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9月21日,国务院印发了北京、湖南、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及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展区域方案的通知。

根据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将支持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设立金融科技中心,建设法定数字货币试验区和数字金融体系,依托人民银行贸易金融区块链平台,形成贸易金融区块链标准体系,加强监管创新。

9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主管金融杂志《中国金融》第17期发表文章《中国法定数字货币发展新机遇》称,中国人民银行2014年就开始了对法定数字货币的研究,2017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正式成立。

截至2020年4月,央行已为数字货币及其相关内容提交22件、65件、43件专利申请,涵盖数字货币的发行、流通、应用的全流程,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已完成技术储备,具备了落地条件。

一、 成本说

1、 货币常识

指货币发行和运行成本。

传统金属货币对应的是实物价值,如铜钱,其铜价在发行之初必须与其购买力实现一比一,如果遇到财政紧张和通胀时,政府主导下的发行单位有时会在铸钱时掺入更低价的金属,如锌、铅待,以降低发行成本,变相实现掠夺民财的目的。

后来的纸质货币发行,需要锚定贵重金属,如金、银,或是战略资源如石油。长期以来,因黄金相对稀有、用途广泛且贴近民生而多为货币锚定的首宠:发行多少货币,就应有市场等价的多少实物黄金存量。

如果超出锚定物而增量发行纸币,甚或滥发,则必然导致纸币贬值、购买力下降和民众财富流入国库的现象,相当于与民争利,变相掠夺

最严重如世纪前的国民政府时期,经济疲敝,军费扩张,财政收支失衡,加之不明来路的假币充斥,“麻袋装钱逛市场”,说明当时经济已经崩溃。

近在眼前的是委内瑞拉,虽然有丰富石油,但自国有化而后,经济一落千丈,18年底,通胀飙升至1000000%,国家本质上已经破产。此后无已数据。

上述二例说明,当货币发行成本高于其市值和购买力,币、值倒挂,甚至连发行成本也无力负担时,再强行发行已无意义。

2、中国数字币

本次推出数字币,原因之一也包括成本问题。近年来以房价为代表的通胀持续,货币购买力降低,纸币发行、管理成本升高,而数字币基本不存在成本考量,甚至达至无成本发行状态,给货币增减提供了空前的弹性空间,也标志着随意性的增强。

随意性,是本轮数字币需要警惕的风险所在,其背后关联的金融、经济和社会系统性风险,尤其需要关注。

二、便捷说

1、收支便捷

指在以手机为标志的电子支付与传统的现币支付间的区别。相对而言,中青年手机族更容易、习惯和侧重于移动端支付,认为省去了现币携带、管理的种种累赘,提高了交易效率。但对年长和僵化群体而言,数字币让人不适应,不如现币的仪式感、可操控性,以及由此带来的心理安全感。

2、 发行便捷

数字币对发行和管理方而言,显然比纸币无限度便捷且“高效”,完全是张嘴闭嘴间的“理论化管理”,所以发行方和管理方也是最大的利好方。但负面效果非常明显,即其便捷性和隐蔽性有利于暗箱操作,随意性则对民众财富造成稀释。如果政府以及社会监督、管理不严,后果很严重。

三、 信用说

上文提到货币发行锚定实物,无非是说货币的社会信用和市场认可度问题。如果货币发行是国家行为,就必须以国家信用和实力为之背书和担保,而名义化的国家又必须以实物为保证。美元货币虽然面临增发抢掠它国财富的问题,但目前为止,仍无任何一国在国力和国家信用上可以替代美国和美元的权威地位。

人民币国际化困难重重,一带一路助力效果不佳,说明内在实力和信用度有待提高。

理论上讲,本轮数字币是按对人民币现币一比一的比例发行,最起码初始阶段如此,也是所有货币诞生的应有之义。至于后来是否遵守这一协议和承诺,因为机制固有原因,就完全取决于经济状况和管理者的喜好了。——如果未来数字币超发,不再与现币一比一对应时,是否有足够的制衡和修复手段?

四、安全说

本项的全称是:支付及行为安全说,指支付相对方,而非货币发行方。发行方安全问题在下项中说明。

在使用过程中,当下主要是密码、指纹,还应该有刷脸。有消息称,不少手机和支付平台存在如下问题:

1、 信息泄露

个人信息泄露已是近年的热点问题,特别是一些行业支付平台及其工作人员,往往出于私利而将用户信息低价出售,且几乎天天发生。具体到数字币收支,同样存在这一问题,加之涉及到金钱问题,就更应引起重视,从源头上扼制,依法入刑。

2、 盗码失控

这与个人操作有关,也与黑客盗取有关,严重的后果急需找到永久性的解决方案。

3、 指纹失灵

指平台技术低下和功能欠缺,热敏度失灵。消息称,有时用别人手指也能输入成功,是为极大隐患。

4、 刷脸安全和伦理

刷脸识别支付技术,其国内外的场景应用和伦理、安全争论,完全是两种模样。

在国内被津津乐道,强调其新鲜感、成就感、便捷性,天眼恢恢,大千世界,无处不在。但忽略了对个人隐私、安全、权利和道德伦理方面的潜在危机。

《南方都市报》9月26日报道,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劳东燕对小区的人脸识别门禁提出异议,专门写了法律函,分别寄到物业公司和居委会。后来,街道方面邀请她谈话,在会谈中历数人脸识别的各种好处;她则列举了种种风险,认为在小区安装人脸识别装置并无必要,而且不经同意收集人脸数据,也违反现行的法律规定。“如果人脸数据被泄露、被滥用,不仅不会改善社会治安,反而可能使相关的违法犯罪活动激增。”她说。

最终街道方面同意安装设备后,让居民在三种方式中自行选择。不过,小区的门禁改造工作,不知何故被搁置下来。

在国外,十分注重对个体权利的侵犯,宁可“落后”或失去部分安全,也要保证权利和尊严。这种个体文化意识,我们是否能够理解?

其实,刷脸技术最发达的,并不一定是技术应用最广泛的,二者并不成正比。再如电商,依然同理。

五、管控说

1、 法定性

本次中国推出的数字币是由中央政府即国务院统一规划,指令央行研究、细化方案、定立运行规则,并具体落实,只对行政决策负责,是政府法定行为,在出发点和定位上不同于、更不等于流行各国的比特币,且存在根本性区别。

2、 技术性

与中国数字币行政主导不同,比特币是区块链概念下的去中心化,每个域内个体皆自成一体,各自为政,但又以市场等价和自由交换为导向,所有个体在域内的规则和契约上具有高度的群体共识,共同认可此一民间游戏规则。

3、 中心化

我国的数字币强调的是中心主导概念和绝对管控,单一发行,与比特币、莱特币、无限币、泽塔币、红币、隐形金条、极点币等世界所有网络虚拟币和数字币等去中心化、由民间发布、市场认可的定位和性质完全相反。

必须注意,现有区块链性质的虚拟货币的发行行为,唯独中国民间严重缺位,反证了本次数字币的官方性质。

4、 管控说

管控说,其实同时强调的还有国家金融、政经的安全性。具体而言,是在国内、国际、政经等各方面环境因累积而发生突变之后,用以适应未来内循环下的社政经生态而设计的一种以新型货币手段主导的社会治理方案:通过虚似+数字货币手段的独家管控权,对社会资源进行集中管理、调度和控制,来完成更多具有较强计划特征的社政经行为。

比如在执法实践中,笔者目睹了大量被执法者的各类账户遭瞬间封冻的案例,使被执法者失去经营能力和自由行为能力,甚至生活、生存能力。问题在于,许多案件本身并未查明原因,而是先定性后查证的恶意侵吞财富的违法执法行为。异地冻结行为的逐渐增多,已在用事实提醒人们,当一种新型货币和管理手段出台时,如何面对另一后果?

因此,称为中国式数字币,更符合事实。

二〇二〇年九月二十六日星期六

议报2020年9月27日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