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推荐了牛博上的一篇文章,主题是政治幽默,在谈到高水平的政治幽默产生的条件时,作者总结说:

“政治幽默得要一个微妙的自由空间——它必须是在最黑暗的阶段已经过去,人们刚刚喘过一口气,并且对黑暗时代已经产生了一些 距离——因为身在黑暗之中,幽默感也被压抑。只有在刚走出那个阴影之时,幽默感才有闲暇得以发挥。同样,若无一定的自由空间,幽默也难以流传。”

其实,并不只有政治幽默是这样。文化的繁荣也必须以自由和政治高压的减弱为前提。苏东坡事件之后,东欧涌现出许多优秀作家,他们出生和成长在旧制度的时代,这说明坏制度也并不能完全扼杀人们的天赋,但是只有在坏的制度结束之后,他们的天赋才能够正常地(仅仅是正常而已)发挥出来。

波兰是最好的例子。这个国家很吸引我,它培养了很多我喜爱的文学家、艺术家,别具风味,并不能用东欧的地域特色加以通约。

一、世界的斯坦尼斯拉夫.莱姆

斯塔尼斯拉夫.莱姆(Stanislaw Lem)。这位作家很特别,他在波兰的社会主义时期已经享有世界性的声誉,虽然在同为社会主义制度的中国他并不知名。《科幻百科》说“莱姆是20世纪后期用英语以外的文字写作的最好的科幻小说家(当然也是最著名的)”,“他……对几乎所有的美国科幻小说都嗤之以鼻”。

身为作家的莱姆在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身份:

“地区差异有的时候很滑稽。德国的百科全书称我是“哲学家”,我在那儿比在波兰更流行。俄国出版了我的文集,感兴趣的主要是科学家。而在波兰我主要被人看成是一个儿童作家:《Pirx》和《机器人大师历险记》被选作初中读物了。”

这种不同认识,大概是莱姆本人的风格所致:他既写过《索拉里斯》(Solaris)这样晦涩的科幻小说,也写过充满喜剧色彩和童趣的《机器人大师历险记》(Cyberraid);同时,他为了在当时社会主义波兰的文艺审查制度下顺利出版作品,还经常玩一些“微言大义”的游戏,据他自己说,

“我的大多数著作都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写成的,我得顾及审查制度。例如说,当我在《Edukacja Cyfrania》中写到第一个冷冻人的时候——那是一个管弦乐团,团员一个个地被野蛮的Goryllium吃掉,但是每个人都装作什么都不知道——我不得不用插科打诨打掩护,并且加入了第二个冷冻人的故事,后者没有隐藏起来的政治含义。这样出版这个故事就会更容易些。我不得不经常使用这样的花招。”
“有些人用昵称化名伪装起来了。Malapucyus Pandemonius就是卡尔马克思,《Wizja lokalna》中的Gengenx是恩格斯。有趣的是他们很少被认出来。《主人的声音》完全不是一个幽默故事,书中有一位负责监督科学家的美国中央情报局的特工Wilhelm Eeney,他其实是Janusz Wilhelmi,当时的波兰文化部长。没人认出他来。这就是作家的乐趣:他可以在书中留 下这样加了密的信息。”

这样做的结果,除了给他的作品增加了云山雾罩的魅力之外,也造成了另外一个有趣的现象:有一些国家的读者很容易领会他作品的意图,而另外一些国家的作者,很遗憾不是“被选中的人”,他们常常不知道莱姆在说些什么:“在某些情况下外国读者可以非常好地读懂我的小说,因为他们来自铁幕的同一边。”当莱姆在回答“在多大程度上您的文章是可以翻译的”这一问题时,他说:

“比起译者的功力,翻译更依赖于文化环境之间的相似程度。我不懂日语,我也不知道日本读者从我的书中读出了些什么。我的读者群是在移动的。以前有段时间我在东德非常流行,他们可以非常好地理解所有隐藏起来的政治信息,因为他们有着相同的制度。”

莱姆知道这种因为社会制度相同而造成的心心相印,他也害怕会因为这种环境的消失而减弱了自己作品的魅力。而当他发现其他国家也喜欢他的作品的时候,他非常满意:“我可以自豪的说,我的作品没有随着共产主义的崩溃而失去生命力。”

一直以来,莱姆是波兰呼声最高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人选,但是直到2006年3月他因为心脏疾病去世,他也没能得到这个奖项,没能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科幻作家。我手头有一本英译本《His Master’s Voice》,封底印着:”If he isn’t considered for a Nobel Prize by the end of the century, it will be because someone told the judges that he writes science fiction” 真是一语成谶。

二、莱姆在中国

目前,莱姆有三部完整作品被译成中文。
最早的一本是《The Cyberiad》,中文译名《机器人大师历险记》,是一部幽默作品。这个徐自立的中译本翻译有些偷工减料,在这个帖子里有人根据英文版译出了该书第一篇故事“世界是如何被拯救的”,经过对比发现徐自立的版本删去了很多内容,减弱了故事的趣味。
双峰驼科幻翻译小组的红猪翻译过一些Cyberiad里的故事,还有人转贴过其他故事的译文。

红猪译Cyberiad:
1、第一次远足或高康大的陷阱
2、第二次远足或酷鲁王的邀请
3、第三次远足或概率之龙

4、转贴《科幻之路》选登王之光译“特鲁尔的电子诗人”。王之光是浙江大学西语系教授,后来译出莱姆另一本“虚拟评论”文集《完美的真空》,另译有萨德小说《索多玛120天》。
5、转贴陈鲁明译“第七次远足或特鲁尔的徒然自我完善”,译文来自陈鲁明翻译的侯世达著作《心我论》

另一本被译成中文的莱姆作品是《完美的真空》,这是莱姆的一本“虚拟评论”文集,收入的是莱姆对于一些从来没有被写出来的书籍的评论。译者王之光,上面已经介绍过了。王之光译这本书很吃力,完全没有《索多玛120天》的挥洒自如。

最后一本是《索拉里斯星》。这本书知道的人相对多些,因为这部小说曾经两度被改编成电影,一次是塔可夫斯基,第二次是索德伯格。莱姆本人在谈到自己这部小说和塔可夫斯基的电影时表示,对塔可夫斯基的改编并不满意,索德伯格的新版他还没有来得及看就去世了,很显然他肯定也不会满意。译者陈春文,开创了中国文学史/现代翻译史上哲学系教授翻译科幻小说的先例。《索拉里斯星》是一部充满思辨的小说,探讨了人类认识的边界,由哲学系教授翻译看起来确实很合适。

参考资料:
对莱姆的一次访谈
莱姆本人评论索拉利斯
《彩图科幻百科》P156

来源:豆瓣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