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ang Rong-Cixi

《毛泽东:鲜为人知的故事》中文版翻译完毕、出版,浩繁的注释也都整理上网后,二○○七年,我开始考虑下一本书。两位朋友让我动了写慈禧的念头。尼古拉.罗曼诺夫(NicholasRomanov)是俄罗斯沙皇继位人,他的祖上曾同慈禧打过不少交道。亲王本人热爱历史,建议我写慈禧传记。英国画家詹姆士.里乌(JamesReeve)也希望我写。他看过为慈禧画像的美国女画家卡尔(KatharineCarl)的回忆录,书中描写慈禧能让小鸟飞到她手指尖停下,这一本事让詹姆士大为倾倒。他对我说:“你刚完成了一部沉重的大书,该写本轻松的了!”当然,进入了研究后我才体会到,虽然慈禧有轻松的一面,但写她我轻松不了。慈禧曾统治中国达数十年,掌握当时近世界三分之一人口的命运,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那时我对慈禧知之甚少,从小到大听到的都是众口一词的谴责,只得了个人人喊打的印象。但我想起二十多年前写作《鸿:三代中国女人的故事》时感受到的一次触动:折磨姥姥的“三寸金莲”,原来是慈禧最早颁发谕旨废除的!这跟她顽固守旧又残忍邪恶的形象是那样不同。后来写《毛泽东:鲜为人知的故事》,我更意识到,中国迈出现代化第一步是在一八六一年慈禧执政后。农家孩子毛泽东成长在慈禧和她之后的时代,他享受的机会和自由是我在毛统治下不敢梦想的。人们有时也提到慈禧时期的成就,但总会归功于某某官员,慈禧仍逃不过遭受贬斥的命运。记得我时常忍不住想:当时谁是中国“领导人”?谁发指令?不是说慈禧“嗜权如命”吗?到底是不是她掌权?如果是,为什么“帐”不算在她头上?

许多年过去了,这些问题重新撞击我的大脑,使我充满了探索真实慈禧的愿望。我要了解慈禧太后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对中国到底做了些什么事,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到底扮演了什么角色。做为一个对女性特别感兴趣的传记作家,我还想进入女人慈禧的内心。

就像当初写《毛泽东:鲜为人知的故事》一样,研究慈禧我当然也从史料着手。正如胡适先生所说:“科学精神便是尊重事实,寻找证据,证据走向哪儿去,我们就跟到哪儿去。”我很幸运,有关这段历史时期的档案全面开放,史学家还在不断地系统公布原始资料。一个巨大而丰富的史料宝库在等着我,我为又有了做“历史侦探”的机会而喜不自禁。

我研究的大量文献,有谕旨、奏摺和其他宫廷文件;有核心人物的日记、信件、札记;有外国(如英国)的皇室档案、国会纪录、外交文件,以及当事人的回忆。所有引号,都徵引原文。一切细节,包括天气、服装,都有出处。我不用野史,偶尔需要采用时用“据说”一类词汇标明。我写历史,不写小说。

绝大部分档案能为我所用,是史学界专家、学者的功劳。他们成年累月辛勤地把尘封文献整理成书,一套套出版;或者把精心考证的史实发表在学术专着、论文中。没有他们的铺路,我的书不可能完成。在我研究、写作的过程中,许多专家给我极其慷慨的帮助,包括在英文版出版之后电邮给我他们的最新发现。这一切都让我感激不尽!

当然,写历史是对客观史料作主观解读。对一些史料,我与敬佩的专家或许解读不同。书中若干观点更可能让不少人震惊。希望这本照我自己的研究结果写成的慈禧传记,能为读者了解中国历史上那个大转折的时代、了解那位把握时代命运的女人,提供新的视野。

《慈禧:开启现代中国的皇太后》的写作宗旨,除了言必有据,就是秉笔直书。

来源:博客来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