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谈到腐败问题时,人们往往只说事,不及人(或具体部门);只泛指,不点名。这好象已经成了“惯例”。为什么不指着搞腐败者的鼻子说:“×××,你是个腐败分子!”或者:“××部门,你那里腐败成风,臭气熏天”!然后列举出事例一、二、三。

没有人这么做。

腐败不是一件危害极大、有亡党亡国危险的事吗?我们不是说要下大力气惩治腐败吗?可为什么一进入“实战”阶段,我们就心慈手软,对搞腐败的人不是宽容了再宽容,就是为他隐恶扬“善”(对腐败分子来说,“善”难道不是一件外衣,一个伪装,一个用来抵挡审查的挡箭牌?)

反腐如不直指其人,岂不成了空对空?难道我们指望有腐败行为的人有一天良心发现、自己站出来对大家说:我是一个腐败分子,利用职权共搞过多少多少腐败;还是我们手里的证据确实不足,光知道自己内部有人在搞腐败,却弄不清究竟是哪些人在“具体操作”实施犯罪?如果是前一个原因,作那样想的无异于白痴;如果是后一个原因,就更叫人生疑——哪一个腐败分子,群众手里没有他大把大把的“犯罪记录”?为什么不问问老百姓呢?须知老百姓可是腐败行为的最大也最直接的受害者,他们太清楚自己的“仆人”哪些是偷鸡摸狗的能手,哪些是以权谋私的惯犯。干别的我们总忘不了“发动群众”,怎么在反腐问题上却把群众丢脑后去了?更叫人不解的是,为什么群众怀着对党和国家高度负责的精神写的检举揭发材料,动不动就“跑”到被检举者手中了,这又是哪出了问题?

​反腐的和厉行腐败的总这么客客气气行为暧昧,首鼠两端,时间一长,叫人感觉双方好象是在共玩一种心照不宣的游戏。难道两者之间有什么裙带联系?

如果谁腐败就把谁的大名帖出来(参照“光荣榜”的形式,我们是否在各地也搞个“腐败榜”?),谁腐败就把谁的“腐迹”在报纸上电视上公布出来,我想搞腐败的人一定锐减。

当然,有裙带关系就不必这样搞了,免得拔出萝卜带出泥。请战斗在反腐第一线的勇士切记!

此文首发《上海改革》杂志,大概是2004年。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