选等“五大诉求”。
林郑月娥11月25日就区议会选举结果发表声明说:“注意到坊间对结果有很多分析和解读,不少指出结果反映市民对社会现状及深层次问题的不满,特区政府一定会虚心聆听市民的意见,并认真反思。”声明没有直接回应民众的“五大诉求”。
独立时评人吴强说:“北京会继续采取一种长期化、高压化的态势,而不是采用政治解决来对待香港的民意和民主化的要求。”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RFI)11月25日报道:香港变天 学者反忧中国收紧对港管治 只会加速特首换马
香港泛民主派在区议会选举中取得压倒性胜利,甚至可能影响北京对下届行政长官选举的操控能力,不过,不同学者预料,选举结果反映港府大败,会加速特首林郑月娥下台,但将难以令北京放宽对港管治,亦未必会回应反修例运动的民间五大诉求,相反,北京可能会收紧管治,包括特首任命和选举委员会的组成,以维持对特首人选的掌控。
今次选举基本上是市民对反修例运动的一次变相公投,亦是对北京加强干预香港事务的变相公投,熟悉中国事务的时事评论员林和立向本台表示,选举显示了港人的坚定而强烈的信息,就是要北京落实普选和在《基本法》中作出的承诺,但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不会加快香港的政治改革步伐,更可能会反其道而行。
他相信,面对这个北京不愿见到的选举结果,中国内地传媒会贬低是次选举的意义,指这只是一次地方选举,与政策无关。
他指出,选举结果不会对香港有实质变动,但由于选举结果确是反映市民对港府处理反修例运动的不满,是港府一大败政,亦反映特首林郑月娥已失去政治能量,预料会加快北京「换马」的决心,加速林郑月娥下台的速度。至于港人要求成立的独立调查委员会或特赦运动中的被捕人士,北京料想不会答应。林和立解释,警队一直大力反对成立独立调查委员会,而北京明显是听警队意见多于民意;此外,北京早前才指示港府拘捕更多示威人士,在现时逾五千名被捕者当中,部分是勇武派,北京岂会轻易放过这些「冲冲子」(在前线冲击警方防线者的别称)。
另外,今次泛民主派藉选举重夺区议会主导权,占有负责选举特首的选举委员会117票的区议员代表,相信亦会尽入泛民主派手中,加上现时选委会中的三百多名泛民成员,泛民主派可望保有四百多名选委,占1200名选委的三分之一,中文大学政治与行政学系高级讲师蔡子强向本台表示,北京近年不时向商界施压,关系变得绷紧,以致在上次特首选举中,有商界选委刻意投票予不获北京祝福的候选人曾俊华,近期更以文革对付大地主的手段要求富商捐献,令双方心生嫌隙,若这批商界选委与泛民选委连手,其选票将超过选委会半数,有望影响选举结果,将是对北京一大警号。
蔡子强续称,若因此而选出一名不获北京支持的特首,而北京不愿委任,便会造成建政真空,他预料,在北京加强管控香港的情况下,北京可能会透过改变特首任命来避免出现这种建政真空,因为中共四中全会后,北京官员已明言要完善特首和主要官员的任命。
林和立不排除北京会收紧任命来维持掌控特首人选,但他估计,北京更可能透过选委会的组成和席位来淡化泛民全取117个选委席位的区选结果。
不过,亲北京的中国港澳研究会副会长刘兆佳则不认为民主派可以左右特首选举的战况。他指出,泛民全取117席,只占选委会一个很小的比例,即使加上泛民其他选委,选委会主导权仍在北京手中,而且候选人一定是北京可以接受的人,甚至是容许一人或二人出线参选,决定权亦在北京。
▲德国之声(DW)11月25日报道:中港媒体评香港区议会选举
香港第6届区议会选举结束。在452个选区中,民主派夺得全港389个区议会议席,占总比例达86%;建制派在单议席单票制下只能取得60个议席,仅占13%.中国内地媒体和香港媒体对这场选举的评论侧重点各有不同。
(德国之声中文网)香港01在投票当日发表评论“投票人数破纪录 香港人需要真正”一齐赢“”。评论指出,“区议会选举在反修例气氛笼罩下举行,投票人数势如破竹,每个时段的投票率均超出2015年区选一大截。这反映了市民的投票意欲强烈,希望以手上一票发声,亦与过往几个月的暴力场面形成鲜明对比,证明香港人仍珍惜以和平的方式表达诉求,推动社会改变”。
评论认为,“这次反修例风波暴露了政制、监警、经济、民生等各方面问题,社会亟待改革。而改革的前提是民意凝聚、协商可行方案等,靠街头示威不能成事,始终要回到政治舞台上进行。因此,这次区选可以成为香港重新出发的第一步,让社会重拾”和理非“精神,甚至返回政治机制以推动改革。香港改革之路纵遥,但若要真正的”一齐赢“而非”揽炒“,千里之行只能始于足下”。
立场新闻刊登政治学者、《香港革新论》主编方志恒撰写的点评“香港仍是中共无法完全控制的境外地区”。文章分析认为,“今次区选大胜,民主派除原来在专业和社会服务界别的 300 票外,可望再取 117 张区议会票,令其在 1,200 人的选委会票数增至 400 多。新格局下,本地资本的杠杆地位更强。假如本地资本与民主派结盟,随时有足够票数自行决定特首人选;北京要避免出现这种”政变“,恐怕只能重新统战本地资本,重回董曾时期京港政商联盟,试图在内外交困下稳住局势”。
文章认为,“短期就看林郑会否被快速撤换,由与本地资本关系紧密的权贵例如唐英年、陈德霖取代”。“北京与本地代理人的关系从来复杂,香港仍是中共无法完全控制的境外地区”。
新华社就香港区议会选举结束一事发表短讯。报道称,“选举管理委员会宣布,18个选区452个区议会议席全部产生”。短讯中指出,“过去5个多月中,乱港暴力分子与外部势力遥相呼应,不断制造、升级暴力活动,造成香港社会政治氛围对立、社会情绪撕裂、经济民生发展受挫。持续数月的社会动荡,严重干扰了选举进程。选举当日,有乱港分子对爱国爱港候选人进行滋扰”。文章最后强调“止暴制乱、恢复秩序仍是香港当前最紧迫的任务”。
环球时报发表社评“风雨中的香港需要坚毅前行”。评论认为,“西方那些势力和香港的激进势力都想把这次投票搞成政治示威,否定止暴制乱是香港当前最紧迫的任务。但我们要说,泛民这一次得到更多席位,并不意味着这是香港选民对暴力示威的支持。大多数港人已经厌倦暴力,希望重建秩序,对香港民意这一基本面的判断不会错”。
评论指出,“相信无论香港选情有什么样的波动,香港所有选举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治下一个特别行政区内的选举,它们不可能冲击’一国两制’的基本框架。香港的土地和天空永远是中国的,香港社会这样的集体理性和情商只会因一次又一次洗礼逐渐走向更加深刻、成熟”。
香港《大公报》发表社评“盼安宁、求稳定是压倒一切的民意”。评论开篇指出,“这是黑色暴力笼罩下的一次选举,也是回归以来形势最严峻、挑战最大的一次选举。无论最后结果如何,盼安宁、求稳定、让社会重回正轨,这是广大市民的主流民意。由于反中乱港势力内外勾连,选举工程受严重干扰及破坏,民意明显遭到扭曲”。
评论认为,虽然选举结束了,“止暴制乱是一项综合工程,特区政府需要深切反省施政之得失,多倾听市民的声音,以更大的决心,更高的效率,更敏锐的政治触角,更坚定的施政,切实解决社会深层次问题。只有让社会财富的分配更公平,让年轻人对前途有信心,让市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这才是真正的长治久安之道”。
香港《文汇报》发表社评“黑色暴力阴影笼罩选举 建制力展服务香港决心”。评论认为,“这次选举前持续的暴力恶行,针对建制派的严重显性和隐性暴力变本加厉,已经令选举的公平环境严重受损”,“竞选期间的表现,再次证明建制派始终是保持香港繁荣稳定、促进社区和谐的中流砥柱”。
评论指出,“纵暴派纵容、煽动的黑色暴力恐怖困扰香港逾5个月,在选举日,暴力不仅不收敛,反而肆无忌惮地入侵选举,严重伤害香港公平公正的选举文化和传统,更与普世民主价值背道而驰。靠暴力赢得选举,既不光彩、更难服众,势必动摇市民对选举公平公正的信心,这才是对香港最大的伤害”。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RFI)11月25日报道:林郑月娥未有回应五大要求 只谈认真反思 胜选者随即集会施压
今次区议会选举普遍被视为是反对逃犯条例修订运动的变相公投,泛民在选举中获得压倒性胜利是对民间五大要求的支持,以及对警方暴力的不满,但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响应选举结果时未有正面回应,只是说,不少分析指出,结果反映市民对社会现状及深层次问题的不满,港府一定会虚心聆听市民的意见,并认真反思。
她在区议会选举点票工作大致完成后表示,港府尊重区议会选举结果,随着新一届区议会在明年元旦上任,港府会加强与各区区议会合作,共同解决市民关心的地区问题。
她又说,昨日的投票日大致在和平、安全和有序的情况下进行,深信绝大部分市民和她一样,希望上述情况可以持续。
不过,不少评论均已指出,若港府不对民间要求作出回应,市民的不满和社会冲突将难以纾缓,而一批刚在区选中胜出的候任泛民区议员已决定,傍晚前在尖沙咀百周年纪念公园集合,然后前往理工大学,声援仍被围困在理大内的抗争者。
这批泛民候选区议员指出,他们不会忘记一众被围困在理大八日的示威者,据了解,理大现场可能出现人道危机,故此会以胜选人身分前往声扰。
筹组两次逾百万人上街反修例的民间人权阵线(民阵)今早在区议会选举结果大致抵定时发出声明,指选举结果反映市民不接受港府不回应五大要求、不容忍警队、不忘记建制政党为极权吶喊,在清晰无误的民意面前,敦促港府立即停止围堵理工大学,释放所有被捕人士,响应五大要求,停止警队使用暴力。
民阵又呼吁市民,不要忘记仍身处人道危机的示威者。
▲美国之音(VOA)11月25日报道:学者:香港区选民主派大胜 选民票惩政府与建制派
香港 —在11月24日香港区议会选举中,294万选民投票,投票率创纪录地高达 71.2%.而民主派大胜,在452个议席中夺得388 席,占86% .建制派第一大政党民建联则惨败,只获 21 席。舆论形容这次选举结果有如“民意海啸”。分析人士认为,选举结果出人意料,显示在反修例经过5个多月抗争之后,选民意在惩罚政府及建制派。
在全港18个区议会的选区中,上届的建制派在17个选区取得过半议席。不过周日的区选“天翻地覆”,民主派在17个区议会中取得过半议席。
泛民最大党民主党取代民建联,成为区议会第一大党,99人出选,91人当选,比上届多48席。公民党派出36人参选,32人当选。新民主同盟20人参选, 19人胜出。7名工党候选人全部当选。热血公民也有两人当选。在反送中运动期间活跃的前学生领袖及首次参选的民主派素人都成功胜出。
建制派失去对区议会的控制权。民建联上届有119席,这次派出181人参选,仅21人当选,暴减98席。工联会派出62人,只有5人当选。自由党有5人胜出,经民联有3人当选。新民党28人全部败选。
民建联主席李慧琼承认,这次区议会选举结果是重大挫败,她向支持者鞠躬致歉,称曾提出辞任党主席,但被中委会拒绝。
工联会会长吴秋北表示,这次选举成绩属非战之罪,是政治大环境所致,他称举在非常不公平,充满暴乱的环境,以及极端不正常的情况下进行,即使有扎实基层民生工作,也不能力挽狂澜。工联会表示将深刻检讨,进一步提升各方面的工作。他呼吁政府推出实际措施,减少社会撕裂,提出有效措施止息暴乱,否则整个香港将会是输家。
建制派在这次区议会选举中受到重创,9位立法会议员落败,包括民建联两位副主席,任25年区议员的工联会的麦美娟,两届区议员的田北辰。麦美娟相信,这次落败与政府累积民怨有关。
至于卷入元朗7.21发生有黑社会背景的白衣人无差别袭击乘客风波的亲中议员何君尧也连任失败。他在社媒以“翻天覆地”为题贴文。
民主党主席胡志伟总结选举结果,认为这次选举是承载着反送中运动的民意大爆发。他说,选民透过选举清楚表达市民不会接受香港成为警察城市,同时政府也必须正视市民的意见。他促请特首林郑月娥下台,改组政府和警队,并尽快回应成立独立调查委员会等五大诉求。
香港城市大学退休政治学教授郑宇硕接受访问说,事前一般估计如果投票率有66% 已经很好,但实际的投票率竟然高达 71.2%是出人意料之外。他说,其实市民对特首林郑月娥政府以及北京均没有厚望,但是觉得既然有选举,就要利用这个机会表达不会屈服的立场。
他解释建制大败的原因,是他们一定要支持北京的政策路线,一定要支持林郑政府,支持警察,支持“制暴止乱”,而市民看得很清楚,建制派并非为市民的利益打拼,只是为自己的名位而死撑北京 .
不过,郑宇硕认为,整个建制阵营,特别是民建联、工联会的动员能力其实并不弱,得票的基础大致都能维持, 不过在投票率这么高的情况下,他们的基本盘不能保证他们的胜利。
这次区议会的整体投票率达到71.2%,但民主派与建制派的得票比例仍然维持六四比。
至于政府的施政对建制败选负有什么责任,郑宇硕表示,“市民是惩罚政府,惩罚建制派。在选举前的民意调查也很清晰,不过政府充耳不闻。民调显示。有约4成的市民对政府的信心是零的,有超过4成的市民对中央政府的信任是零,超过5成的市民对警队的信任是零。市民也记得民建联支持送中条例。”
在立法会选举中,有6个席位将会由区议员担任。郑宇硕认为,民主派这次在区议会的总议席数目上取得压倒性胜利,这6席由区议员担任的立法会议席将会转到民主阵营的手上。
另外,在特首选举委员会的 1200 人中,有117人由区议员互选产生,一般相信民主派在这次区议会选举中大获全胜,有望全取特首选举117个选委议席。
至于这次区议会选举对特首选举委员会造成什么影响?郑宇硕说:“特首选举制度的设计,是容许建制阵营有充分的掌控能力,市民也不能有太高的期望。根据以前的选举经验,即使民主派区议员取得117席的选委会席位,民主派的票数也只是400多,如果北京全力动员,限制建制的候选人只有一个,选委会内建制也是很有优势,可以取得600甚至700的选票,赢得选举的机会是不小的。亲中阵营甚至会进行统战,民主阵营的票数也可能会流失。北京提高警惕,全力动员,民主派不是那么容易影响选举结果。民主派的最理想的情况是能够动员比较开明的建制人士参选特首,借重民主派的票数竞选而得胜,但这是不容易的,因为北京一定会施加非常大的压力。”
正访日的中国外长王毅回应香港的区议会选举结果时强调,无论发生什么事,香港都是中国的一部分,也是中国的特别行政区,任何企图搞乱香港,或者破坏香港繁荣与稳定的图谋,都不会成功。
郑宇硕对此认为,香港市民心中有数,没什么人会认为区议会选举大胜北京就会让步,林郑政府就会让步,大多数香港人只是利用这个机会表达诉求,表达自己的不服气。他说,北京的强硬立场不容易改变,会考虑到中共不能对群众运动让步,考虑到香港的形势对国内的示范效应,要北京在目前这个内外交困的环境下就香港问题作出让步,让香港拥有真真正正的民主选举制度是不容易的事情。
香港特首林郑月娥表示,特区政府尊重区议会选举结果,她说留意到很多对这次区议会选举的分析和解读,结果反映市民对社会现状及深层次问题的不满,特区政府一定会虚心聆听市民的意见,并认真反思。
▲英国广播公司(BBC)11月25日报道:香港区议会选举民主派大胜 林郑月娥称会“认真反思”
截至今天中午12时45分,452个选区点票完毕,全部结果出炉。被视为泛民主派的候选人取得超过385席,是香港主权移交以来最多。建制派取得59席,相比上次区选的292席大幅缩水。
许多泛民主派当选人认为,结果反映香港市民强烈要求政府答应近月示威浪潮的“五大诉求”,而建制派认为区议会主要处理地区民生事务,但选举结果显示这方面的工作已经不能保证选情。
在这次香港区议会选举中,许多知名的建制派人物都落选,包括被视为“激进建制派”的立法会议员何君尧、香港最大亲北京政党民建联两名副主席张国钧和周浩鼎。另外,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香港区代表田北辰也在竞逐连任中失败。
泛民主派在这次选举中,在全香港18个区议会大多取得过半数议席,泛民议员预料可以在这些议会成为主席。另外,分析也预期他们会全数控制负责选举香港特首的选举委员会预留给区议员的117席,将成为这个有1200名成员的委员会其中一个具影响力的组群。
“民意如山”
这次区议会创下多个香港选举纪录,包括有约294万名选民参加,投票率达71.2%,是主权移交以来最高。泛民主派也首次在区议会取得超过一半议席。
多次举办反对《逃犯条例》修例的“民阵”召集人岑子杰胜选,在接受访问时形容投票结果是“民意如山”,希望林郑月娥“把握这个机会,顺应民意”,落实示威者的“五大诉求”。
香港立法会议员毛孟静对区议会选举投票情况作出回应。
亲北京建制派的工联会梁美芬认为,政府的施政令选民不满是建制派落败的其中一个原因,但建制派候选人在选举期间遇到的不公平对待也是原因。她又认为,结果显示香港的投票已经变成“立场先行”的选举,而不是以每名议员的工作表现为标准,因此令建制派选情受挫。
亲北京政党民建联副主席陈克勤说,他留意到有人在投票后重复排队,制造轮候投票时间长的假象,令一些不愿意久候的选民却步。陈克勤没有给出具体个案,但选举管理委员会主席冯骅说,故意阻碍其他人投票是违规行为,如果有切实证据有采取行动执法。
何君尧在连任区议员失败后在社交网站发表文章,形容今年“选举非常”,结果亦“异常”,但没有详细解释。
建制派第一大党民建联在此次区选中派出181人参选,只有21人成功当选。相比上届丢掉过百席位。民建联主席李慧琼虽然保住自己的区议员席位,但在25日还是因整体选情受挫而向市民致歉,并向民建联特别中委会引咎辞职,中委会最终挽留。
正在日本出访的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回答记者关于香港区选的提问时称,无论结果怎样,香港都是中国的一部分,任何企图搞乱香港或者破环香港繁荣与稳定的图谋,都不会成功。
中国官媒旗下报纸《环球时报》今日发表社评称,最近几个月暴力肆虐全港,它作为非理性的政治能量显然会以各种方式转化成对选举进程的直接影响,对很多人、尤其是对建制派候选人以及他们支持者造成压力。“香港与内地社会处在不同的政治制度中,通过选票等宪制规定的方式来表达意见,这在香港是应当鼓励的……包括反对派在内的香港各种力量都须在建制体系中竞争影响力,谁都不应走街头政治的歪门邪道。”
下一站:“更多民主”、“更高平台”
香港民主运动人士黄之锋是这次选举唯一被取消参选资格的人。他原拟参选的南区海怡西选区,改为另一名民主派人士林浩波参选,挑战现任区议员陈家佩,陈家佩隶属建制派政府新民党。
最终,林浩波以4164票当选,以900票的优势击败陈家佩。
林浩波认为,香港人用这种方式明确地表达想法,这不仅是一次公投,还是向政府发送强烈的信号。香港和北京的政府应该意识到,香港人,尤其是中产阶级集中的区域,比如“海怡半岛”,他们实际上是香港社会的支柱,这些人对政府目前为止处理抗议活动的方式不满,尤其是在过去五个月,警察的暴力程度达到高点。
“香港人应该利用(这次选举)的结果,未来提出更多民主诉求。”
此次选举建制派大败,不过建制派最大党民建联主席李慧琼,在九龙城区土瓜湾北选取成功连任。但仅胜出对手社民联梁国雄343票。
梁国雄表示,“我敦促林郑月娥对这次选举反映出的民意作出回应。我认为,对于香港人来说,现在是时候进入另一个平台,一个更高的平台,继续我们的斗争。”
“她说她代表大部分香港人。但是选举的结果却恰恰相反。如果我是林郑月娥,我会准备辞职演讲。”
区议会选举结果对下一任特首选举也将产生影响。1200人组成的选举委员会中,“港九各区议会”和“新界各区议会”共有117个席位,民主派在绝大多数区议会中都获得过半席位,将可能包揽117个席位,再加上民主派在此前选举委员会中的超过300席,总席位超过400席,将占选举委员会总数的三分之一强,在特首选举中的影响力将显着提高。
香港行政长官林郑月娥25日早晨表示,“特区政府尊重这次选举结果。我留意到坊间对结果有很多分析和解读,不少指出结果反映市民对社会现状及深层次问题的不满。特区政府一定会虚心聆听市民的意见,并认真反思。”
▲德国之声(DW)11月25日报道:专访:“香港人用选票表达诉求”
香港区议会选举在25日下午全部选票点算完毕,结果显示民主派大获全胜,在全部452个议席当中拿下390个议席,相当于86%.在几个选区甚至出现全部都是泛民派当选的情况。这样的选举结果将如何影响香港接下来的发展?
(德国之声)开始投票的第一个小时之内,选民的投票率就已经创下纪录,投票结束后,投票率更是创下香港历史有史以来最高的71.2%.泛民派取得压倒性胜利,在17个区议会获得过半议席,整体而言也大幅超越建制派得票率。德国之声访问了前香港城市大学政治学教授郑宇硕分享看法。
德国之声:区议会选举结果显示民主派大胜,您认为这个结果最重要的意义是什么?
郑宇硕:最重要的意义当然是香港人用手中的选票做了一个发声的机会,告诉全世界、告诉北京的领导人,我们坚持我们的诉求,希望政府回应我们的诉求,我们不能接受这种强调一味的打压解决问题,香港人利用手中的选票,表达这个诉求。你看星期天早上七点半钟很多人就在排队,我自己也在排队,这个情景让我非常感动。
德国之声:区议会本身没有很大的政治权力,那么这个选举还能有什么实质的政治影响力?
郑宇硕:区议会是地区层面的基层机关,权力只是基层的性质,也只有小小一点钱作壹些地区性的小计划。但是不管怎么样,选民还是利用机会表态,跑出来表达诉求、表达不满意。事实上你要知道香港人目前对林郑政府也好、对北京政府也好,是没有太高的期望的。但他们还是期望把握每一个机会表示自己的不服气。
德国之声:刚刚林正月娥也针对选举结果发表了她的意见,说“特区政府一定会虚心聆听市民的意见,并认真反思。”您认为她是否还会有更多行动来对选举结果做出反应?
郑宇硕:一般相信不会。就像我刚才说,大家对她也没有什么期望。昨天选举完,这么多人出来投票,选举的结果也很清楚,她还是出来说这么一句话,非常充分表示她没有诚意。在香港人眼里非常清楚,在这种时候还说这些都是官话。最简单的一个回应是,你是不是要成立一个独立的调查委员会? 香港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都要求成立一个独立调查委员会,你连这一个要求都不答应,还谈什么聆听、跟社会对话,现在大家就是看不到前景。看不到隧道尽头的曙光。你一味的打压,没有对话,没有回应政治诉求,这怎能让香港回复正常呢?
德国之声:所以,您认为,如果林郑需要藉由回应运动诉求才能展现诚意吗?
郑宇硕:这是最清楚的。坦白说,要是政府不回应的话,我很担心警察跟示威者的冲突还是会继续下去。最起码一个很中性的诉求,成立独立调查委员会,这也是很多人支持的,是香港人一直以来超过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支持的要求。
德国之声:那么从“反送中”运动方面的人来看,在区议会选举出来之后,他们还能做什么呢?
郑宇硕:这也不是能做什么的事情。而是清楚表达诉求,就是林郑这个行政长官、这个区政府,我们要求民主选出来,没有民主选举出来的政府,不会捍卫市民的诉求,不会捍卫市民的价值,只会一面倒地听北京的话,这个我们不接受,我们要求有改革。如果不反应的话,香港人会持续的抗争下去,用和平的不合作运动显示这个政府不能有效的管治。
德国之声:您认为这个选举结果,能否会改变北京处理香港事务的态度?
郑宇硕:这个可能性很低。北京政府也不是不明白香港的民意,他就是不让步,就是要教训教训香港人。他们的意思就是不能对一个群众运动让步,也担心对中国国内起示范效应,……更担心让步会引起对政府的怀疑。所以北京真正让步的可能性还是很低,这个香港人也都明白。
德国之声:媒体认为,因为特首选举委员会的委员也会由区议员互相选举产生,因此这次泛民派压倒性赢得选举的结果可能会影响到2022年的特首选举。您认为这个几率高吗? 影响会多大?
郑宇硕:到时候选举的制度,还是北京掌握整个过程。就算我们在区议会赢了,也顶多是在1200人的选举委员会拿到117个席位,也还不够多数,北京还是能掌控多数的。所以要是北京一样推派他自己认可的候选人出来,全力动员,那个候选人当选的把握还是大的,这个制度的前提就是让特首不脱北京的掌控。我们也不寄予厚望,总之我们就尽力而为了。
德国之声致力于为您提供客观中立的新闻报道,以及展现多种角度的评论分析。文中评论及分析仅代表作者或专家个人立场。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RFI)11月25日报道:香港区议会选举 民主派大胜 港人向北京发出信息

香港民主派新当选议员在理大校园外要求当局放人2019年11月25日 REUTERS/Adnan Abidi

香港第六届区议会选举结果今天11月25日全部出炉,泛民主派获得压倒性胜利。亲北京建制派遭遇惨败。投票结果显示,香港沉默的大多数居民,支持近6个月以来的抗争运动。这是香港选民向北京发出的明确信息。
在全部452个香港区议会议席中,泛民主派取得388席,超过85%。而在之前5届区议会占绝对优势的亲北京建制派,这次仅得58席。香港反对派民主党,一下子变成香港区议会的第一大党。
昨天香港选民在各投票站大排长龙。投票率超过71%,突破历届历史记录。法新社指出,这次投票是香港市民向北京发送的一个毫不含糊的信息。而亲北京建制派的惨败规模,让北京吃一惊,好像挨了一记耳光。
但北京外交部发言人耿爽今天表示,中央政府依然坚定支持香港特首林正月娥。他并谴责外国势力干涉香港。
在香港,林正月娥今天发布声明,宣布特区政府会“虚心聆听”市民的意见,并认真反思。林郑没有透露她要具体做什么。但反对派立即敦促她接受抗议者的五大诉求,其中包括在拥有750万人口的香港实现真双普选;并成立独立调查委员会,调查他们认为的警察暴力。
香港最大反对派政党,民主党的主席胡志伟今天表示:选民已经以最和平的方式告诉政府,我们不会接受香港变成一个警察国家和独裁政权。他敦促政府“必须正视公众舆论。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RFI)11月25日报道:香港选举大翻盘 北京继续挺林郑 习总还不换人等啥?
香港第六届区议会选举结束。计票结果显示泛民派赢得85%议席,亲北京的建制派一落千丈。北京是否听到香港选民发出的信息?外交部发言人25日表示,中央继续坚定支持林郑月娥。有网民评论称,习总还不趁机换人,还在等啥?
香港区议会选举落幕。亲北京的建制派惨败,坚持抗争的泛民派大胜。这次选举也许是习近平换掉林郑月娥的绝好机会。林郑作为引爆6月反送中运动的导火索和后来一系列政策的始作俑者,反对派要求她下台的呼声此起彼伏。但是外界看不到中共总书记习近平的动静。找不到合适人选代替?林郑所为均由北京授意?林郑必须干完脏活?不愿对民意让步?或另有原因…?
中国外长和外交部发言人今天针对香港区议会选举民主派大胜做出的反应显示,北京当局对香港本次选举的结果似乎有些措手不及。也许北京涉港官员对香港局势长期误判,弄不明白危机的症结所在。或者不愿意顾及香港多数民意。
中国外长王毅今天在日本表示:无论发生什么情况,香港是中国的一部分,是中国的特别行政区。任何在香港制造混乱,或甚至破坏香港稳定与繁荣的企图都不会成功。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耿爽今天重申,中国中央政府支持香港特首林郑月娥。他并强调“止暴制乱、恢复秩序是香港当前最紧迫的任务”。他称,香港事务纯属中国内政,中国政府反对外部势力干涉香港内部事务的决心坚定不移。“
香港区议会选举结果11月25日全部出炉:全部452个议席中,泛民主派取得388席,得票率超过85%。而在前5届区议会一直占绝对优势的亲北京建制派仅得58席。民主党一跃成为香港区议会第一大党。昨天香港各投票站大排长龙,投票率破历史记录,超过71%。
这个结果显示,近6个月来的抗争运动受到大多数港人支持,而不是如宣传所言,香港沉默大多数反对“暴徒”。法新社说,这次投票是香港市民向北京发送的一个毫不含糊的信息。
▲英国广播公司(BBC)11月25日报道:香港区议会选举民主派大胜 但僵局能被打破吗
香港2019区议会选举结果正式出炉。在逾71%破纪录投票率下,香港地区政治版图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民主派合共取得388席,比以往增加263席,18区中有17区由民主派取得过议席,民主党一跃成为最大党,多区均出现多名年轻的政治素人当选。建制派只有59席,比上届大减240席,许多资深议员和大将均宣告败选。
香港民主派认为有关结果是“变相公投”,反映市民强烈希望政府回应示威浪潮的“五大诉求”,建制派则认为,区议会已不能只靠地区民生工作,会作出深切检讨。香港行政长官林郑月娥25日早晨表示,特区政府一定会虚心聆听市民的意见,并“认真反思”。
票数比和席位比差异何来
这是主权移交以来,民主派在区选中获得的最佳成绩,但如果按票数划分,民主派和建制派获得的票数约为57%比41%,与传统意义上两个阵营票数约“六四比”的状况类似,两者差距约40多万张选票。
虽然多个建制派大将落败,但其实质票数普遍有增幅,即保住基本票源外,这次示威也激发到一些原本投票意欲不高,但反对示威暴力及堵路的人支持。
示威浪潮激发了民主派的动员能力,在“和勇不分(即和平与激进示威者不割席)”、“兄弟爬山、各自努力”的前题下,票源没有大幅度分散,仅少数出现撞区令建制派获利的情况。下年举行的香港立法会选举,民主派能否团结一致,不像以往在多区出现竞争,以及能否继续在反修例风波后维持票源,是民主派面对的挑战。
能否影响香港特首人选
区议会选举结果的历史性改变还意味着,民主派有可能在未来香港特首选举有更大话语权。在1200人组成可以选特首的香港选举委员会中,有117席是由区议员担任,过往因为建制派垄断区议会,这117席一直由建制派区议员担任,如果民主派最终夺得这百多席, 连同民主派本身在选举委员会中的340多席,如今可能在委员会有约460席,占超过三分之一。
中国全国港澳研究会副会长刘兆佳认为,今次结果不能够改变现时的政治僵局,就算民主派全取选委会议席,特首选举的主导权仍然在中央手中。他亦指出,2003年民主派也在区议会多区获得过半议席,但并没有影响建制派之后的立法会选举形势。
香港教育大学香港研究学院副教授方保恒说,在2012年特首选战中,当选人梁振英仅仅得689票当选,落败的唐英年获得285票,唐被视为与香港本地资本关系密切的候选人,且获得首富李嘉诚公开支持, 方保恒认为,如果民主派和本地资本势力结盟,就随时有足够票数自行决定特首人选。
“北京要避免出现这种‘政变’,恐怕只能重新统战本地资本……北京与本地代理人的关系从来复杂,香港仍是中共无法完全控制的境外地区,”方保恒说,“短期就看林郑月娥会否被快速撤换,由与本地资本关系紧密的人取代。”
香港示威会走向平息吗
香港示威者近月倾向更激进示威,曾发起“三罢(罢工、罢课、罢市)”大规模堵塞交通和暴力升级,香港中文大学政治与行政学系高级讲师蔡子强对BBC中文说,结果让北京和香港政府了解到,社会对运动支持度仍然相当高,并没有慢慢消退,中央和特区政府一直未能有效回应民意,只是强调“止暴制乱”,造成市民逆反,如果继续在这问题上采取“拖字诀”,是不能够解决问题。
他认为,民主派获得大多数议席,对“反修例运动”有正面影响,因为社运人士难以持续不上班、以义务性质投入运动,区议会提供了资源,包括议员薪水、办事处及地区网络等,可以用作支持运动的发展,但这亦意味着,民主派靠拢更激烈抗争路线,以往提倡温和妥协、与北京沟通的路线难以复再。
BBC记者乔纳森。赫德(Jonathan Head)分析认为,除非政府回应示威者诉求,示威浪潮将会继续,在选举翌日,仍然有人在香港中环高叫“五大诉求,缺一不可”的口号,而防暴警员似员不太肯定自己可以多强硬,亦有新当选的议员到访理工大学,去声援仍然被包围的示威者。
虽然特首林郑月娥说会认真反思市民的不满,但乔纳森。赫德说,要中国同意她才能够作出让步,北京可能会希望用一些没有那么争议的人取代她的职位。香港的反对派仍然遇到挑战,新一批的年轻区议员要回应本土议题,不是单纯追求民主,要思考如何更有效地合作去争取中央政府的让步。
中国会对香港区选结果作出如何回应目前备受关注,官方媒体新华社在25日下午2时许发表了有关香港区议会选举的报道,报道中没有提及民主派获胜的消息,但批评“过去5个多月中,乱港暴力分子与外部势力遥相呼应,不断制造、升级暴力活动,造成香港社会政治氛围对立、社会情绪撕裂、经济民生发展受挫。持续数月的社会动荡,严重干扰了选举进程。选举当日,有乱港分子对爱国爱港候选人进行滋扰。止暴制乱、恢复秩序仍是香港当前最紧迫的任务”。
《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认为,是西方一些势力,拼命为香港反对派助选,无论哪一方获得更多席位,区议会能够被政治化的空间有限,“香港处在中国治下,这个事实永远变不了”。香港前警务处处长邓竟成称,选举结果不会影响警队以“止暴制乱”为大方向的工作,并希望新当选议员配合政府和警方,尽“止暴制乱”的责任。
▲美国之音(VOA)11月25日报道:香港区议会选举民主派大胜 北京强硬回应强调香港为中国领土
在历经长达几个月的大规模街头抗议之后,香港亲民主派候选人在星期天的区议会选举中取得了惊人的压倒性胜利,投票人数创下纪录,以选票表达了香港人对民主的渴望和对北京的愤怒。
近300万选民踊跃投票,亲民主派候选人在452个选举席位中赢得了近400个,大大超过了之前仅有的124个。亲政府的建制派仅获得不足60个席位,相对此前的300个大幅减少。
中国强硬回应
中国星期一(11月25日)对这一选举结果作出强硬回应。中国外长王毅在东京就日本媒体的询问表示,不管香港局势如何变化,有一点非常清楚,那就是香港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是中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他警告说:“任何企图搞乱香港、损害香港稳定繁荣的企图都不可能得逞。”
中国官方的新华社在一篇简短的报道中暗示说,选举受到了干扰。这篇报道说:“持续数月的社会动荡,严重干扰了选举进程。选举当日,有乱港分子对爱国爱港候选人进行滋扰。”
新华社在上星期五(11月22日)就曾发表评论说“正常的选举需要筑基于社会安定之上,需要有正常的选举秩序,需要符合公平公正的基本原则。然而,‘暴乱恐怖未止,何来选举公平?’”。
但香港政府星期一在一份新闻稿中说,虽然是次区议会选举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但是选举“在非常困难的环境下顺利完成”。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星期一也表示,投票日大致在和平、安全和有序的情况下进行。她甚至承认,投票率创历史新高,“显示选民很希望透过今次选举表达他们的意见”。
中国官方的环球时报发表社评说,这次选举的政治环境应当说很不正常,说最近几个月暴力肆虐全港,“对很多人、尤其是对建制派候选人以及他们支持者造成压力。社评强调,无论香港选情有什么样的波动,”香港的土地和天空永远是中国的“。
作为香港最低级别的民选机构之一,区议会通常关注的往往是诸如公交车站和红绿灯等地相当具体的社区问题,几乎所有席位都被允许经直接选举产生,区议会被认为是香港最民主的机构之一。由于区议会不具立法资格等原因,往年的选举通常波澜不惊,但这次选举具有超乎寻常的意义,被视为对动荡局势的一次公投。
民主派倍受鼓舞
这次成功当选的前学生运动领袖张秀贤对路透社说:“这是民主的力量,这是民主海啸。”香港立法会民主派议员、民主党主席胡志伟(Wu Chi-wai)说,区议会选举表明北京要面对香港的民主要求。他说:“今天的结果是我们迈向民主的第一步。”
香港民主派团体“民间人权阵线”说,香港人用神圣的一票,创下空前的区议会选举成果。民阵抨击香港特首林郑月娥说,她“多个月以来,假传民意圣旨,连番骑劫民意,抹黑社会运动的前线抗争者为暴徒”。民阵强调说,民意已经非常清晰,并呼吁港府立即停止围堵理工大学,释放所有被捕人士,回应五大诉求。
被禁止参选今年区议会选举的候选人香港知名活动人士黄之锋说:“这是历史性的时刻。” 他早些时候在推特上说, “香港人已经发声,洪亮且清晰。国际社会必须认识到,近六个月来,公众舆论没有站在这场运动的对立面。”
卷入元朗7.21袭击事件中的立法会议员何君尧在屯门连任区议员失败。他在脸书上承认败选,称输给对手近1200张选票。他用“翻天覆地”来形容今年的选情。
亲北京的最大的建制派团体民建联主席李慧琼星期一说:“对这次重大失败我们不想找任何借口和原因。”她还透露说,她就民建联在区议会选举失利提出请辞,不过民建联中委会不同意她的请辞。
台湾星期一针对香港区议会选举结果发表声明说:民意如山,展现港人对自由民主高度期待。总统府发言人丁允恭说:“这项选举结果充分展现了香港人民追求自由民主的绝对意志,总统府代表台湾人民对此表达高度感佩与支持。”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RFI)11月25日报道:香港特首林郑:将虚心聆听市民意见
香港第六届区议会选今天11月25日公布的最终结果显示,6个月来坚持抗争的泛民主派取得压倒性多数,获85%的选票。面对香港选民通过投票箱表达的明确信息,香港特首林郑月娥今天表示将认真反思“虚心聆听”。民主派要求政府接受5大诉求。
据香港电台报道,林郑月娥表示,特区政府尊重区议会选举结果,留意到坊间对结果有很多分析和解读,不少指出,结果是反映市民对社会现状及深层次问题的不满。她说,特区政府一定会“虚心聆听”市民的意见,并认真反思。
林郑没有透露她具体会实施那些措施以证明她虚心聆听了市民意见。不过,获得市民投票支持的反对派已经立即敦促她接受抗议者提出的五大诉求,其中包括在拥有750万人口的香港实现真双普选,并成立独立调查委员会调查他们认为的警察暴力。
而香港反对派眼下最紧迫的任务可能是去解救被困守在理工大学的学生和市民。据法广香港特约记者麦燕庭报道,一批胜选的泛民派议员今晚前往理大声援校园内的抗争者。之前,筹组两次超百万人上街反修例大游行的“民阵”发布声明,敦促港府立即停止围堵理工大学,释放所有被捕人士,响应“五大要求”,停止警队使用暴力。
▲美国之音(VOA)11月25日报道:数十名区选胜选人前往理工大学 试图营救被警察围困留守者
香港 —在24日举行的香港区议会选举中,泛民主派获得压倒性的胜利,在452个席位中豪取388个议席。本次投票被外界视作香港民间对持续将近半年的反送中运动的表态,而本次胜选的泛民区议员,亦被视作携巨大民意的代表。
大约60名民主派区议会选举胜选人25日下午在尖沙咀东部集合,并前往早前因爆发激烈警民冲突而被警方围封的理工大学,声援当中仍然留守的示威者。
发起人之一,香港立法会议员范国威读出90名区选参选人的联合声明,指数以百万的选民以选票发声,显示民意从没逆转,而他们胜选的同时,并没有忘记仍然被困在理工大学内的留守者。同时要求港府立即回应并落实五大诉求,同时勒令警方离开理大,并立即容许各界对留守人士进行人道救援。
在区选中胜选的民间人权阵线召集人岑子杰在发言中称,警方目前包围理工大学的做法并非执法,而是酷刑。
岑子杰说:“林郑今日她说,她会聆听民意,她作为一个天主教徒,我今日想送几句圣经给她,第一她的行为要跟她悔改的心相称。如果她真的觉悟到民意的重要性,她真的要学会谦卑,就请她拿出谦卑的行为,她今日就要告诉警方,要警方撤离理大校园范围……请林郑月娥不要再将任何一个香港人视为一个穷凶极恶的罪犯,他们只是一个受伤丶受在痛苦当中的香港人,希望我们的政府尊重民意,去用人道的立场,放他们一马,现在的围城,并不是执法,而是一种酷刑的对待。”

刚刚赢得香港区议会选举的民主派议员走进被警察围困的香港理工大学。(2019年11月25日)

大约下午5点,大批集会人士跟随这批区议员前往理工大学,但在大学附近的马路被警方拦截。现场有大批警员驻守,数百名市民在场停留与警方理论,并要求警方开路让他们进入大学范围,双方及后对峙,气氛一度紧张。
网友发起周一晚7点半在尖沙咀、红磡和油麻地集结的“和你唱”行动,从三处行至理大校园外围,用歌声为被困同学打气。7点40分后,数百人开始呼喊着口号离开香港太空馆旁花园沿弥敦道和么地道向尖东进发。警方傍晚宣布将成立安全小组,进入理大劝说留守者和平离开,不即时拘捕,以医疗优先。

【 民主中国首发 】 时间: 11/25/2019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