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义愤填膺“讨伐”。赵薇,一个那么年轻的女孩,应该说演“小燕子”形象不赖。不说“光彩四射”吧,确实活蹦乱跳的。至于她个人生活方面的一些事,干犯了谁?发现自己的热脸贴到了冷屁股上,又该怪谁?

我想,批评“小燕子”也没有太大意义。批评的声音虽然不少,许多人对它嗤之以鼻,但小燕子依旧风光、依旧火热。依我看,该探究的是“小燕子热”的成因。任何事情,无风不起浪,《还珠格格》也是同样,无爱能够热到哪里?广大观众确实给了它很多的爱。哪些人在献爱?爱的内涵如何?据我有限的观察,喜欢看《还》的主要是小孩,扩大范围则应加上老人。易言之,“《还》”剧主要迷住了两群人:深受老人宠爱的小孩,以及宠爱小孩的老人。前者追捧小燕子容易理解,他们需要做白日梦,需要自己的时代英雄;后者喜爱也较正常。中国有话叫“老小孩”,意思是说人一老就变成小孩,可否说小孩和老人在心智上是同类?老夫喜做黄昏颂,老妻喜发少女狂。作为“狂”的外化和表现,他们观赏、欣赏、激赏《还珠格格》,这很正常。当然有一点应该挑明,那就是老人们显然满意“皇阿玛”的形象。老人们很谦虚,其实他们原本可以站出来说,“皇阿玛”就是在下本人。(要不,他们压根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还珠格格》像一面镜,人们通过它来照自己。当然是镜中的自己,失真的自己。但是人们喜欢失真,惟有失真方能体验别样的人生。那是最理想不过的“重新活过”——不妨任意胡为、大闹天宫,却不必付出太多代价,到了最后一切都能赚回,上一个台阶沐浴皇恩浩荡;最好乾坤独断、大德大能,为显“圣爱”不妨网开一面、播雨行云。于是,我们联想,同样是闹天宫或闹皇宫,孙悟空被压到五行山下五百年,小燕子则讨了便宜又卖乖。而这一切都源于“皇阿玛”的父爱。这就是爱,糊里又糊涂。这就是爱,天上掉馅饼。就是这样一部故事,感动得我们一塌糊涂。其实说穿了,是胳肢的快乐、诱供的感动。那情景好比发毒瘾,眼泪一把鼻涕一把,并且哈欠连天。观看琼瑶的电视剧,人们大多如此。

这其实是一种生活富裕症,感情的注水、精神的虚胖,左右开弓充胖子,未成曲调先有情。看到小燕子在父爱里肆意娇宠,我就感叹一部分人确实富起来了。先富起来的这些人“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我想,按照小燕子“好汉做事好汉当”的秉性,弄清这些、承认这些没有什么难为情。确实,《还》剧成功地演绎出一幅世纪末的精神图景。

文章来源:作者文集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