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2022年巴西总统选举结果揭晓,左翼联合推选的候选人卢拉,以领先不到2%的微弱优势击败由右翼支持的现任总统博索纳罗,当选下一任巴西总统。

卢拉曾于2003-2010年两度担任巴西总统。本次胜选,意味着卢拉时隔12年重回总统宝座,也标志着巴西左翼势力在2016年下台、2018年败选后重新掌权。而被称为“热带特朗普”的博索纳罗的败选,则是巴西和拉美右翼的一次重大挫败。而巴西作为拉美最大国家和世界大国之一,本次选举也对全球政治、经济、生态、意识形态、国际格局有着巨大的影响。

本次大选,可谓是巴西左翼进步力量和右翼保守力量的一次总对决,是巴西国民对“巴西向何处去”的历史性抉择。而选举结果既反映了进步势力的胜利,更体现出巴西民意的分裂。50.9%:49.1%的选举结果,证明了仍有约一半选民支持博索纳罗的主张、同意他的连任。

而如果对博索纳罗个人及其主张有所了解,就会明白这种支持背后反映的巴西右翼民粹乃至极右泛法西斯主义势力的猖獗与强大。

如果说博索纳罗在经济问题上的主张还属于传统右翼的范畴,但在政治和社会议题上的态度,则是非常“政治不正确”。他公开赞扬曾经被“批倒批臭”的巴西军政府的专制统治,对民主政治和多元社会表达不屑。对于女性、同性恋群体、巴西黑人和原住民,则公开予以诋毁,并要废除左翼政府时期对这些群体的权利保护法案。博索纳罗也以虔诚的福音派基督徒自居,声称“不信上帝的都应该去死”。

而正是这样的人物,在2018年大选中以55%的支持率当选总统。而他执政后,推翻了劳工党迪尔玛·罗塞芙及更早的卢拉时代的进步政策,实施了一系列反人权、反多元化、反民主的举措。

据路透社援引“人权观察”的报道,博索纳罗政府通过推行各种法案,剥夺了原住民拥有和支配土地的权利,把在这些土地上进行采矿和砍伐的行为合法化。这也引发了环境危机,导致被称为“地球之肺”的亚马逊雨林在内的许多应保护的自然区域,在滥采滥伐下生态恶化,对巴西和世界都造成危害。

博索纳罗还纵容甚至鼓励警察暴力执法,2020年成为巴西有史以来警察暴力致死人数最多的一年,且80%的受害者为黑人。同时,博索纳罗政府还通过刑事手段迫害政治反对派。

新冠病毒在包括巴西在内的全球蔓延后,博索纳罗政府拒绝承认新冠的危害性,拒不使用科学方式对抗病毒,反而听信和宣扬“病毒虚构”、“疫苗致病”等阴谋论,导致巴西在几乎毫无防治措施下大批国民染病和死亡,经济也因此受到严重冲击。

不过,博索纳罗整体上还是遵守了民主秩序,未使用非法手段如军事政变等方式颠覆民主体制,政治反对力量包括女权人士和LGBT群体仍然可以公开活动、批判博索纳罗政府。

而博索纳罗放弃环境保护换取经济发展、放弃人权捍卫而强化治安的举措,也的确取得了一定成效。博索纳罗执政的四年,虽然遭遇新冠疫情,但巴西经济仍然保持了增长,工农业产值都有所提高。而强化警权打击犯罪,也让谋杀、强奸、抢劫等犯罪比率有明显下降。

但这些有限的成就,显然是建立在其对人权的侵犯、对少数群体的损害、对生态环境破坏的基础上的。与美国的特朗普政府、印度莫迪政府、土耳其埃尔多安政府、匈牙利欧尔班政府等一样,都是通过民主选举上台,但实行类似于独裁者的手段,在满足一部分选民诉求同时,不惜损害其他群体尤其弱势和边缘人群的利益;为了本国中短期的发展,而不惜损害长远的利益、无视全球的关切。

博索纳罗执政期间,女性权利、LGBT群体权利、原住民权利都遭遇侵害,各弱势群体的维权和运动虽然并没有遭遇直接暴力和完全禁制,但相对于卢拉等左翼领导人当政时已是明显倒退。博索纳罗政府也拒绝与左翼势力等其他政治派别合作,利用对行政权的垄断肆意妄为,还攻击相对中立的司法机构,已对民主造成破坏。

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巴西迎来了2022年大选。与博索纳罗对决的,恰恰是立场和主张与其完全相反的前总统卢拉。卢拉出身平民,少年时既开始了打工生涯,深知民众疾苦。后来卢拉参与劳工运动被捕,逐渐走上从政之路,成为巴西劳工党领袖,与当时的巴西军政府进行斗争。而1989年后,卢拉多次参选总统,最终于2003年当选并连任一届。

卢拉担任总统期间,大力促进“消灭贫困”的计划,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和公民福利,改善穷人生活,如兴建保障房、为贫困家庭和学生提供补贴、改善农业基础设施等。作为劳工出身的卢拉自然也大力支持劳工运动、改善工人权益。卢拉作为左翼民主人士,也力挺女权运动、LGBT权利运动、原住民和黑人的民权运动,在保障女性堕胎自由、同性婚姻合法化上、原住民土地所有权等方面多有助力。卢拉也非常重视环境保护,发布一系列法令禁止滥采滥伐,保护亚马逊雨林。作为在军政府独裁下成长的民主运动者,卢拉也坚决捍卫民主和政治多元化,虽未对前军政府进行清算,但也尽可能弱化军人及与军人关系密切的极右翼势力影响政治。卢拉的政治风格和举措也有一定民粹主义色彩,只是相对于博索纳罗这样的右翼民粹主义者,卢拉显然是左翼民粹的代表。

卢拉执政八年,可谓成就斐然,将专制和贫富差距悬殊的巴西变为民主和相对平等的国家,女性、同性恋者、原住民等弱势群体权利更得到保障和发展,社会取得巨大进步。但卢拉在卸任后深陷腐败丑闻,且导致了其2018年无法参加大选。而他的继任者(也是他的学生)、巴西第一位女总统迪尔玛·罗塞芙则同样陷入腐败丑闻且于2016年黯然下台。关于这些腐败指控,结论模棱两可,但可以确定的是存在政治斗争,尤其2018年对卢拉的逮捕显然是要阻止他参选总统、与博索纳罗对决,而影响司法的包括与前军政府有千丝万缕联系的巴西现役高层军官(如巴西陆军司令爱德华多·博阿斯,公开声称应将卢拉关进监狱)。

在这样的情况下,2018年大选中,巴西劳工党及整个左翼只能仓促推选几乎毫无知名度的费尔南多·哈达参选,结果以约10%差距败给借全球保守民粹风潮而声势强劲的“黑马”博索纳罗,结束了劳工党十余年的执政,极右翼人士执掌了巴西国家大权。

而博索纳罗的当权,当然并不只是因为卢拉等左翼人士的丑闻,而是巴西种族主义、基督教保守主义、男权主义在巴西的回潮的结果,也是右翼民粹主义在全球泛滥的一个环节。

巴西在全球“第三波民主化”后期结束军人统治、实现民主化后,直至21世纪初,曾与拉美其他许多国家掀起左翼进步主义浪潮,左翼政治家和政党纷纷掌权。以社会公正、福利国家、劳工权利、妇女权利、LGBT权利、少数族裔/原住民权利、社会多元化为诉求的进步主义意识形态和主张,在拉丁美洲风行一时。但历经约20年的左翼风潮,虽然平权运动颇有成效,但拉美各国的经济一直不振,犯罪率也居高不下,巴西也不例外。这引起了许多巴西人的不满。

而更加不满的,则是巴西的白人至上主义者、基督教保守派(尤其福音派和基要派)、威权主义者等保守群体。与美国的这些派别的群体不满美国民主党一样,他们也不满于巴西卢拉政府及继任者推行的支持女权、同性恋者、原住民的政策。其中占巴西人口30%的基督教福音派人士,尤为痛恨进步主义的各项主张,将女性解放、同性性行为、性交易合法化等视为洪水猛兽。而巴西许多男性也对女性的觉醒和抗争、对他们利益的威胁,感到不安乃至恐惧,对支持女权主义的左翼十分痛恨。

于是这些群体像美国保守派推选出特朗普一样,也推举博索纳罗作为他们的代言人参选执政。而在选举中,保守派也大量使用互联网发布假新闻,对卢拉及其他劳工党人士进行诋毁污蔑,以及传播阴谋论。最终,2018年大选博索纳罗胜出。这个过程几乎是美国特朗普崛起和胜选的复刻,唯一差别只是博索纳罗比特朗普的胜选相对更为容易一些。

而博索纳罗执政的四年,一方面在经济发展和改善治安方面有所建树,另一方面则侵害了人权尤其弱势群体权利、破坏了环境、损害了政治民主与社会多元,对其执政的评价也呈两极分化。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2022年大选,成为巴西进步与保守的总对决。

而大选的结果,宣告了巴西进步阵营的胜利,不仅是卢拉个人的回归,也标志着民主与多元社会的回归。而纵观拉美,最近几年各国选举多为左翼胜出,也反映了在经历右翼保守势力回潮后,拉美左翼的全面复兴。如果再加上美国民主党在2020年大选中的胜利、加拿大自由党在2021年大选中蝉联执政,整个美洲的进步主义都斩获颇丰。

但现实的全貌并不是如此乐观。本次巴西大选,卢拉仅以不到2%的优势险胜,反映了仍有近一半选民认可博索纳罗的主张和“政绩”,保守势力仍然根深蒂固。50.9%:49.1%的得票比值对比,也象征着巴西社会的撕裂。而与巴西第一轮总统选举同时进行的国会选举,右翼和极右翼得到的席位超过了劳工党和其他左翼政党,反映了民意对左翼的不利。而且,这样的国会组成,显然会对卢拉政府形成掣肘。而根据民调,美国即将举行的中期选举,共和党将卷土重来、夺取参众两院多数议席。而今年9月智利对颇有进步主义色彩的新宪法进行公投,结果62%的选民投下反对票,也反映了进步主义的挫败。

因此,各国进步主义势力不应对卢拉的胜利过于欢欣,而应该有更多反思,要思考为何有大量民众包括许多中间派选民支持极右翼政治人物,调整政策主张和宣传方式,以得到更多更广泛支持。对于卢拉及劳工党而言,也要做好面对执政中种种挑战的准备,并致力于弥合社会分歧、促进国家团结。而卢拉在竞选中提出的政策主张及拟任命的行政团队人选,反映了他试图减少左翼民粹色彩和激进主义、增加建制色彩和强调折中调和的尝试。这是一个非常值得称赞的举动。在政治极化严重的今日世界,折中调和、兼顾多方、循序渐进,是稀缺而可贵的。

不过,这次胜选仍然值得巴西、拉美、世界的民主主义者尤其进步人士庆贺。这次卢拉的惊险获胜,避免了极右民粹势力在拉美最大国家的继续掌权,让巴西的民主得到捍卫,对于保护女性、LGBT群体、原住民和少数族裔极为重要,也有利于保护亚马逊雨林及巴西的生态环境,阻滞气候危机的到来。世界民主和进步的力量,还要更多的奋斗,并要更积极的联合起来,捍卫来之不易的民主成果、平权进步、环境改善,避免专制独裁和侵害人权的历史悲剧重演。

原载:上报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