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原及至朝鲜之“康”姓由来,最重要的线索当然是“昭武九姓”中有“康”,因此“康姓”为“九姓/女真”之裔,当属无疑。然而线索中还有线索,唐代著作《魏书·西域传》检举“康国者,康居之后也……其王本姓温,月氏人也”;《史记·大宛列传》则更早点明“康居……与月氏大同俗”。因此“昭武九姓”之“康”是族名“康居”之简约,其祖则是《魏书》说的“旧居祁连山北昭武城,因被匈奴所破,西逾葱岭,遂有其国”的月氏民族之一部。

汉字的“一音多字”为后人的研究造成很难的局面。譬如,人名“斯大林”,台湾作“史太林”,以“字本位”的传统就可判为两人;若再简作“斯氏”或“史氏”,三百年后不知史者还可释之为“斯风”、“史马”、“司牛”等无关之人。因此,之于千变万化的中原人名姓氏的研究,不仅必须从“音本位”的立场出发,还须与和中原人类共祖的戎狄族名对比求实,辨识其宗。

单姓“康”增为复字“康居”,线索就大为明朗。“康居”今音 Kang-ju,而Kang可变读为 Khan、Kan、Gan、Han等,吾疑“甘/耿/韩/杭/阚”等姓均与“康”氏同宗。事实上,元蒙族名“弘吉剌”之根“弘吉”就是“康居”的微变,另如《史记·匈奴列传》“荤粥”,《晋书·四夷传》“捍蛭”,《新唐书·地理志·西域》“汗曜”,《辽史·耶律大石传》“王纪刺”,《金史·百官志》“光吉剌”,《南村辍耕录》“瓮吉”、“瓮吉剌”,《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姓氏“广佳喇”、“恒吉理”,乃至中华先哲之名“孔丘”,三国氐人庞统之号“凤雏”,在语音上都是“康居/弘吉”之变。本为氐羌之族名“康居”不仅可与北狄族名比同,甚至还可作古代中原伟人之名,无疑表明西羌、北狄均为出自中原的同类。

探索朝鲜“康”姓的源头,自然要从古代朝鲜半岛是否有“康居”部落着手。所幸《三国志·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记有朝鲜马韩、辰韩、弁韩有“月支”、“感奚”、“监奚卑离” 等五十余落(中华书局校点本,页849-50),其中“感奚/监奚”应即“康居”之谐音,其与“月支”共生的现象,又彰显古代朝鲜与中亚的人类种属的同质。因此中原康姓既不必是西域九姓之回归,也毋须是东夷的入赘,而是中原九姓所原生。

“康居”上古入中亚、朝鲜是属显见。元蒙之初,一部“弘吉剌惕”聚居呼伦贝尔草原,因其女子秀美而成黄金家族择偶之部;后该部跟随术赤、拔都父子,成为蒙古军西征主力,统治东欧近三百年,之后留居俄罗斯喀山地区,成为当地的鞑靼民族。

我更以为“康居”也是康巴藏族的组成部分,唐代“康区”即是“东女国”,因此康巴藏族亦为“女真/九姓”之裔;而从其金沙江以东地名“甘孜”,亦可闻及“康居”之韵。因为康巴男子健硕英俊,女子秀丽妩媚,故藏民有“康巴出人才”之赞誉。

以上之见当否,敬请赐教

朱学渊
二〇一六年五月九日

附:

学渊兄:近来读到你发来的论学信件,获益匪浅。能否谈一谈昭武九姓中的康姓。据说是从中亚的康居国迁入中国的。我发现我们纽黑文和耶鲁大学电话薄上 Last Name 凡标为 Kang 者,从 First Name 可看出,几乎均为韩国人,而很少为华人。看来韩国人姓 Kang 的要比华人姓康的要多了。高丽与康居有什么关系。谢谢

正果

康正果,1944年7月2日出生于陕西省西安,祖籍陕西临潼,美籍华人[1],现居于美国康涅狄格州北港,中文教师、作家、文史研究者。陕西师范大学文学硕士。曾执教西安交通大学,美国耶鲁大学[2]。评论随笔散见大陆、港台和北美报刊。曾被《南方人物周刊》评为年度公共知识分子。

文章来源:作者提供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