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中央:

“十二大”闭幕了

在大会之前我曾给中央写过很多信,提出建议和评论。现在通过的决议和党章中,有很多内容与自己原来设想的一致。但是也有少数不一致的内容。

现在把自己的一些看法写了寄上。

孙文广
82年9月19日
于济南山东生建摩托二厂动力科
济南劳改支队

附上:
《对“十二大”的初步评价》9页

对“十二大”的初步的评价

“十二大”闭幕了,这是一次前进的大会。大会成功地总结了六年来在国内各方面所取得的成果,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国内清理并纠正“左”的错误的成果。

“十二大”比“十一大”前进了一大步,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时期的一次重要的大会。当然这次代表大会也不能脱离一定的历史条件,它也要受到具体的客观条件和各种因素的制约。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左”的影响在党内有二十多年的历史,在这样长的历史时期里,“左”的东西没有受到认真的批评而是被当做正确的东西贯彻到全党全国,做为宣传、教育工作的依据。现在只经过三年多的时间,是难于完全彻底地清除其影响的。

过高的估计这次代表大会,认为大会对“左”的东西已经做了彻底清算,对过去的历史已经有了完全正确的认识,因此认为对历史已经不需要再做认真的分析和研究的看法,显然是不对的,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这会放松我们的努力。

当然在一次大会刚刚闭幕的时候要对其做出非常全面,客观的评价是很困难的,评价只能随着历史的发展越来越准确。

“十二大”与“七大”比较

“十二大”与“七大”确实存在某些相似之处,两次大会都是在批评“左”的错误之后,在左倾路线代表人离开了中央领导核心之后召开的大会。

但是“七大”和“十二大”也确实存在着一些差别。“七大”之前经过了党史上有着重要意义的延安整风。在那次整风中,全党通过学习理论,研究历史,清算了左倾路线,总结了经验教训,对全党进行了一次普遍的马克思主义的教育,显著的提高了全党的思想理论水平。但是象这样整风在“十二大”之前还没有进行。整风之后召的“七大”和没有经过整风的“十二大”显然不能完全一样。

在两个时期出现的“左”的破坏程度也不相同,社会主义时期的“左”的破坏,象“文革”那样的大破坏,不论其广泛程度,深刻程度,都超过了民主革命时期的左倾路线。王明左倾路线的统治时期只有四年,遵义会议结束,到七大召开已经整整经过了十年时间,而社会主义时期“左”的统治时间,只算“文化大革命”就是十年,如果算上“大跃进”那就更长。而“十二大”离开冲破“左”的束缚还只有三年时间,在这样短时间对极左不可能进行全面彻底的清理,更谈不上全面彻底的清算。所以我们不能简单的把“十二大”和“七大”说成是一样的。

我们对十二大的成就,应该有恰如其分的估计,不要夸大。如果在“十二大”之后,我们能够确实的进行一次认真的,类似延安的整风,在那之后就会有一次能与七大比美的大会,那可能是“十三大”也可能是“十四大”。

“十二大”的成就

“十二大”总结了过去六年在国内各方面所取得的成果,提出在国内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纲领。这对我国的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在经济工作中纠正“左”的错误,成果最为明显。大会总结这方面的成果确定继续执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制订了经济发展的战略,大会规定今后要重点发展农业,能源,交通,这是完全正确的,农业是我国经济生活最大的一个方面,关系重大。而能源和交通更是涉及经济发展的的各个方面,在这两方面如果出了缺口,则经济工作的全局就受到影响。前几年为了改善人民生活,为了加快货币回笼,所以强调轻工业发展。但是轻工业也必须要有能源和交通的支援,否则它将成为无本之木。

大会提出发展经济工作的几个原则问题,其中提到要处理好资金的积累和改善人民生活的关系是很及时的。国家要积累,人民要改善生活,这两方面都要照顾。但改善生活必须在发展经济的前提下进行。我们将来应该首先改善那些提高了生产,提高了经济效益的人和单位的生活水平,不应该搞平均主义。

大会强调经济效益是很重要的。从宏观来说影响效益的是战略和计划,而从微观来说经营管理很重要,在这方面不要花很多投资,往往就能收到很好的经济效果。

大会强调了教育和科学的重要作用,这也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中,人才问题必然将要成为发展关键。从长远来看,大批人才的出现依赖于教育工作。而科学工作,则是关系到各项工作都能在正确的思想理论指导下来进行。科学是摆脱愚昧,摆脱盲目性,摆脱落后的最有效的工具。在过去几年很多领导同志重视了技术科学。对我国这样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除了要重视技术重视自然科学外,还必须特别重视社会科学。以便使得党的生活和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生活都能随时处于科学思想的指导之下。

大会提出我国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是“三支社会基本力量”,这在重要文件中好象是第一次提出来。这种提法是很好的。明确了我国社会的三种基本成员,说明了知识分子和工人、农民并列的地位,这种思想,或类似的提法,可以考虑写进宪法中去。

大会重视了干部的新老交替和德才兼备,在政治局常委中,仍然留下了一些老同志,这种考虑也比较周到,因为根据我国的现实,中央核心的年轻化不能操之过急。

大会决定明年要在全党开展一次为时三年的整风,这是人们早已盼望的大事。希望这次整风确实能够继承延安整风的优良传统,学习理论,研究历史,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提高思想理论水平,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结合起来。为开创新时期奠定思想理论基础。希望在全党的整风开始之前,中央领导核心的整风能够先行一步。

“十二大”的不足

“十二大”在有的方面还难于完全摆脱“左”的影响。

“左”的东西在党内存在二十年之久,很多领导同志,都身在其中自觉不自觉、自愿不自愿的执行过。由于缺乏系统的总结,三中全会以后,现行政策的拨乱反正和人事上的调整,这样就很难在思想理论上提高认识。往往能够看到别人执行过的“左”的错误,而看不到自己执行过的那些,能够看到国内的问题,而看不到国际方面的问题,能够纠正别人造成的冤案,而难于纠正自己经手的冤案。很多同志由于缺乏理性历史的分析,思想上仍然存在片面性,往往不能纵观全局,而是就事论事。

以上这种状态,继续到“十二大”的召开,使得“十二大”虽然在一些国内的重要方面纠正了“左”的错误。但是在一些方面还不够彻底,不够自觉,甚至在有的方面还不能完全摆脱“左”的影响。所以产生“十二大”不足和缺点,主要是由于对过去的历史,对“左”的思想理论缺少系统全面的分析,缺少彻底的清算。

国际问题

“十二大”主要的不足和缺点,突出地表现在国际问题上。

“十二大”的成就在“国内”,缺点在“对外”。

“十二大”的决议中仍然错误地把苏联视为敌对力量,把苏联说成是世界和平的主要威胁,把中苏关系恶化的责任完全推到苏联一方。

中共中央对中苏之间“分歧的由来和发展”早已作过清楚的论述。分歧是从苏共“二十大”开始。现在看来苏共“二十大”批判斯大林的错误,反对个人迷信,并开始纠正冤假错案,纠正对南斯拉夫的错误,是完全正确的,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毛泽东等人从错误的指导思想出发,反对苏共“二十大”,发动“反修”运动,这也是为了维护和发展自己的错误,这是造成中苏关系恶化,共产主义运动分裂,社会主义国家间分裂的主要原因。“文革”开始,“反修”运动升级,把苏联、南斯拉夫说成是“资产阶级国家”“法西斯国家”,并用此说明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必要性。所以说国际上的反修实际上是毛泽东全面推行其极左的一个组成部分。

国际问题,不仅涉及我国的现行政策,而且涉及到思想理论。毛泽东提出的三个世界理论,是他后期提出的极左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但至今未受到批判,而且还做为“十二大”制订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说明“十二大”在摆脱“左”的思想理论方面,还是不够完全,不够彻底的。

当然大会不再提“反修”口号,再不提“苏联社会帝国主义”,表示愿意改善中苏关系,这是好的。

关于党章

新党章清除了“十一大”中的很多“左”的内容,恢复“八大”很多好的内容,作了一些很好的补充,如增加了党员权利,党的干部,和纪检的内容等。

但是党章的修改也显然受到思想理论等方面的限制。

废除实际上存在的终身制,实行差额选举,实行常任代表制,这些问题都是过去议论很多的。但是这次党章上都没有明确的而严格地做出规定。对这些问题的解释,看来也难站得住脚。

党员权利第二条是“在党的会议和报刊上参加对党的政策问题的讨论”这是一项很重要的权利。顺理成章的是在“党的基层组织”一章中的“基本任务”项下写上“组织党员讨论党的政策”,但是在八项基本任务中,却没有这一项。

“八大”党章党员权利第一条是“在党的会议上或党的报刊上,参加关于党的政策的理论和实际的自由的切实的讨论”。这当然是一项党员极为重要的民主权利。说明全体党员是党的主人,也说明了党内民主的原则思想。但是现在这条被移下成了第二条,而且删去了其中“理论和实际的”及“自由地切实地”内容。这种删除是不合适的,说明某些同志不重视理论问题和党员在党内的自由权利问题,而这实际上这是两个很重要的原则性的问题是不能忽视的。

现在换成的第一条是:参加会议,阅读文件,接受党的培养和训练的内容,这些倒像是党员义务,把这条当做权利第一项是不合适的。

大会的组织

大会的组织工作显然比“十一大”进步很多,首先公布会期,每天介绍内容。邀请民主党派代表列席等。但是也存在一些需要将来改进的地方:

大会的主席团由十一届政治局、书记处书记的全部人员组成,除此之外没有一个新人。这样的结构可能难于对十一届中委工作作出客观而全面的严格审查,特别是批评性的意见,或者是难于提出或者提出之后也难于集中。

八大时很多代表团团长在召集大会的过程中还起了一定的作用。而在十二大时倒看不到他们的作用了;

大会在决定性的选举中仍然没有差额,而是全部候选人都当选;

看来“十二大”的所有重大问题,包括人选,和主要文件,都在十一届七中全会上完全决定了,十二大只是走一下形式。当然这是很多年以来的做法,但是希望今后有所改善,使得代表大会能够名符其实的成为全党的最高领导机构。党的生活需要稳定性,连续性,但是也必须要有先进性。为了保持先进就必须根据具体条件、形势的变化及时地调整更新自己的政策和领导人选,而这种调整和更新,是应该利用党的正规会议,特别是党的代表大会使用民主集中制来进行。

有一位老一辈的革命家说,民主集中制是治党治国的“根本原则”。这确实是说出了党的建设和党的改革的核心问题,这能够保证党的政策及时得到调整,干部队伍的及时更新,也能防止个别人的专制独裁,避免个人迷信,能够保证杰出人才的辈出。

当然完善党内民主集中制,使其制度化,这决非一日之功,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也需要从现在开始不断争取。

这次大会代表不知道怎样选举的。据报导,16个人的中国排球队竟有四名代表,其中最年轻的一个只有21岁,是一年前入党的优秀运动员。据说这些创造了“大会纪录”。

把优秀运动员,劳模,科技能手,选为人大代表,党的代表,这多年来就是如此。很多人对此提出过不同意见,报上也也发表了文章,认为代表不是荣誉称号,但是为什么“十二大”仍然不改,而且还要宣传呢?政党的代表首先应该是政治上的代表。代表们在政治上应该有德,有才,有见识,应该有决策的能力,在决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时,他能够提出有代表性的意见。有些优秀运动员或世界冠军,尽管在他那一行中拔尖,但一般是在政治问题上只有一般的见识,因为时间和精力不允许他们去过多的研究政治,参加政治活动。

在很长时间内,由于缺乏政治民主,所以就选世界冠军运动员和劳模参加代表大会。结果既耽误了他们本身的专业活动,又在大会上起不了什么作用,只是随大流举手,做政治上的陪衬,但却占据了一个重要的政治代表的位置,对他自己、对党的事业都是不利的。

1982年9月19日

(《狱中上书》,孙文广/著,香港夏菲尔出版社,2002年)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