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苏联的绥靖

但实际上,对德、日的绥靖虽然结束,新的绥靖——对苏联的绥靖又出现了。它从西方对这个战时盟友爆出的恶行无限迁就,一直延伸到冷战时代对这个对手的步步退让。而其实,早在苏联还不是盟友的苏德密约时代,对苏绥靖就有了苗头:

二战初期直到1941年,苏联根据苏德条约和“莫洛托夫-里宾特洛甫密约”,实际是在配合德国。苏德不仅一开战就联手第四次瓜分了波兰,而且默契地各自分头侵略:在德国进行“奇怪战争”期间,苏联迅速吞并波罗的海三小国、侵占罗马尼亚的比萨拉比亚和北布科维纳、进攻芬兰。这些国家当时都是亲西方(英法)的。但西方见死不救,结果波罗的海三国被灭,芬兰与罗马尼亚则在丢失大片国土后,为自保而倒向了德国。

当时西方见死不救的理由是英法在西线已经与德国开战,无力再支持这些国家抗苏。事实上英法还因苏联侵略芬兰,而主持国联开除了苏联,也算在道义上声援芬兰了。但罗马尼亚曾是“小协约国”成员,英法还是有援助义务的。而且整个“冬战”期间,英法在西线的“奇怪战争”并没有投入多少兵力,实际上还是有余力支援芬兰的,当时也确实讨论过派遣志愿军援芬,但始终议而未行,连军火也没怎么给。倒是中立国瑞典有近万名志愿兵进入芬兰支援,还提供了16架飞机(占瑞军飞机的三分之一)。相比之下,英法也自惭形秽,算是“轻度绥靖”吧。

苏联参战后确实对于打败德国贡献巨大。当然西方(通过著名的租借法案等)对苏联也有巨大的支持。平心而论,西方舆论界有缩小苏联贡献和夸张对苏支持的倾向。在当时,能够与希特勒豪赌“不怕死人”的只有斯大林。二战中苏联参战晚两年,死人却是全世界最多。作为大国,死亡绝对数最多还不稀奇,更残酷的是战争死亡率也仅次于波兰、南斯拉夫而居最高之列,比起被它打败的德国,苏联的死亡数、死亡率,包括军人战死与平民饿死的数量也全都高得多。仅仅一个列宁格勒围城,被困900天(确切为872天),250万市民饿死冻死了100万, 连同守城与解围战的相关军民总伤亡高达1000万以上。 而德军(这个地区没有德国平民)的总伤亡仅为近58万。在最严峻的1942年头两月,城里每月饿死人10万以上,这半年的档案就留下了2105名食人(包括食尸和杀人而食)者被捕(64%为女性!) 和1216起为抢夺食物配给卡而谋杀的记录。 坦率地说,民主制度下让老百姓做选择,一个城市在被围困中连续度过三个严冬,在每五个人中有两个冻饿而死的绝境下,恐怕没有不“光荣投降”的。为此西方给的援助再多,也确实是何足道哉了!

雅尔塔:冷战时期绥靖的开始

但这种贡献的另一面就是苏联的残暴(除战场对敌外)和西方对此的绥靖。为了讨好这个魔队友,西方不仅事实上帮助苏联掩盖卡廷森林大屠杀的真相,容忍苏联对亲西方抵抗力量(如波兰流亡政府国内人员)的镇压,屈从苏联要求从西方解放的前轴心国占领区内强制引渡了所有苏俄公民,其中除罪有应得的法西斯合作者外,还有大量不愿回去受罚的(苏联对己方被俘者的残酷众所周知)苏军战俘,和仅仅因不满苏联体制而投奔西方者,甚至还有已经流亡海外几十年、垂垂老矣的白俄遗民,他们后来都惨遭不幸。

而在成立联合国时,西方还居然接受让苏联成为一国拥有三票(除苏联外,乌克兰、白俄罗斯也是“联合国成员国”)的唯一特权者。

更可悲的是在远东,为了减少美军的伤亡,在日本显然已经快要战败的情况下,美国还求苏联出兵摘桃子。为此施压中国对苏联让步,使苏联成为战后在中国唯一扩张了殖民权益的国家。当时赫尔利到重庆跟蒋介石说,蒙古独立是难免的,苏联已经吃下了嘛。苏联希望得到大连旅顺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苏联需要不冻港嘛。结果中国在二战中废除了所有不平等条约成为战胜国之后,却不得不又签订了唯一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的中苏条约。

雅尔塔的交易其实仅仅是冷战中西方对苏联绥靖的开始。这样说并不“离经叛道”,我想甚至中国的“毛左”(就是现在“普粉”的前辈)也没有理由反对,因为毛泽东晚年中国与美国联手反苏时,也多次抱怨西方对苏联“霸权”“新沙皇”软弱姑息,步步退让,当时就是用的“绥靖”这个词。而现在那些毛主席的好学生却怪西方太强硬,把普京“逼到墙脚”!

冷战时期西方对苏联有过硬气回应,比如柏林对峙、出兵朝鲜对抗斯大林支持老金的进攻,以及加勒比海危机中逼退苏联的核赌博,但绥靖的例子仍然比比皆是。1956年东欧人民争取改革,苏联出兵镇压,匈牙利流血成河,共产党人合法政府首领纳吉被逼上梁山,退出华约宣布中立,呼吁大国保障,而西方嘴炮打了很多,但又是见死不救,眼睁睁看着纳吉被绞死。1968年同样的事在捷克斯洛伐克重演。不同的是这次出兵的是与捷克相邻的五个华沙条约国家,推翻捷克合法政府的理由是赤裸裸挑战国际法的“主权有限论”。这次连中国都看不过眼了,骂西方对苏绥靖的不是别人,就是毛泽东啊。

今天居然很多人说北约是个“进攻性”集团。进攻?北约“家门口”的对方阵营都有人主动呼救了,你都不敢伸手拉一把,还进攻个鬼啊。今天东欧国家是一个接一个想投靠北约,北约千推万阻难得接受。而当年那华约,谁想退出老大哥就宰了谁,“新沙皇”、“社会帝国主义”一次次明火执仗地“侵略”(这可是毛主席说的),到底谁是“进攻性的”?

冷战时期的代理人战争,西方其实是败多胜少。非洲的几个葡属殖民地,葡萄牙一民主化后就不愿管了(这也是“民主和平论”的一例,其实葡萄牙作为北约成员,这种弃地也可以看成北约的退缩),结果它们一独立,独立运动各派就打起内战。而且这各派谈不上左右,基本就是部族之分。亲苏亲美,对他们来说根本就是找个靠山抢天下。典型的如安哥拉,亲苏的安人运一派原来不占优势,曾两度在对方的攻势下岌岌可危。但苏联、古巴明目张胆派军队以飞机坦克参战,很快扭转了战局。而亲西方的安盟一派,美国却嫌其“不民主”,不愿支持。时任中情局长老布什(后来的美国总统)从“冷战大局”考虑认为应当援助安盟,当时“逢苏必反”的中国在外宣上也是偏向安盟的。但代表美国人民的国会还是通过1976年克拉克修正案,禁止向安盟提供援助。只有南非,因为自己控制下的纳米比亚接壤安哥拉,害怕苏联控制安哥拉对己不利,出来支持安盟。但当时搞种族隔离的南非本来就为西方所嫌弃,没有美国支持的南非哪里打得过苏联-古巴?于是苏联便赢得了代理人战争,控制了安哥拉。

更典型的当然是越南战争。我前文讲了,越南战争其实美国是被自己的反战运动打败的。苏联支持的北越打美国支持的南越,北越军死亡90万人, 南越军死亡25-31万,美军死了5万多。但北越那种体制不怕死人,而美国是死不起人的。当初美国出兵时的“东京湾议案”在国会获得两党一致赞成,参众两院投票结果是504:2,民意支持的程度几乎与珍珠港事件后美国对日宣战、9?11后美国宣布“反恐”之时相当。但是美军伤亡上千人后,国会就出现反对声浪。伤亡更大之后,国会终于在1971年废除了该决议。1973年在社会上反战潮流之下,美国国会更通过《战争权力决议》,实际上是针对越南情况剥夺了总统的战争权。尼克松否决该法案后,国会又以三分之二以上票数推翻了总统的否决。因此同年的《巴黎协定》规定美军撤军的条件:停火、南越各方划界、禁止武统、禁止人员与装备增加、只能通过和平选举实现越南统一等等,无一得到对方的遵守,但美军仍然一走了之。原因很简单:美国民意决定的国内法,已经使美军在越南没法再合法地待下去。

如果仅从“美越战争”角度看,美军在越南作战似乎算侵略,那就谈不上绥靖。事实上美国国内的左派和激进反战者也是这么看的。那么从这个角度,“反侵略”最力的与其说是北越军,不如说其实还是民主制度下的“美国人民”。但如果从“美苏冷战中的代理人战争”角度看越战,如果考虑到中国也有17万军队在越参战、北越军则先于美军进入柬、老两国开战(1979年后中国称这种做法是“侵略”、“霸权”,越南是“地区小霸”,但这当然不是1979年才开始的),那就显然,美国在这场冷战中的地区较量中大败亏输(就作战目的而言),那就是败于绥靖,而且也正是民主制度下“美国人民的绥靖”。

索尔仁尼琴之问

当然,在思想观念的感召力竞争方面,西方一直对苏联有巨大优势。最后还是苏联东欧国家的人民,包括执政党内的主流,都倾向于自我改革,脱离了今天普京也破口大骂的“红色恐怖的极权制度”。我们这里有人说,这是“西方搞垮了苏联”,那普京也该算是协助西方“搞垮苏联”的罪犯了。

不过,这种说法与“拜登对普京巧施拖刀计”一样,有神化美帝、吹捧其无所不能之嫌。实际上,冷战以“苏东剧变”这样的结果终结,不仅“正统人士”没想到,西方政界、学界包括苏联东欧研究界几乎无人料到,连客观上推动了“剧变”的苏东各国持不同政见者们也没有想到。当时他们倒是很为西方民主制度面临的“极权威胁”而担忧。

1975年6月索尔仁尼琴在美国工会发表演讲,提出现在的民主国家面对极权主义显得很软弱。他指出当时美国很多人都在散布“缓和”幻想(无独有偶,当时毛泽东也有这种批评),得过且过苟且偷安,却对苏联对内镇压人权、对外四处扩张视而不见。他说在二战时代,极权主义的一种形式:纳粹主义只是统治了地球上很小一块地方,但全世界的民主国家联合起来似乎都不足以打败它,必须要联合另外一个极权主义——苏联,为此还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才打赢了这场战争。那么目前又怎么办?如今的极权主义已经占了世界的一半甚至一半还多。那么民主国家还能联合谁呢?如果还是像以前那样软弱,他们的希望在哪里?

“苏东剧变”似乎使这一“索尔仁尼琴之问”自然冰消。但今天的乌克兰事态又提示:这个问题显然还有待于回答。

(2022年4月20日 22:38 学者 秦晖 为FT中文网撰稿)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