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8-21

book1-articleLarge
欧逸文写了被关押的异见分子刘晓波,图为中国抗议者举着他的画像。

Tyrone Siu/Reuters

欧逸文(Evan Osnos)的书《野心时代:在新中国追逐财富、真相和信念》(Age of Ambition: Chasing Fortune, Truth and Faith in the New China)中描绘了一些有事业心、勇敢无畏、富于创意的奋斗者,而他本人似乎也有同样的品质。他在中国做了八年引人瞩目的报道,其中主要是为《纽约客》 撰稿;他努力找出有趣的人物进行采访,从亿万富翁、“垃圾女王”张茵,到清扫他在北京所住那条马路的一位清洁工诗人。他的关系网中有大受欢迎的博主韩寒, 他的网站拥有超过2.5亿的访问者;也有异见人士和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刘晓波。还有很多不出名的人,比如迈克尔(Michael),他希望靠写英语教材赚 钱,他的梦想和自我怀疑正好吻合中国当下的历史时刻。

欧逸文写道:“《野心时代》是在描述抱负和权威这两种力量的冲 突。”此外,它也为一群为身份、价值与未来而极端焦虑的人群勾勒了引人入胜而令人忧虑的画像。欧逸文笔下的中国被道德危机与激增的挫折感所撕裂,它的国民 极度渴望获取财富,担心到头来一无所有。欧逸文写道,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已经在道德上与智识上破产,其表面上的合法性只是建立在“繁荣换忠诚”这种不稳定的 交易之上。即便如此,“社会精英阶层神话与寡头政治现实之间的鸿沟日益显形,愈发巨大。”
李阳,著名英语培训者。

CHINATOPIX, via Associated Press

这本书关注对财产的追求(“财富”)、对异见的打压(“真相”), 以及面临道德危机的精神追求(“信念”)。为了阐明这些主题,欧逸文几乎竭尽所能。他参加了一个中国人的旅行团,通过同行者的眼光去体会欧洲,注意到他们 “对世界狂热的好奇,同时对于中国在这个世界上的新地位充满防御心的骄傲”。他去赌徒的圣地——澳门,探访洗钱业与政府官员的腐败。

他选择的人物有着广泛的政治立场:他和一个民族主义者、奉行新保守 主义的电视节目制作人交朋友,后来此人去上海就读,成了哲学系的学生。他曾试过到山东采访脾气暴躁的盲人律师陈光诚,他帮助女性反抗独生子女政策,后来陈 从软禁中脱身,来到纽约后,两人终于相见。他和富有的龚海燕结识,她因创办相亲网站而发财(究竟该说自己是个“一毛不拔的顾家男人”还是“酷小伙”,为欧 逸文带来很多乐趣)。

书中有些人物出现了若干次,令读者产生一种渐渐增强的感觉:中国已 经迷失方向。其中关于林毅夫的故事格外引人注目,这位台湾逃兵游泳横渡台湾海峡,当上了世界银行的首席经济学家,后来又为中国的经济繁荣唱赞歌,他的故事 构成一个有力的叙事线索。受迫害的艺术家艾未未的故事也是如此,他试图把自己的生活变成艺术,推动现实可能性的底线,后来当局试图钳制他的言论,他遭到殴 打、囚禁,还被控告逃税。
欧逸文。

Peter Marovich

人们似乎乐于捕捉任何成功的机会。李阳是“疯狂英语”的创始人,主 张用大喊的方式来学习语言,有着摇滚明星般的地位,他认为英语非常重要,以至于成了“令人脱胎换骨的希望所在”。消费和腐败密不可分:大多数垃圾邮件广告 都是关于销售假发票的,与此同时,共产党的不正当行为从一个山西官员身上可见一斑——他有四个老婆、十个孩子;此外,据统计,自1990年以来,有 18000名腐败官员携带共计1200亿美元的巨款潜逃。

欧逸文敏锐地捕捉到互联网是如何改变了中国的政治面貌,抵制了政府 在公众事件上操纵信息的努力。他追踪报道了深圳儿童小悦悦的故事,她被一辆面包车和一辆卡车碾过,但路人却对此完全无视,她的死在中国的博客世界引发了一 场全国性的深思(最终一位大字不识、收破烂的长者停下来帮助小悦悦,但已经太迟了)。他讲述了2011年温州高铁事故,政府试图审查相关新闻,这件事最终 暴露出铁路官员中程度惊人的腐败、回扣与非法的工程转包,成了“典型的政府绩效失败”。

博客写作者和逃避审查者们的网络世界,以及他们的“平行语言系统” 为事件带来更可信的版本;有些使用中文双关语来逃避禁用词语的方式非常有趣。比如“草泥马”这个词的谐音是“对你的母亲做不能说出口的事”,2009年, 它开始在网上广泛传播,作为对审查者试图清除网络低俗内容的回应。网民的帖子被删了,就说自己被“和谐”了,这是指“创建和谐社会”的官方目标。
洪理达。

Nora Tejada

他通过短信收到中宣部对新闻机构下达的最新禁令(由总部在加利福尼 亚的《中国数字时代》[China Digital Times]发送到欧逸文的手机上)。有一条是这样的:“所有网络必须马上删掉如下文章《中国94%的人对财富高度集中表示不满》”。之后,在“阿拉伯之 春”事件中,有一条是:“禁止将中东政治体制与我国政治体制相对比”。

《野心时代》里的很多重要人物在西方都很有名,但在中国却罕为人 知。在某个反思的时刻,欧逸文写下自己曾经为应该让那些异见人士占多大篇幅感到犹豫。“他们的不幸命运到底告诉了我们多少关于中国的情况?”他问“有多少 是由于环境,有多少是由于压迫?对于一个局外人来说,从远处观看是很难判断的,但我发现从近处看也未必会更容易,因为这有赖于你的视角。”最后欧逸文得出 结论,政府付出大量努力和开支,试图让这些人不为世人所知,这本身就是一种有力的证据,证明这些人的重要性。

洪理达(Leta Hong Fincher)的《剩女》(Leftover Women)对中国的奋斗者们所面临的压力提供了一份非常不同,但同样令人惊心的描述。她对渴望通过买房来巩固中产阶级地位的年轻都市女性特别感兴趣。洪 理达是清华大学社会学的博士生,专门研究住房产权交易,这令她注意到后社会主义时期对女性结构性的经济歧视。

洪理达认为,女人在25岁左右感受到压力,接受不适宜的婚姻。她认 为,性别失衡、单身男人可能造成社会不稳定的潜在可能性,乃至没有安全感的父母的焦虑导致了这一局面,如果她们延迟结婚就会被称为“剩女”。由于父母与配 偶的压力,这些女人被系统地剥夺了房子的所有权,必须把不动产记在丈夫名下,就算她们或她们的父母在买房中有很大贡献也是如此。

在中国,三分之一的婚姻以离婚告终;最近一项最高法院的决议决定按 房契上的名字判定房产归属。中国女人在婚姻中,经济上处于严重的不利地位,令她们容易受到虐待,在婚姻解体时也是如此。人们期望《剩女》能很快被翻译成中 文,因为它似乎在受过教育的都市女性中很有共鸣。共产党似乎已经忘记了毛时代的语录:“妇女能顶半边天。”

《野心时代:在新中国追逐财富、真相和信念》

欧逸文/著

403页,法拉·斯特劳斯与吉鲁科斯出版社(Farrar, Straus and Giroux),27美元。

《剩女:性别不平等在中国的复活》

洪理达/著

213页,泽德出版社(Zed Books),24.95美元。

Judith Shapiro是《中国的环境危机》(China’s Environmental Challenges)和《毛对自然的战役》(Mao’s War Against Nature)的作者。
翻译:董楠

纽约时报书评JUDITH SHAPIRO,2014年05月28日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