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是少数民族的生命。如果一个民族不再操用自己的语言,不再认识自己的文字,民间传承的文学就不复存在,文字承载的文献也不能再阅读,民族文化的整体就将黯然失色,名存实亡。所以少数民族总是会万分关注他们民族语文的传承。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共处的国家。语言文字从来就是一个敏感问题。习近平集团自执掌党政军大权以来,一再挑战少数民族的语文问题,引起青海玉树地区的藏族师生抗议,现在又开始在内蒙取消小学一二年级的蒙语课程,从启蒙阶段就要求用汉语教学。这不仅引起蒙族人民的反感,根本上就是违背语言习得的心理科学规律的。在蒙古族聚居地区出生的学童本来就缺少汉语的基础能力,怎们能一进小学就要像汉族学童一样启蒙呢?从三年级开始再逐步引入汉语教学的传统方法才是比较合理的。

自从2013年所谓十八大三中全会习近平提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课题,到处标新立异,现在又不知深浅地触碰内蒙的双语教学问题,把民族冲突并不严重的内蒙地区直接推向冲突的风口浪尖。

面对多民族、多语文、多宗教的共处局面,执政党和政府随时都需要宽容和谨慎的多元文化心态,而不应当打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旗号,不顾具体情况地搞一刀切。出了问题,要么下令不准游行集会,要么警告家长老师“不要乱说话”,实际上仍是新冠疫情期间打压李文亮医生的卑劣手法。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处理民族关系,需要足够的文化人类学基本知识;而不是单靠什么制度、道路、理论自信,就可以胜任的。二战以后的美国占领军当局是一边阅读《菊与刀》,一边进行日本行政管理的。《菊与刀》是著名的文化人类学家鲁斯·本涅提克特为美军的日本战略而写的文化人类学专题报告。她的这本专著不仅成为美国占领当局的重要参考资料,也成为文化人类学史上重要的经典著作。美军还只是暂时的占领部队,尚且如此重视民族文化的分析和认知,汉族和国内的蒙藏维等数十个少数民族依照宪法是平等相依长期共存的兄弟民族,理应更加互相理解和认知,绝不可能仅靠传达红头文件,下达行政命令,定期敕令执行,达到和谐共处。

在现代的世界上,民族平等的思想早已深入人心。多元文化的宽容心态才能导致国泰民安。每一种民族的语言文化都有延续和发展的平等机会。斯大林那一套(令民族语文消亡)实行统一语言,统一字母(共用俄文西里尔字母,包括外蒙的新蒙文)的理论是反人类的专制主义。国家的通用语言是由整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条件决定而获得广泛认同的。操之过急,命令主义,搞强制执行,只能适得其反。中国各民族知识分子任重而道远,既拥抱文化多元主义,又脚踏实地地研究语文政策,才能解决多民族共处的诸多问题。没有民主和法治,没有言论自由和学术自由,没有多元文化的宽容和谅解,就不会有符合各族人民利益的语文政策!

来源:CND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