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静原是中央电视台女主播,后辞职。但她在上周六推出摄制的大型雾霾纪录片《穹顶之下》,网络上引起巨大轰动,24小时内全网播放量近亿,网络点评铺天盖地,有人“震撼”、有人“恶心”、有人“阴谋论”。不过,大多数网民肯定柴静的举动,但也有不少负面质疑评论。经过几天的热闹之后,中国互联网上的《穹顶之下》的宣传和讨论明显冷却下来。有论者认为,这明显是官方的强制冷却,显示《穹顶之下》的非官方背景和它的真正公益性质。

柴静原是中央电视台女主播,后辞职。但她在上周六推出摄制的大型雾霾纪录片《穹顶之下》,网络上引起巨大轰动,24小时内全网播放量近亿,网络点评铺天盖地,有人”震撼”、有人”恶心”、有人”阴谋论”。不过,大多数网民肯定柴静的举动,但也有不少负面质疑评论。

经过几天的热闹之后,中国互联网上的《穹顶之下》的宣传和讨论明显冷却下来。有论者认为,这明显是官方的强制冷却,显示《穹顶之下》的非官方背景和它的真正公益性质。

美国之音(VOA)昨日做了几天来的总结:

1)从科学研究的角度提出质疑–《穹顶之下》所讲述的中国空气污染现象缺乏比较基准,因而难以说明问题,或曰难以帮助人们认清问题;
2)从基本事实上提出质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质量与标准管理部副总工程师万战翔发表文章说,”(柴静)说我国的油品标准不是政府制定的,是油企制定的。她说错了!其实北京的京五标准是北京环保局制定的,国五标准是国家标准委制定的”;
3)从《穹顶之下》的传播情况提出质疑–当下中国或联网信息管制空前严格,触犯管制的人动辄被抓捕投入监狱,这时怎么会有这样独立制作的纪录片得到这样的超级特殊待遇,可以自由传播,而且是得到人民网这样的官方大网站的传播,更有人民网进行广告宣传性专访与之配合?
4)从总体上提出质疑并予以否定–中国作家、评论家王五四认为,《穹顶之下》了无新意,展示的不过是官方推销多年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式滥情和忽悠,回避当局以权谋私的权谋交易,为当权者打掩护和开脱,将政府出于权谋而不作为或胡作非为的罪责摊到或扣到作为受害者的公众头上。

其实说到底,中国的空气污染问题是制度问题,是政治问题,回避这个政治问题,解决不了中国的任何问题。
中国作家赵达功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的时候表示,柴静推出《穹顶之下》,在中国引起有关空气污染大讨论,这无论如何也是好事,但柴静纪录片引起的轰动也让任何一个对中国严酷的舆论管控状况有起码了解的人不禁要问: “为什么一个不是记者的记者、一个没有记者证的柴静能够到处采访呢?而且,还采访了(官方)很多重要的名人,关键人物。”

赵达功说,在当今中国,没有官方记者证就进行新闻采访,这样的人要么是采访结果根本就不能发表,要么是被抓起来,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但为了讨论方便,人们可以姑且不管不顾这样的基本事实,继续问几个相关的问题:
“既然柴静可以做这种事,那么,能不能让李静,王静,赵静她们做一个有关中国土壤污染的调查?做一个水污染的调查?做一个关于是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破坏的调查?让不让做呢?如果不让做,为什么让柴静做这样的调查呢?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我也不清楚。”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RFI)2月28日报道:柴静揭露雾霾真相 『穹顶之下』引发超级点评

原央视主持人柴静离职后,自费百万元人民币拍摄一部题为『穹顶之下』,揭露中国雾霾严重污染的记录片。此片星期六网上一经播出,引发超级点击。有议论说,一年一度的”两会”即将召开,当局”要给雾霾一个实实在在的说法”。
中国多座大城市严重的雾霾现象,牵扯着每个人的心,柴静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她叙述自己是在做了母亲之时,才觉得”你跟未来世界有了关联”,环境污染不仅关系当代,攸关子孙。原来,她的女儿没出世便患有肿瘤,从一出生就接受手术,”在照顾她过程中,对雾霾的感受变得越来越强烈”。

柴静以其央视的出身,此前又有一些莫名的争议,有人对柴静拍环保片的动机有所怀疑。但威廉退尔在推特上写道:”不管怎样讲,柴静的纪录片在此时的出现,毕竟多少具有唤醒国人普遍的公民意识的作用”。学者何清涟则在推特上说:”无论中国人对污染养成了’久在芝兰之室,不闻其臭(XIU)’,这部片子还是非常直观地让大家看到了中国人的生存环境–带血的黑色利益链条上有官员、矿主、种种吃煤的人,包括自身是底层且强迫童奴干活者”。对于有人认为柴静煽情,何清涟更直截了当地说:”大多数中国人唯一的柔情留给孩子了。柴静因母亲之忧,拍了这部片子,以孩子作为切入点,希望让坚硬的人心有所触动,你居然认为是煽情。你就享受雾霾吧。”

在中国各种媒体上的对这部纪录片的点评铺天盖地,雾霾中国人人熟知,然而柴静的记录片似乎以独特的形式敲打着人们的神经。七七七鱼表示:”『柴静雾霾调查:穹顶之下』,看得我睡不着。我们回不到从前了,回不到看到雾还能深吸一口气的日子了,’蓝天白云’终于变成了考验想象力的脑力活动,PS才能做出来的稀有风景。”考拉写道:”柴静的调查雾霾提醒着很多人,我们的环境原来这么可怕,杭州不例外一年有200天的雾霾天,远离雾霾,必须从我做起,为了我的孩子,一起监督”。小嘟嘟说:”刚刚看完柴静的空气质量纪录片后,太震撼了!我突然不敢呼吸了,全国有那么多个城市有雾霾,空气重度污染!我们能做的就是从自己做起,环保出行,低碳生活,看到身边有污染环境的打电话举报12369!!!”小辉辉则感叹:”小时候老师讲天是蓝色,在我印象里,天大部分时间是白色,很少能看到星星,说实话,真正感觉自己生活在蓝天白云里,生活在漫天星光里,还是来了美国以后。别整天说什么美国狗,我们只是不愿承认自己的不足,嫉妒别人的好罢了”。

不少人举一反三,联想到其它的问题。彼岸花开写道:”一个半小时,看完柴静自费百万做的雾霾真相调查,脑洞大开。忽然醒悟,过去所看到的黑,是局部的黑,现在的黑,则是系统性的黑,黑到了这个国家的骨髓里,黑的简直让人绝望。过去是老虎屁股摸不得,而今有人在努力打破这个黑箱子。”王程游戏人则以为:”柴静的自媒体视频好像让中国人第一次知道自己生活的国家是什么样的。这还只是解析了环境中雾霾的一角冰山而已,去触碰一下金融、医疗、教育、宗教、科研等其他领域,会发现每个行业都有各自的雾霾。我们以为了解自己的国家,其实一无所知。”

蓝色风愤怒地表示:”先出卖了祖先, 后出卖了孩子。 先出卖了江河, 再出卖了空气。 党国领导着, 热爱金钱的人们, 幸福地呼吸在雾霾里。”还有人写道:”看了柴静的『苍穹之下』,我的看法是:一个权力不受约束的政府才是我们生活中最大的污染源,不看到这一点,那就是没看到问题的实质。”

▲自由亚洲电台(RFA)3月1日报道:柴静雾霾纪录片引发热议

去年从中国中央电视台辞职的记者柴静,上周六推出自费百万元人民币摄制的大型雾霾纪录片,引发轰动,该片发布不到24小时全网播放量近亿,网络点评铺天盖地,大批网民肯定柴静的举动,但也有评论认为,柴静把造成雾霾的责任归咎於企业和个人,而没有指出政府和制度的责任。
前央视记者柴静历时一年拍摄的雾霾深度调查纪录片《穹顶之下》,2月28日在网上发布,该片时长近两个小时,讲述了中国雾霾污染的严重情况、成因,矛头直指能源行业和部门,要求当局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经验,改变不作为的消极态度,加快治理步伐。在网络上引发巨大反响,24小时内全网点击率近亿。
柴静在接受中国官媒人民网采访时称,女儿没出世便患有肿瘤,一出生就接受手术,因此对雾霾危害感受强烈,于是决心自费百万人民币拍摄此片。
纪录片中引述前卫生部长陈竺的测算结果,指出中国每年因空气污染早死的人数是50万,过去30年肺癌死亡率上升了465%.中国每年燃烧大量煤炭,有60%以上钢铁企业无任何审批手续。柴静援引了何兴舟教授资料,自1976到1981,大气污染已经跟居民的肺癌死亡率分布一致,只是这些材料一直是保密的。
该片一发布如扔下重磅炸弹,网络点评铺天盖地。旅美学者何清涟在推特上发文说:”这部片子非常直观地让大家看到了中国人的生存环境–带血的黑色利益链条上有官员丶矿主丶种种吃煤的人,包括自身是底层且强迫童奴干活者。”
该调查还曝光杭州一年的雾霾日达到两百天以上,原因是杭州是全国机动车保有量最大的城市。杭州网民纷纷留言问道,”每年杭州的幸福城市称号是怎么来的?”

与此同时,网上也有人反驳称,”同时要让中国经济7%以上增长、又要让雾霾不发生,这是让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草”、”谁说为了经济牺牲环境就一定错,为了环境牺牲经济就一定对呢?”
对此,自然之友广州会员刘长华周日接受本台记者采访时称,《穹顶之下》最大的作用就是启蒙,这样的纪录片推动形成公民环保意识可帮助环保执法,但对于雾霾治理的作用不大:”我觉得把这个片子当是一个普及知识和启蒙,肯能更实在一点。她毕竟不是雾霾的专家,以她个人视角去做一个相关的评论和数据收集,但就专业角度来讲是有一些问题的,总体上来讲对民众有一个推动、启蒙、动员的作用。”
刘长华举例称,中国的能源结构(煤炭产量大)决定了柴静在片中建议以天然气和新能源取代燃煤燃油的环保方法不可行:”我觉得要看实际情况,如果煤炭比燃气成本更高,很多人会选择天然气,反之,更多人选择煤炭。其实环保部门的官员和公务员还是有很多做事的空间,但为什么他们没能把这些空间落实,这有赖于更多人的监督。柴静在公众启蒙这一块作用更大一些。”
河北资深媒体人朱欣欣周日接受本台采访时表示,片中呼吁公民责任却只挑相对而言最容易最高姿态的打电话报警投诉,对于最实际但也是最困难最不讨好的公共政策选择却不置一辞:”要想做这么一个用官方的话来说比较负面的内容的一个片子,她也很困难。她如果想要这个片子在国内和大众见面,她必须要做一些妥协。如果她完全针对公共事业的责任者,那应该是官方,其次才是公民。分散的公民个人不可能解决整体、系统的问题,只可能是在局部细节方面做出努力。

柴静被认为是体制内传媒的自由派声音,这部纪录片声势浩大地推出也被认为是中国式游说集团甚至绿党的诞生。但也有质疑声反驳,称这是不了解中国新闻体制,此片由人民网联合推出,背后明显有部门利益支持,时机也拿捏得非常讲政治,在新部长履新丶两会前夕。
对此,朱欣欣表示:”以往的经验来看,涉及到公共的事业重大的问题,肯定背后有官方的影子,或者他们在里面操作,或者说导演可能和官方之间有协议或者互动,所以大家的猜测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是中国社会,一切都在官方的掌控之下,尤其是媒体。”
中国新任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周日下午对此片发表看法,称已认真地看了《穹顶之下》,并给柴静发短信感谢她唤起了公众对环境问题的重视。将来要用积极和善意的态度来鼓励柴静式关注环境的行动。

▲德国之声(DW)3月1日报道:”穹顶之下”爆红 引发评论浪潮

柴静拍摄的雾霾调查纪录片”穹顶之下”近日在网上播出后立即受到中国各大媒体的关注和网民的围观评论,除了点赞的声音之外,也有人质疑这部环保片的拍摄动机,认为整个片子背后”雾深沉”。

(德国之声中文网)本周六,由柴静、优酷、人民网联合首发的纪录片”穹顶之下”一经推出就点击爆棚。根据中国媒体《新闻晨报》的报道,约100分钟的视频上线不到1天,各网络平台累计播放超过3500万次,与之比较,热门美剧《纸牌屋》第二季开播时,一周点击只有2000万上下。
自费拍摄 历时一年
这部纪录片聚焦雾霾问题。带着”雾霾是什么?从哪儿来?该怎么办?”的问题,柴静采访了环保、石化等多个行业和领域的专家,片子解析了雾霾的生成原因和解决之道。
接受媒体采访时柴静曾表示,这部片子拍摄费时近一年,是自费投资,花费一百万左右,主要靠自己之前出书的稿费。她还说,拍摄这部公益视频的一大动机是源于在照顾女儿的过程中对雾霾的感受变得越来越强烈,觉得整个生活都被它影响了。柴静的女儿在其怀孕期间就被诊断患有良性肿瘤,出生后立即接受了手术。
曾经就职于央视的柴静因为在非典期间进行了一线报道而成为知名主持人。去年,媒体曝光柴静已怀孕并赴美产女的消息引发争论。
网友反应不一
沉寂了多日的柴静此次带着”穹顶之下”回归,此片一经播出就在网上引起了评论热潮。很多网民都留下了大段的评语,网民”七七七鱼”表示,这部片子”看得我睡不着。我们回不到从前了,回不到看到雾还能深吸一口气的日子了,’蓝天白云’终于变成了考验想象力的 脑力活动,PS才能做出来的稀有风景。”
“考拉”写道:”柴静的调查雾霾提醒着很多人,我们的环境原来这么可怕,杭州不例外一年有200天的雾霾天,远离雾霾,必须从我做起,为了我的孩子,一起监督”。
值得注意的是,”穹顶之下”的推出正值中国全国两会开幕前夕。根据多家中国媒体的报道,”保护环境”也将是两会话题之一,柴静此片一出,无疑使这个话题尤其受到关注。纪录片中列出的一些数据,比如”杭州一年雾霾天有200多天”,”居民家庭烧散煤,排放了接近50%的污染物”,或是一些语句,比如”说实话我不是多怕死,我是不想这么活”迅速在民众中流传开来。诸多中国媒体如”人民网”、《环球时报》都对柴静的”穹顶之下”发表出多篇评论和报道。
点赞叫好之外,这部迅速爆红的片子也引起了一些质疑之声。有网友认为,这部”公益片”的背后大有深意。推特用户” @howardgao”表示” 难道又是高级黑?”而”@WaysonHe”写道”崔永元妖魔化转基因后,看来柴静要开始妖魔化火电了。这种行为还真是’爱国’啊。” “@yiyansheng”说到”这个片子很抓人,人人关心雾霾。……但看完总觉有点不对劲。喜欢拿人罚款替人闭眼的环保部门扬眉吐气,成为最无奈的救世主;失去保护伞面临重新洗牌的中石油罪大恶极,成为最大反派。雾深沉”。
认证为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吴法天的微博用户表示:”柴静女士雾霾纪录片获得朋友圈很多的赞誉,认为她为环保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演讲也富有感染力。但也有不少朋友发表看法,认 为该片主旨是去工业化,妖魔化本土工业,顺带黑国企。”
曾在微博中引起诸多争议的方舟子也参与了这一讨论,他在推特Twitter上发文写道:”……既然官媒都支持,为何不在央视任职时做这样的节目,不是更有资源可用吗?还不用自费。”
他还表示:”片子里采访了环保部前部长,新任部长也力挺该片,这也许是利益所在。环保部那些官老爷没什么权力时就爱瞎折腾,掌大权了还了得。中国缺的是像美国环保署那样的专业、权威、不受地方管辖的机构。”

▲英国广播公司(BBC)3月1日报道:中国环保部部长:鼓励柴静式关注环境

雾霾问题困扰中国大城市数年,有网友质问:”我们有像今天这样严肃认真的重视过雾霾吗?从来没有。”
中国新任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周日(3月1日)表示,他认真地看了前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柴静的纪录片,并已经给她发短信感谢她唤起了公众对环境问题的重视。
陈吉宁还说,对柴静的报道,要用积极和善意的态度来鼓励这种行为。面对面的互动交流很重要,将认真采纳落实媒体意见。
柴静自费拍摄纪录片《穹顶之下》探讨雾霾问题,本周末立即成为中国社交媒体上最热门的讨论话题。
今年39岁的柴静在任职中央电视台期间曾担任《新闻调查》节目记者,参与有关非典(SARS,又译:萨斯)及矿难等真相调查,并因此被中国观众所熟知;2013年,她又出版了讲述其在央视十年历程的自传性作品《看见》,销量超过100万册,成为年度最畅销书籍。

女儿患病

不过,2014年初,柴静离开了央视,从此消失在公众视线内。
但日前,在中共党报《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对柴静的专访中,她透露过去一年来自费制作了一部纪录片《穹顶之下》,探究雾霾是什么,雾霾的起因和如何治理等三个问题。
柴静在专访中还承认,她有这个念头是因为刚出生的女儿被发现有肿瘤,因此决定自费100万人民币和朋友一起制作这部纪录片。
虽然有关纪录片拍摄后并没有在中国官方的电视台播出,而是以自媒体视频方式先在微信朋友圈中传播,但不到一天的时间就已经成为最热门的话题之一。据非正式统计数据显示,截至3月1日零点,该调查视频点击率已经突破3100万次。

反对声音

在柴静纪录片播放之后,在网上也出现了一些不同声音。
有人批评柴静出于私心拍摄纪录片,因此纪录片缺乏客观性。
科普作家方舟子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则表示,没有证据显示肿瘤与雾霾有关。
他还认为,吸烟的危害比雾霾严重得多,并希望有央视辞职主持人能自费百万调查中国吸烟危害和控烟不力。
也有人批评柴静在纪录片把造成雾霾的责任归咎于企业和个人,而没有指出政府和制度的责任。
还有个别专家认为,柴静的调查缺乏专业科学性,其中提出的一些数据也有问题。

支持意见

但与此同时,在中国媒体和社交平台上,有更多的声音肯定柴静的举动。
《南方都市报》旗下南都全娱乐发表的一篇评论文章指出,媒体没有什么资格去骂她(柴静)的这次雾霾调查。至少在与雾霾的抗争中,她比我们很多人表现都更出色。
著名网络名人”作业本”也在微博上留言说:”不用管柴静国籍在哪,她懂不懂雾霾,也别在乎专业性技术性高低,也不用管她提没提出解决方法,纪录片的意义在于,触发全网关注,造成全民讨论,引来全国注视。这就是它的最大价值,完成了使命。我们有像今天这样严肃认真的重视过雾霾吗?从来没有。”

▲美国之音(VOA)3月1日报道:柴静拍雾霾纪录片点击上亿

一部反映中国雾霾的纪录片在互联网上发布后引起前所未有的关注。
虽然没有在官方的电视台播出,但前中国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柴静自费拍摄的纪录片《穹顶之下》在网上推出后不到24小时点击量就已经上亿。
该纪录片探讨了雾霾的起因和如何治理等问题。
中国官方的数据显示,中国有多达6亿人常年生活在雾霾之中。中国新任环保部部长星期天表示感谢柴静唤起公众对环境问题的重视。

▲自由亚洲电台(RFA)3月1日报道:柴静拍片揭露中国雾霾真相 引发海量点评 中国环保部长:鼓励柴静式关注环境

原中国央视主持人柴静自费拍摄纪录片《穹顶之下》,揭露中国雾霾污染真相及成因,矛头直指能源行业和相关政府部门。该片星期六在网上一经发布,立即引发海量点评。
《穹顶之下》没有在中国官方电视台播出,而是先在微信朋友圈中传播。该视频星期六首发后不到24小时,点击量就已经上亿。多数网民肯定柴静的纪录片,但也有评论认为,她把造成雾霾归咎于企业和个人,而没有指出政府和制度的责任。有网民称,一年一度的”两会”即将召开,当局”要给雾霾一个实实在在的说法”。中国新任环保部长陈吉宁表示,他认真地看了这部纪录片,并给柴静发了短信,感谢她唤起公众对环境问题的重视。
柴静日前透露她产生自费拍摄《穹顶之下》的念头是因为她的女儿没出世就患有肿瘤,从一出生就接受手术。照顾女儿的过程,使柴静对雾霾的感受越来越强烈。

▲美国之音(VOA)3月2日报道:柴静电视片火爆中国互联网

北京-在中国人大政协年会即将召开之际,中国央视前调查记者柴静制作的一部谈雾霾对健康危害的电视片在中国互联网上火了。
柴静引人注目的电视片长达将近两个小时,一开头是她穿着牛仔裤和白衬衣站在那里,灯光幽暗。她讲述在2013年冬天北京的一次特别严重的雾霾。那时她刚刚知道自己怀孕了。
她说,”这是2013年1月北京PM 2.5数值图表。一个月里有25天的雾霾。”
在她的背后是一个巨大的屏幕,显示那个月PM 2.5数值图表。PM 2.5指的是微小污染物颗粒,可以被吸进肺,导致心肺病。
柴静说,她女儿的出生,以及女儿出生便有一个必须立即拿掉的良性肿瘤促使她进行了更多的调查,要弄清到底什么是雾霾?雾霾是哪里来的,我们能如何应对雾霾?
柴静不是一个人对这个问题感到担忧。中国有一亿人通过互联网看了她的电视纪录片”穹顶之下”。
令人惊异的是,在新闻审查严格的中国,这部视频记录片在继续散播。中国新上任的环保部长陈吉宁甚至赞扬了这部电视片。
环保组织绿色和平能源和气候变化项目住北京代表李雁说,这部电视片已经传播太广,没法封杀了。
“柴静的纪录片在社交媒体上引发的讨论非常热烈,非常活跃,已经形成了一股力量。”
但是,中国几家主要新闻网站和官方媒体都没有提及此事。
一些网上辩论集中在柴静的个人财富以及她的女儿在美国出生,还有人质疑她对中国的忠诚。另一些人感到不快的是,有人暗示柴静制作这部影片是因为中国的雾霾造成了她女儿的肿瘤。
柴静的女儿只是有关辩论的一个起始点,这场辩论涉及中国对煤炭高度依赖,环保部门执法不力,以及包括国企在内的能源利益集团在阻碍变革方面扮演角色等问题。
这部影片在中国每年一度的人大和政协”两会”前夕公开。
绿色和平的李雁说,中国新的环保法上个月付诸实施。中国领导层解决环境问题的意愿日益强烈:”中国领导人越来越决心追求增长质量,而不是数量。他们越来越多地强调高质量的清洁增长。2014年是中国煤炭使用首次下降的一年。”
去年亚太经合组织首脑峰会在北京召开后,北京设定目标,誓言将在2030年达到温室气体排放峰值。但是对于很多人来说,这已经是太漫长的等待。

▲英国广播公司(BBC)3月2日发表英国华人新闻工作者何越特稿:中国,小柴静,大政府

风云突变。两天前,柴静这位前中国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还是个把中国上下搅得人声鼎沸的重量级新闻人物,从周日(1日)晚上起,此前为该纪录片保驾护航的党媒们态度集体360度急转,有关方面还要求各级媒体集体噤声。
从冲上云宵,到走下神坛,总共就两天时间。
直至周日下午为止,柴静还属于社会正能量人物明星代表,受到由中共党媒至各方媒体的一致夸耀及赞赏。甚至一度成为中国以个体行为涉入公共事务的成功案例代表。
此前她一度政治上安全,起码至周日(3月1日)止,仍然受到中国高层领导的首肯。理由有三:
1,没有记者证的记者,在中国几乎不可能被受访。不过柴静做到了,她几乎采访到了所有她想接触到的受访人,官员们还出现在镜头中。
2,中国新任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周日(3月1日)表示,他认真地看了柴静的纪录片,并已经给她发短信感谢她唤起了公众对环境问题的重视。不是环保部长本性谦虚,就是获得了上层的绿灯信号。
3,人民网是首发支持媒体之一,新华网也态度积极。有党媒保架护航,舆论及政治安全,起不了大风浪。受其影响,其他媒体自由度及尖锐度有限,主体都是赞叹之声。与其相比,社交媒体上的负面及反对声音式微。
雾霾问题困扰中国大城市数年,有网友质问:”我们有像今天这样严肃认真的重视过雾霾吗?从来没有。”
如果不是最上层领导来了紧急命令,口风突变,柴静本有可能成为中国公民以私人行为涉入公共事务的首个成功案例。 在中国,有事找政府。这是共识。只有政府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机构与实体。
不过在英国,人民事务与政府之间,还有千千万万的赢利机构或者非赢利的慈善组织,它们将公民事务与政府紧紧联接,形成一张巨大的公共事务网络。
这些机构经过几百年积累,遍布英国大街小巷,每一个细微的社会问题,都会被第一时间由这些机构发布出来,并以其渠道及方式处理,如果不能妥善解决问题,这些问题会传达至当地甚至是国会议员或者是相关委员会,这时才会进入政府工作范围。
《穹顶之下》揭示的巨大民生问题,若在英国,早就会有无数民间机构投入时间与精力,不可能孤独地成为一个人行为。虽然现在柴静新闻已被列入要低调处理的报道名单,但其在两天时间内创造的社会效应在中国的确是个奇迹,也可能为日后中国公民涉入公共事务起到了示范作用。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是中国官方的认可与推动,让柴静与其作品冲上云端,网上甚至对此有多种猜测,包括有阴谋论的说法。
同样,还是官方,一改初衷,将柴静拉下英雄神坛。因此时《穹顶之下》的政治效应业已达到,或者是社会负效应开始超出预期,所以要临时紧急刹车。
其信号很明显:以私人名义涉入公共事务,无论是谁,都需要在政府的操纵与控制之下。

▲美国之音(VOA)3月2日发表作家何清涟文章:社会共识完全破裂:从柴静纪录片的遭遇说起

编者按:这是何清涟为美国之音撰写的评论文章。这篇特约评论不代表美国之音的观点。转载者请注明来自美国之音或者VOA.
柴静关于雾霾的专题纪录片《穹顶之下》,是一部不错的雾霾科普片,如果说数据之类让观众不能产生直观印象,那么当她谈到自己找北大实验室主动要求当实验者时,研究员告诉她这个实验没法做,因为实验时要设一个伦理安全值,结果是实验室的空气比外面要好。这个细节,足以让中国人清晰地认识到自身生存环境的危险性。
国人共享一国空气,无人能够逃避。在社会共识严重破裂的今日中国,这一问题本应最容易达成社会共识,但对柴静纪录片的相关讨论,表明中国社会已完全无法取得任何社会共识。

阴谋论与变相维稳论

各种指责很多,一条被做成图片广泛转发短文是阴谋论的代表:”柴静的纪录片表明官方已经可以熟练利用互联网舆论进行官民互动,是好事。片子传递出的价值观,也是好的。片子也是好片子。 有人为柴静的未来担心,那真是没看懂整个故事的情节: 1、新环保部长刚刚上任。 2、视频一出,人民日报等官媒力推。3、多位现任官员在片中接受采访。4、反腐矛头已经对准两桶油。5、之前网传两桶油要合并。6马上要开两会了。”
阴谋论盛行,最强烈的意见是:柴静背后有支持力量,她是当局要利用她来打击周永康的一颗棋子。中石油、中石化的产品造成污染,其实是个老问题。多年来各地民众反抗的PX项目,基本都是中石化、中石油参建的。潘岳当年批评大型国企石化所建项目不少高污染项目,且建在江河旁边,是造成水污染的元凶之一。但雾霾的出现,据说有汽车尾气、工业污染排放、冬天取暖用煤、农村燃料种类等多种原因。因此,说《穹顶之下》是对准两桶油而来,实在算是超级发挥之论。
有人进一步发挥说,从不报道污染事件的官媒这次大规模介入,足证这部片子是阴谋。这更是误会。近30年以来,中国官媒及各种市场化媒体,因身份与受限制级别不同,在政治与社会问题上取舍偏好有差别,但在环保问题上因为拥有一定程度的报道空间,几乎都比较努力。中央级媒体因为不受地方政府管辖,相对更有优势,因此在揭露地方环保缺失上能够做得更多。当年”太湖卫士”吴立红在一段时期内能够坚持下来,就是因为得到全国众多媒体的支持。还有人指责说为什么柴不报道土地污染及水污染,偏偏挑空气污染?我告诉她,土地与水污染报道很多,仅举一例,2006年中国官方投入十数亿,做了个土地调查,一直以事涉国家机密为由未公布,最后在媒体压力下,于2014年4月公布了数据,即1/5的耕地受到严重污染。财新网做了个系列报道,《大国土伤》 ;《上篇:一份迟来的报告》;《下篇:镉祸沉重》。

柴静的遭遇说明再无任何社会共识

知情权其实是民众的基本权利之一。几年前,当潘石屹将美国驻北京大使馆的空气数据在微博上公布之时,人们发现自己被骗时很愤怒,纷纷要求环保局公布空气数据真相,为此还引发了中国外交部指责美国干预中国内政,不应该公布空气数据。当时人们认为,土地污染、水污染有地域性,导致民众的关心程度不同,只有空气是人人必须呼吸之物,因而也最容易达成集体行动。几年过去,摄制雾霾纪录片的柴静遭遇”变相维稳”的评价,从社会学角度解读,只能说中国社会利益分化极端严重,已经不可能再形成任何全社会共识。尤其是被严重边缘化的社会群体,目前已经有了”张献忠意识”,即不属于我的国家,早烂早好。在统治集团与这个群体之间,已经形成”你之机会,即我之不幸;我之灾难,即你之狂欢”的极端对立局面。
至此,柴静纪录片涉及的雾霾已经退居次要地位,因为治理污染是个需要长期投入的巨大工程,被中国现代化列车甩落的群体已经不相信政府,也没耐心再等待下去。夏朝末期,君主夏桀残暴不仁,并将自己自比太阳,生存艰难的老百姓指着太阳骂:”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但这只是泄愤时的语言,因为事实是,王朝必将灭亡,人民还得继续生活。本朝的特殊问题是:新旧鼎革后,中国已经没有社会重建的资本,生存基座即生态环境已经遭受巨大破坏。
为了阐述以下的观点,我先声明,对于中国污染的政治责任问题,几乎是我每篇涉及国土生态的文章都会谈到。最近一篇是《中国污染的共犯结构 –中国2013″经济改革”的焦点(2)》

民主化并不能让环境问题自动解决

柴静纪录片引发的维稳论,背后涉及的是一个问题:现在促使中国政府治理环境,只会延长中共统治寿命。环境继续被糟蹋,会加速中共灭亡,等民主化了再治理。
毫无疑问,中共总有一天会退出历史舞台(这一天也许在10年、20年或若干年之后来到),后中共时期的政府(假定是民主政府)如何面对这笔由中共遗留下来的巨大遗产,才是真正的问题。与权力对应的是责任,这份遗产除了统治这块土地的权力之外,还有水陆空立体污染的生态系统,污染引发的人体健康问题(每天正以8550人的速度产生癌症病人,以及各种因污染而造成的疾病),数量庞大的失业人口。这些问题并不因民主化就自动解决,能否解决好直接关系到人们对民主政治的信心。
中国的污染有制度成因,这我在《公地的悲剧(一)中国人饮水早已不再安全》里已经谈过:一项资源或财产如果有许多拥有者,他们中的每一个都有使用权,但没有权利阻止其他人使用,从而造成资源被过度使用,逐渐枯竭。过度砍伐的森林、过度捕捞的渔业资源及污染严重的河流和空气,都是”公地悲剧”的典型例子。之所以叫做”悲剧”,是因为每个当事人都知道资源将由于过度使用而枯竭,但每个人对阻止事态的继续恶化都感到无能为力,而且都抱着”及时捞一把”的心态加剧事态的恶化。
假定将来中国民主化(包括土地私有化)了,污染并不会自动消失,一是要解决污染增量,这可以通过社区自治、公众参与、法治、自由媒体及政府监管等来解决;二是清理污染存量。即使控制住污染增量与人口规模,政治稳定,经济正常发展,这也将是一个长达百年的持续投入过程。
以中国的现状而言,空气可能是最好治理的部分,APEC蓝与奥运蓝的出现,证明只要控制与改变中国人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如工厂停产、机动车限制进城等,是可以做到的。往好里说,将来中国可能会改变,往坏里想,中国在经历一次大的经济萧条之后,中国人的生产模式与生活方式将被迫改变。
难办的是土地污染与水污染,二者密切相关,因为水的来源一是地下水,二是地面水会通过雨水冲刷流到水里去。所以治水得先治土地。这方面的投入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介绍日本经验。之所以没介绍美国经验,是因为美国是通过化学作用加上自然净化,历时长达30-50年,中国没那么多土地可以闲置这么多年,也不可能投入那么多钱,所以只能学习日本的换土法。即便如此,中国学习起来也非常困难,因为污染土地的数量是日本的很多倍。这我在《土地治污:中国学日本经验之难》一文里已经说过。
民主制只保证民众享有选举权与人权,但人权之一的环境权在中国的生态环境下不可能自动实现。所谓”公地的悲剧”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消费公地的人对污染环境都有责任,区别只是主从及责任大小问题。在此我借用刘业进【水知道我们的罪孽】做为本文结尾:”多年前汪丁丁写过一篇文章《水知道你的罪孽》,与柴静的观察如出一辙。我建议柴静下一个片子可以拍《水知道你的罪孽》。一切制度扭曲,一切价值观误导,一切信仰误导,最终可以通过我们每天呼吸的空气,每天饮用的水,我脚下的泥土,每天必需的食物,测量群体的罪孽。”

▲纽约时报3月2日报道:《穹顶之下》的舆论大爆炸

上周末,数千万中国民众观看了一则104分钟长的视频。他们被其中的内容深深吸引,同时也充满了愤怒。在视频一开始,一名身穿白衫仔裤的瘦弱女子走上了笼罩着微弱蓝光的舞台,这个名叫柴静的女士向表情严肃的观众展示了一张棕红色的曲线图,上面几乎都是波峰,偶尔出现波谷。
“这是2013年1月份北京的PM2.5曲线,”曾在中国的电视台担任记者的柴静说。PM2.5是一个被广泛用来衡量空气污染程度的指标。
她接着说,当时,对于这场覆盖了中国很多地区并影响到6亿人的雾霾,自己浑然不觉。与此同时,她在多座城市出差,而这些地方的空气中都弥漫着呛人的烟尘。
柴静停顿了一下说,”回到北京之后,我知道我怀孕了。”
自从周六在网上发布之后,柴静制作的纪录片《穹顶之下》引爆了公众和大众传媒格外热烈的讨论。在视频中,她回忆了自己的发现之旅,包括寻找中国糟糕空气的来源,探究政府的反复承诺为何对净化大气没起到什么作用,同时照顾着一出生就长了肿瘤的女儿。许多评论来自中国的家长,他们颇为认同柴静对于污染正在危害孩子健康的担忧。
“听到她的心跳的那一瞬间,我觉得对她没有任何别的期望了,健康就好,”柴静在片中提到尚未出世的女儿时说。
“但是,她被诊断为良性肿瘤,在出生之后就要接受手术,”她接着说。”以前我从没对污染感到过害怕,去哪儿我都没戴过口罩。现在有个生命抱在你怀里,她呼吸她吃她喝都要由你来负责,你才会感到害怕。”
在中国的知名视频分享网站优酷上,截至周日下午,《穹顶之下》已经播放了逾1400万次。新闻网站澎湃估计,截至周六晚上,这部纪录片在各个网站被观看了超过3500万次。
许多中国观众称赞柴静直言不讳地谴责了行业利益、大型能源企业和官僚机构设置的重重阻碍。柴静称,这些因素妨碍了对污染采取更有力的行动。尽管存在对网上言论的审查,还是有一些人批评了中国的官方媒体,哀叹柴静是在从中央电视台辞职之后才能够对污染发出自己的大声疾呼。
“支持柴静,或像柴静这样站出来说事实的人,”优酷上的一条评论写道。”在这个毫无章法乱七八糟冷漠麻木怠慢的国家,他们像一个醒目的大标语震撼心灵。”截至周日下午,优酷上的评论已经超过2.5万条。
该纪录片同时带有科学讲座、调查曝光和回忆录的性质。柴静自身的故事成为了赞扬和批评的焦点。去年有大量新闻报道披露,柴静和丈夫是富人,能够享有在美国产子的特权,于是一些评论指责她虚伪。柴静暗示女儿的肿瘤是由雾霾造成的,而一些报刊称有科学家对此提出了质疑。
不过,在网络空间里,大多数的回应对她主动出资拍摄纪录片并在网上发布的举动表示欢迎。实际上,还有一些人好奇的是,柴静如何能够完成这部纪录片而没有承担不良后果。《穹顶之下》批评政府无力在减少污染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在习近平的领导下,政府对新闻媒体及网络的限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严格。而柴静指出,在过去几年里,政府曾公开强调,这种污染只是一种自然形成的雾。
至少到目前为止,政府还没有封禁这部纪录片,一些官员也可能愿意看到这样一个可以为削减污染争取更多支持的机会。执政党共产党的主要报纸《人民日报》的网站是首批发布《穹顶之下》的媒体之一。刚被任命为环保部长的陈吉宁对这部纪录片表示称赞。他告诉新浪网,自己看了片子,并给柴静发了短信。
“柴静的纪录片从公众健康的角度唤醒公众的环保意识,”陈吉宁说。”值得敬佩。”
39岁的柴静出生于山西省,那里是产煤大省之一,受到有毒污染的严重困扰。她告诉人民网,曾对把女儿作为纪录片的基本动机感到担心,但她决定放下顾虑。
“如果没有这样的一个情感的驱动,”她告诉该网站。”我确实很难去用这么长时间做完这件事。”

▲自由亚洲电台(RFA)3月3日报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柴静雾霾纪录片当局从推动转向降温

柴静拍摄的有关雾霾的纪录片在短短48小时内被观看的次数突破2亿,也经历了从官方推动到官方降温的转折性变化。有评论认为,此举或许是中共有意为”两会”让道,也可能是民众的讨论触及到了体制根本的问题,令当局感到害怕。
中国央视前主播柴静一套有关雾霾的纪录片《穹顶之下》自上周六(2月28日)上午发布在网上以来引发社会极为广泛的讨论与争议。多家视频网站将该纪录片放置在了首页位置,人民网还刊出柴静专访,讲述有关纪录片的摄制心路等。
不过,这一热度只持续了不到48小时。3月1日晚,视频网站纷纷将纪录片从首页下架;人民网的专访,包括相关视频均无法打开;许多评论也遭到禁止。
对于官方前后截然相反的态度,时政漫画家变态辣椒在推特上发布了一张嘲讽漫画,并写道:老大,不好了,猪圈大乱,都不好好埋头吃食了。
变态辣椒周二接受本台采访时表示,柴静这套纪录片的摄制,背后有官方的默许是显而易见的,而在该纪录片受到舆论关注的时候却下令禁止传播,或许出于两个原因。
“我猜测柴静这个片子在初期就得到了官方的配合。很多朋友会批评柴静是(政府)帮凶什么的,我不想这么说,因为这个太阴谋论,但是中共可能是利用了她。正好环保部有高官在换位,正好在这个时机,另外习近平的弟弟习远平也是做环保相关什么协会的会长,会让人怀疑有没有什么利益牵扯的东西。另外就是环保这个主题,本来在中国是非常敏感的东西,我看到一些资料,过去有一些NGO组织或者个人因为关心中国的环保问题,被喝茶,甚至被判刑的有很多。相反,柴静在这个采访过程中非常顺利,官方非常支持。政府从一开始大力推,说明他愿意去支持这个事情,但后来为什么会紧急下架什么的,我猜想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因为很多人的讨论就开始注意到这个片子里提到的一些现象,是直指体制本身的问题,是致命的一些问题,可能政府会有点害怕,因为本来他还想把这个(片子)扭转到他能够利用的地方。另一方面我觉得有些网友分析得也有道理,两会要开始了,不希望这个事情占用太多头条,大家的注意力,让大家把注意力转移到两会上去,这个也有可能。”
民间环保人士,河南自然之友成员崔晟周二接受本台采访时也表示,他目前正在尝试下载这套纪录片,但很困难,不少下载链接都被移除了。
崔晟认为,无论收紧宣传的这道指令出于什么原因,都是在给社会添乱。
“我个人认为这是有关的宣传部门、新闻部门,他们惟恐天下因为人们的讨论而大乱。他们这样来收压反而是给社会添乱,应该让人们去讨论,人们的讨论的力量是一种正义的力量,是一种正能量,让大家集思广益,让大家把这些思考汇聚出来。有关部门可能是为了自己的乌纱帽,可能是为了取悦某些利益集团,他们收紧了宣传的口径,舆论空间的收紧。他们自己害怕,他们害怕人民对他们不满,实际上他们没有看到,人们把这种需求、把这种不满表达出来的时候正是一种建设,他们应该面对这种建设。”
虽然相关的讨论被官方强行”降温”,不过,对雾霾议题的关注仍然在社会中不断扩散。被戏称为”柴静概念股”的环保、清洁能源等相关股份连日上涨。
变态辣椒认为,柴静的纪录片将本已对雾霾麻木的人群重新惊醒,这无疑是一个好现象。
“这个讨论的意义非常重要,因为雾霾在中国已经有好几年了,一开始大家还有抗争,还有反感,后来就慢慢麻木了。麻木的一个很明显的迹象就是我在北京生活的时候我就看到有人在很大的雾霾的时候居然还在那里跑步,或者说那个学校也没有停课,还在那里打球什么的。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柴静不管里面的观点怎么样,她是把这潭死水又激活了。”
原华东政法大学教师,律师张雪忠周一在网上发表文章,指雾霾危机,就像别的公共危机一样,是专属于政府的责任,只能由公众”通过”政府来解决。这意味着人们必须控制政府,先通过民选的立法机构制定合理的法规,使每个人对舒适生活的追求与雾霾防治达成适度的均衡和契合;再通过可问责的行政机构进行公正和高效的执法,使大家逐渐形成对环境友好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并通过独立的司法机构保护每一个人与环境有关的个人权利。但在中国,由于不存在有竞争的民选政治和独立的司法机构,人们的环境权利毫无保障。可以说,中国出现如此罕见的雾霾危机,完全是政权专横腐化、治理溃败失灵的恶果。这一致命危机的产生,不是因为中国人缺乏公德,而是因为中国人缺乏权利;是因为政府不但放弃了自身保护环境的责任,而且还剥夺了人民参与环保的资格。如果政府不愿或无力回应公众的诉求,而相关的危机又非解决不可,那么人们就只能考虑如何改造或更迭政府了。

▲英国广播公司(BBC)3月3日报道:中国环保:”柴静式关注”捅破皇帝新装

一位母亲,以独立媒体人的身份,在社交媒体平台上播出的一个关于雾霾的视频,引发了中国各类人群的表达欲。
有人”震撼”、有人”恶心”、有人”阴谋论”。
“柴静式关注”
“震撼”者,看到了一位与雾霾抗争的母亲的大爱无疆。
“恶心”者,看到了一个拿自己孩子的”良性瘤”哗众取宠的无耻。
“阴谋论”者,看到了一个没有记者证的人可以采访、可以发表、可以得到官媒、官员支持赞赏的蹊跷。
上任刚48小时的中国新任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周日(3月1日)表示,他认真地看了前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柴静探讨雾霾问题自费拍摄的纪录片《穹顶之下》,并已经给她发短信感谢她唤起了公众对环境问题的重视。
《中新网》说:”柴静以她独特的方式向中国舆论场投下了一枚”震撼弹”,成功地在两会前夕引爆并且引领了治霾这一热点话题。”

“皇帝新装”

但是,官媒、官员的赞赏热度只保持了大约72小时。
对”柴静式关注”,中国官媒已经得到了”不要进一步报道有关纪录片的新闻”的招呼。
每一个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人,只要有正常的感知功能,都能感觉到污染的无处不在。呼吸进肺里的、吃喝进肚里的,无论是繁华都市还是偏僻乡村,污染以不同的形式、不同的程度影响着每一个人。
为什么一个在微信朋友圈中传播的自媒体视频、一个说的是人人都熟视的雾霾问题,会”一石激起千层浪”?
中国官员官媒从”热捧”到”噤声”的急转弯,或许是最好的揭示。

环保结症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联合国城市空气污染控制顾问庄亚辉教授在接受BBC中文网采访时说,环境保护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而在中国这个复杂的问题变得更复杂,环保问题往往最终成了一个非环保问题。
首先,庄亚辉教授说,环保问题在中国是一个资源问题。天然气相对于燃煤,更清洁环保。但是,中国天然气资源缺乏,煤炭资源丰富。中国政府不舍得像日本等国那样花大钱进口天然气替代燃煤以减轻环保压力。
其次,环保问题在中国是一个体制问题。在其它国家,环保是一个独立的系统,在中国,一切都由党委说了算,党领导一切。
庄亚辉教授认为,中国的环境污染到了今天这个程度,根本原因之一,是牺牲环境换取经济高速增长的政治决定。
其三,庄亚辉教授说,治理环境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如何治理腐败的问题。
他说,中国的许多环保局靠罚款发奖金,企业花钱消灾。他举例说,一项可以降低汽车柴油发动机氮化物排放的技术已经通过了国家级鉴定,被环保部门确认可以降低柴油车对空气的污染。但是,这一技术是否能有效地投入使用,庄亚辉教授并不看好。他说,排放不达标的车主花一笔钱就可以把不合格变成合格。
3月2日,中国环保部就《环保法》生效以来的进展情况举行新闻通报会。会上,环保部副部长潘岳表示,新法生效2个月时间里,实施按日计罚案共15件。
潘岳透露,《环保法》出台至今,”仍有八九个省没有查处一起环境犯罪案件”。潘岳承认”现在的突出问题是执法弱,大量环保法律得不到遵循”。
以个人身份介入公共事务的”柴静式关注”能否给中国的环保带来新的契机?中国官媒的从”热”到”冷”或许不是一个令人鼓舞的信号。

▲自由亚洲电台(RFA)3月4日报道:一周网事:柴静雾霾调查《穹顶之下》

听众朋友,每个星期,自由亚洲电台都会集中总结中国民众通过网络突破官方言论封锁的最新情况。原中国央视记者柴静主持拍摄的雾霾调查纪录片《穹顶之下》在人民网和优酷网联合首发之后引起轰动。
2月28号原央视记者柴静拍摄的雾霾调查纪录片《穹顶之下》发布第一天,不仅中国大陆、海外许多地方的华人也都在手机微信上看这个片子。这个片子发布之后不到24小时,总播放量就已超过1亿,创下记录。柴静通过走访多个雾霾城市、探访中石油等企业、咨询专家学者官员,试图回答雾霾是什么、从哪里来、怎么办等问题。这个片子不仅系统分析了造成中国多个大城市雾霾严重的多种因素,而且披露了以前官方媒体从未披露的一些环境污染信息。相当多的网友普遍感觉十分震撼,有的还表示”看哭了”。
新浪微博”静妈陶宝” :看了《穹顶之下》,我感到窒息。今天早上我和陶宝下楼时看到了金安热电的大烟囱呼呼冒着白烟,污染、腐败、关系、潜规则等等我都无能为力,甚至连抱怨的力气都不想去浪费,我卑微到了尘埃,可是孩子是我们的珍宝,我不想他们像毒气室里面的老鼠苟延残喘,能做到的就是少开一天车。
百度贴吧”十米视野”:我也看了。看的人心惊肉跳,中国人是要灭族啊,罪魁祸首中石油中石化、炼钢企业、煤炭企业!
新浪微博”淡月YM” :看完柴静《穹顶之下》后下载了污染地图,图标是排放源,看了看咱河北,触目惊心。我们绝不走西方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却走上了中国特色只污染不治理新路。但愿新环保法得到落实,还老百姓一个蓝天。
《穹顶之下》引起各界对中国雾霾问题的深度思考。有些网友认为,中国雾霾和环境污染问题归根到底都是政治问题。
天涯社区作者”光撸不射”:中国现在的一切几乎都可以归结到政治问题,政治体制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
新浪微博”喜欢777的777″:跟风看完《穹顶之下》后第一个念头是不要学开车了。如果这个国家管理环保像治理酒驾、闯红灯、停车罚单一样勤勤恳恳应该能改善很多。利益链决定一党制把管理中心放在哪里。一党制也注定了没有竞争者而鼠目寸光。
柴静的《穹顶之下》刚播出时,人民网等官方媒体还曾发文采访柴静,请她谈拍片经过。但是好景不长,3月2号,网络上传出中国宣传部门冷冻这个片子的机密通知。据海外的明镜新闻网报道,上海市委宣传部根据中宣部的要求做出指示说,在全国”两会”之际,各媒体网站都不得炒作敏感话题,对《穹頂之下》和作者、以及相关评论访谈都不再报道。
美国推特网”忧忧芳草心”:(转发)央视前记者柴静自费拍摄的纪录片《穹顶之下》引起轰动后不几天,就被变相封杀。对此消息人士表示,这是因为主管宣传的刘云山、刘奇葆对柴静的这部纪录片引起如此巨大的震动,感到极其不安,于是连夜下令冷冻柴静的这部纪录片。
美国推特网”Jian Alan Huang” ?:你党每次搞出个大灾难,第一反应是捂;第二反应是辟谣;第三反应是恐吓;篓子实在捅太大捂不住的时候,你党就会拿出撒手锏,即在把自己干系撇干净的同时,把自己塑造成救民于水火、解民于倒悬的形象。这样解释一下,是希望可以帮助更多人看懂柴静这部片子。
不仅雾霾和环保问题在中国是敏感问题,柴静采访的许多部门也是被认为是垄断腐败、利益盘结的部门。有人看了这个片子之后,把柴静视为”英雄”。也有人注意到,其实中国长期压制那些敢于触及敏感话题、为百姓维权的人士。
美国推特网”Yaxue Cao” : 如公民可以像柴静那样去调查并传播他们的发现,那中国就不是中国了。我不知柴静如何能有这样的自由,人们生出种种质疑是正常的,因为他们深知这是一个不正常的国家。但我很高兴两个事实:一亿人看了这部片子;中宣部无法一键删除中国人呼吸的雾霾。
美国推特网”Qingfeng”: 因擅自关注奶粉问题,结石宝宝父亲赵连海什么下场大家还记得吗?因此柴静以自己有宝宝来关注雾霾这一切点其实并不新鲜,但跟赵连海境遇相比,就能得出一个明确的结论:在中国显然只能”奉旨关注”,否则大刑伺候。

▲美国之音(VOA)3月5日报道:雾霾的失控和舆论的掌控

柴静制作的纪录片《穹顶之下》截频

华盛顿-中国严重的空气污染,即官方媒体所说的雾霾处于失控状态,而且长期持续恶化。
与此同时,官方的中央电视台前记者柴静在2月的最后一天通过互联网推出的她自费制作的空气污染问题记录片《穹顶之下》在中国国内所引发的评论和争议一度也好象是进入失控状态。
然而,批评者指出,与空气污染不同的是,纪录片《穹顶之下》本身以及中国国内有关《穹顶之下》的报道和争议显示,中国的舆论一直牢牢掌控在中国执政党共产党的手中。

穹顶之下舆论鼎沸

2月28日,长达一百多分钟的纪录片《穹顶之下》在中国一些大互联网网站一推出,便立即受到中国网民的关注,点击很快上亿,评论成千上万上百万。
许多人高度赞扬柴静倾自己之力、自费一百万元人民币精心制作和播出这部涉及公众健康大事的公益片,显示了她和她的团队难能可贵的公益心。赞扬者指出,无论批评者提出什么批评,《穹顶之下》上线之后来引起的社会反应如此热烈,说明柴静捕捉到了公众特别关心的一个大问题。
与此同时,《穹顶之下》也受到许多众多的批评。批评者的意见多种多样,总起来说大致有以下四类:
1)从科学研究的角度提出质疑–《穹顶之下》所讲述的中国空气污染现象缺乏比较基准,因而难以说明问题,或曰难以帮助人们认清问题;
2)从基本事实上提出质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质量与标准管理部副总工程师万战翔发表文章说,”(柴静)说我国的油品标准不是政府制定的,是油企制定的。她说错了!其实北京的京五标准是北京环保局制定的,国五标准是国家标准委制定的”;
3)从《穹顶之下》的传播情况提出质疑–当下中国或联网信息管制空前严格,触犯管制的人动辄被抓捕投入监狱,这时怎么会有这样独立制作的纪录片得到这样的超级特殊待遇,可以自由传播,而且是得到人民网这样的官方大网站的传播,更有人民网进行广告宣传性专访与之配合?
4)从总体上提出质疑并予以否定–中国作家、评论家王五四认为,《穹顶之下》了无新意,展示的不过是官方推销多年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式滥情和忽悠,回避当局以权谋私的权谋交易,为当权者打掩护和开脱,将政府出于权谋而不作为或胡作非为的罪责摊到或扣到作为受害者的公众头上。
王五四质疑道:
“事实我们知道的不少了,关心的也不少了,可权谋交易却是一直在继续,权谋交易就是事实本身。我们不知道奶粉质量问题很严重?不知道地沟油很严重?不知道教育问题很严重?都知道,那又如何?别信誓旦旦地说你要为了爱的人,为了孩子向啥啥宣战,你特么连对手都没搞清楚是谁宣啥战?曾经向毒奶粉宣战的被抓了被关了,你知道不?你关心过没?”
(注:柴静在《穹顶之下》的开头说,她也是因为有了自己有了孩子,深感自己作为母亲对孩子健康的责任重大,才开始认真关心先前没有特别关心的中国空气污染严重问题。另,中国毒奶粉问题在2008年曝光,中国前总理温家宝承认有三千万儿童受害,一些受害儿童家长试图进行追究,受到当局的严厉惩罚;受害儿童家长代表赵连海后来被以”寻衅滋事”的罪名判处有期徒刑两年半;中国公众至今依然普遍认为中国国产奶粉有毒,想方设法到海外搜购外国奶粉。)
明显的幕后操纵
《穹顶之下》2月28日推出,赞扬、批评、质疑之声一时间甚嚣尘上,其中夹杂着众多的对中共当局的批评。
一天后,总部设在美国的新闻网站《中国数字时代》报告说,中共宣传部门发出秘密指令:”各媒体不得对《穹顶之下》 进行炒作,要做好网上舆论调控。”
同以往一样,中共宣传部门对透露到外界的这种秘密指令不承认也不否认。
但对观察中共舆论管控的观察研究者来说,《穹顶之下》记录片本身和中国互联网上一度看似热闹非凡的评论和争议已经清晰地显示出中共当局一直在牢牢掌控着舆论,因此一系列关键性相关话题一直是言论禁区,这些话题包括:
–中国空气污染早就严重起来,但官方的新闻宣传却长期坚持把空气污染说成是雾,以至于柴静说连她自己也给弄得糊里糊涂,以为空气污染的烟就是大自然的雾,这种误导性宣传决策是谁制定的?或者,中国的气象预报部门是否长期缺乏足够的能力可以分清烟与雾?
–在北京的空气污染日益严重之际,究竟是谁下令宣传北京蓝天日逐年增加,空气质量一年好似一年?在美国大使馆开始发布北京真实空气污染指数之后,究竟是谁下令对美国使馆提出强烈抗议?去年11月,又是谁下令禁止中国智能手机空气污染监测引用美驻华使馆数据? 换句话说,究竟是谁在坚持用给中国公众闭目塞聪的方式来治理空气污染?
–同是从事环保宣传活动,为什么有柴静可以获得官方的赞扬,有人如太湖卫士吴立红就要被官方投入进监狱?
中国作家赵达功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的时候表示,柴静推出《穹顶之下》,在中国引起有关空气污染大讨论,这无论如何也是好事,但柴静纪录片引起的轰动也让任何一个对中国严酷的舆论管控状况有起码了解的人不禁要问: “为什么一个不是记者的记者、一个没有记者证的柴静能够到处采访呢?而且,还采访了(官方)很多重要的名人,关键人物。”
赵达功说,在当今中国,没有官方记者证就进行新闻采访,这样的人要么是采访结果根本就不能发表,要么是被抓起来,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但为了讨论方便,人们可以姑且不管不顾这样的基本事实,继续问几个相关的问题:
“既然柴静可以做这种事,那么,能不能让李静,王静,赵静她们做一个有关中国土壤污染的调查?做一个水污染的调查?做一个关于是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破坏的调查?让不让做呢?如果不让做,为什么让柴静做这样的调查呢?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我也不清楚。”
中国特色的舆论场
鉴于当今中国的政治不透明和严格的舆论管控,尤其是中共新领导人习近平上台两年来大力加强互联网信息管控,柴静的纪录片《穹顶之下》在中国的互联网推出并引起各方的强烈反应之后,形形色色的阴谋论不胫而走。
其中一个广为流行的阴谋论认为,就像官方媒体原先力推被中国公众称为网络小混混周小平是出自习近平的指令一样,官方媒体现在力推柴静也大有可能是出自习的指令。
也有阴谋论者从习近平上台以来以反腐败名义清理政敌的大格局着眼,指出《穹顶之下》将批评矛头指向中国国营的石油天然气垄断企业,显示了这是习近平当局的权力斗争和利益斗争的一部分,是习向敌手和公众释放信号,准备对控制垄断行业的权贵阶层动手,拿下他们,换上自己人。
与此同时,对《穹顶之下》的主题即空气污染问题,习近平的态度也让观察家们分成截然的两派。一派认为,习近平在这个问题上深不可测;另一派人认为,习近平在这个问题上糊里糊涂。
两派意见都可以从中国官方正式报道中为自己找到论据。而官方的正式报道显示,习一方面认为这个问题很要紧,必须赶紧解决(习甚至用解决不好”提头来见”[即杀头]的说法予以强调);习另一方面又认为这个问题不那么要紧,公众大可不必大惊小怪。
两派都可以拿来支持自己论点的官方报道包括:
“习近平总书记昨天在参加上海代表团讨论时,在谈及到关于雾霾天气的时候,习近平说,在问题面前也急不得,用生活的淡定去面对这些问题。他回忆到说,小时候在北京,那个时候其实沙尘也很大,戴着口罩骑车去上学。到学校之后,口罩上都是厚厚的黄沙子。到了冬天,加上煤烟气,情况就更糟了,那个时候没有PM2.5,但是有PM250.习近平风趣的一番话使得全场都大笑起来。他接着讲到说,老的问题解决了,我们还在面对新的问题,其实老的问题和新的问题,在中国社会里面同时存在的。”(2013年3月)
(习近平总书记说:)”这几天,我每天早晨起来第一件事就是看看北京的空气质量如何,希望雾霾小一些,以便让各位远方的客人到北京时感到舒适一点。”(2014年11月)
现在外界还不清楚习近平与《穹顶之下》的高调亮相是否有关联或有多少关联,也不清楚对空气污染问题习近平现在到底是更倾向于解决不好”提头来见”的紧迫认识,还是更倾向于不要着急的淡定。
在另一方面,经过几天的热闹之后,中国互联网上的《穹顶之下》的宣传和讨论明显冷却下来。有论者认为,这明显是官方的强制冷却,显示《穹顶之下》的非官方背景和它的真正公益性质。
但也有论者认为,周小平几个月前也被官方热推,又被官方冷却和冷藏,然后再有控制地亮相;同理,柴静过去和今后的亮相都必定是在官方的掌控之中。

来源:民主中国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