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网按:徐泽荣博士是深具中西文化素养的社会学者。2000年入冤狱11年,狱中笔耕不缀,苦研马学,心得盈筪.自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州监狱遭遇了滑铁卢!”作者改称马克思主义为马学,而马学之核心乃是劳动价值学说,本书即力证其说之非。以此见证马学入中100年。系列共20章,本刊将予连载。】

在“货币(乃为)金属论”和“货币(乃为)名目论”之间,马氏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前者,因为他是客观价值论者,而非主观价值论者。

从14世纪至17世纪,在欧洲,由于人的对于以金银为主的金属货币的追求达到了高峰,货币金属论就四下流行起来。其主要代表人物认为,货币必须是有着固定价值的商品,而它的价值就是作为货币材料的金银的价值。寻找、挖掘、淘拣、冶炼金银所耗劳动时数较多,所以单位金银具有较高的价值;加之金银比重大、颜色鲜、易分割、耐久藏,所以货币必然选择金银为其材料。如果货币材质没有劳动时数收凝在内,马学奠基“公理”当然就会遭遇釜底抽薪,所以马氏必然是货币金属论的信徒。他曾说过:“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货币金属论,或者称金属主义,解释不了为什么贝壳、美石等物曾在远古时期曾被用作货币,以及为什么香烟、罐头等物可在监狱之中常被用作货币。贝壳、美石等既非由人制造,也少经人加工,本不含有许多劳动时数;它们由海滨流入山区,或者由山区流向海滨,可能耗费了一些运输劳动,但贝壳在海滨部落充当货币,美石在山区部落充当货币,本不耗费什么运输劳动;而香烟不耐久藏,罐头不易分割,等等。看吧:马氏信奉的货币金银论和劳动价值说,遇上区区贝壳、美石、香烟、罐头之类,就变得哑口无言!

与货币金属论对立的货币名目论的历史十分悠久,且以古代希腊的亚里斯多德为其鼻祖。亚氏认为货币并非天生,而是人类意愿和法律的产物。中世纪的法学家曾经以此充作铸造成色不足货币的理由。至18世纪,又产生了现代名目主义,其主要代表人物认为,货币不是商品,没有价值,仅是价值的符号,即价值单位的名目;货币与金银无关,正宗的货币乃是纸币;货币是国家法令的产物,由国家予其一定的名目价值。

作者认为,货币若是名目,便属观念产品,精神产品。货币作为一种使用价值或曰效用,在证非第一义所述的效用分类之中,应被列在“财富”名下。它貌似人工效用,实为天设效用,属于后者之一的“信用”。而信用是像权力、地位、名望、顺悦等一样的“社会关系”,是一种向人际关系的“安全”。因此金银货币仅有部分属于财富,并非全部属于财富,乃是逻辑必然的。更确切的说,货币乃是财务信用的不断复制。货币的效用依然=社会关系属性+心理满足程度。货币既然具有效用,哪怕是投射效用,当然就是有价值,并不是没有价值,这就像上节谈到的精神产品具有价值一样。货币效用序数指数,表面上看,已异化为有零等距基数。货币肯定先于国家产生,但它必须经过部落威权,至少是乡规民约的承认。国家产生之后,货币才变成国家法令的产物。

在银本位制,金本位制业已退出历史舞台,票证货币、电子钱抢占交易空间,“无现金无支票”社会已见雏形的当今世界,有谁还能守住金属主义的阵地?可能有人会说,金银仍然具有货币储存功能,其实那是价值储存功能,石油、粮食、土地、珠宝等等,不也具有价值储存功能吗?不过金银的此种功能是观念上的——牢不可破的观念,而其他各项的此种功能,则未必可升观念形态。

如果货币名目论能够得到公认,那么效用决定价值说就必然能够得到公认,反之亦然。在这种情境之下,效用就不但“有可能是”价值,而且“被证明是”价值。

劳动时数是有零等距绝对数种,习称基数,存在于理智之中,可适用于四则运算。效用序数是有零异距相对数种,又名序列,存在于直觉之中,不适用于四则运算。不过作为“价值本数”的效用序数,在转化成为作为“价值末数”的货币价格之后,便乃可以间接地,变形地适用于四则运算,将直觉与理智挂钩。这一转化过程,仍然有待实证科学层层揭秘。

作者曾经认为,这一转化过程,内中许有某种天造地设的个别的和社会的“转换模”存在。大脑神经科学和各门社会科学似应倾注全力,尽快找出这一转换模来。作者后来生出另外一种想法:同一货币价格,对于需求程度、支付能力、还本潜力、增值前景彼此不尽相同的个体或者群体来说,仍然反映着他们心目之中的不同的交换价值。有部《中国古代白话商贾小说精选》载一故事,说一卖饼人家嫁女与一卖盐徽商,欲索礼金三百——这连媒婆都认为是“极顶价钱了”。结果却是“不想商人慕色心重,二三百金之物哪里在他心上,只一说便见”。同样一千元,富人大可一掷千金,穷人却须锱铢必较。作者据此大胆推断:货币“形值”虽为表面社会统一基数,货币“实值”却为各人心中不同序数。这点可在拍卖竞投场合表现得淋漓尽致。此一命题若告成立,便可使那“价值本数与价值末数之间可能存在着某种转换模”的原先猜想成为多余,卸下实证科学的一大负担。

供求关系的波动和支付能力的强弱——这是最为主要的、盈亏前景的大小、交易周期的长短、比较优势的有无、时不待我的急迫、政府干预的冲动、折扣促销的需要、欺诈行为的氾滥、内外政局的变化……诸多节外生枝或者称“清外生浮”的因素,普遍地、恒常地令成交价格脱离出清价格,从而脱离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作用相似的“社会静适效用序数”——如果真有这一序数有意义的存在的话。再者,货币既是一个名目,便不可避免地也是一个变项。于是就像人眼、准星、靶标三者均有微小位移,弹道误差必然出现,但是由于发射角度不失准确,靶标面积不失过小,弹片犹如霞弹散开,命中概率便必仍高的情况下,在卖方心理、货币实值、买方心理都是变项的情况下,商品交换仍然能够蓬勃发展。

1900年,法国数学家巴舍利耶发现,商品价格乃为随机游走,实际不可预测;1953年,英国统计学家肯德尔在进行了大量序列相关分析之后,得出结论:资本市场之股票价格的变化,没有任何周期性质规律可言;1964年奥斯本在其正式发表的论文中,基于一系列预设条件,再次证明了巴氏和肯氏的发现:股票价格遵循的,只是随机游走模式。在这些发现面前,劳动价值说哑口无言,效用价值说正中下怀。同一种股票,在同一时间,对于支付能力、投资意向、资讯把握、性格刚柔等等各不相同的广大股民来说,哪里有什么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收凝其中?此外,证券当然也是一种名目。当代实证科学理应大肆重做巴氏调查、肯氏调查,奥氏调查,以求确知到底有没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社会静适效用序数。马氏当年曾经想到“必得先做此类实证调查,方能肯定劳动价值存在”吗?没有!

出狱以后,作者方才看到国内作者殷赣新说过:货币如欲成为一种能够充分体现市场交换本质要求的媒介,只需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要有公信力,即为广为社会认可、接受,二是要有计量性。没有第一点,便没人愿将自有商品换取这种货币,持有这种货币之人亦无法以它交换别人持有商品,此时更加谈不上将私人劳动转换成为社会劳动;没有第二点,各种商品之间无法比较价值大小,市场交换功能无法实现。货币不一定要是有价值的物品,除非某个国家的纸币不具有公信力,别的国家要求它用金银结算。

第七章的核心概念,可以浓缩成为六字:货币属名非钟。

货币

孟德斯鸠

孟德斯鸠乃是近代著名货币名目论者

管仲

管仲则是古代著名货币名目论者

开放2018-02-02

作者 editor