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平路受邀来参与“中欧作家阅读月”,并在布尔诺接受中央社记者专访。中央社记者刘郁葶布尔诺摄 113年7月28日
2024/7/28
(中央社记者刘郁葶布拉格28日专电)作家平路受邀至作家阅读月朗读“歧路家园”,探讨情爱与家屋的想像。平路表示,很荣幸受邀来捷克参与文学盛事,台捷的历史与地缘处境相似,捷克的智慧与韧性值得台湾借镜。
中东欧著名文学活动“作家阅读月”在7月展开,作家平路在捷克布尔诺(Brno)的剧院朗读“歧路家园”,作品以女主角对情爱抉择的困惑,透过小说家对命运的多次改写,提供不同版本的情爱与家屋想像。
对于这次受邀来作家阅读月,平路表示,她的“行道天涯”与“百龄笺”有捷克文译本,期待这次与捷克读者交流,听取他们的回馈。
捷克虽小 智慧与文化力值得借镜
平路表示,身为台湾作家,无论走到哪,总是以台湾为参考座标,捷克在某些方面值得台湾借镜。捷克与台湾都是“小国”,但“小”并非负面,反而蕴含智慧与谦逊。
平路说,台湾与捷克处境相似,在地理位置上皆有强权在侧;捷克同样历经过苦难,例如1968年发生布拉格之春,遭苏联军队入侵。这使得捷克人具备忧患意识,努力寻找各种机会和世界连结,理解外面的文化。
平路表示,身为岛国台湾,最需要的就是与外界连结,尤其与欧洲国家连结,而不是只把目光放在中、美大国上。
平路分享,多年来,她对捷克的音乐与文学抱持浓厚兴趣,捷克的文化影响力不容小觑,例如闻名于世的“新世界交响曲”就是出自捷克音乐家德佛札克(Antonín Dvořák);而台湾除了重视科技外,也应当注重文化发展。
谈到捷克文学,平路说,从求学时期,卡夫卡对她影响深远,例如卡夫卡的作品中,善于描写封闭环境中的未知,以及对父亲真挚情感。
此外,捷克作家哈谢客的“好兵帅克”、米兰昆德拉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和“玩笑”,也对平路有很大启发。平路表示,这些书中人物在严峻的命运中,透过玩笑、戏谑或黑色幽默,挣脱沉重命运,找到新奇的出路。
平路说:“人生不免沉重”,尤其台湾沉重的国族命运,如何不被沉重压得喘不过气,需要想像力与创造力,这也是她对台湾文学的期许方向。
从理工转向新闻业
平路以作家身份闻名,多年来作品屡屡获奖,2021年更获得“国家文艺奖”;但其实平路是理工背景出身,“作家”一开始也不在她的职业航道上。
平路大学念心理系,毕业后到美国取得数理统计硕士,曾任职美国邮政总署、美国经济与工程研究公司资深统计师。但喜爱文字的她,开始在閒暇时间写小说;后来更放弃高薪的统计工作,担任“中国时报”驻美特派员。
谈起记者生涯,平路回忆,去俄罗斯採访的经历令她印象深刻。第一次访俄,是去採访苏联经济学家布卡林(Nikolai Bukharin)的遗孀。布卡林有“革命的金童”称号,但因不受史达林(Josef Stalin)喜爱,最终被害死在监狱。
平路表示,与布卡林的遗孀见面,了解这段历史背后的故事,听她分享布卡林的壮烈人生,以及两人的爱情故事,令人难忘。
第二次访俄,主因是联合报邀请戈巴契夫访台,作为竞争对手的中国时报不甘落后,派平路与同事去莫斯科做相关採访。然而,她的两位同事张旭昇、李黎颜,在回台途中遇上“俄罗斯航空593号客机空难”,不幸身亡。
平路因爲赴纽约时报记者的晚餐之约,决定晚回台湾一天,因此避过此劫。“最后只剩下我一个人回台北”,整起事件如今想来,仍令她相当震撼。
记者经历成为写作养分
记者生涯的风风雨雨,后来都成为平路创作小说的养分。平路表示,“记者生涯让我接触到很多平常不可能碰到的人,这对写小说和其他文学作品都有帮助。”
平路1983年发表的第一篇小说“玉米田之死”,故事就是以“驻美特派员”为主角,描写对驻外生活的无奈,以及理想与爱情消逝,这篇作品也拿下“联合报”短篇小说奖首奖。
在记者工作中,平路学会用精准的文字表达事物,对准确性的追求也反映在她的文学创作中。而她认为,无论记者或作家,推敲文字的过程都是一种挑战和乐趣。
平路的写作题材广阔,包含政治、情爱、权力、历史等。她的作品“行道天涯”描写孙中山与宋庆龄的革命与爱情故事.;长篇小说“黑水”以八里双尸案为灵感,扣紧台湾时事脉动;“袒露的心”以真挚文字揭露自己的身世;“间隙:写给受折磨的你”写自己罹癌的经历。
平路表示,小说是一门独特技艺,能够融合理性与感性。“小说可以用科幻、预言的方式写很多未来的故事,它能呈现外在世界和内心世界。”她很高兴以小说家作为职业,未来将持续走在写作道路上。
(编辑:陈承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