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时不时地可以听到杨振宁教授的高见,平心而论,杨教授的高见也非一概没有意思,有的也还有供人参考的价值,但大多数让人觉得奇怪。比如他一再地称赞中国的教育如何地好,如何地比美国要好。或许杨教授那样说有他的理由,但总让人觉得他之所说与事实相差太远。本来,对于一个稀世珍品—一个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我们总应该抱有尊敬之意,再说杨教授已届高龄,更应令人尊重。无奈教授所言所说常常不能不使人感到奇怪,怪就怪在杨教授总是有些不顾事实,这与他身为一个科学家的身份总是有些不太相符。

前几日,杨教授在广州作学术报告谈及中国教育问题时又发出一些令人可以说是震惊的意见,比如说什么,中国现在不需要诺贝尔奖,一二个诺贝尔奖对中国没有什么意义,中国需要的是能赚钱的人材,比如比尔盖咨之类。有说清华的大学生的平均水平要高于哈佛学生等等。

对于第一个问题,显然,杨教授是在误导中国人,当然,他不一定有意想误导。为什么这样说呢?常识告诉我们:诺贝尔奖作为国际最高的科学文化奖项其获得者一般都是在科学、文化领域取得了众所周知的杰出成就者,正因为此,诺贝尔奖项获得的多寡在一定意义上是一国科学文化发达的标志。那此诺奖多收获者国家一般都是科学、文化发达与较发达的国家,反之,诺奖获得少者则相当来说要落后很多或较多。象中国这样的大国,竟然从未有一人获得过诺奖,这固然有多种原因,但与中国的科学、文化不发达是有直接关系的。作为诺贝尔奖的得主,杨教授不会不明白诺奖对于一个国家所具有的重大意义。杨教授为什么不鼓励中国人去争取诺奖呢?为什么反而说一二个诺奖对中国没有意义呢?杨教授是否认为中国可以不用获得诺奖也能走在世界的前列?教授给中国人开出的救世处方是要培养能赚钱的人材,比如比尔盖咨。诚然,比尔盖咨先生是值得人们敬佩与效法的,但比尔盖咨先生是一个具有高度水准的实用型的技术人材,与那些从事基础理论研究的人材有所不同。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并不决定于那些实用型的人材,或者说并不主要决定于这些人材,而是决定于基础科学领域的发展状况与实用科技的结合。如果没有基础科学领域的创新性的成就,那么就不可能有科学的任何重大发展。没有牛顿,就没有近代科学,没有爱因斯坦就没有现代科学。杨教授为什么不从中国的科学发展的大局出发考虑问题呢?反而象一个小市民一样只考虑赚钱这样的事情。赚钱当然是重要的,可是科学并不仅仅是为了赚钱,相反,科学有时候还必须人类贴上许多的钱去发展她。科学研究有时候并不能立即为人们带来直接的经济利益。如果,真如杨教授所言,中国只在实用人材的培养上下功夫,而忽视了基础科学的研究,恐怕将来中国不知要受多大的痛苦,因为没有基础科学研究方面的进展,一个国家的科学研究水平以至实际的科技水平不知要受到多大的阻碍。一个诺贝尔奖的得主竟然无知到否定诺奖的意义的程度,真是令人匪夷所思。

至于说中国的清华的学生平均水平要高于哈佛,这更是真正的诒笑大方的事情。众所周知,哈佛是世界公认的一流高校,其教学的高水准与所培养的人材的高素质是举世公认的。而清华虽是中国的最好的大学之一,但其教学水平与所培养的人材的素质相比之下显然要低许多档次,这不是我在这里的随意作出的结论,这是有客观的评价标准得出的结论。据报道,清华在世界上大学的排名中列二百多位。而哈佛则在世界大学中名列前茅。这样的二个大学的学生相比较,竟然是后者要逊于前者。我不知道杨教授是怎么得出他的结论的?一个研究物理学的科学家却无视现实地信口开河,也是让人叹息的事情。在此,我不由得想对杨教授说一声,为了您的声誉,请您最好是闭嘴吧!当然,没有人能够强制你闭嘴,也不会有人那样去做,可是,如果杨教授似此这样的胡说下去,大概他所说的所有的一切都不再会让人相信了,只除了他曾经做出来的得到人们肯定的物理学的研究成果。

已经习惯于在大陆说好话的杨教授可能仍将会将他的好话说下去。这些很能让官方高兴的好话他可以一说再说,直到他不再能说为止。可是,杨教授有说的权利,而我们则有可听可不听的权利。当他的话语说得不符合事实,离奇地好笑的时候,我们将免不了还是要对他说上几句,以为对他说出那些不知好歹不分黑白上下的可笑言论的一种反应,如此而已。

文章来源:川歌文集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