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中国列代王朝中,往往某个朝代会将某个实施仁政的皇帝上谥号“仁宗”。
应该说,尽管家天下制度的局限,大部分朝代的仁宗都有那么一点点仁善名符其实,比如宋仁宗。
历史上的宋仁宗不仅是性情宽厚,而且重用诤臣廉吏,包拯、范仲淹等历史上的名臣良相,就是这个时间段大放异彩。而宋仁宗时代的嘉佑之治,经济繁荣、国内稳定,成为古典中国文化和制度的一个顶峰。
但是,明朝的仁宗朱高炽,明朝的“仁”宗名不符实。
朱高炽仅仅上任8个月就一命归天,短短的8个月时间,他还没有任何机会去实施仁政就结束了。当然,他同样还没有来得及干太多坏事。
即便是仅仅8个月短短的执政生涯,朱高炽就干下了两大暴政:
1)殉葬大量嫔妃、宫女。
2)好色淫逸,并因此而短命暴毙。并欧打劝谏他的言官。大臣李时勉劝谏朱高炽不要贪图女色,结果被其打成重伤。不久后,沉迷于女色的朱高炽就突然暴毙。
或许这就是明王朝的奇葩之处,只能说“仁宗”这个谥号到了明朝变得门槛太低。
打开历史文献,看一眼朱高炽的这八个月执政,他事实上没有“仁”可言,倒是延续了朱明一贯的暴政,继续维护了其父朱棣制造的各种暴行。
当然,朱高炽没有其父那么残暴好杀,这倒是事实,他释免了一部分本来早就应该被释免的无辜,但却不是全部释免。
难道到了明朝,不杀之恩就是仁?
他这短短的8个月,明廷的妃子宫女得死两次,大批的活人要陪朱明皇帝殉葬。
仁在何处?
第一章 释放部分无辜受害,但维持建文旧案原判
朱高炽作为朱棣的继承人,基本上是对建文朝的惨案维持了原判,以维护其父的尊严。
当然,朱高炽释放了一些本来就是很无辜的人。
十二月癸卯,宥建文诸臣外亲全家戍边者,留一人,余悉放还。辛亥《明史4,仁宗本纪》
也就是说,对于朱棣在靖难之变中酿下的一系列血案,那些蒙冤被族灭被流放的建文旧臣,他们在朱高炽登基后,仍然维持有罪的原判。即便是完全无辜受牵连的受害者,他也只是释放了一部分,由流放全家改为只流放一人。明廷对无辜的迫害,并没有在他手中被彻底废止。
事实上,朱高炽仍然延续了政治正确那一套做法,并没有给建文逆案作根本性的平反。
最著名的方孝孺被夷十族案,事实上直到天启二年,明廷才给予了正式的平反,而此时已经距离明王朝灭亡只剩20年了。
○己亥诏恤先臣方孝孺遗胤孝孺在建文朝以侍读学士直文渊阁当靖难师入以草诏不从致夷十族其幼子德宗幸宁海谪尉魏泽匿之密托诸生余学夔负入松江岛屿以织网自给华亭俞允妻以养女因冒余姓遂延一线至是其十世孙方忠奕以贡来京伏阙上书得旨方孝孺忠节持著既有遗胤准与练子宁一体恤录《明熹宗实录》卷22,天启二年5月
现代网络地摊文学流传的各种“明仁宗对建文旧臣平反”的说法,都是毫无依据的谎言。朱高炽作为靖难之变的参与者和组织者之一,他不可能也不会推翻明廷对建文旧臣的判决,那么做等于否定他自己皇位的合法性。
刑罚确实是减轻了,很多无辜却被处罚的人,得到了本该属于他们的自由之身,但仍有大量的无辜受害者,仍然继续蒙冤。
但这就是仁吗?
本来计划杀100个无辜,现在改成只杀10个,逃过一劫的90个就应该觉得仁慈?
第二章 八个月内两次活人生殉
朱高炽只当了八个月皇帝就一命归西。
然而,宫人却因此遭殃,在短短八个月内连续殉葬了两次。
朱高炽先是给他的老爹朱棣安排了盛大的殉葬,而这次殉葬过程,恰好被朝鲜官方档案记载了下来,可谓灭绝人性。
一共殉葬了16妃,30宫女。
长陵十六妃俱从葬《大明会典》卷90
帝之崩,宫人殉葬者三十余人。当死之日,皆饷于庭,饷撤,俱引升堂,哭声震殿阁。堂上置大小床,使立其上,挂绳圈于其上,以头纳入其中,遂去其床,皆雉经而死。《朝鲜李朝实录》
而明“仁”宗,对这些无辜的生命即将消逝,没有一丝丝的不安,他还亲自去为这些殉葬者送行。
诸死者之初升堂也,仁宗亲入辞诀。《朝鲜李朝实录》
八个月后,朱高炽本人死了,他的儿子又一次安排了一次殉葬,有5个妃子被殉葬,陪葬宫人数量不详。
献陵七妃,三葬金山,余俱从葬。《明会典》
我相信,现在的任何一个明粉,如果穿越到了明朝,亲眼目睹了明朝皇帝的生殉场面,都会产生一种冲动,将朱明皇帝的尸骨从陵墓中拖出来,挫骨扬灰、再撒上一泡尿后喂狗。事实上,文革时期的红小兵们对明定陵朱翊钧的尸骨就是这样做的。
我对红小兵们的大部分做法都不赞赏,但唯独这一次针对朱明皇帝开棺鞭尸,我必须称赞,干得好。
这是明朝的一位诗人,写诗对宫人殉葬制度的歌颂。
掖廷供奉已多年,恩泽常忧雨露偏。龙驭上宾初进爵,可怜女户尽朝天。
值得一提的,在明英宗时代,后妃殉葬被停止,但宫人殉葬一直持续到明朝灭亡。也就是说,让平民百姓给皇族陪葬的传统,贯穿了明朝的出生和死亡。
第三章 毒打上疏言事大臣,在沉迷女色中暴毙
在中国历朝历代,不杀上疏言事大臣,似乎成为一个墨守的成规。但在明朝这个规矩不存在,明朝动不动就廷杖大臣。终明一朝,无数大臣被直接杖毙。
而这位所谓的明“仁”宗,就差点将一个著名的大臣打死,打人的原因,居然是因为大臣多次上疏规劝,让他极为不爽。
《明史·列传第五十一》洪熙元年复上疏言事。仁宗怒甚,召至便殿,对不屈。命武士扑以金瓜,胁折者三,曳出几死。明日,改交阯道御史,命日虑一囚,言一事。章三上,乃下锦衣卫狱。时勉于锦衣千户某有恩,千户适莅狱,密召医,疗以海外血竭,得不死。仁宗大渐,谓夏原吉曰:“时勉廷辱我。”言已,勃然怒,原吉慰解之。其夕,帝崩。
这位大臣叫李时勉,是著名的谏官,他到底对朱高炽说了什么,而险些惹来了杀身之祸?
《明史·列传第五十一》帝遥见骂曰:“尔小臣敢触先帝!疏何语?趣言之。”时勉叩头曰:“臣言谅暗中不宜近妃嫔,皇太子不宜远左右。”
原来,李时勉劝诫朱高炽不要沉迷于女色,结果险些丧命。
毫无疑问的是,李时勉劝的都是中肯的善言,历史上的朱高炽就是因为过度沉迷女色,结果暴毙而亡。从他继位到死亡,仅仅在位8个月就一命乌乎。
朱高炽实在是不折不扣的暴君,鲜廉寡耻。
明朝无仁宗,朱明家天下将朱高炽这样残暴的人评为仁宗,仅仅是因为其耽于淫乐而迅速暴毙,没有来得及干更多的残暴之事,实在是千古奇葩王朝。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