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天琪独立中文笔会会长 廖天琪

“我们知道,却不理解,信息很多,却未认知。知识丰富却经验馈乏,一路走来,不知消停。”

——罗杰•威廉荪(Roger Willemsen)*

要说这已经翻过去一页的2016年是个多事之秋的一年并不为过,但是近几年来,又有哪一年是平静的呢?战争、恐怖袭击、难民如潮、镇压逮捕、生态环境恶化,这里面有天灾也有人祸,有偶然,却有更多的必然。我有习惯于清晨躺在床上听新闻广播,多少次我在朦胧中听到“噩耗”,猛然惊醒坐起,不敢相信是梦境还是真实。生活在今天这样信息充斥,社交媒体就在客厅、枕边的状况之下,英伦脱欧、土耳其政变、地中海船难民丧生、川普当选美国总统、北京捉放曹、恐袭欧洲各城市、叙利亚战火不息都跟每个人息息相关了。今年发生的大事还都是方兴未艾,后续的部分将在新的2017年里继续发酵,影响全球的政经发展和社会文化取向。

当然一个小小的笔会和区区的个人,我们所最关心的自然还是自己组织的发展,会员们的写作和生活的安定。这一年来,我们被关押刑拘的会员人数不减反增,被限制出境、受到骚扰和被干预写作的情况时有所闻。在这样令人窒息的狭隘环境下,许多我们的文学活动都得在境外举行。同为笔会的会员,凝聚我们的是理念和志趣,以及坚定不移、向往自由的决心和信心。这些都是我们与生俱来就拥有、能跟同道共享、同乐、相互切磋,这是任何外来力量无法剥夺、取代或压制的。心的自由是无边无际的,心灵的追求是超越时空,不受文化、语言、习俗,更不受一切有形物质的设限之囚禁和干预的。当国家机器动用它的各种手段来压迫限制个人时,我们可以嘲讽藐视它,当国保、片警来拦阻、邀约时,我们应当怜悯他们没有自我,只能为虎作伥,扮演帮凶。我们要用智慧和机警来面对恶劣环境的挑战,用沉稳、耐心周旋于危局中。我们身处的这个时代,更多需要的,或许不是抛头颅洒热血的烈士,而是有智、有识的志士。

身居海外,跟国内同行的处境不同,在自由世界,一个知识分子的天职就是“不平则鸣”,对任何事情都要抱着怀疑和批评的态度,这是一个知识者的社会责任。当然,前提是自己不断地虚心学习、观察和思考,以知识和见地为基础才能有的放矢、做建设性的批评。在当今信息不断更新、几近爆炸的情况下,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误导,不随大流、人云亦云,其实是非常艰难的。新的信息和知识不仅一再推翻我们原来的认知、否定约定俗成的观念,甚至颠覆人类既有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面对浩瀚的讯息和知识,如何选择、拿捏和判断,绝非易事。有时候多数人的意见是错的,民主制度的缺陷层出不穷,即便信息发达,消息误传或错误的信息四处扩散都是经常发生的。在面对这样的情况时,往往“时间”是一个好药方,无法判断无法解决的悬案,就留给时间去做决定。当然时间并非万灵丹,只不过随着时间的步伐,很多知识和技术可以跟进,起到辅佐的作用。

整个人类史是一本百科全书,永远读不完、学不完,即便真的读完了,是否就了解人类的历史和人类的文明呢?也未必。一个人要了解他人很不容易,要了解自己,在关键时做不让自己后悔或惭愧的那个人,也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学问。亲爱的笔会朋友们,在这年际交接之时,前景茫茫,我们都站在一个岔路口,每个人只走自己的路。如果可能,我很愿与你同行,至少笔会这个大家庭会关心每个成员,在必要时将尽力向你伸出同谊的手。作为会长,我衷心祝福会员们阖府平安喜乐,在新的一年里,攀登创作的高峰,写出自己满意的作品。

*罗杰•威廉荪(Roger Willemsen,1953-2016)是德国知名的作家、思想家和媒体人,著作甚丰,他最后的一本著作命名《我们是谁》(Wer Wir Sind),但未完成就因患病而停笔。他逝世后,费雪儿出版社将他一年前的一篇讲稿以此书名发表,其中贯穿了他对当代发达的信息所衍生出来的问题的思考。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