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韩国电影《出租车司机》,讲述一名司机接载一名德国记者见证1980年韩国军政府镇压光州民主运动。电影无法在中国内地上映,但在微博、微信、豆瓣等内地媒体平台却引发了热烈讨论。不少网民把“出租车司机”的剧情和中国的现状相提并论,甚至谈到六四天安门事件。

评论人士横河在美国之音焦点对话节目中说,韩片《出租车司机》让人看得热泪盈眶。尤其其中民众戴着头巾参加抗议的镜头与89六四何其相似,的确让人动容。六四时间过去几十年,虽然多年来海外年年纪念,但是,中共则一直想让人忘记。我们也看到,在今天的中国,很多大学生不知道六四事件,更不认识坦克人是何许人。但是,一部《出租车司机》也让我们发现,其实中国民众没有忘记六四,这部韩片与当年中国现实的可比性让观众无法抗拒。同时,正因为六四是中国的禁忌话题,百姓更只好通过讨论这部电影来借题发挥。我认为,这部片子打动中国人心的另外一个因素则是对人性的描述,因为普天之下,人心是相同的。

居住在北京曾荣获萨哈罗夫奖的民主人士胡佳对记者说,现在即使在最黑暗的夜晚,你也要知道最终是会有黎明了的。曾经被污名化那么严重的历史事件,到现在不都是揭开了吗?而且共产党花费10倍100倍力量去抹去的那段历史,最终可能凭一部电影就被人重建起来了。

根据谷歌网页快照显示,豆瓣电影、Mtime时光网等平台上的该影片页面在10月3日晚间突遭关闭,甚至连搜狐、新浪、腾讯等新闻门户网站此前刊登的有关该影片在韩国连创票房佳绩的新闻报道也遭删除。

▲美国之音(VOA)10月3日报道:揭示韩国军政府暴政电影吸引中国网民,但豆瓣删文

讲述韩国军政府镇压民主运动的电影《出租车司机》上映以来屡破韩国票房纪录,即将角逐奥斯卡奖。但在中国的影评网站“豆瓣”上,这部电影却不存在。

《出租车司机》8月初在韩国上映后掀起收视狂潮,公映首日有69.8万人观影,成为韩国电影史上之最,也在中国互联网吸引了一大批粉丝。

北京时间10月3日晚,豆瓣词条《出租车司机》遭删除。

文在寅:电影帮助揭示光州事件真相

电影讲述了1980年韩国全斗焕政府镇压光州民主运动的故事。韩军将领全斗焕在1979年朴正熙遇刺后夺得了政权,并在次年宣布全国戒严,关闭了大学和议会,逮捕反对派领导人和示威者。1980年5月18日,抗议者在光州市走上街头,被韩军士兵开枪镇压。

当时韩国媒体受到政府严密管控,许多外国记者又由于韩军在光州附近拉起警戒线而无法作报道。而一名韩国出租车司机成了事件中的无名英雄,他开车载着德国记者朱尔根。欣茨皮特(Jürgen Hinzpeter)两次穿过军事警戒线,让欣茨皮特得以将镇压过程拍摄下来,播放给全世界。

欣茨皮特后来回忆道,军事检查站的士兵要求他们掉头离开,而司机师傅把车开到了附近的村庄,并向村名打听到了进入光州的其他道路。

这位司机师傅可能名叫金世福(Kim Sa-bok)。欣茨皮特在2016年去世前曾多次寻找他,但未能找到。

在电影上映后,一位名叫金承必(Kim Sueng-pil)的男子表示他父亲就是电影人物的原型,并提供了他父亲和欣茨皮特的一张合影作为证明。金承必说他父亲在光州事件4年后因病去世。

8月中,韩国总统文在寅与欣茨皮特的遗孀和电影主演宋康昊一起观看了影片。韩总统府官员后来引述总统的话说:“光州起义的真相尚未全部展露人前,这是我们必须完成的任务,我相信这部电影可以帮助我们完成这项任务。”

豆瓣条目遭删除

《出租车司机》虽未能在中国大陆上映,但在中国互联网上吸引了一大批粉丝,不少微信、微博上的影评公众号纷纷赞扬男主演宋康昊的表现。

9月29日,在微博上有500多万粉丝的“毒舌电影”写道:“他载着德国记者去光州,被迫见证历史,疑惑、惊讶,但你还能看出他一直在自我催眠:不关我事。然后宋康昊告诉你,所有的改变都是血泪的浇灌。”

截至记者发稿时,这条微博已被删除。

在影评网站豆瓣上,《出租车司机》的词条从8月建立开始,陆续有3万多网友打出了9.1分的高分。不少网友赞扬韩国正视历史的勇气。

但10月3日晚9点10分左右,《出租车司机》词条在豆瓣上遭删除。点击词条显示:呃……你想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此外,几年前韩国一部讲述聋哑学校学生遭校长性侵的电影《熔炉》也在中国互联网上广受好评。电影上映后推动韩国修订了《性侵害防治修正案》(又称“熔炉法”)。

而记者发现《熔炉》的豆瓣词条也已被删除。

▲自由亚洲电台(RFA)10月5日报道:光州民主运动引发“六四”联想中国封杀韩片《出租车司机》

在香港称为“逆权司机”的韩国电影“出租车司机”

2017年10月5日,在香港称为“逆权司机”的韩国电影“出租车司机”,正在当地上映。不少内地观众经由其他途径,观赏到这部讲述1980年光州事件的电影,引发对北京天安门六四事件的联想和讨论。(高锋摄)

在韩国以及多个国家受到好评的电影“出租车司机”,在中国当局管控下并没有安排上映,但不少中国观众经由其他途径看到这部讲述光州事件的电影,引发对北京天安门六四事件的联想和讨论。个别中国大陆的网站把有关的讨论帖文全部删除。

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出租车司机”,讲述一名司机接载一名德国记者见证1980年韩国军政府镇压光州民主运动。电影无法在中国内地上映,但在微博、微信、豆瓣等内地媒体平台却引发了热烈讨论。不少网民把“出租车司机”的剧情和中国的现状相提并论,甚至谈到六四天安门事件。

其中豆瓣网过去2个月共有3万多网友给该电影打出9.1的高分,但据说在周二(3日)晚上豆瓣关闭了“出租车司机”的栏目,疑似自我审查。

研究韩国政治的香港学者钟乐伟指出,30多年前发生在光州的民主运动以往在韩国属于敏感政治议题,直至上世纪90年代才解禁。

钟乐伟:在独裁时代是由政府下令屠杀民众。到了80年代后90年代初,仍然是保守派时代,沿用在独裁时代的政治观念。在那个独裁时代,对光州518事件的资讯也不太公开,都是用官方比较保守和偏颇的角度去看这事情。起码到90年代中后期金大中时代,一个拨乱反正的时代,要给民众一个新的诠释事件的角度。

钟乐伟认为,“出租车司机”触动中国大陆当局的神经,这和光州事件与六四事件性质相似有关。

钟乐伟:这个议题其实跟89年六四很类以,条件也差不多,有些保守的(网站)不鼓励网民讨论这部电影,但是我也看到大陆有不同的网站也继续让网民去讨论它。现在对于很多政治类电影都是这样处理。官方肯定不批准,但网站就要看主持人的取向。

北京维权人士胡佳认为“出租车司机”为中国的民主进程带来启示。

胡佳:现在即使在最黑暗的夜晚,你也要知道最终是会有黎明了的。曾经被污名化那么严重的历史事件,到现在不都是揭开了吗?而且共产党花费10倍100倍力量去抹去的那段历史,最终可能凭一部电影就被人重建起来了。

他认为“出租车司机”唤起了不少中国人的良知。

胡佳:尤其生活在北京的这群人,他们是经历过的,北京2千多万人口中,至少有5、600万是目击者呀。

胡佳表示,他相信中国的民主运动会有明天。

▲美国之音(VOA)10月6日节目焦点对话:韩国“出租车司机”,为何触动中国人心?

华盛顿—在韩国掀起票房热潮的电影“出租车司机”近日在中国网站上遭到封杀。此前,这部讲述1980年韩国军政府镇压民主运动的电影在大陆网站推出之后,获得网民的高度赞扬,在豆瓣电影网站上获得数万评论。许多中国民众表示,此片让人联想到1989年的“六四”事件,并哀叹中国再过几十年也拍不出这样反思历史的电影。韩国电影“出租车司机”,为何能够触动中国人心?韩国和中国电影,处理敏感历史议题的态度有何区别?

参加讨论的四位嘉宾是:时局评论人士横河先生;中国问题专家冯胜平先生;美国之音资深编辑,“媒体观察”主持人海涛先生;美国之音资深记者林枫先生

横河说,很多人都说,韩片《出租车司机》让人看得热泪盈眶。尤其其中民众戴着头巾参加抗议的镜头与89六四何其相似,的确让人动容。六四时间过去几十年,虽然多年来海外年年纪念,但是,中共则一直想让人忘记。我们也看到,在今天的中国,很多大学生不知道六四事件,更不认识坦克人是何许人。但是,一部《出租车司机》也让我们发现,其实中国民众没有忘记六四,这部韩片与当年中国现实的可比性让观众无法抗拒。同时,正因为六四是中国的禁忌话题,百姓更只好通过讨论这部电影来借题发挥。我认为,这部片子打动中国人心的另外一个因素则是对人性的描述,因为普天之下,人心是相同的。

横河说,说到“出租”片的叫好,不得不提“战狼二”的叫座。据报,两部片子都被各自国家送入好莱坞角逐奥斯卡大奖。我个人认为,“战狼”片属于叫座、却完全没有竞争力的“神剧”。但是,“出租”的竞争力则很强。中国片子场面没有问题,而是价值观问题。“战狼”的价值观是歌颂中共,迎合中宣;而“出租”讲的是人性,与西方价值观相吻合。“战狼”赢票房,而“出租”赢人心。

横河称,韩片对小人物的描述总是打动中国观众的心。事实上,这类改变历史的小人物,在中国历史上和近代史上甚至现代史上,并不少见。但是我们看不见,因为中国执政者要有计划地消灭这样的人物。值得一提的是,这些人在历史的洪流中随机出现,与民主无关。但是他们都不会被允许获得报道,只能被封杀。比方中国多少良心犯,都遭遇被丑化被封杀的命运。只有在中国政府不审查的形势下,小人物和与世界接轨的题材才会获得在艺术上露脸的机会。

冯胜平说,“出租”一片不可能不让人联想到六四,无论是民众的抗议,政府的镇压还是普通百姓的觉醒,都惊人相似。不同的只有韩国历史上的这一页不包括党内高层斗争。

冯胜平表示,这部韩片讲的是普普通通、甚至有些自私萎缩的小人物在创造历史。他们本来不想有所作为,只为柴米油盐本奔波,但在大事件感召下却不小心改变和创造了历史,像坦克人一样,尽管我们谁也不知道他究竟是谁。我相信,这部韩片百姓在看,高层也会看。我甚至认为,习近平任上会重提六四问题,毕竟六四不是他的过错,他没有理由为党的历史错误买单。而且,他们都是经历六四的过来人,而且当时对政府处理六四的做法有看法。关于六四平反问题,如果你不做,别人会去做。

林枫表示,这部韩片之所以给中国观众留下如此深刻印象,一是它是一部非常典型的韩国片,对人性的描写淋漓尽致;二是其沉重而压抑的历史时期正好与中国六四前相共鸣。

林枫指出,如此鞭鞑政府历史黑幕的电影能够从韩国走上世界的银幕,说明民主体制下的韩国政府即便想,但是却没有能力控制艺术。这也与当今中国形成鲜明对比。从冯小刚的“芳华”被禁我们看到,即便是老练、老道、深谙政治与艺术世故的老导演冯小刚,谨慎而小心奕奕地选择题材、自律拍摄之后,仍然逃脱不了被阻挠的政治宿命。话说角逐奥斯卡大奖,我认为,西方往往推举小人物,通过他们提升人性的伟大和光辉。这就是为什么许多大导、名导效仿《卧虎藏龙》却不得其要领的原因。西方电影爱美,它们爱形式的美,但是更爱内在的美。奥斯卡获奖片多是挖掘人性、引人回味和遐思的心灵片。

海涛说,仔细看了这部韩片。有个画面让我记忆深刻。军警枪杀学生,甚至把手举白旗要求谈判的人也射杀了。此后,官方的描写、韩国报纸也同样颠倒是非,称这些人是暴徒,与中国四五运动和六四运动之后的口吻如出一辙。

海涛说,在中国,政治上是党性高于人性,文艺上则是党性高于文艺性。中国虽然享受了经济发展的成就,但是政治上仍然意识形态化。电影被当作为统治者保驾护航的吹鼓手,而不是监督权力的报警器。

▲德国之声(DW)10月6日报道:热门韩剧中的德国记者

韩国影片《出租车司机》近日在中国互联网上成为“敏感词”。而这部纪录了真实历史事件的影片,其中的德国记者原型,曾经是德广联的摄像记者。如今,他的名字几乎为每一个韩国中学生所知晓。

(德国之声中文网)今年8月在韩国上映的影片《出租车司机》/《我只是个计程车司机》/《逆权司机》(A Taxi Driver)近日来不仅仅是韩国舆论的热点话题。在中国社交网络上,这部讲述1980年韩国军队在光州武力镇压示威者事件的电影同样也引起了很多网民的关注和好评。“豆瓣电影”网站上,中国网友为该片打出了9.1分的高分。

不过,根据谷歌网页快照显示,豆瓣电影、Mtime时光网等平台上的该影片页面在10月3日晚间突遭关闭,甚至连搜狐、新浪、腾讯等新闻门户网站此前刊登的有关该影片在韩国连创票房佳绩的新闻报道也遭删除。

由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主办的网站“中国数字时代”则披露,北京网信办监管中心已经发出了相关指令:“查删韩国于2017年8月上映的电影《出租车司机》相关介绍、百科、影评、推荐等文章。”记者通过谷歌的网页快照功能,查看了遭删除前的豆瓣电影页面。许多中国网民都在这部讲述韩国历史的韩国影片中,看出了中国的影子,并且在点评中影射中国至今不愿正视本国历史上的黑暗面。其中,最高票的短评写道:“韩国对光州事件情有独钟。而我们对狗血电视剧情有独钟,并认为这就是现实。我们没有历史,也没人喜欢历史。这世上大概只有一个民族是最不能正视自己错误的。”还有一些网友则点评说:“这还真的是没办法在国内上映的一部电影。”“讲的是韩国历史事件,但反倒是中国人哭得更惨,心情更沉重。”

影片主角确有其人

这部电影聚焦了韩国光州惨案这一宏大历史事件中的小人物。出租车司机金四福1980年5月搭载着德国记者欣茨佩特(Jürgen Hinzpeter)来到了光州。作为德广联的摄像师,欣茨佩特在光州惨案现场获得了珍贵的第一手影像资料;随后,司机金四福勇敢地在光州的小巷里甩开了戒严军队,最终将十卷胶片安全地护送出了光州。

电影中的这两名主角,都确有其人。德国记者、摄像师欣茨佩特2016年1月刚刚去世,享年79岁。根据德广联的记载,1980年,欣茨佩特是驻东京记者站的摄像师。1980年5月18日韩国光州惨案刚发生时,外界对此知之甚少。欣茨佩特也只是获悉,光州发生了反对韩国军政府的民众抗议活动。他和一名助手在5月19日飞赴韩国首都汉城,并搭乘一辆出租车赶赴光州,没想到却遇上了载入史册的重大事件。据韩国五一八纪念基金会主席金良来(Kim Yang-Rae)说,当时光州的消息完全遭到了封锁,如果没有欣茨佩特拍摄的影像资料,外界根本就无法得知光州惨案。

德广联播出独家画面

当时,韩国军政府已经下令武力镇压这场民众自发的抗议运动。根据五一八纪念基金会的认定数据,光州事件最终造成了154人丧生、70人失踪,另有3028人受伤。德广联称,光州事件现场,除了冒着生命危险的欣茨佩特,几乎没有其他人在拍摄影响资料。后来,欣茨佩特将部分胶片贴身存放,另外一部分则藏在饼干盒内,辗转离开了光州。德广联于是在新闻节目中播出了光州惨案的独家画面,震惊了全世界,各国舆论都纷纷谴责韩国军政府。欣茨佩特事后还曾撰写《蓝眼睛的目击者》一书,让全球公众都更详细地了解光州现场的情况。

欣茨佩特此后曾多次重访民主化之后的韩国,并且获得了韩国各界颁发的多项荣誉。

《出租车司机》一片中的另一名主角金四福,在光州事件后再也没有公开露面,其真实身份至今十分模糊。欣茨佩特曾试图寻找这位帮助过他的司机,但终未寻获。他多次在公开场合对金四福表示感谢,称赞他的勇敢和机智。

另据香港《苹果日报》报道,影片上映后,一位名叫金承必的男子在Twitter上表示,影片中司机的原型其实是自己的父亲金士福,并提供了金士福与德国记者尤尔根的合影作为证明。但金士福于光州事件的四年后,因患肝癌去世。

▲自由亚洲电台(RFA)10月6日报道:韩国人拍出伤痕电影《出租车司机》中国人何时直面“六四”?

韩国的一部描述光州事件的电影最近中国国内受到关注,但是在19大即将召开的敏感时期,该影片被国内禁止上映,相关的因特网评语和跟帖被删除。

在30年前左右的1980年代,中国的北京和韩国光州分别发生了六四事件和光州事件,为争取民主自由的学生和无辜市民因此遭到政府枪击而死亡。

光州事件发生在1980年,地点是半岛西南端的光州,当时被政府称为光州暴乱,在经过金大中和卢武铉政府的执政之后被改为光州民主化运动,190多人的光州5.18墓地现已成为了韩国民运的圣地。

六四天安门事件发生在1989年,在经过了28年之后的现在仍未得到平反,没有纪念墓地,却因此成为了中国民运的标志,是中共政府永远的伤疤。

2017年夏天,韩国和中国的电影院各自爆出了广受欢迎的本国电影。中国的《战狼2》以56亿人民币的票房改写了中国电影的记录。与此同时,韩国的《出租车司机》在33天的时间里突破1000万观看人数,考虑韩国人口只有5000万,几乎是近一半的成年人看过这部电影。

韩国的这部电影内容是,出租车司机载着德国记者南下光州,目睹学生和市民惨遭杀戮的现场,以及经过重重关卡逃出光州,成功报道这段被封锁的新闻。

上月底,《出租车司机》在韩国突破1250万人次的票房之后,通过因特网对外发布该影片,目前在中国可以通过BT或迅雷等下载,与此同时网上出现了各种评语和跟帖。据估计,在短短的4天里相关跟帖已经超过3万多条,但却在星期三被官方全部删除。

数万个帖子的内容大致是,“韩国人有勇气拍出自己伤疤的电影。在光州事件被搬到荧幕的时间,中国却仍在严禁六四的讨论。”

“市政府广场的愤怒、棺材和尸体,这些都是从书本里看过的很熟悉的场景。但是,通过荧幕观看却又是泪流满面的另一种感受。”

“韩国人和演艺界对光州事件怀有一份特别的感情,可是我们的电视剧却一直徘徊在爱情故事里。”

“向韩国人致敬。我们在9年后是否也能拍出如此的电影?”

对此,韩国大众文化评论员金献植表示:“来自中国的这些羡慕和评语,让我不得不感受自豪。”

旅韩的中国民运人士朴成秀对此认为,这是独裁体制和民主政治的差异,他说:“在中国的这样一个独裁专政的国家,想拍出一部89六四的电影,这是绝对不可能会被允许的。”

据了解,韩国的《出租车司机》和中国的《战狼2》同时被邀请到美国的奥斯卡,将竞争2018年的奥斯卡外国影片奖。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RFI)10月6日报道:《芳华》和《出租车司机》的被审查

在十一长假期间,许多观众可能感到失望的是冯小刚新片《芳华》疑似因19大之前的审查相关原因,忽然被推迟上映。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吴京的《战狼2》,这部宣扬中国在非洲拯救国民,把好莱坞主流类型片和中国民族主义情感做巧妙结合,取得了空前成功,发出新闻稿,宣布要申报奥斯卡奖。

在十一期间,今年8月份再在韩国上映的电影《出租车司机》在城市白领和泛知识分子圈引起了热议,然而当观众兴致勃勃地想要在豆瓣上打分、评论的时候,这一条目消失了。

这部片子因为题材的原因,基本并无法在中国正式引进在院线上映,因此,8月份在韩国上映的片子,通过地下渠道流传,大约在9月27号韩网出片源,到29号“小玩剧”“字幕组中文字幕制作完毕,开始在特定圈子中流传。

《出租车司机》是韩国导演张勋的作品,主演宋康昊则是韩国的国民级男演员,代表作有《杀人回忆》、《雪国列车》、《辩护人》等。

影片根据真实故事改编:1980 年代,韩国民主运动风起云涌,一位出租车司机带着一名德国记者前往光州,目睹韩国军政府镇压示威游行的故事。1980年,总统遇刺身亡,将军全斗焕军变夺权,光州民众示威游行,遭遭到武力镇压,士兵向民众开枪,造成惨重伤亡。

德国记者彼得假装传教士,从日本来到韩国,希望记录暴行,公诸于世,故事就从首尔到光州的出租车上说起,因为他花了10万韩元找到了一位普通的司机金万燮。

破旧的出租车是金万燮的全部家产,他独自抚养11岁的女儿,又急需钱交房租。10万块去三小时路程的光州,今天绝对遇见傻大款了。

他对发生的一切毫不知情,唱着歌咒骂着路人出发了。挡路的是游行的学生,他骂他们“真应该送到沙特,受尽苦头,否则上学只知道游行。”

光州入口已经被军队封锁,他先是准备返回首尔,后来又不情愿的寻找小路,一切动力皆因记者不愿意付钱,钱财面前,司机极力配合,终于骗过另一处封锁,进入光州。

光州的惨象让他瞠目结舌。子弹射向手无寸铁的民众,死伤无数,装甲车向人群连发催泪弹。大街上,充盈枪声与哀嚎,弹壳与死尸。医院里,处处悲唁不止,白布盖头,血渍浸染的尸体。

临时充当翻译的大学生栽植,为保护他们的踪迹,被士兵活活打死。金万燮惊恐崩溃了,又唯恐祸及家人,坚持要回首尔。金万燮回到首尔,给女儿买了礼物,并准备带她游玩。但饭馆里,颠倒黑白的宣传,愚弄了不明真相的群众,他们咒骂暴徒袭击军人,咒骂赤色分子死不足惜。

在家与光州的拐弯处,哼着歌的金万燮开始痛哭起来,他调转车头,再次回到光州。光州事件一度是韩国的“敏感历史”,直到17年后,才有了公正的评判。它敲响了韩国军人独裁统治的丧钟,也加速了韩国民主政治的到来。

在韩国上映后,《出租车司机》大受欢迎,累计观影人次超过1200 万,成为韩国2017 年迄今票房成绩最好的电影,也让其排在了韩国影史电影票房的第十位。

《出租车司机》不算最好的韩片,影评者一般认为,最出彩的是主演宋康昊的演技。绝非小鲜肉的他,有着韩国人典型的面相,但“面部的每一道褶子,都在起作用的表达情绪,让剧中人物更鲜活立体。”

一位观众写道,“现实中,没人喜欢枯燥的历史,他们喜欢犯我强国虽远必诛,喜欢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喜欢不管演的是真是假,国歌响起,红旗一飘,泪花就在眼眶里打转。”

在《出租车司机》豆瓣条目消失后,一些用户选择在豆瓣广播贴出电影剧照,并配以文字“看过”以及打分。

豆瓣上的电影和书籍条目处于严格的审核状态。无法显示的书籍可能会比电影更多。微信公众号理想国曾做过不完全统计,包括作家郑念的自传《上海生死劫》、作家章诒和的《伶人往事》等。

《出租车司机》条目消失之后,有人在知乎上发起讨论“如何看待豆瓣将《出租车司机》条目删除了?”,目前这一讨论被删除。知乎页面提示404 错误,并显示,“你似乎来到了没有知识存在的荒原”。

显然,审查者不愿意让人讨论这段军人对民众开枪的历史,即便这段历史发生在其他国家。冯小刚《芳华》,据说也是因为其中一段关于中越战争的血腥场面,被认为可能在大会前,引起越战老兵的回忆和聚集,被迫下档修改。

直面历史在中国仍然很不容易。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RFI)10月8日报道:忧与“六四”相比中国封杀《逆权司机》升级

描写韩国人民在光洲事变中争取民主的韩片《逆权司机》(中国内地译作《出租车司机》),怀疑因为被中国当局忧虑观众勾起28年前的“六四事件”的回忆而被禁止上映,电影网站豆瓣已将电影下架,其后连网上链接电影亦受禁,更不许民众讨论有关电影,近日封杀行动更升级至微博上也不许加tag,内容会被删除。

由韩国影帝宋康昊等人主演的《逆权司机》,在韩国叫好又叫座,香港票房反应亦不俗。但在中国却遭禁止上映,网上则仍可下载,在影评网站豆瓣更获得9.1分的高度评价,但因为有网民将电影中的军队入城情况与89年六四血腥震压相比,更有人贴上讲述一名年轻中国人在六四时期协助外国记者将坦克人照片交到机场的《六月的逃兵》的文章,结果,自本月3日深夜起,电影在豆瓣亦被当局全面删文及下架,微博亦不断删帖。更有网民六日深夜在微博上表示,连“这部电影豆瓣词条被删的微博”亦被删除,但微博还有出租车司机的电影词条,批评当局人格分裂。不过,另有网民表示,现时是连在微博上加tag也被禁止。有网民直言,不奢求能看到讲述自己国家真实历史事件的影片,但连人家讲其国家的历史影片也禁,实在难以理解。

光州事变(又名光州民主化运动)在1980年5月18日至27日发生,描述南韩人民争取民主,但被当时手握军权的全斗焕下令武力镇压,造成156名平民和学生死亡。事变期间,政府封锁消息,而《逆权司机》则按真人真事,重演一名德国记者在获得一名的士司机送过光州的军事警戒线,并协助记者把拍摄到的真实片段送出光州,令事件曝光的真相。

由于光洲事变与中国争取民主但最终被军队打压的“六四事件”十分相似,但结果迥异,令网上涌现不少联想和评论,有人甚至提问,究竟28年前六四时死伤多少?军方有没有出动坦克?“韩国在反思历史,而我们还生活在恐惧中。”

▲《亚洲周刊》10月9日文章:韩国民权血泪史启示

台湾观众看完韩片《我只是个计程车司机》,把光州事件类比为二二八;再看新书《狱中十九年》,当明白片中抗争者为何被称为“共产鬼子”。

以一九八零年“光州事件”为背景的韩国电影《我只是个计程车司机》(港译《逆权司机》)在台热映,票房已经突破新台币千万元(折合约三十三万美元)。电影讲述一名首尔计程车司机为了赚取高额报酬,载着德国记者突破重围,前往光州实地采访抗争运动,从而卷起袖管走进对抗镇压部队的行列。

历史题材的电影能在商业逻辑的主流市场中异军突起,甚至在反韩情绪弥漫的台湾社会赚取观众热泪,或许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这部作品的成功之处。首先电影跳脱出好莱坞习以为常的救世英雄框架,以计程车司机的市井小民视角,去诠释光州另一群市井小民风起云涌的行动。其中一幕是车子停在红灯前面,计程车司机陷入天人交战——要拿着已经赚入口袋的车资,回到首尔与女儿享受天伦之乐?还是驶回光州完成载客使命,并与同胞揭竿而起?这个选择难题无疑让观众感同身受。而不断在电影中出现的元素“鞋子”——散落在镇压现场受难者的鞋子、主角替抗争青年遗体穿回掉在一旁的鞋子,以及买给成长中女儿的新鞋,无不在召唤观众生命经验里最为素朴的情感。

另一个方面则是电影将历史事件巧妙地融入进当代的民主与人权叙事之中,军事独裁与人民反抗的二元张力不断撞击着观众对于历史的认识与想象,彷佛置身于一九八零年的光州。正因如此,许多看完电影的台湾观众纷纷把光州事件类比为“二二八”事件,并得出民主得之不易等等的结论。在普世价值的认知之下,“民主”与“反共”被划上等号,但是同感、同情影片中抗争者的观众,却又要如何去理解杀红眼的军人挥舞着棍棒,口中愤怒地咒骂抗争者为“共产鬼子”?

电影毕竟不是史书,《我只是个计程车司机》确实难以向韩国以外的观众交代清楚“共产鬼子”的意义。就在电影热播之际,台湾人间出版社推出了韩国政治犯徐胜的回忆录《狱中十九年》,于台北纪州庵文学森林举办了新书发表暨座谈会。除了作者徐胜外,还有投入韩国历史正义运动的宋基寅神父、以光州抗争为主题的版画家洪成潭等人与会。

徐胜的遭遇,可以说明《我只是个计程车司机》片中镇压部队为何称抗争者为“共产鬼子”。现为日本立命馆大学法学院特聘教授的徐胜是出生在日本的韩侨,大学毕业后回到韩国;一九七一年在首尔即将担任助教前夕,与胞弟徐俊植被韩国陆军保安司令部指控为北朝鲜间谍网首要分子。徐胜一审被判死刑,审讯期间自焚昏迷一个多月,后改判无期徒刑。

《狱中十九年》书中,徐胜强调了他“在民族分裂夹缝中被囚,徘徊在生死边缘”,最大的主因在于一九四五年后南北朝鲜分裂,李承晚建立了军事独裁政权,其后的朴正熙、全斗焕一脉相承,在美国的保护之下,透过各种情报机关举起“反共”大旗,做为“打倒政敌将独裁和永久执政正当化的最佳武器”。一九八零年代韩国民主化浪潮最为激烈的期间,徐胜在狱中同样艰苦地进行着拒绝转向的思想斗争。回顾这段经历,他认为现在的韩国并不算是完全的民主化,南北韩的分断将历史矛盾延续至今,《国家保安法》尚未废除,说明了人民的处境并没有转变。

解读朝鲜与台海两岸

《狱中十九年》译者臧汝兴称徐胜是“最了解台湾的韩国人”,原因在于徐胜以历史的视野来解读朝鲜与台海两岸的民族分裂与分断体制,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的本质。由此回过头来看光州事件,按韩国历史学家姜万吉的研究,全斗焕是在美国的授意之下出兵镇压,一方面使得全斗焕政权跃上枱面,另一方面则扩大了韩国民间的反美运动,民主化与民族统一运动也进一步合流取得进展。因此,韩国的民主是在西方强权插手所导致的分断局面中,痛苦却坚强地争取而来的。

台湾系狱时间最久的政治犯林书扬经由徐胜兄弟的境遇,总结出韩国的民运基本是大众路线而非精英主义,《我只是个计程车司机》将此一特点表露无疑。台湾工运现场耳熟能详的《劳动者战歌》就是改编自《光州抗暴纪念歌》,东亚人民的命运就这样联系了起来。看过《我》片的观众不妨再阅读徐胜献给台湾年轻人的《狱中十九年》,应能从书中得到启发,对于历史不再麻木,有所警惕。

【民主中国首发】时间:10/10/2017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