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企业史不在行,所幸对文史小有兴趣,稍有涉猎,本文仅试着说一说自己的印象而已,不敢说有什么见解。

本书似乎是07年春节上架的,当时正好又住书店旁边,所以竟站在书店一口气读完了。读时感觉很爽,至少这些对我来说都是不熟悉的东西,很多事虽然刚刚发生,甚至近在眼前,但对我这种80后,却象是说古事一样。特别是看那些失败的企业家,很有些闲坐说玄宗的苍凉。

这是我第一本有耐心看完的企业史类著作,我此前看到的所谓企业史,大多不堪卒读,有些仅看名字就知道是广告,这一般是秘书类的小厮们所为,不过一味舔屁股而已;有些读不下两页就读不下去了,因为不过是粗制滥造纯为赚钱的营生,不过是走江湖卖狗皮膏药的罢了,有些则纯是虚张声势,不但没有丝毫见解,连最基本的材料辨别功夫也没有;还有一些是所谓学问中人写的东西,但他们大多对商界一无所知,没有一点商业经历,完全是冬烘先生。

但这本书我一口气读完了,并且有些地方反复读了几遍,现在又买了一套,而且顺便把他的大败局也看了。本书使我对中国企业三十年的经历有了一个大致的轮廓,内中材料,有许多都是第一次听说,倍感新鲜,增加知识不少(当然,也有行内朋友指出,稍一深入细节,则很多错得离谱)。文笔也不错,富有激情,很好读,作者似乎是哈佛访问学者,应该受过最基本的学术训练,有起码的判断力,有现代人的视角。我一向恭遵鲁迅的训导,少读或竟不读中国书,但作者这些简历使我对他的反感少了一些,先行信之不疑,读完再说。

读完之后,我回过头细想,又感觉写得线条太粗了,不象是写史,倒象是新闻稿,象吹捧文章,他作为一个记者,长期在党喉咙里新华社供职,对党国的吹捧自是题中之意,从总体上自是歌功颂德,也不好说他了。但是,为什么对那些企业家也如此肉麻的吹捧呢?众所周知,中国当代没有一个严格意义上的企业家,那些国企的所谓企业家,无非是党棍而已,那些民企的企业家,含金量稍高,但也无非是匪徒罢了,不用说什么家了。更众所周知,作者之所谓的“企业家”不要说在中国古代史上,其地位是多么无足轻重,不过是管家的管家的管家的管家跑堂厮役,生肉的肥猪,栏内的鸡犬。我朝得天下以来,三大改造,计划经济,狠斗私字,历历总总,终至社会控制,密不透风,商人多被从肉体上消灭。而三十年来,则风气稍开,但即便巨商大贾,坐拥亿万者,也不过是政客挥一挥衣袖时带出的一丝微风罢了,连云彩都谈不上,更不用说卒子了。而作者却生套了欧美商业社会的逻辑,以为商人可以取得与官家平起平坐的资格,甚至把他们看做弄潮儿,看作主角了,直以为商人是这个社会最巨大的力量,真是颠三倒四。就这眼光,此书不看也罢。我不知道作者这种吹捧,有几成是真诚的,我恶意揣度,这可能和利益有关,因为他并不把自己定位为一个纯净学人,他想着学术之外的利益。当然,更相关的是,作者不过是一个记者,或者说是一个有点象学者的记者,更准确地说,作者是学者之皮,党记之质。

我想可能是由于以上原因,使他既少深刻性,也少大眼光,视角太小了,似乎与哈佛的声誉不相匹配(我不知道访问学者是个什么东西,从作者的表现看来,应该是到哈佛旁听了一下。),这种激情一旦与深刻相脱节,特别让人感觉到明显是在吹捧时,就感到这种文风夸张得讨厌了,他似乎在模仿纵横家,可是仅得其粗鄙的一面,苛薄一些说,皮毛也不及。作者似乎也有意突破,引用了不少英国经济学家杂志的话,似乎花了些功夫,不过,都是两张皮,杂凑而已。

最后再说一点,作者的序中说,要效仿史记(如果在商业国家,比如美国,这当然是可行的。),叙述这些作生意的,却要效仿史记,很有一种周星驰式的搞笑,他自己似乎是很严肃很当回事的,而他越当回事,别人越觉得搞笑。我想,人之无自知之明,真是太厉害了,不过是一点点小成功,就把他膨胀到要与史记争光的地步了,我忍不住想提醒他一句,你所有的书加在一起,也抵不上史记的一行字。至于那些做生意的所谓企业家,还是不说他们也罢。摆正了自己位置,一定可以写得更好一些。

说了那么多刻薄的话,刻薄话是我一贯的风格,其实我还有一句话没有说,那就是,这是我看到的最好的一本中国企业史,当然,我看过的本来也不多,而据作者自吹,这也是中国第一本(当代?)企业史,尚如此,也无所谓好坏之分了。不过,无论如何,开拓者是应该享有荣誉的。而且,无论如何,这样的社会我们总是应该呼唤的,即,在这样社会里,商人,应该被尊崇为最伟大的职业。

来源:作者提供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