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美联社/达志影像

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遭枪击死亡,举世震惊,美国总统拜登在第一时间决定降半旗至10日以表达哀悼之意,接着印度、巴西与台湾等国也陆续降半旗致哀,许多主流媒体专文评论分析。紧接着10日投票的日本参议院选举结果,认同安倍生前积极推动“日本正常化主权国家”的支持修宪派大胜,取得修宪门票;11日赖清德以台湾现任副总统身分,突破37年以来“一个中国”的框限,获得日本签证前往东京弔唁,并停留1夜以参加隔天的告别式。

从以上国际间的反应、日本参议院议员选举支持修宪派的大胜,日本现任首相岸田文雄勇敢果断地发给台湾现任副总统签证,让中国措手不及等情况,可以看出安倍的前瞻眼光、领袖特质与不因去世而衰(甚至更盛)的影响力。

安倍晋三是日本平成时代唯一两度拜相的内阁总理大臣,分别在2006年9月到2007年9月与2012年9月到2020年9月,是迄今日本宪政史上任期最长的首相。他对台湾友善的可贵,在于不管是否具有官方身分(而且是政治领袖),他的行为完全一致,让人丝毫不觉得有个人利益的政治算计,也因此,他的不幸去世,才会有那么多的台湾民众与政治人物感念不已。

安倍无论在位或卸任,都力挺台湾

台湾民众感念安倍,出自他生前对台湾诸多具体的友善行为,包括2013年签署《台日渔业协议》;2018年花莲大地震后写下“台湾加油”鼓舞灾民;乃至卸任后,去年台湾凤梨遭中国禁运,他随即利用社群媒体分享台湾凤梨美味,帮助台湾凤梨行销日本;同样去年台湾大缺疫苗时,运用自己在日本内阁的影响力,赠送数百万剂AZ疫苗并在最短时间内运送到台湾;去年12月1日接受台湾国策研究院邀请,就“新时代台日关系”为题发表演说时,更提出“台湾有事等于日本有事,也等同日美同盟有事的主张,试图改变日本的台海战略;2022年4月在美国报纸上发表文章,将台湾与乌克兰相提并论,认为美国应明确承诺协防台湾。

安倍在国际间之所以获得讚誉,来自于他早早洞悉中国全球扩张野心的精准、深远的国际视野,是由美国、日本、印度和澳洲组成的“四方安全对话”(Quad)的发想者也是最重要推手,他主张藉由沿着印度洋—太平洋区域建立一个“自由与繁荣之弧”,来应对中国扩张野心对全球带来的威胁(此部分,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阅澳洲学者Rory Medcalf所著《印太竞逐》第151页、赖怡忠推荐序)。2019年于大阪举行G20高峰会时,还是首相的安倍,技巧性地将(Quad)的三个伙伴国家领袖座位安排在习近平的正对面(引自《印太竞逐》第219页),也可以看出他的睿智与谋略。

对此部分,就连美国前国家安全顾问波顿日前都特别投书《华盛顿邮报》指出,安倍晋三执政期间不仅重塑日本在世界的地位,多年来更呼吁世界各国留意中国及北韩构成的地缘政治威胁,对美国与盟邦贡献良多。

在他的日本国内,其经济政策由货币宽松政策、增加基础建设财政支出、结构性经济改革等三支利箭所组成,虽然这些该政策的功过目前尚难定论,但安倍也成功释出日本要全力恢复全球第三大经济体活力的讯息。

安倍至死都力求国家正常化

对日本而言,安倍最重要的政策应该是推动国家正常化,因为1946年颁布的日本宪法第9条规定,日本永远放弃以国权发动战争、武力威胁或武力行使,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而为达前项目的,日本不保持陆海空军及其他战争力量,不承认国家的交战权。

面对中国不断增强军备,想将南海视为内海、企图控制印度洋当作出入门户的野心日炽,北韩积极发展核子武器与弹道飞弹,安倍认为日本上述宪法限制早已不符国际现况与日本生存安全需求,应透过修宪工程建立国防力量,以建构日本成为国防自主的正常化主权国家。

2012年安倍带领的自民党再度执政后,随即倡议修宪将日本自卫队的目标设定为“本土防卫和国防保障”,并删除宪法中否定集体自卫权的限制规定,允许自卫队得以参与联合国的维和反恐任务。由于修宪工程需要较长时间与在野党、社会沟通对话,于是安倍先于2015年提出一项新制定的《国际和平支援法案》与10项修正其他相关国内法的《和平安全法制整备法》,来赋予集体自卫权的正当性。

修订宪法第九条成为关键

但如要彻底让日本成为正常化主权国家,可依自身与扮演国际间角色需求,名正言顺地增加国防军费支出、建构国防力量,仍须进行修宪工程,这正是安倍辞职后仍持续推动修宪的原因。

7月10日的日本参议院选举,在125席需改选的席次中,自民党和公明党共组的执政联盟拿下76席,日本维新会、国民民主党分别取得12席和5席,此外,另有2席无党籍但支持修宪。以上改选席次,加计这几个支持修宪政党的原有席次,支持修宪派共有179席,超过248席总席次修宪提案所需三分之二门槛,安倍透过修宪促使日本成为“正常化主权国家”的心愿,非常有机会在他不幸去世的不久的将来实现。

安倍和李登辉互相映照

日本《产经新闻》台北支局长矢板明夫,在其今年5月出版的《矢板明夫在台湾“说三道四”》一书曾写道:“对日本人来说,李登辉并不像一个外国人,反而像是日本的亲人,所以他去世时,日本人有种好像是留在台湾这个家乡的父亲去世的感觉。在东京的李登辉灵堂有上千人排队去悼念,已经超过了日本前首相过世时的情况。李登辉是台湾人的财产,也是日本人的财产。”从11日的新闻画面看,前往安倍灵堂献花致意的日本民众大排长龙、络绎不绝,足以看出安倍在日本民众的不凡地位;而在台湾,前往台北日本交流协会悼念的台湾民众、政治人物也一样非常踊跃。也许矢板明夫那段“李登辉是台湾人的财产,也是日本人的财产。”已经可以反过来套用在安倍身上,他不仅是日本人的资产,也是台湾人的资产。

从以上的事蹟,再看看他遇袭当天是在街头拿着麦克风对为数不多的用路人宣讲,可以归纳出安倍做为一个政治人物,具备了睿智前瞻的眼光、深谋远虑的头脑、冷静坚毅的性格、谦虚亲民的行止等领袖特质。难怪李登辉前总统生前也对安倍讚誉有加,在他的《余生—我的生命之旅与台湾民主之路》一书中,更以“对安倍首相的声援”作为专节书写安倍,读来颇有惺惺相惜的味道。而安倍也多次谈及对李前总统的景仰与敬佩,原本已安排来台的行程,甚至包括于李前总统逝世二周年纪念日到墓前致意。

有人说安倍奉李登辉为导师,也有人说安倍之所以有今日成就来自李登辉的指导,此部分事实与否笔者无从考证,宁愿相信两人间的惺惺相惜,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来自两人都全心致力于使自己的国家正常化。

再套句《矢板明夫在台湾“说三道四”》里的一段话:“李登辉最了不起的地方有两点:第一是坚忍,第二是慈悲。他为了达成台湾民主化和本土化的政治理念,忍辱负重、默默苦行,多次向敌人让步、妥协,但最后都能甩掉包袱、继续向前,从不迷失方向。…另外,李登辉在掌握权力之后,并没有对他当年的政敌进行清算。…晚年都可以一边批评李登辉,一边颐养天年。”这正是李前总统藉由个人领袖特质所立下的典范,让台湾从威权统治顺利完成民主转型,也让政治立场壁垒分明、选举又多的台湾社会,至今天都能维持相对安定的原因。这两位政治领袖的特质既难得又相似,放眼全球政治人物,少有人能及,值得未来想竞逐台湾总统大位的政治人物效法。

“昔人日已远,典范在夙昔”,安倍毕生的“日本主权国家正常化”心愿,也许很快就能实现,但台湾迄今仍挣扎于是否为一被普遍承认的主权国家。学者林夏如在《台湾的中国两难—台湾认同下的两岸经贸困境》一书的研究结论、小笠原欣幸教授在《台湾总统选举—台湾认同的成长与争夺》总结,不约而同提到从李前总统完成台湾民主化的宁静革命后,居住于台湾的民众,不管省籍,台湾认同比例快速攀升,但对于如何成为被普遍承认的主权国家一事看法仍然分歧,这是我们这一代、也许包括下一代仍须努力不懈的共同使命。

(思想坦克 2022.07.13)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