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鼠会 2016-04-25

读书这件事似乎很让人纠结,有人呼吁少读点书,有人主张多读些书,还有人认为读书与否没什么大不了;有人说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有人愤愤然道不要逼我读书(就好像真有人逼他似的),还有人警告说别让读书毁了你……

笔者认为,读书完全没有必要如此纠结:有人业余时间打打游戏,有人业余时间看看电视剧、选秀节目或者体育比赛,那么我业余时间就喜欢读读书,又有什么不对的呢?

有人主张少读点书的理由是读书会改变你的脑神经的连接方式,所以读书相当于被洗脑。这种说法本来也没错,不过说这话的人忽略了一点:不光读书,一切活动——吃饭、聊天、旅游、爬山……都会改变你的脑神经的连接方式。这个理由似乎可以用来反对一切活动。

这个理由就像有人认为人如果受本能影响就不可能有自由一样。其实恰恰相反:人之所以是自由的,不是因为他没有本能,而是因为他有如此之多的本能可以随意选用。同样,独立思考的人也不是从不读书的人,而是读了各种各样的书可以为自己所用的人。读书少的人比读书多的人更容易受到书本的“洗脑”。
所以,书就要乱读。不要搭理青年导师们开出的各种必读书目(当然笔者推荐的书还是可以看看的,因为笔者只会推荐有趣好玩的书:),也不必在乎好为人师者所说的某本书不要读。当然如果你也在世上活了几十年了却还是不知道自己要读些什么书,那就算我没说。

至于有些人认为读书要有目的有计划,要能学到特定的技术解决特定的问题,无助于达到目的的书要少买少读;还有些人要求自己买的书一定要读完,否则就不要买……笔者对这些都是不以为然的。笔者就喜欢拥有很多很多杂七杂八各门各类的书,而且不喜欢把书放到书架上分门别类摆好或者放进箱子里收藏起来,更喜欢把它们乱七八糟地放在床上、桌上……这样笔者只要在家随时都能拿起书来读,而且经常会有意外的发现和惊喜。那些有目的有计划读书的人是享受不到自由探索的乐趣的。重要的发现常常来自不同的领域之间的交流和对话,因此读书太有计划、太功利反而可能没有收获。

买的书不一定要一一读完。有些书你现在读不下去,是因为你还没有准备好,过几年也许你就会读得津津有味。有些书可能只适合在特定的情绪状态下阅读,比如笔者就感觉抑郁症发作的时候特别适合读书。读书不一定要全部读懂。很多书读懂70%就足够了,一本书读不懂还有别的书嘛。读书不一定要记住。书自己记着自己呢,不需要你来记它。记不住通常是因为没有理解,理解的东西轻而易举就能记住。读书也不一定要有用。只有不喜欢读书,觉得读书是个苦差事的人才会要求读书一定要有用。享受读书的乐趣完全不需要“有用”。从个人成长和成为更加完整的人的角度考虑就更不需要凡事都“有用”。就算买了书不读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就当是赞助作者了嘛,作者辛辛苦苦写本书也挺不容易的……

有些人说他们从来不读小说——如果是技术人员倒也罢了,但是一个研究政治、经济、法律等社会科学的学者如果从来不读小说,笔者会对他充满怀疑。小说让你能够体验到自己无法亲自经历的生活,也能让你想像世界还有其他的可能性。总之,小说可以加深你对世界的理解,也能开阔你的思路,给你更多的可能性。很多哲学家和社会科学家都从小说中汲取灵感。当然不是所有的小说都值得读,不过任何一类书籍恐怕都是如此,你只有不断寻找和尝试才能发现自己想读的书。而且,寻找的过程本身也是很有乐趣的。

总之,读书的真正乐趣就在于随心所欲、无目的、无计划的自由探索和发现。

欢迎来老鼠会偷奶酪!

老鼠欢迎投喂!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