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网上不断传来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高校学生自荐竞选区级人大代表的消息。有人在报纸上发表评论说,在校大学生公开提出将竞选区人大代表,“还是一件很新鲜的事情”。我却不由自主地想起了二十三年前、轰动一时的校园竞选运动,仅北京就有17所高校、近百名在校学生参加竞选,而且北大、清华、北师大、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等,都有学生当选为区人大代表。

遗憾的是那一幕历史已被掩埋了很久,当事人或滞留海外,或沉浮商海,或隐没教坛、政坛,乃至被遗忘的角落,后来者知其始末的,已越来越少。1980年,大学生自发竞选县(区)级人大代表,从上海复旦大学、湖南师范学院开始,最后在北京各大高校蔚为壮观。当年,在北大物理系就读的王军涛、在哲学系读研究生的胡平等,纷纷发表《竞选宣言》,亮出自己的政治观点。他们演讲、贴大小字报、召开各种选民见面会、辩论会,意气风发,以天下为己任。学生还自发创办了《竞选动态》、《竞选短波》等小型刊物,组织汇编“竞选资料”。最终,胡平以力倡言论、出版自由,而在北大选区胜出。二十三年后,重读他们当年的热血文字,依然会让人激动不已。那是一个远去的时代,是民族史上一道未完成的题目。

尤其难忘的是,在那次波及北京各大高校的基层人大代表选举中,不同思想、不同政治观点的学生,几乎就当时中国最重大的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包括改革的方向与步骤、民主自由、共产党的领导权、对毛泽东功过是非及“文化大革命”的评价等。二十三年过去了,说实在的,我们的基层人大代表选举,再也未能达到当年曾经的高度、深度。难怪二十三年后,大学生竞选区级人大代表,还被当作了新鲜事。

我们这个健忘的老大民族,每一次高歌奋进的社会运动大半以失败告终姑且不说,更可怕的是用不了多少年,人们就会将一切忘得一干二净。每一次理想主义的前行,几乎都是从零开始,没有任何历史的经验教训可以借鉴,没有先贤的业绩可以传诵。无怪经过二十三年的漫长岁月,我们仍然在民主化的道路上原地踏步。

1980年11月7日,北大哲学系研究生胡平呼吁选民:“投我一票,我将力争更多、更可靠的权利回到你们自己手中”。2003年11月11日,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学生明亮发表《认真对待权利——告法大同学书》,以文言文郑重宣告:“夫扞卫权利者,非特一国公民之荣光,尤为法科学生之职志。”相隔二十三年,两代人的竞选宣言,如此惊人相似,真是莫大的悲哀。权利,多么美好的字眼,可是除了选择不同牌子的彩电、冰箱的权利,二十三年来我们又争取到了什么权利?

转载自:大纪元

(《人与人权》2003年12月)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