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名义反腐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最近一段时间,成为全国上下热议的话题,创下了继《琅琊榜》之后又一个国产电视连续剧的收视“神话”,据说,网络点播量早就已经超过了10亿。如此超高的点击率背后说明,中国广大的老百姓,表面上看,对当下中国的腐败问题早已司空见惯,甚至有些麻木不仁,但在内心深处,依然是非常痛恨的,依然是关心和关注的,所以,一旦有了相关的文艺作品面世,就一定会争先恐后观看。

更难能可贵的是,看了电视剧的人大多点了赞,从网络点播的弹幕来看,大部分的观众认为它真实、曲折、悬疑,也就是说,它不是一部所谓的主旋律说教片,从艺术的角度去看,的确是一部非常优秀的作品。

然而,也就在这部反腐电视剧热播的同时,四川泸县却发生了一起人神共愤的校园死亡事件,据4月1日的泸县宣传部公号“泸县发布”称:“当日上午6时左右,泸县太伏中学一学生(赵某,男,14岁,初二学生)在住宿楼外死亡。”一石激起千层浪,通过网络的传播,泸县校园死亡事件迅速发酵,成为继全国上下口诛笔伐的“辱母刺死人”案之后又一新的舆论焦点。

本来这是一件并不难查清楚的血案,当代刑侦技术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无论鉴证还是法医,都很容易得出赵某到底是意外死亡,还是被他人殴打致死的结论。然而,不知道泸县政府的主要官员是慌了手脚还是慌了心智,不但立刻将赵某的母亲及其亲属进行了控制,还布置了上百警力对太伏镇进行封路、隔离,俨然如临大敌,仿佛在准备进行一场反侵略战斗。不仅如此,还发布了全县范围分批停电的公告——所有的一切,目的无非只有一个,那就是阻止外地新闻媒体来泸县调查、采访,阻止本地居民对外散布有关事件的内幕信息,进而维护泸县整个社会的团结与稳定。

所有的一切都说明,泸县的政府官员直到现在都没有想过要把事实真相告诉全国人民。那么,这样的做法到底是对还是错呢?《人民的名义》给出了一个非常正确的答案。

人民的名义1在这部电视剧里,从第三集开始,讲述了大风制衣集团和山水集团因为股权纠纷,引发的拆迁矛盾,面对山水集团的暴力拆迁,大风制衣厂的工人师傅们组织起来进行了抵抗,结果不小心,引发了现场大火,既烧伤了制衣厂的工人,也烧伤了参与拆迁的推土车司机。尤其糟糕的是,大火燃烧后,现场图片被迅速上传到网络,不但北京网友纷纷关注、声援,境外媒体也趁机大做文章。京州市政府因此一下子成为众矢之的,甚至省委书记也都非常的震怒。面对此情此景,市委书记李达康并没有慌了手脚,也没有想到要派警察控制相关人员,要他们闭嘴,而是主动召开新闻发布会,澄清事实真相,并现场向工人师傅们进行道歉。结果,误会最终消除,矛盾也得到有效缓解,新闻舆论对京州市政府的种种不满,也逐渐地消失,各种夸张、失实的谣言自然也就不攻而破。可以说,李达康在这一突发事件当中,表现了非常难能可贵的政治勇气和政治担当,也可以说,他的心中是有“人民”的,他把自己真正当作是人民的“公仆”。

人民的名义2显然,和李达康相比,泸县政府的主要官员差距是非常大的。面对突发性事件,不但没有端正认识,主动配合记者了解真实情况,反而制造种种障碍,阻止、拖延、隐瞒事实真相,结果汹涌的舆情一浪高过一浪,既引发了全国网友的声讨,还遭到了新华社专文质疑,境外媒体也借机大做文章,最终的结果是,不但没有达到维护社会稳定的目的,反而成为网络舆论的焦点,原本平静的小县城,成了火爆的大“热门”,导致对外形象一落千丈。

萧伯纳说,世上没有任何政府是值得歌颂的——哪怕它是个好政府!因为政府是纳税人养活的,为纳税人把事情办好本来就应该,还需要歌颂吗?公民最应该做的就是要瞪大自己的眼镜,发现并阻止政府的恶行及时批评它的不足。泸县校园死亡事件发生后,泸县政府并没能给广大人民满意的交代,反而想敷衍了事,这当然会引发民意的反弹,当然会遭到严厉的批评。

归根结底,泸县政府的主要官员没有把“人民”二字放在心上。这里,强烈建议他们百忙之中,抽出一点点时间观看《人民的名义》。相信这部充满政治善意、政治智慧的优秀作品能够带给他们以反思和启迪,最终能够让屈死的冤魂得到昭雪,扭曲的正义得到伸张。

2017年4月6日于株洲家中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