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罗马尼亚总统选举第二轮(决选)结果公布,亲欧盟、自由主义、中间派立场的候选人尼库绍尔·达恩击败右翼至极右翼倾向、民族主义、民粹主义立场的候选人乔治·西米恩,当选为罗马尼亚下任总统。西米恩一度质疑选举结果,但最终承认败选。

  而在去年,罗马尼亚已举行过一次总统选举。第一轮投票中爆冷领先的极右翼民粹政治人物卡林·乔治斯库,被罗马尼亚法院判定选举舞弊、利用社交媒体制造假新闻和操纵大选,于是2024年大选首轮选举被罗马尼亚最高法院宣布作废,并取消第二轮选举,于2025年重新大选。乔治斯库则被取消选举资格,不久后被拘捕、搜查住所。虽之后被释放,但已无缘新的总统选举。

   今年重新举行大选,罗马尼亚右翼民粹和极右翼人士选择投票给乔治·西米恩,作为卡林·乔治斯库的替代选项。乔治·西米恩虽在右翼倾向和民粹程度上不及乔治斯库,但仍是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者,且其立场由曾经的对欧盟友好转向对欧盟持怀疑态度(疑欧主义),对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由明确反对转变为模棱两可,对罗马尼亚周边争议地区有强烈领土主张。西米恩比其他候选人都符合反建制、反美反欧、反西方左翼、秉持本民族优先立场的选民情感和诉求。西米恩还参加了今年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就职典礼和全球保守派人物峰会,与匈牙利的欧尔班、巴西的博索纳罗等右翼民粹知名人物交流。

   乔治·西米恩在首轮选举拿下40%得票,远远领先位居第二的尼绍达尔·达恩。但次轮选举中,左翼和建制派政党集体选择支持达恩,第一轮落选候选人呼吁投票给达恩,最终助力达恩击败西米恩,让罗马尼亚得以继续由亲欧盟、自由主义立场的建制派控制政局。

   而乔治·西米恩的落选,是罗马尼亚右翼民粹及极右翼势力连续两次试图夺取最高权力失败,也意味着近几年在全球都风头强劲的右翼民粹力量遭受挫败,不再“所向披靡”。尤其在罗马尼亚这一社会氛围保守、深受俄罗斯极右民粹思潮影响、历史上有法西斯主义者掌权历史的国家,右翼民粹和极右受挫,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自2016年美国右翼民粹人物特朗普爆冷当选美国总统,全球就刮起了右翼民粹旋风,主张种族主义、极端民族主义、排外主义、宗教保守至原教旨主义、反全球化、反建制、反进步、反女权和反LGBT、反移民等主张的力量从曾经在暗处走上政治聚光灯下、从在互联网上发表仇恨言论到进入线下现实。如法国“黄背心运动”、德国极右翼政党崛起、英国脱欧、匈牙利欧尔班政权进一步垄断权力、印度巴西土耳其等国极端民族主义和宗教保守主义势力掌权,都是显著的表现。

   虽然2020年大选特朗普败北,2022年巴西大选中极右翼总统博索纳罗也未能连任,让右翼民粹一时低迷。但无论欧美还是亚非拉,右翼民粹及极右力量已成为跻身主流政治、无法忽视其存在和影响的重要势力,而传统建制派、温和派,无论中左还是中右,都声势大跌,不再能稳固掌权。

   而随着2024年特朗普卷土重来、击败民主党哈里斯当选总统,并拿下参众两院多数,成为全球右翼民粹和极右声势再振的风向标。美国作为全球最强大国家,其政治风向影响全球所有国家。而且,特朗普、万斯、马斯克等当今美国政坛核心人员,都公开鼓吹右翼保守民粹价值观、干预他国内政并为各国右翼民粹和极右势力站台,还公开攻击欧盟、加拿大等国建制派及进步主义理念。这就更加刺激了各国右翼民粹和极右争抢所在国家的政治权力,以实现其民粹、极端、排外的各种诉求。

   各国尤其欧洲的右翼民粹势力,不仅受美国政治变动影响,更直接受到俄罗斯普京政权及俄罗斯右翼民粹的种种支持,成为其崛起和壮大的重要原因。普京政权利用社交媒体平台,传播极右翼种族主义观点、谣言、假新闻,诋毁各国建制派,尤其在大选期间散播各种假消息操纵选举,已是惯常行为。美国中情局就认定俄罗斯干涉了2016年美国大选。而英国脱欧、法国“黄背心运动”及极右翼“国民联盟”崛起,也都被曝出俄罗斯干预的证据。

    普京及俄罗斯右翼民粹、极端民族主义、宗教保守主义势力,一直希望推广自身价值观、对抗西方的自由民主人权价值观,尤其打击西方左翼进步主义和欧盟等建制派,在与美国、北约、欧盟的对抗中取得优势、实现其意识形态和国际争霸的双重胜利。而近年俄罗斯在乌克兰的战争,更需要其他国家对其声援,打破西方阵营主导的对其的孤立制裁。在各国扶植价值观相合又亲俄的代理人,是主要手段之一。    

   而东欧各国,是俄罗斯攻略的重点。俄罗斯与东欧地区有着极长的历史渊源、极深的利益纠葛。俄罗斯帝国时期,俄国就与东欧各地既有战争与征服,又有交流与合作。而苏联时期,苏联–俄罗斯军事和政治控制东欧各国长达40年。如今的东欧各国,因为俄罗斯历史上的侵略压迫,反俄势力强大。但又由于俄罗斯的政治经济文化影响很深、与俄紧邻,又有不少亲俄势力。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东欧政治势力与民众,并不真正亲俄罗斯,甚至强烈厌恶俄罗斯历史上对本国的侵略,但相对俄罗斯,他们更厌恶主张多元文化、女权和LGBT权利等进步主义、世俗主义理念的西欧和美国。而俄罗斯宣扬的民族主义、基督教保守主义、排外民粹立场正符合他们价值观。所以他们才选择功利性的“亲俄”,与俄罗斯合作(或者说相互利用),对抗美国、欧盟、国内外建制派。

   而俄罗斯正是看到了东欧在内世界各国都有许多人不满美国和西欧主导的秩序、价值观、政治理念,通过输出右翼民粹价值观吸引支持。例如反欧盟、反进步价值观、右翼保守的匈牙利的欧尔班政权,就得到俄方强力支持。在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等国,都有强大的亲俄势力。而罗马尼亚也不例外。

   而罗马尼亚2024年和2025年两次总统选举,主张疏远美国和欧盟、反对建制派和进步主义的右翼民粹和极右势力候选人,虽一开始都先拔头筹,但最终在建制派团结和司法压制下,与总统大位失之交臂。东欧各国极端民族主义、民粹主义、宗教保守主义根基深厚,俄罗斯又深耕和大力扶植,但右翼民粹势力仍被挫败,也象征着全世界右翼民粹和极右势力近年高歌猛进的趋势被遏制。

   同样在今年,法国一法庭判决极右翼政党“国民联盟”领导人玛丽·勒庞有罪,其五年内禁止参选公职。德国宪法保卫局宣布极右翼立场的“德国选择党”为“极端组织”,加强监控并准备将其解散。而极右翼立场的巴西前总统博索纳罗也因涉嫌犯罪受审。全球右翼民粹和极右势力连续被打击。另外,韩国右翼保守派、有民粹色彩的前总统尹锡悦,担任总统期间试发动政变试图独裁,被韩国民众和反对派挫败,被弹劾下台,也可视为右翼保守势力遭受打击的例子。

   通过司法途径剥夺右翼民粹和极右翼人士的选举资格甚至判其入狱,确有选择性执法、政治罗织之嫌。但鉴于右翼民粹和极右翼显著破坏常规民主政治、不尊重宪政规则(如特朗普和博索纳罗败选后,其支持者都发动暴乱冲击国会等国家机构)、鼓吹不包容和排外、执政后的专制威权倾向、对弱势群体的损害,对其采取一些预防性或补救性措施予以限制和适当打击,是合理且必要的。代表美国右翼民粹和极右势力的特朗普两次当选美国总统,尤其2025年上任后一系列极端政策,也反映了对与其类似人士在各国掌权加以限制和避免的必要。即便这种司法措施和选择性打压有损完全形式的民主自由,但相对于民粹极端势力上台会造成的危害,已是损害最小的“最优解”了。

    而罗马尼亚两位右翼民粹人物竞选总统失败,也削弱了俄罗斯利用民主社会的规则及漏洞渗透各国的效用,打击了俄罗斯扩张其势力的势头。尤其罗马尼亚、法国、德国等国都明确对在互联网上发布假新闻和煽动讯息的行为作为犯罪加以打击,让俄罗斯这一以往“得心应手”的渗透干预手段受到极大限制。

   虽然罗马尼亚及其他多个国家,都通过法律、制度、建制派合作等方式,遏制了右翼民粹和极右翼势力继续崛起和夺权的势头,但这些技术性手段只能具体的、短促的遏制极端和民粹势力,而并不能治本。因为各国内部不同群体和个体之间因为阶级、族群、地域、性别、价值观、利益的差别,以及各国之间的不平等及历史恩怨,还有种种人性和社会结构性问题,民粹主义、极端主义、排外主义,都深植于各国而无法彻底拔除。所以通过技术性手段对抗民粹和极端,也是一种既权宜又长期的无奈选择。

     民粹和极端势力是破坏多建设少、不遵循规则和普世价值、崇尚丛林法则、欺压弱者、排斥异类的。特朗普第二任期大规模驱逐移民和难民、削减社会福利、对外霸凌加拿大和巴拿马、试图侵吞格陵兰、与普京这类独裁者交好,都反映了这样的事实。而世界其他右翼民粹和极右翼人物及政党也都大同小异。

   所以,无论如何,罗马尼亚及全球多地的右翼民粹和极右翼势力遭受挫折,对于世界上大多数人,尤其弱势和边缘群体,都是好消息。至于因人性和社会结构所造成的人类根深蒂固的民粹和极端倾向,只能盼望未来有新的方式更好的应对解决。

本文已发表于《议报》

作者 editor21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