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年1、2、3、4号的《小说月报》上刊登了柳德贝里(1828-1895)、鲍斯(1853-1912)、泰格奈(1782-1846)、海顿斯坦(1859-1940)和卡尔费尔德(1864-1931)的诗作。茅盾在3月号的《小说月报》里给予卡尔费尔德的诗作以好评,称他的诗格“虽未能称为完全无疵,但生动活泼而清新”。茅盾认为卡尔费尔德受弗洛亭(1860-1911)影响很大,然而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卡尔费尔德的严谨笔法更胜于弗洛亭的亢奋”。对海顿斯坦和卡尔费尔德,茅盾认为他们是“瑞典现代两大诗人,各人代表了一个方面。海顿斯坦是知识阶级的贵族的,而卡尔费尔德是农民的。瑞典有了这两个诗人真堪自骄”。1931年在卡尔费尔德获诺贝尔文学奖之际,上海、北京的报刊发表了不少介绍和评论这位抒情诗人的文章。

埃斯普马克的《遗忘的归途》由李笠译,桂林漓江出版社1991年出版,该书编选了诗人不同时期的诗作24首。

敦煌文艺出版社于20世纪90年代末推出《世界百年经典诗歌丛书》,收瑞典托马斯•特兰斯特罗姆诗选《窗户与石头》。

1935年,上海出版了包括雅•贝里曼(1883-1931)、雅•舍德贝里(1869-1941)、艾琳•维格纳尔(1852-1949)帕•拉格克维斯特等7位瑞典作家的《瑞典短篇小说选》,由伍蠡甫翻译。

1959年出版的《斯堪的那维亚作家短篇小说集》收集了拉斯•阿林(1915-)和伊•鲁-约翰逊(1901-)等12位当代瑞典作家的作品。瑞典在20世纪30年代涌现出来的一批工人作家在这一时期得到较多的介绍。伊•鲁-约翰逊的《斯德哥尔摩》,石琴娥译,北京工人出版社,收入《世界著名文学奖获得者文库:北欧卷》。这是作家的自传体长篇小说,小说描述作者青年时代的生活经历。

埃温德•雍松(1900-1976)的名著《奥洛夫的故事》的片断,哈里•马丁逊(1904-1978)的诗作以及扬•弗里高德(1897-1968)的短篇都先后翻译出版。1984年深圳的《特区文学》和北京的《外国文学》都刊出了《当代瑞典文学专辑》,收集了包括谢什婷•埃克曼(1933-)、拉斯•尤伦斯坦(1921-)、阿•隆德奎斯特(1906-)和托•特兰斯特罗姆(1931-)等23名瑞典当代著名作家、诗人的小说、诗歌和随笔。1985年,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当代北欧短篇小说集》中收集了拉•阿林和斯•达格曼(1923-1954)等8位作家的作品,冯至教授在该书的序言中称它是“我国出版的第一部比较全面精心选辑的当代北欧短篇小说集”。

通俗作品,如彼•乌•艾克斯特隆姆(1926-1982)的《夏日俪影》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于1984年也同中国读者见了面。

瑞典的儿童文学具有悠久的传统并独具风格,在介绍儿童文学方面,我国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和翻译家任溶溶做了大量的工作,从1980年至1983年短短几年里,他向中国读者介绍了瑞典最著名的儿童文学女作家阿斯特丽德•林格伦(1907-)的包括《长袜子皮皮》和《小飞人》等在内的十几部作品。把一个国家的一位儿童文学作家那么多作品译介到中国,除丹麦的安徒生外,恐怕还是没有过的。

任溶溶还译过瑞典其他作家的儿童文学作品,如玛丽亚•格里伯的《少年国王传奇》(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1989)和梅尔克维斯特的《好妈妈和傻娃娃》(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1988)。后者包括《阿方斯怕什么》,《爸爸,别怕》、《汤姆斯交朋友》、《好妈妈和傻娃娃》4种。其他译者推出的俗文学则有:

《艾尔斯和他的秘密》,格里普著,傅定邦、薛雷译,1986年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

《瑞典民间故事》,奥勒纽斯著,杨永范译,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1989年出版。

《瑞典童话精选》续集(一),舒曼著,刘国来、乔良译,华夏出版社。本书是《瑞典童话》的续本,汇集了瑞典现代著名儿童文学家的15篇童话故事。

《瑞典童话精选》续集(二),尼尔松等著,刘国来、乔良译,华夏出版社,1992年出版。

《瑞典幽默笑话》,杨永范编译,外国文学出版社1991年出版。

《电脑大盗》,杨耀然•斯滕郝根著,髙铎译,电子工业出版社1989年出版。

漓江出版社出版了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两位瑞典作家的作品,一是萨克斯的《逃亡》,孟蔚彦译,1991年出版;二是拉格尔克维斯特的《大盗巴拉巴》,沈杂学译,1992年出版。上海译文出版社还出版了周佐虞的译本《巴拉巴》。

N•萨克斯(1891-1970),德国一瑞典女诗人,生于柏林一犹太工厂主家庭。很早开始写诗,并喜好音乐、舞蹈。她早期的诗歌、戏剧、小说具有浪漫主义色彩。1933年以后,在法西斯排犹恐怖中隐居了7年,1940年在瑞典女作家拉格洛夫的帮助下逃出德国,流亡至瑞典,其他的亲人全部死于集中营。此后她定居斯德哥尔摩,她的诗歌主要描写欧洲犹太人在法西斯统治下的遭遇。1959年出版的《逃亡与变迁》,进一步确立了她在诗坛的地位,1966年与以色列作家阿格农一同获诺贝尔文学奖。她说:“阿格农所表现的是以色列这个国家。我所表现的是犹太民族的悲剧。”

P.F.拉格尔克维斯特(1891-1974),瑞典诗人、戏剧家、小说家,生于铁路工人家庭。1912年开始写作。他致力于创造一种新的艺术风格,既采用表现主义手法,又采用象征主义手法。成为20世纪20年代瑞典文坛上的中心人物。在希特勒发动侵略后写的短篇小说《刽子手》、长篇小说《侏懦》和《巴拉巴》等作品中讽刺和抨击了法西斯的暴力政策和野蛮行径,享有较髙的国际声誉。1951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1986年,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英格玛•伯格曼的电影剧本选集《夏夜的微笑》,黄天民等译,收入《夏夜的微笑》、《第七封印》、《野草莓》、《魔术师》等4个剧本。伯格曼是瑞典著名电影导演。

长江文艺出版社曾出版过瓦廖•肖娃著的《反锁的房间》,董绍文、黄铭灵合译。

1985年外国文学出版社出版了雅•阿尔文(1877-1958)和古•哈塞尔贝里合著的《瑞典文学史》的中译本。我国著名学者冯至教授亲自为《北欧当代短篇小说集》和《瑞典文学特辑》写序。这都大大推动了瑞典文学在中国的介绍和研究。

来源:译聚网(etogether.net)2021-01-31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