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访谈的缘起

2010年夏天,我在成都采访了刚从德国回来定居的德籍华人芮虎先生。

我与芮虎先生于2004年相识于德国,我当时在柏林工作,他是《德国导报》的文化版编辑,因我向该报投稿,就此认识。通过电子邮件来往,得知芮先生也是四川人。异国他乡,偶然遇见老乡,心中自然是倍感亲切。我在德国工作期满,从柏林搭“顺风车”到斯图加特,再转火车,到了芮先生居住的小城哥平根。因时间关系,与芮先生一番学术闲聊后,我便回到了大陆。

时光如梭,一别六年。其间虽与芮先生有电子邮件联系,也继续向《德国导报》投稿,但总没有面对面的思想/学术交流那样的感觉,在信息化技术所笼罩的时代,也有解决不了的精神问题。

自上世纪80年代末,北京那个举世为之哭泣的事件以来,芮先生流亡海外二十一年,个中的人生/思想转型,聚集了多少89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记忆与失忆,坚守与出走。不过,我始终相信,在转型期的当下中国,权力、群体和话语的三位一体中,话语总是放射着令人心醉的迷人光辉。此时,我就用录音机与文字,记录下芮先生的人生/思想浮沉,镶嵌在这灰色城市的话语峡谷之中。

继续阅读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