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7-08

战后欧洲六十年

《战后欧洲六十年》(Post War A History of Europe Since 1945)的中文译本一开为四,把战后发展情况简介而分析,对近日的时局来说,最值得一读的,是有关中文译本第三册的部份,即讲述70年代经历石油危机,以至欧洲经济衰退的部份;作者东尼。朱特(Tony Judt)作为一个英国的历史学家,以至左翼的马克思主义者,从其角度去看为何欧洲会变成今日的欧盟,从而了解今日欧盟问题的前因后果,及至为何英国今日演变成脱欧盟的结局。

年轻人没有经历过冷战时代,对欧洲在战后的残破犹如雾里看花,难想像70年代经济危机,如英国曾在70年代尾,曾要国际货币基金会紧急借贷救亡等;至于西欧与东欧的铁幕分界,以至北约与华约之争,面临美苏核战的紧张;亦因此,大家或对于欧盟存在,早已习以为常,根本无法想像一个没有欧盟的欧洲,亦无法理解那些欧盟的缔造者,其内心思考的方向,如坚决追求一个难以缔结的大欧盟,以至为何欧盟一再东扩的战略理由等等,从这本书所讲述的历史,大家应可找到答案。

作者左翼的观点,未必得到多数人认同,然而欧盟的存在以至发展,其中一部份就是来自这种思维的建构──即尝试以统一的法律、人权、民主、自由等标准,去规限组成的成员国,亦藉此可以把这些先进的价值,建构入在铁幕倒下,政治原本不稳定的东欧各国。在领土、主权以至维持和平方面,欧盟的建立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原本无法调和的爱尔兰、北爱尔兰的纠纷,或西班牙与英国为了直布罗陀的争议,都因为欧盟这个超越国家的共同体,把这些争议放在一边;亦由于欧盟超越时代的跨国整合,在自由贸易的右派经济观点下制造繁荣;欧盟靠此制造了90年代以至2000年初期的荣景,以至东欧各国,如波罗的之虎三国的经济奇迹。

这些欧盟的成就,却因为近年的“欧猪五国”,以至叙利亚难民危机,而变得暗淡无光,年轻人无法理解,为何有这么多的人,迷恋这个“大而无当”的欧盟呢?为何德国人竟然要一再付出巨额的代价,去守卫这个看似没有希望的联盟呢?因为政治人物不敢回答:一旦没有欧盟,这些弱国将陷入内乱以至分裂,将被世界上不断想扩张的极权国家,如俄罗斯与中国所利用,例如中共的财团即借希腊的财政危机,买起希腊的皮拉夫斯港(Piraeus Port),去建设中共所吹嘘的“一带一路”;如果希腊“退欧”或放弃欧元,欧盟或西方民主国家要面对的,将不止是财政的危机,而是政治以至军事上的危机了,这亦是经历了冷战分裂几十年,或对上次世界大战, 犹有馀悸的政治人物,坚持要避免的。他们认为,在地球村的今日,一个面临破产或走头无路的邻居,其破坏所造成的伤害,比起单纯是经济上的问题,严重得多。

因此大家即使不认同这种观点的看法,我们却仍不能忽视,为何有很多人仍坚持这套观点;而《战后欧洲六十年》一书则正好能够,把为何欧洲会变成今日般的背景,完整刻画出来。

文章来源:RFA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