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胡鞍钢著《中国集体领导体制探究》
胡鞍钢著《中国集体领导体制探究》。
不少中外论者都认为,现行权力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是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障碍。中国社会和经济能否进步,取决于政治改革能否成功。不过,一些建制派学者不仅不同意此说,更认定中国近年的崛起,以至未来的繁荣,是由于一党专政,特别是集大权于一身的中共政治局常委会有效运作所致。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的论述,可谓其中的表表者。胡鞍钢首先从历史说起,并指出以政治局常委为领导核心,是中共领导体制走出文革梦魇的重要一着。在毛泽东管治下的中国,是彻头彻尾的个人独裁,由此对中国人民造成的伤害和挫折,令改革开放时期中共领导人痛定思痛,转为集体领导制,以政治局常委成员为核心,各司其职,互相合作,寻求共识,然后有效施政。他指出,过去二十年的发展,令集体领导体制更趋完善,不到十位的政治局常委,既统领也代表了不同权力系统(如党、政府、政法、军队、人大政协),一面汇聚各方力量,一面团结统一,有效管治国家。
胡鞍钢进一步解释,政治局常委的集体领导制有其独特的运作机制。除了上述的集体分工协作机制,集体接班机制清楚规定,领导层区分界届别,任满必须由今届交到下一届,避免个人指定接班人,而接班干部必须有地方工作的历练及曾经担任现时领导核心的助手。与此同时,通过集体学习和集体调研机制,领导层更全面掌握资讯、更了解实际情况,而最后是集体决策机制,要求政治局常委在重大问题上坚持集体讨论,并根据多数意见形成政治决策。
作者认为这套集体领导体制,不单摆脱毛泽东年代“朕即国家”的独裁统治,更比西方宪政国家以权力互相制衡的体制更为优胜,因为领导层的分工合作,代表不同权力系统在常委领导下紧密协作,避免相互扯皮,甚至拆台的局面。因此,胡鞍钢断言,政治局常委会只要依上述机制去做,既可免除个人独裁重现,也可提高领导集体的自我完善、自我修复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改革开放必可顺利进行。
当然,集体领导虽可避免个人专制,却依然是少数人对多数人的独裁。即使只计被官方视为先进分子的中共党员,为数也有八千万人以上,却只能下级服从上级,听命于党内的最高权威。
同时,政治局常委的出现,实质上架空了中央委员会,以至政治局的决策地位。过去,中央委员会只选出政治局成员,并授权他们在中央委员会休会期间,执行中委会的意旨和决策,而具体工作,则交由中央书记处推行。其后,政治局常委成为常设制度,便变成领导核心中之核心,政治局作为中委会代表的最高权力,便交由政治局常委操作,常委就是拥有最高权力的少数人。因此,他们能否适当运用权力,关键不在于如何集体讨论、如何集体调研、集体决策,而在于胡鞍钢没有提及的地方,即如何受到监督,确保他们是人民的公仆,而不是如上届常委周永康般,是骑在人民头上的流氓。
从制度的观点看,即使一些集体领导机制进一步规范化,但若无有力的监督和制衡,一些领导人如邓小平、江泽民,不难从其他领导人之中脱颖而出,主控大局。胡鞍钢似乎忽略了邓小平甚至不是常委,却主宰著大局的发展。而这种忽略,看来是源于他好像没有意识到,他笔下的集体领导制只是美好的想像,只凭领导人道德满分,却无宪法地位,也无制度保证可言。
(杜耀明为浸会大学助理教授)
文章来源:RF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