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梳楼 2020-03-19

作者丨兰陵笑侠

如果不能成为方方那样的写作者,那么至少在猜忌和嘲讽她的人群里,没有我们的身影和声音。

——阎连科

疫情以来,方方就深陷舆论漩涡。

有人视她为斗士,有人畏之如病毒。

直到这几天,有人冒充“孙子”致信方阿姨,才让人们真正的读懂了方方。很多之前不理解方方,甚至不喜欢方方的人,开始站到了方方这一边。

话说回来,一个16岁的高中生,教训一位大作家应该怎样写作、怎样看世界,确实是件很有意思的事。

无论是真高中生还是假高中生,人家挟10万+的声势,一口一个阿姨叫着,方方也不好不回应。

3月18日,方方在日记中回应道:

有一个自称十六岁的高中生,给我写了一封公开信。信中有很多漏洞,以致无数朋友说,这显然不是一个十六岁学生所写,更像一个五十来岁的抠脚大汉的作品。不过,无论是也不是,我还是准备按十六岁学生的信来作回应。

方方保持着作家的悲悯与善良,哪怕面对抠脚大汉掷过来的污秽之物,也心平气和地当成十六岁高中生的无知与稚气,坦坦荡荡、光明磊落地与之探讨交流。

一度曾想过许多批驳这封信的话,后来发现信中观点全部是所谓有道理的废话,批与不批意义不大。

倒是觉得可以给这篇文章的作者画画像,看看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第一,分析一下年龄。

现在的高中生,写不出也没听过这样的话:你端谁的碗?吃谁的饭?

一个16岁的高中理科生,决然是伪装不出来的。

文章中讲到,骂方方最多的,反而是与方方同时代的人,作者似不例外。

方方今年65岁,这位“高中生”应该比方方年龄略小一点,在60岁左右,不低于50岁。

因为,如果论正常人伦礼数,面对65岁的方方,一个16岁的孩子自然应该叫奶奶,而不是阿姨。

如果叫奶奶,差辈太多,作者心理上过不去这个坎,所以就委屈叫一声阿姨,显得不会太吃亏。

第二,分析一下职业。

此处可以用排除法,现在农民着急春耕生产,商人正为生死存亡发愁,教师被网课折腾得心焦意乱,政府工作人员加班加点连轴转,谁有功夫静下心来给方方写信呢?

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退休人员,另一种可能是体制内的边缘人。

这个时候,他既不需要冲在一线干具体事,又不必担忧房贷、车贷的压力,也不用犯愁孩子上学到哪里找关系求门子,还不甘于寂寞。

有钱又有闲、正能量爆棚,所以就自信满满地拿起笔教训一下方方。

第三,分析一下学历。

文章中只有学历是真的,高中,而且未毕业。

作为与方方同时代的人,高中生已然是凤毛鳞角。

背着语录、呼着口号长大,一路被推荐上高中,甚至进入工农兵大学,人生最宝贵的青春年华就这样被塑模定型。

40多年过去了,思想观念和认知水平始终保持一种状态,也是难得的社会化石标本。

现实中,作者或许应该拥有大学或者研究生学历,当然成人函授的那种可能性最大。

第四,分析一下性格。

文以载道,文如其人,此言不虚。

凡畏惧批评的人,都具有不可冒犯的自尊和好大喜功的自卑双重性格。

所以,在他们眼里,方方的罪责在于冒犯,这种冒犯深深地触痛了自卑的神经。

与此相伴的,还有深植于心的阴狠与猥琐。

拿父母夜里动静大作比喻,恰切不恰切先不管,猥琐之状跃然而现。

这种人如果执掌权柄,就会变成另一副可怕的样子。

如果遇到李文亮,他不仅会严厉训斥,还会除之而后快。

第五,分析一下籍贯。

从此人注册的公众号信息来看,填写的是籍贯是山东。

估计山东汉子也觉得挺丢人,怎么出了个这么一个不是人的东西。

不在湖北,更不在武汉,还自作多情地认为,武汉生病时最需要活下去的信心和勇气,而不是陷入失望和沮丧。

换句话说,只允许信心和勇气,不允许失望和沮丧。

这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冷酷。

人有悲伤的权利,也有愤怒的权利。

强扭的瓜不甜,硬掰开嘴唱的赞歌不好听。

该哭时哭,该骂时骂,该笑时笑,这才是有情有义的正常人。

翻开五千年历史,从《诗经》到《离骚》,再到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流传千古的文学作品,居然找不出一篇歌功颂德。

难道就没有明君雄主,没有太平盛世,没有忠臣良将?

显然不是。

烟花耀眼,遮不住星辰的光辉。

直抵人心是最大的生命力,应景的文字不可能永恒。

没有鲁迅的时代,将布满漆黑的空白。

假如没有方方这样的作家,后人会如何鄙夷地看待我们这个时代?

孩子什么样子,这个国家的未来就是什么样。

幸好这篇文章不是孩子写的。

方方回忆自己16岁时,如果有人对她讲:“文化大革命是一场浩劫”,她一定会豁出去争个头破血流。

快50年过去了,耳顺之年,她又遇到一个与自己争执不休的所谓16岁高中生,但愿这只是偶然的误会,绝不是历史的巧合。

既然明知道屏幕的背后并不真是一个不谙世事的16岁少年,既然知道方方这么不受一些人待见,其实说这些也无益。

从一维一路追杀到十一维,又以如此下作手段抢占道德高地,实际上不气量不足的表现。我只想说——

如果连一个方方都容不下,

才是这个时代的悲哀。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