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13日对外公布,但在舆论场并未得到多少赞扬反应。环球时报评论员单仁平先生15日发文,题目《国企改革必须争取舆论的最大支持》。为什么呢?单文讲“国企是中国社会公平的根,是这个国家进行政治经济综合调整的砝码。”这恰是我们与单先生分歧所在。

我们以为国企不能成为“政治经济综合调整的砝码” ,前时国企强力介入力图调整股市而失败便是一例。哪一个经济发达国家经济调整的砝码是国企?国企更不是“社会公平的根” ,恰恰相反国企是社会不公平的根之一。这个不公平可讲两点:(1)国企在国家行政权力支持下,在市场准入、资金土地劳力等市场上都有行政垄断优势,并在一切有利可图的领域夺城掠地挤压中小私企。这严重侵蚀破坏了市场经济公平竞争原则;(2)国企名为全民所有实则所有权虚化,国企成了权贵结合的平台、红后代官后代的淘金窟、安排皇亲国戚亲朋好友的自留地、企业内部人的集体私产、特权腐败贪污的大本营、利于刮分国家财产的蛋糕、高人一等的铁饭碗。国企缺少自我约束机制和物质鼓励机制。国企高官临退休前大捞已成规律(现在对国企高官又反腐又降薪,其积极性只能靠“政治觉悟”了)。集体地竞争不过自留地,国企领导人办企业动力弱于私企老板,这一人性规律古今中外皆然。效率低又腐败怎讲“公平” 二字?

单文点名批评说“天则经济研究所所长盛洪公开宣称‘国企的存在就是问题’ ,指责这次改革没有触动既得利益,有垄断权傻子也能赚钱。盛还鼓吹‘国家退出去让民营企业经营就完了’ 说央企合并是灾难,肢解更利于中央管理。”盛洪先生讲得尖锐到位。国企改革喊了几十年,收效甚微,竟改出一个体制性腐败和贪污的无数窝犯,现巡视组揭露的也只是冰山一角啊。原因就是改革目标错了,是要把国企做大做强,还是国退民进将国企私有化?我们主张私有化不是这次改革讲的国企国家控股,进少许私股合营的所谓“混合所有制” ,而是国企退出一切赢利领域,只保留不能赢利或极少赢利,私企无兴趣而又不可缺的少数公益企业。退出的领域让私营企业在其中公平竞争,国家用法律和经济手段调节。这才是国企改革治本之策。如何建立国企公平退出机制是另一篇文章的事了。

经济发达国家一般国企数量都很少。如英国在撒切尔夫人执政时进行了大规模的私有化,目前仅拥有苏格兰皇家银行、国家核能实验室等在内的20多家国企。美国在上世纪90年代后,通过一系列民营化改革,将铁路、航空、长途电话通讯、热力和天然气供应等行业放开经营,引入竞争机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日本长期不断进行着国有企业的民营化,从交通、邮政到水电都从国有走向私有。

单文讲“让国企通通把空间让给民企,让中国若干个大家族主导全国的经济命脉,这不是中国人的愿望。出门坐张家开的地铁,去李家的连锁加油站加赵家的汽油,晚上开灯用王家发的电,中国人恐怕尚没做好这样的思想准备,这更非我们哭着喊着要实现的。”好一段煽情之文。那人们不禁要问,周永康的“石油帮” 、李鹏的水电“李家军” 等几个中共元老或高官家族对国企的圈占就比自己打拼出的大私企业家要好吗?要问人们现在不也住着私企盖的房、吃穿私企产的粮和衣、用的私企造的家用电器和多少进口的私企制造,而这些越来越多从私企办的网购而来,不也很好吗?发达国家国民不也基本用私企产品,生活幸福就打折了吗?私企之间的平等激烈竞争最大得益者正是消费者,国企恰是高高在上、垄断官僚嘴脸、霸王条款的集一体者。市场经济国际惯例是切割大企业反垄断,而我们这次改革反其道行之,要通过合并打造超级垄断的庞然大物呀!

环报单先生反对国企私有化其主因两点,(1)利益;(2)意识形态。讲国企是一党政体的经济基础,讲这次国企改革国企要加强党组织建设和领导,讲“分析《意见》看不到有将直接蒙受利益损失的群体。”(单文语),都是既得利益权贵集团的心声。讲什么“赵家油”“王家电” 正是马克思剥削论、万恶私有制“恐私“意识形态的表现。

国企私有化将在中国(大陆)实现民主转型后成为治理经济的国策,虽不易但必走。

北京查建国 9月17日 手机13661195761 家电010-67506064 电邮[email protected]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