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知名的印度作家Pankaj Mishra先生对我说起雅鲁藏布大酒店。他给《纽约客》写青藏铁路通车之后的西藏,被旅行社安排在这个酒店。他对酒店的印象是一种“文化帝国主义”,而且毫无品味。

酒店的宣传册上号称是“世界首家藏文化主题博物馆式超豪华酒店”,标榜自己是“西藏的新名片”。于是我特意去参观了这个酒店。2月的拉萨虽是冬季却不太冷,开张仅才半年的酒店还散发着装修材料的刺鼻味,大堂的电视上连续滚动播放着中央电视台对酒店的报道,赞叹这是“温馨神奇的藏文化博物馆”。

我用三个小时浏览了酒店全貌。没错,的确有大量的从西藏宗教和西藏民间中挑选的西藏素材,如佛像佛龛、坛城法器、藏戏面具、酥油茶壶等等,但在一番重新塑造、重新搭配、重新摆设之后,虽然声称展示的是西藏文化,却已是被改装过的,完全变了味。比如陈放在走廊上的青稞酒罐,文字说明是“旧西藏时期藏家装青稞酒桶”,且不说文理不通,难道新西藏就不用青稞酒罐吗?拍摄于上个世纪初期的黑白照片,竟被酒店老板在电视上说有三百年的历史,要知道世上第一张照片迄今才不过180年;窗外的朋巴日从宝瓶山变成了财神山;水泥做的转经筒就在沙发边很难看地呆立着。最搞笑的是会议厅,庞大的圆形会议桌中心堆砌了许多花花绿绿的转经筒,看似别出心裁,其实不伦不类。最离谱的是那个矗立在大堂中心的坛城,说成是“民间唯一的世界最大的胜乐本尊坛城”,但具有深奥的、神圣的精神意义的坛城,怎能是酒店的道具?

酒店老板是个号称要“把酒店变成博物馆,把博物馆再变成商场”的成都商人,一个开超市起家的复员军人,本是乘着青藏铁路的顺风来拉萨的捞金者,不但借藏文化赚钱,还借藏文化提升了自己的身份,实际上,藏文化变成了他的谋生之道。一位藏人学者幽默地说,如果他是西藏的新名片,至少应该去整容。

所以Pankaj Mishra先生的评价其实是高抬了这个酒店。尽管它金碧辉煌,要价昂贵,但它连文化帝国主义的水准都够不上,只是那种粗鄙的、低档的、暴发户式的捞金者。与这些年改变了拉萨市容的“包工队”产品一样,这个酒店仍然是“包工队”产品,只是与视觉上明显丑陋的“包工队”产品不同,它披上了西藏文化的外衣。可是,就像一个从来就不是喇嘛的俗人穿上喇嘛的袈裟,虽然袈裟没变,但穿的人却变了,于是怎么看怎么别扭。

但在酒店的宣传册上,却有一位常年穿梭于汉地的喇嘛为之捧场和美言。喇嘛的头衔又多又新颖,如“雪域十明文化传承长”。听说过部长、市长、县长,从没听说过传承长,这也算是与时俱进吗?如果真是修学深厚的喇嘛,难道就看不穿这酒店是一张什么样的西藏新名片吗?或者说,他本人也是一张流通在市场上的西藏新名片,需要和酒店的老板联手营造新的“西藏文化”?

(本文为RFA自由亚洲藏语专题节目,任何转载请注明。)

雅鲁藏布大酒店1

雅鲁藏布大酒店4

雅鲁藏布大酒店2

雅鲁藏布大酒店3

雅鲁藏布大酒店5

图为“西藏的新名片”——位于拉萨的雅鲁藏布大酒店。

文章来源:绛红色的地图~唯色博客 2007, August 11
原文链接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