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时期

1980 年冬天,友儿和梅珍结婚了,第二年冬末生小连,那时我家已有六个成年人和六个小孩了,随着国家政策逐日放宽,并鼓励私人经商发财致富,私人还可雇工放债等等,一时全国人心振奋,穷光荣的思想一时变的成为可耻了。1983年,我县强迫实行土地承包到户以后,20年的大锅饭抛入了历史的垃圾箱里,群众欢天喜地,只有少数人不以为然,因为这样做,大大地减少了他们占取群众的油水机会,承包土地以后,我得的利益不小,农村中稻谷产量成倍增长,工厂效率提高,市场逐日繁荣,我由于初奠基础,添买耕牛农具等等费用浩大,这年收入盈余不多。

1984年,和儿夫妇要求分家,当时我认为国家政策初入正轨,承包土地后,一切都在试行之中,正宜团结一致,共同经营,寻找经济上的翻身,结果意见不得统一,终于该年春耕前分开了。此后我俩的生活费用,由他兄弟俩平均分摊,每年给我俩口粮一千八百斤,杂用三百元,从此照顾孩子、帮助农活就是我俩的任务,不觉已经十三年了。

照顾孩子,是件烦恼而必须细致的工作,过去和儿那五个孩子,全由树群负责照顾,我很少在孩子身上下功夫,梅珍在1988年以前就有了四个孩子,这时树群的精力还能勉强照顾, 我的力量主要用于他们的田间管理和粮食保管工作上,随着岁月催老,我俩的身体日渐衰退,树群更为明显,她的两眼又患白内障,1987年虽经手术割除,可是没有见效,逐渐失去抚育孩子的能力,雪连生了以后,这担子无形中便落在我的肩上。梅珍这时已有五个孩子了,因为计划生育日趋紧张,没有男孩是她精神上的一大负担,为了提前她的生育时间,雪连只吃两个月的奶基本喂米粉长大,友儿夫妇整天忙于生产,哪有空闲,我每天的工作,忙着为雪连喂糊喂水、换尿片等事,有时还得替她洗晒屎片尿片。1990年农历九月,梅珍生了男孩剑龙。大约两个月后,计划生育突然形势紧张,凡有两个孩子的人不分男女,一律禁止再生,否则推毁房屋,或罚上无力负担的高额罚款。全家为此庆幸,笑逐颜开。此时梅珍已经有了六个孩子,最大的只有九岁,孩子们时常哭闹争吵,既像一个托儿所,又像一个幼儿园。有时闹得我头晕脑闷,使人感到厌烦,但转念到:这些都是三十年来苦难的结晶,能不竭尽全力去培养吗?于是精神又重新鼓起来了。

1987年和儿建了新宅,1990年梅珍又生剑龙,1993年友儿重建住宅,接着小桂出嫁生了柳柳,大庆结婚生了纪良,小华出嫁生瑶瑶,在短短的几年中,便有这一连串的喜事,鼓舞了我衰老颓废的心情。一个面临覆灭的家庭,现在发展成了 四世同堂二十个人口的大户,给那些当年想置我于死地的人一个莫大的讽刺,我感到自豪。有人说我早年受苦,如今来补,我自己也认为此话言来恰当,给我的杂用钱,由每人每年一百五十元,增到二百元,尤其和儿能够率先为范,可为后世对待长辈的楷模。现在唯一使我念念不忘的事,就是对不起死难的父母,回忆当年两老,爱我教我,真是无微不至。我自十二岁以后,基本离开了家庭,平时很少为两老端茶送饭,请医煎药等等应尽的任务,常以为他们年岁不高,敬奉老人的日子还多,及致被难以后,被关押的我没有向两位老人烧过一柱香、卦过一天孝、敬过一杯酒,而且不能及时收拾安葬,以致惨不忍睹,这一切,能不使我伤心悲痛么?有时梦中惊醒,私自流泪,这是我 此生莫大的憾事。

1993年以后,友儿的孩子逐渐成长了,喂糊喂水的工作也相应减少了,生活比较安静自如,不过病痛也日益增多了,健康情况一日不如一日。1994年初秋,患坐骨神经痛长达半年,住在新干治疗两个多月,还亏大庆夫妇精心护理,病情虽已化除,可是有时头痛心跳,经常处于似病非病的状态中。1995年秋,树群又染上伤寒,经过三个月的治疗,才算脱离了危险,但健康已大大的下降了,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情况下,1996年6月,她又一次摔跤。此后腰腿疼痛,几个月卧床不起,现在行动困难,腰痛不止,虽暖和天气还要穿棉衣或烤火,同时说话健忘,痴呆发晕,生活处处要人护理,看来我有生之年将要因为她的疾病而受到拖累。

我俩的健康如此一落千丈,时间对我们来说,留下的恐怕不多了,现在趁着我还清醒的时候,把我俩的遭遇和家庭的起落写下来, 给后辈作为纪念,但愿你们个个勤劳奋进,争取做个出人头地之人,为我争气,为祖上争光。如果你们眼前过着甜美的生活,忘掉了前辈的苦难,而走向奢侈浪荡的道路,那就失去了我写本册的意义。下面附上几点为人处事的体会,给你们参阅。

人生在世,不过百年,但一般的常在六七十岁之间,八十岁以上的就算高寿,在这六七十岁当中,看起来是漫长的,但过上去,却又是短暂的。因此,每个人都应该把握住这短暂的一生,如何使生活过得甜美更甜美,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人生在二十岁以前,大部分生活依赖父母供给,学习全靠老师指导,在生活的海洋中,基本上都能沿着轨道运行。二十岁以后,面向社会的复杂环境,思想上不断的有着起伏不定的变化,这段时期,体力旺盛,思想发达,具有天赋,一时的优越条件,因此一部分人常常会有骄傲自满,轻视事物的思想倾向,久而久之,渐渐演变成懒惰好吃的习惯,再进一步,便成嬉游放浪的行为,最终嫖娼赌博样样都来,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到了三十岁以后,天赋给你的才智不如从前了,开始抱有改过的思想,可是老天不会可怜你了,给你优惠的优越条件,它将一去不复返了,要干的事如今去干,便要比以前要付出更大的精力。因此,在二十岁以前,人人应该勤俭刻苦,努力学习,最好能学到一技之长,为一生幸福奠好基础。古人云:世间有事皆当做,天下无坚不可攻,万里行方由足下,一毫非莫入胸中,拳拳相勉无他意,三十年前好用功。”( 注 :世间有事皆当做句中的“有事” 两个字 ,是指有益于身心的事)。大庆和宪锋,现在年龄正处于二十至三十之间,今天我以过来人的身份,特别提醒你们,劝告你们,要好好珍惜这老天给你的有限的优惠,不然你将后悔到老。

在打好一生幸福的基础过程中,有着许多方面的方式方法,等待你们去选择、去灵活运用,现在提供几点意见,供你们参考:

1、要勤俭:“勤” 以不损害身心为原则,“俭” 要做到合理节省,不是做一文不舍的吝啬鬼,当用的要用,不当用的坚决不用。勤俭两个字,是早年我父亲爱神公给我传家之宝,望你们代代履行,那么我们的子孙一定会兴旺发达,永无止境。

因为“勤” 是事业成功的基础,“俭” 是保护辛勤成果的法宝,如果你能永恒地做到勤俭兼备,事业一定会有成功,而且能够长久不衰。

2、要和邻睦里:对四周的人要和睦相处,尤其对兄弟以及一切 亲人,要保持永久性的和好,一旦有了矛盾,要互谅互让,要以谅解自己的角度去谅解别人,用责罚别人的原则来责罚自己,这样纵有天大的意见,也会化除,这样你一旦有了困难,四方必来支援,甚至为你出生入死。

3、要爱幼敬老:“幼”与“老” 每个人人生旅途中必经之路,是一生中生活自理能力最薄弱甚至完全没有的阶段,这是人生生理上的缺陷,因此必须爱之敬之,能够做到这点,别人便会对你尊敬而畏、景仰和羡慕你的心情随之而来。

4、生活要有规律:人最容易习惯于嬉游放荡的生活,久之,渐渐变为骄奢腐朽,同时不断地产生不能满足欲望的妄想,形成一种 恶性循环,于是嫖赌盗贼样样去干,以致走上犯罪的道路,轻者身败名裂,重者家败身亡。因此,生活有规律是人的防腐剂。

其次,便是对待父母的问题,当今农村中,瞻养父母的形式一般都是兄弟间订好合约,然后照合约上履行任务,每年完成了合约上的条件,便作为尽到了子孙的职责,我认为除此之外,还有精神和额外两种赔养,精神瞻养,就是要对待父母恭恭敬敬,随时解决老人生活上的困苦,务必使他们过着愉快的生活,老人失去生活自理的能力以后,要全心全力给予护理, 尽到你对父母的职责,老人死后,葬礼不宜铺张浪费,不然对死者无益,对生者有害,切记切记。什么是额外赔养?就是除了履行公约上的义务外,按你的生活水平去改善老人的生活,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老人的生活仍停留在原来的基础上,经过分家各自的经营以后兄弟之间,往往会有贫富之差,贤愚之别,对父母的赔养以致各怀己见,大多死抱平均主义,我认为这是人的良心问题,富者贤者应率先为范,突破平均思想贫者愚者,必会感动于衷,随之而来,至于谁贫谁富、谁智谁愚,这是一个比较性的事物,并非绝对的事情。总之,首先问问自己的良心,最后自有公论,必须知道,如今你对待父母的态度好坏,是向后辈进行活生生的教育,他们对你的行为看在眼里、记在心底,脑海中无形地树立了日后为人的形象,为了父母,也为了你自己,你一定会知道如何去做。现在,社会上对待父母的类型有五:

1、自己宁愿省吃俭用,先给父母吃好穿好,随时解决父母在生活中的困难。

2、自己有吃有穿,父母同样有吃有穿,大体上解决了老人生活上的问题。

3、自己先吃先穿,父母后吃后穿,老人的疾苦,基本不问,有时能解决一些。

4、父母少吃少穿,自己大吃大喝,父母的难处置之不理。

5、不腾养父母,甚至出言辱骂。

你们想一想,将来要做到哪一个等级的人,你们又应该怎么办?这里特别向你们提出一点,有些儿媳对父母的态度,往往有越轨的行为,甚至不恭顺、不腾养,造成家庭不团结,纠纷经常发生,为人子孙者,要对自己的爱人,进行劝解教育和引导等工作,尤其自己对待父母态度要旗帜鲜明地恭顺,你的爱人也一定会跟上你走。

还有一种人:尤其青年更为突出,有时表现阔气不凡,买这买那,不厌其烦,究其原因,除了自己享受之外,大部分是为爱人或小宝贝服务,至于为了父母去这样花钱的人,那就很少了,无形中做了自己的反面老师,这是值得你们深思熟虑的问题,量量自己的行为如何?

不过身为父母的人,也要善于体惜子孙的艰苦,了解他们的艰难,对儿孙的瞻养不要要求过高,须要知足自退,儿孙偶尔有过失,要多方谅解,不可任意责备或大肆宣扬,儿孙自会恭顺地对待你,这是家庭和好的秘诀。必须谨记,现在我把这一大段综合成八句,名为修身歌:

能勤善俭事业成,浪荡嬉游毁身名。
爱幼尊老老幼爱,亲里睦邻邻里亲。
侍奉父母须恭敬,教育子孙立楷型。
老来应有老风度,知足为乐自康宁。

后记

这本小册子,是我七十五岁那年的回忆录,事迹平凡,文词简陋,毫无奇异之处,可是朴实无华,绝无虚构,可惜早年没有着手汇集资料,如今眼花缭乱,思想颓衰,以致遗忘,缺漏的地方很多,这是一大憾事,但这毕竟是一份家庭起落的简单历史概况,对外人来说,没有阅读的价值,然而自己的子孙看了,在他们的思想上多少会荡漾起不平的波澜,对于他们身心的修养,或许稍有补益。我断断续续地花了好几个月的时间,才完成这本册子,子孙们看后,不知有什么感想,希望你们细读之后,妥善保存,将来留给后人传阅也有一定的好处。

刘济危写于1997年农历2月初2日

(待续)

文章来源:民间历史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