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 战车空转

中央代表团也只能乘电动微潜艇进台北。潜艇空间太小,带不了几个随行者,在台湾总统府举行的欢迎仪式上,还得由周功派出数十人跟在陆浩然身后充数,才能让对外播放的画面显得符合中央代表团规模。欢迎仪式只是过场,陆浩然没讲话,甚至没露笑容,但是他与周驰在中国五星旗下握手的合影上了网,被解读为北京现政权对周驰占领台湾的认可,让台湾的神经又遭重击。

抱着另类心态看待陆浩然到台湾的,一个是收到了孙国祥信息的副署长。陆浩然现身台北的时间正是孙国祥说的三天后,在上网的照片中孙国祥站在陆浩然身后,必有不寻常的事,他才会提前打来那个神秘电话;另一个是苏建军,他名为中央代表团打前站,却派人暗中监视陆浩然。早上听说陆浩然要巡视周功占领区,便开车跟在随行车队中。在周功占领区的边缘,陆浩然让停车。被封锁的一号国道无车无人,陆浩然提议合影以供国内媒体采用。孙国祥调动随行车在路上横停一排,车上人都下来,簇拥在在陆浩然车后。陆浩然从车里把上半身探出天窗,做出在车上检阅模样。孙国祥则换下司机,称要扮演为总理开车接收台湾。这让本不屑观看的苏建军感觉不对,却被横成一排的车挡住了他的车。当他从自己车里拿出火箭筒时,听到孙国祥猛加油发出的轰鸣和车胎刺耳摩擦。陆浩然及时缩回车内,车速瞬时提到一百八十公里。等到苏建军冲破目瞪口呆的周功人,装好火箭弹瞄准发射,那车刚开出有效射程。火箭弹炸倒了路边灯杆,丝毫没妨碍疾驶的车远去。

警政署副署长先是看到几公里外发生爆炸,随即看到看到飞驰而来的车。从昨夜他就守候在此,发挥最大的想象力也只想到了孙国祥投奔台湾,没想到孙国祥只是司机,来的是陆浩然。

刚与周驰握手合影的中国总理投奔台湾,如同给台湾打了一针强心剂,即使还不清楚如何利用,至少心理上得到极大鼓舞。陆浩然让副署长转告台湾高层,他的交易简单明确,一是给他的账户转进十亿美元,他可以确保解放军不会发动对台战争,值不值由台湾自己判断。二是要台湾把他送到美国,他将提供美国需要的中国情报,换取美国政府对他和家人的终生保护,当然还得有可观的「安家费」。

十亿美元虽非小数,陆浩然的身份和铤而走险让台湾当局没二话地转了钱。陆浩然做的只是在一个小型记者会上露面,首先揭露周驰的目的是拿台湾交换一千亿美元,因此是刑事犯罪,绝非为国家统一;其次呼吁中国民众不要被图谋金钱的周驰迷惑,不要成为与人类文明背道而驰者的帮凶。这场记者会的关键点,在于事先安排好的一个台湾记者提问。那位华视女记者问道:「总理先生,白冀武将军真会给周驰一千亿美元吗?」

陆浩然的回答是:「白将军发动政变,是想拿到王锋将军封锁在国库的土地钱。一千亿给周驰,一千亿给中国将军,另有一千亿计划收买台湾将军和官员。但是现实却是国库的钱始终无法解锁,白将军手上什么钱都没有,到目前为止只给了周驰十一亿五千万美元,已经掏光全部家底,其他人没有任何指望得到任何钱。」

整个记者会陆浩然只回答了这一个问题,其中有虚有实。实的是的确给了周驰钱,虚的是只给了一千万美元,其余还在自己手里。安排这个记者提问,用意主要是针对中国的将军们。白冀武私下向有兵的将军许诺除了补回每人买地的投资,额外再给每人一亿美元。将军们能得到钱,打台湾就会召之即来。然而现在陆浩然却说拿不出任何钱!陆是总理啊,一辈子搞经济,肯定比白冀武清楚有多少钱!陆竟然跑路了!如果真有钱可分,陆肯定先分到最多,怎么会跑?既然连陆都跑了,当然不会有钱!而若没钱,将军们为什么要听白冀武的?

台湾用十亿美元买到的就是陆浩然这段话,不是真懂中国的人听不出什么,然而对台湾的确太值了。中国军队的战争机器马上减速,即使还隆隆作响也是余音回声,丧失了动能。将军们原来只是做战争准备,钱不到自己账下不会发兵,现在则连准备也不做了。箭在弦上的对台战争就被陆浩然这几句话消弭于无形。

对中国的将军们发生作用的,另一个原因是王锋直接与他们手下的旅首长进行了对话。旅是作战部队的常备编制,能独立作战,中国军队的战力主要在旅一层。旅首长皆为大校或上校,不在白冀武允诺给钱的范畴。王锋要控制军队,对腐败将军没把握,旅级军官却相对年轻,尚有理想。王锋排了一个表,分别与全军各兵种三百二十七个战斗旅的旅长和政委进行一对一视频对话,共六百五十四场。他给自己定的指标是每天挤时间谈四十到五十场,每场控制在五分钟内。说的话都差不多——国家化才是现代军队最好的位置,国家化的军人只保卫国家,不再随政治斗争摇摆沉浮,必要时充当国家稳定机制,居于政治纷争之上进行仲裁。这是让军人自身安全和利益立于不败之地的最佳地位。随后王锋以层议制合法总统的身份要求对方效忠,但不要求对方当场表态,只是留下直接与他联系的方式。

一对一的谈话既表达重视和尊重,对方又无他人在场时会有的顾虑,容易真诚相待。尽管不少人还是口气犹豫或模棱两可,没人公开对抗就算成功。有了视频的面对面,让旅首长们觉得和王锋有了私人相识,又有了直接联系方式,心理便不再囿于只能跟随直接上级。这种心理因素不会显现在外,却能被上级将军敏锐地感知。当将军们知道不可能从白冀武那里得到钱时,假如对下属旅首长的服从有把握,说不定有的会趁乱割据,导致历史重现军阀林立的景象。而得知了王锋与旅首长们建立起直接沟通,便让将军们不再敢动那种心思。这看似小小的心理变化,对中国历史产生的影响虽无法证实却可能相当重要。

直到这时,一直审时度势的王锋才给军委总部、各兵种、各战区和武警的主官打电话。他对主官没有对旅首长那种父辈式的和蔼,只是以合法总统和全军统帅身份要求他们效忠层议制政府。他言简意赅地表明如果效忠,职务待遇一切保持,否则就失去一切。此前王锋没有向他们这样提要求,是不想出现违抗。只要有一个主官公开违抗他却无法惩治,权威便会立刻丧失,难以挽回,甚至引发全面失控。前面钱迷心窍的将军不会听他的,现在已知无钱可拿,一直「指挥枪」的党又陷入分裂,而手下的旅首长在被王锋分化后,是否继续听命也视他们的走向,将军们还能有什么选择呢?

先是南部战区司令和政委联署效忠,表示南部战区全体指战员拥护层议制国家委员会,接受王锋总统的指挥。王锋要求双首长联署的用意在于形成双首长相互牵制,促使他们竞争效忠,是掌握军队的关键一步。接着是北部战区司令员和政委发来联署效忠。北部战区在各战区中兵力第二强,让王锋松了一口气。随后是西部战区,主官虽是白冀武的人,毕竟王锋在那当过司令,受到下面官兵广泛拥护,现任司令和政委明白越早表态越能跟白冀武切割,否则将不会有自己的机会。表态逐渐增多,让人想起中共重大关头时的各地效忠表态,形式陈旧却有效,互相施压形成羊群效应。地处北京的军委和各兵种总部都在白冀武身边,只有装备部和武警私下向王锋做了非公开的联署表态。装备部是王锋工作多年的老巢,武警则是与社会联系多,很多地方武警早效忠了当地的层议制政权。王锋对北京的机关总部不太在意,只要各战区能够效忠就可以放心。他并非是想用军队做什么,只是不想让军队成为阻力。他已决意不用武力解决任何问题,层议制不需要动武。

王锋惊讶自己的变化,当了一辈子信奉以武力解决问题的军人,现在不仅不想对国内用武,甚至对以往当作毕生目标的「解放台湾」也排除了动武。白冀武用这一点攻击他,任何政权遇到民意沸腾都得退避三舍,王锋却不在意民间的指责。压力不在他身上。传统权力的最终决策都是由最高领导人拍板,压力也由最高领导人承担,层议制的最终决策出自国家委员会,总统只是执行者。老百姓指责总统是囿于以往的认识。层议制的层层缓冲让再大的社会压力到了总统一层,也顶多是挡风墙后的微风。王锋并非失去了国家统一的情结,只是现在所在的位置让他知道无法通过战争统一,而层议制本身很可能是更好的统一桥梁。

王锋越来越感觉需要北京,总统得有平台,公务员系统的枢纽在北京;获得国际承认的窗口也在北京;银行总部,军队指挥,施展改革的源头都在北京。不进北京,他这个总统没有多少事干,进了北京才能施展作为。怎么能在不用武力的情况下和平地从白冀武控制下接管北京呢?拱卫首都和中央的北京卫戍区被称为御林军,一向由中央军委直接管辖。白冀武主管军委期间将卫戍区师团级军官全换成了他的人。三万装备精良的部队战斗力非同小可,加上北京武警的两万兵力,部署在进入北京的各个通道和要害地点。当王锋试图故伎重演他与旅首长的通话,想直接与北京卫戍区和北京武警的团级主官进行视频通话时,却发现没有一个能够接通。白冀武已经提前切断了所有通路。

不过,全国大部分省区都实行了层议制,各大战区也向层议制政府效忠,王锋在合法性上超过白冀武,无论怎么封锁信息,北京部队的官兵也会有所了解。白冀武对台湾的态度受到西方国家强烈批评,尽管各国驻华使馆被白冀武的部队看管,各国政府开始通过其他管道与层议制政权接触。当王锋在郑州庭院中踱步思考时,后人对拿破仑「百日王朝」的一句感叹——「有谁能仅用帽子拿下一个帝国」浮现他的心头。那是说拿破仑从流放地厄尔巴岛登陆法国后向巴黎进发,对一路欢呼的人民和倒戈的军队挥舞帽子,不发一枪一弹便重掌法国,让在位的路易十八逃亡国外。王锋头脑中把进军巴黎的拿破仑换上自己进入北京,那会是怎样的情景?他不需要军队一起行进,连卫队都不要,只带着他的临时内阁,能否重现二百年前那场戏剧呢?

对中国的将军们发生作用的,另一个原因是王锋直接与他们手下的旅首长进行了对话。旅是作战部队的常备编制,能独立作战,中国军队的战力主要在旅一层。旅首长皆为大校或上校,不在白冀武允诺给钱的范畴。王锋要控制军队,对腐败将军没把握,旅级军官却相对年轻,尚有理想。王锋排了一个表,分别与全军各兵种三百二十七个战斗旅的旅长和政委进行一对一视频对话,共六百五十四场。他给自己定的指标是每天挤时间谈四十到五十场,每场控制在五分钟内。说的话都差不多——国家化才是现代军队最好的位置,国家化的军人只保卫国家,不再随政治斗争摇摆沉浮,必要时充当国家稳定机制,居于政治纷争之上进行仲裁。这是让军人自身安全和利益立于不败之地的最佳地位。随后王锋以层议制合法总统的身份要求对方效忠,但不要求对方当场表态,只是留下直接与他联系的方式。

一对一的谈话既表达重视和尊重,对方又无他人在场时会有的顾虑,容易真诚相待。尽管不少人还是口气犹豫或模棱两可,没人公开对抗就算成功。有了视频的面对面,让旅首长们觉得和王锋有了私人相识,又有了直接联系方式,心理便不再囿于只能跟随直接上级。这种心理因素不会显现在外,却能被上级将军敏锐地感知。当将军们知道不可能从白冀武那里得到钱时,假如对下属旅首长的服从有把握,说不定有的会趁乱割据,导致历史重现军阀林立的景象。而得知了王锋与旅首长们建立起直接沟通,便让将军们不再敢动那种心思。这看似小小的心理变化,对中国历史产生的影响虽无法证实却可能相当重要。

直到这时,一直审时度势的王锋才给军委总部、各兵种、各战区和武警的主官打电话。他对主官没有对旅首长那种父辈式的和蔼,只是以合法总统和全军统帅身份要求他们效忠层议制政府。他言简意赅地表明如果效忠,职务待遇一切保持,否则就失去一切。此前王锋没有向他们这样提要求,是不想出现违抗。只要有一个主官公开违抗他却无法惩治,权威便会立刻丧失,难以挽回,甚至引发全面失控。前面钱迷心窍的将军不会听他的,现在已知无钱可拿,一直「指挥枪」的党又陷入分裂,而手下的旅首长在被王锋分化后,是否继续听命也视他们的走向,将军们还能有什么选择呢?

先是南部战区司令和政委联署效忠,表示南部战区全体指战员拥护层议制国家委员会,接受王锋总统的指挥。王锋要求双首长联署的用意在于形成双首长相互牵制,促使他们竞争效忠,是掌握军队的关键一步。接着是北部战区司令员和政委发来联署效忠。北部战区在各战区中兵力第二强,让王锋松了一口气。随后是西部战区,主官虽是白冀武的人,毕竟王锋在那当过司令,受到下面官兵广泛拥护,现任司令和政委明白越早表态越能跟白冀武切割,否则将不会有自己的机会。表态逐渐增多,让人想起中共重大关头时的各地效忠表态,形式陈旧却有效,互相施压形成羊群效应。地处北京的军委和各兵种总部都在白冀武身边,只有装备部和武警私下向王锋做了非公开的联署表态。装备部是王锋工作多年的老巢,武警则是与社会联系多,很多地方武警早效忠了当地的层议制政权。王锋对北京的机关总部不太在意,只要各战区能够效忠就可以放心。他并非是想用军队做什么,只是不想让军队成为阻力。他已决意不用武力解决任何问题,层议制不需要动武。

王锋惊讶自己的变化,当了一辈子信奉以武力解决问题的军人,现在不仅不想对国内用武,甚至对以往当作毕生目标的「解放台湾」也排除了动武。白冀武用这一点攻击他,任何政权遇到民意沸腾都得退避三舍,王锋却不在意民间的指责。压力不在他身上。传统权力的最终决策都是由最高领导人拍板,压力也由最高领导人承担,层议制的最终决策出自国家委员会,总统只是执行者。老百姓指责总统是囿于以往的认识。层议制的层层缓冲让再大的社会压力到了总统一层,也顶多是挡风墙后的微风。王锋并非失去了国家统一的情结,只是现在所在的位置让他知道无法通过战争统一,而层议制本身很可能是更好的统一桥梁。

王锋越来越感觉需要北京,总统得有平台,公务员系统的枢纽在北京;获得国际承认的窗口也在北京;银行总部,军队指挥,施展改革的源头都在北京。不进北京,他这个总统没有多少事干,进了北京才能施展作为。怎么能在不用武力的情况下和平地从白冀武控制下接管北京呢?拱卫首都和中央的北京卫戍区被称为御林军,一向由中央军委直接管辖。白冀武主管军委期间将卫戍区师团级军官全换成了他的人。三万装备精良的部队战斗力非同小可,加上北京武警的两万兵力,部署在进入北京的各个通道和要害地点。当王锋试图故伎重演他与旅首长的通话,想直接与北京卫戍区和北京武警的团级主官进行视频通话时,却发现没有一个能够接通。白冀武已经提前切断了所有通路。

不过,全国大部分省区都实行了层议制,各大战区也向层议制政府效忠,王锋在合法性上超过白冀武,无论怎么封锁信息,北京部队的官兵也会有所了解。白冀武对台湾的态度受到西方国家强烈批评,尽管各国驻华使馆被白冀武的部队看管,各国政府开始通过其他管道与层议制政权接触。当王锋在郑州庭院中踱步思考时,后人对拿破仑「百日王朝」的一句感叹——「有谁能仅用帽子拿下一个帝国」浮现他的心头。那是说拿破仑从流放地厄尔巴岛登陆法国后向巴黎进发,对一路欢呼的人民和倒戈的军队挥舞帽子,不发一枪一弹便重掌法国,让在位的路易十八逃亡国外。王锋头脑中把进军巴黎的拿破仑换上自己进入北京,那会是怎样的情景?他不需要军队一起行进,连卫队都不要,只带着他的临时内阁,能否重现二百年前那场戏剧呢?

(未完待续)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