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字狱囚徒编年录》第一卷第二十二案(1968)

Wang Ruowang王若望(1918年2月4日¬-2001年12月19日),原名王寿华,笔名若望、纪仇、若涵、若木、庄谐、丘乒乓、王皆伦等,作家、编辑、政治活动家;1968年因涉嫌咒骂毛泽东被抓捕,从此被监禁和管制​​近十年。

早年狱中作家

王若望于民国七年出生在江苏省武进县丫河镇,父亲是小学教师。

1932年,王若望十四岁考入南京市栖霞山乡村师范学校,一年后因顽皮被校方以“操行不及格”开除。 1933年,他前往前一年曾报考得第一名的上海“新亚药厂”当练习生,业余读书自学,并开始写作,在《新闻报》发表处女作──杂文《豁拳闲话》和其他诗文,得以相继加入中共领导的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编印《职业生活》半月刊。 1934年,王若望因参加策动罢工游行等,被国民政府逮捕并判刑十年;在狱中继续写作,买通看守带出监狱发表。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国民政府因开始与中共合作而释放政治犯,王若望于8月获释回家,不久经中共组织安排到南京会合其他获释的政治犯,然后分配去延安,入陕北公学受训,任第一大队指导员。同年10月,他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受训结业,被分配到中共中央青年工作委员会工作,任安吴堡青年训练班第八大队长兼中共党支部书记。 1938年2月,王若望在《新华日报》副刊上发表两篇报导文章《国防教育的新实验》和《意想不到的残暴》,4月调任中共西安工委青年工作委员,8月调任宝鸡县委书记。 1939年4月,王若望调回延安中共中央青年工作委员会,次年在胡风主编的《七月》杂志上发表短篇小说《站年汉》。

1940年11月,王若望和李明结婚。

山东的王实味

1941年4月,王若望参与创办中央青委壁报《轻骑队》任副主编,发表杂文《友情》:

我二次回延安,少不了到老难友处串门子,遇到当年共患难的战友,畅叙旧情,我渐渐发现:同志之间的友谊已今非昔北,我们中间有了一种无形的隔阂,使我非常诧异的是,对友人冷漠的程度,以来延安后的级别高下而定。

其思想倾向与丁玲、萧军、艾青等著名作家为首”“暴露黑暗”的文艺思潮一致。不过,次年2月毛泽东正式发动“整风运动”时,王若望刚好调到中共中央城市工作部受训,因此他没有卷入此后“暴露派”创作高潮及随之对王实味等人的整肃,也没有受到对《轻骑队》的追究和禁办的牵连,于同年6月被派到中共中央山东分局任城工部干事。

1943年,王若望在中共山东分局机关报《大众日报》上发表成名作《毛泽东的故事》连载,此后又出单行本。同年5月,中共山东分局也开始进行“整风运动”并办了一个《民主壁报》,欢迎给分局负责人提意见;王若望积极回应,在“整风座谈会”和壁报上提出很多批评意见,甚至点名批评分局书记黎玉。结果,王不久就被批判斗争,并遭追究在延安参与发起《轻骑队》的问题,被称为“山东的王实味”,甚至被怀疑是国民党派遣的特务。幸经中共山东分局第一书记、山东军区政委罗荣桓以证据不足判断为只是“思想问题”而未遭严厉制裁,调到分局党校学习。两个月后,王若望被下放到莒南县小坊前村落户做群众工作,任小学教员,协助农民成立互助组,并在《大众日报》上连续报导。 1945年初,王若望被召回“城工部”任青年队教员。

从工会到作协

1945年8月,抗日战争结束,9月王若望的妻子李明调到中共中央华东局所在地临沂县城,他也被调到华东局职工运动委员会任委员,与之团聚。 1946年秋,王若望创办并主编《文化翻身》半月刊。 1947年,他出版短篇小说集《吕站长》。 1948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济南,王若望调去筹组山东省总工会任劳保部长,不久又调到兖州任新华社淮海前线分社社长。

1949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占上海,王若望随军调任上海总工会文教部副部长,负责组建各产业工会和业余工人夜校,相继创办了“劳动出版社”和《劳动报》,成立了总工会文工团,编写出版了四集《工人识字课本》。 1950年,他调任“失业工人救济委员会”教育科长。

1951年,王若望在上海《文艺新地》发表中篇小说《乡下未婚夫》,并与江愚天等合编现代京剧《纸老虎》。

1952年,王若望调到吴淞机器厂(后改名上海柴油机厂)任厂长兼中共党委副书记,同年出版散文集《赴朝慰问记》。 1954年4月调任中共华东局宣传部文艺处副处长,年底转任上海作家协会理事兼《文艺月报》副主编,在《人民日报》、《解放日报》、《文汇报》发表大量杂文。

从批胡风到“右派”

1955年,王若望参加批判“胡风反革命集团”的运动,发表评论集《胡风黑帮的灭亡及其他》。

1957年,王若望因发表《步步设防》、《一板之隔》、《释落后分子》、《不对头》、《挖掉宗派主义的老根》等杂文,被打成“右派分子”,开除党籍,下放上海郊区农村劳动改造,妻子李明因此受威吓刺激而患精神分裂症,两个弟弟也被株连成“右派分子”。

1962年,王若望被摘掉“右派分子”帽子,响应周恩来“放下包袱、大胆创作”的号召,为歌颂“大跃进”在《上海文学》发表短篇小说《一口大锅的故事》等,又遭中共上海市委书记柯庆施在市委会议上点名批评“公开攻击三面红旗”;时任市委委员的李明惊吓得精神病复发,1965年去世,王若望由此搁笔。

再次入牢房

1968年8月,王若望因遭人揭发私下咒骂毛泽东、林彪等,以“现行反革命”罪嫌被拘押,在群众大会上批斗后关入上海第一看守所,正是三十多年前被国民政府在判刑前曾关押之处。他不但被指控咒骂领袖,而且被追究那以前坐牢时当了“叛徒”。后因他拒不承认咒骂之事,而当局外调与他过去同监难友都否认他曾“叛变”,因此一直未经审判而关押他,近四年后,于1972年6月30日“教育释放”,仍以“现行反革命”由家居处街道委员会和公安派出所监管。不久,王若望被送到上海市文化系统在郊区奉贤县的“五七干校”劳动改造,五个月后又被调回上海参加挖防空洞的工程。

春天里的一股冷风

1978年11月,王若望的“右派”和“现行反革命”问题获彻底平反并恢复党籍,随后出任《上海文学》副主编,在搁笔十三年后重新开始写作。

1979年春,王若望与羊子结婚。 7月,他在《光明日报》发表评论《春天里的一股冷风》,随后在《人民日报》转载,9月又在《红旗》杂志发表《谈文艺的无为而治》,11月出席四届“文代会”,当选为“中国作协”第三届理事。 1980年,他在《收获》发表中篇小说《饥饿三部曲》,后由美国汉学家骆基南(Kyna Rubin, 1955-)译成英文于1991年在美国出版。 1984年3月,他在《民主与法制》发表报导文学《功臣乎?罪犯乎? 》,后改编为电视剧《无罪的女囚》播出。同年5月,王若望在上海市举行的“区人大”代表公开自由选举中,由“作协”、“美协”、“音协”、“剧协””“书法家协”、“曲艺协”、 “杂技协”选民共同提名参与竞选,当选为徐汇区“人大”代表。年底,他出席“中国作协”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继续当选为理事。 1985年4月,他创办“中华艺术学校“并担任校长。

1986年9月,王若望在香港《镜报》发表政论《中国文化开放与封闭之争》,11月在深圳《特区工人报》发表《两极分化之我见──与邓小平同志商榷》,12月在《深圳青年报》发表《一党专政只能导致专横》。

同年12月中旬,全国一些大城市的高等院校学生相继发生学潮,抗议学校干预学生选举等基本权利、要求改革国家教育制度以至政治体制等,上海市在19日也有三千余人上街,游行示威到市政府大门口。王若望根据目击者的实况介绍,写了两篇报导《上海学运的真相与背景分析》和《一二一九目击记》,分别以“王皆伦”和“丘乒乓”的笔名,相继于24日和25日发表在香港《信报》。

1986年12月30日,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邓小平对中共总书记胡耀邦、国务院总理赵紫阳等人谈处理“八六学潮”问题时重申“反自由化”,并点名要开除方励之、刘宾雁、王若望三人的党籍。

1987年1月13日,中共“上海市纪律检查委员会”决定开除王若望党籍,两天后,《人民日报》发表《关于王若望反对四项基本原则、鼓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错误事实》文章,和中共上海市纪委《关于开除王若望党籍的决定》,全国各媒体都报导了这个消息,并发动全国批判,开展“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运动。 1月18日下午,王若望被警察传讯到半夜并被抄家。他从此被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闲置在家。

1987年秋,王若望荣获美国“中国民主教育基金会”杰出民主人士奖,但因当局阻挠无法前往领奖。

参加民主运动

1989年4月15日,中共中央前总书记胡耀邦逝世,北京、上海及全国各地高校学生相继以悼念活动发展成的大规模“反腐败、争自由”的街头抗议运动。王若望在上海参加了5月上旬各界抗议中共上海市委将刊登《悼念胡耀邦同志座谈会》的《世界经济导报》停刊的大游行。 5月20日,北京开始实行戒严,王若望于5月22日参加了上海各界人士举行的万人抗议大游行,并在市中心人民广场发表演讲。 7月19日,他因参加前述活动被警方开始实行监视居住,9月8日又被关押到上海第一看守所。 1990年10月,王若望获取保候审释放。

1991年,他被李国涛、王辅臣等青年人组织的“上海人权协会”聘为首席顾问,一起创办《民主论坛》刊物,但被当局封杀在印刷厂里。

1992年8月,王若望应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邀请,作为访问学者和夫人羊子一起流亡到美国。 1993年5月,任海外民运团体“民联”、“民阵”等组成”“中国民运团体协调会”总召集人。 1995年6月,在纽约创立“中国民主党”并任主席。

2001年12月19日,王若望因罹患肺癌,医治无效,在美国纽约去世,享寿八十三岁。

王若望的其他作品还有香港出版的《王若望选集》、《王若望自传》、杂文集《天地有正气》、自选集《棱棱风骨》等,台湾出版的中短篇小说集《魔笛记》、《王若望文集》等。

参考资料:

  1. 王若望,《王若望自传》,澳门星光出版社,1992年。
  2. 王若望,《王若望小档案》,《民主论坛》2002年12月15日。
  3. 蒋亶文,《忆若望先生》,《自由写作》2011年12月。

来源:张裕:《从王实味到刘晓波:中国当代文字狱囚徒编年录》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